?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繪畫療法解析路徑優化

2023-08-30 05:15張文艷楊雙雙陸文慧劉曉峰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5期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張文艷 楊雙雙 陸文慧 劉曉峰

摘要:繪畫療法作為心理治療的工具,以畫為媒,表達情感,消解情緒,促進個體的心理健康。然而,繪畫療法解析過程中存在諸如基礎理論不濟、評判消極化、解析的主觀性較強以及固化思維方式等問題,局限了繪畫療法的發展。從尊重個體積極因素的積極心理學視角出發,探究積極心理學與繪畫療法在賦能性、綜合性方面的契合點,能實現繪畫療法的路徑優化。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繪畫療法;情緒表達;投射理論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2684(2023)25-0010-05

繪畫是人類記錄歷史的方法,也是表達情緒情感的工具。繪畫療法以藝術和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將繪畫技術與心理治療有機結合,旨在以畫為媒介詮釋繪畫者潛意識中的情緒問題、創傷經歷,達到緩解繪畫者內心痛苦的目的。

以往這方面的研究多關注圖畫中所反映出的繪畫者情緒化、焦慮、抑郁、家庭依戀、逃避人際關系、心理失衡[1-3]等消極的心理意象。雖然繪畫療法在幫助個體表達情感、提升自我認知[4]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繪畫解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固化的消極思想,限制了繪畫療法的進一步發展。而“積極心理學”強調對人積極品質的探究[5],關注人的心理機能,重視人潛能的挖掘與發揮,激發人的積極情緒,以積極品質助力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觀點,則能有效彌補繪畫療法的不足。

因此,本研究試圖從積極心理學分析與繪畫療法解析的契合點,找出優化路徑,從而發現繪畫者的積極人格特質、積極情緒情感,生成成長動力。

一、繪畫療法面臨的困境

(一)理論不濟

繪畫療法的理論基礎主要有大腦偏側化和心理投射理論。其中源于弗洛伊德心理防御機制的投射理論是咨詢師主要的依據和基礎,榮格將其解釋為在潛意識中,將存在于自身的品質、態度歸咎于他人身上。繪畫與心理治療相互結合屬于情緒上的直觀投射,是對個體潛層意識的觸動,即通過繪畫能夠直觀地將潛意識層面的情緒信息投映到繪畫者的圖像當中,以視覺的直觀形式最終呈現出來。

然而,繪畫療法中使用的投射技術,過度簡化了人類的心理和行為,忽略了環境、文化和社會因素對人造成的復雜影響[6],其自由性和非結構性原則,致使其信效度問題一直為人詬病[7]。此外,投射理論也有可能被用來解釋和合理化某些不良行為,所以僅通過藝術作品推斷繪畫者的內心世界,缺乏科學依據。這些理論缺陷會影響治療師的分析與診斷,從而影響繪畫療法的治療效果。

(二)評判消極化

已有繪畫療法的研究對象多為精神病人、特殊兒童或者有心理問題的個體[8],致使其使用范圍局限在了已經出現心理問題的個體中,因而對繪畫作品的評判傾向于指出繪畫作品的缺陷。

如在自畫像主題中,沒有畫肩膀和手腳被解釋為缺乏行動力和安全感[9]。

在房樹人主題中,房子的門靠邊安置,被解釋為在親人面前溝通能力不足[10];沒有主動畫出樹,被診斷為自我能量低[11];人物頭部過大,則象征攻擊性、自大自負、充滿幻想[12]。

在雨中人主題中,雨點過多、過密則認為繪畫者承受的壓力或困擾的程度較為嚴重[13]。而畫面非常小且有不正常的輕壓或者畫面缺少細節,也被當作判斷成人抑郁癥的指標[14]。

以上的解析固然有一定道理,但過于刻板化也會造成對繪畫作品的消極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對個體的客觀評價。

繪畫療法強調過程而非結果,對繪畫作品評判消極化,是對畫作的不尊重,同時也無法為繪畫者營造一個自由、包容和安全的環境。過度地消極評判或者批評,會削弱繪畫者參與繪畫活動的積極性和信心,可能會令其感到失望、自我否定、焦慮甚至抑郁,忽視了其潛在的心理能量,進一步加劇繪畫者的負面情緒。

(三)解析主觀性

在繪畫療法中,治療師對繪畫作品的解析存在主觀性。治療師的個人經驗、文化背景、心理偏見等因素都可能會影響他們對繪畫作品的解讀和分析。這種主觀性會導致解析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存疑。

首先,不同的治療師,因其專業性、經驗豐富性的不同,可能會對同一幅作品的特征指標產生不同的解釋和分析,這種解釋和分析可能會反映治療師的個人觀點和偏好。例如,一個治療師可能會認為某個圖案代表著某種情感或意義,但另一個治療師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

其次,治療師的國籍、民族、地域[8]等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也會影響對繪畫作品的看法。例如,在西方文化中,黑色通常被視為悲傷和死亡的象征;而在東方文化中,黑色被視為高貴、典雅和莊重的象征[15]。

最后,治療師可能因為自己的個人經歷和情感狀態[16-17]而對某些圖案或顏色有特殊的反應,這種心理偏見可能導致在解析過程中偏離了客觀事實。

二、積極心理學與繪畫療法解析的契合

積極心理學關注個體積極因素的發展和提升,強調人類優點和資源的挖掘與利用,激發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旨在促進身心健康、幸福感和成就感的提升[18-19]。

繪畫療法關注個體情感表達和自我認識的提升,借助繪畫創作,個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內心體驗和需要,并從中尋找支持和力量。

積極心理學與繪畫療法的理念是高度契合的,兩者都強調個體的積極心態、自我認識和情感表達。繪畫可以幫助個體表達情感、增強自我認識、提高自我掌控能力和獲得情感支持,促進了個體對美好事物和積極情景的關注和體驗,構建積極心態,增強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

(一)契合繪畫療法解析的賦能性

積極心理學強調把積極的心態融入整個社會,要求涉及群體的所有人共同建立一個健康的、向上的文明社會[20]。

這種目標的實現過程,可以促進個體態度、情感、心理、精神的發展以及個人作為社會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得以全面發展和提升。

繪畫療法的解析過程是一個引導繪畫者成長的過程,治療師通過繪畫者無意識創作的畫,幫助其實現自己潛在精神的賦能[20],即在幸福感、生活滿意度、情感平衡等方面得到提升,使繪畫者能夠改變過去錯誤的價值觀念和消極的思考方式,學習新的適應社會的積極思維。

解析的根本目標在于引導個體完成積極心態的重構或建立。針對有心理問題的個體,以積極引導方式實現正確歸因[21];對具有潛在心理隱患的個體,借助繪畫療法發現并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22]。在繪畫療法的解析過程中,既需要繪畫者的自我學習與成長,也需要咨詢師從積極心理學角度進行引領,將繪畫視為一種工具為繪畫者賦能。

(二)契合繪畫療法解析的綜合性

積極心理學關注個體的積極資源、優點和潛力,強調從整體看待問題[23],用整合思考的方式建立清晰的認知,而不是將其拆分成單個因素進行分析。在繪畫療法解析的過程中,需要先對問題進行界定并評估影響該問題的所有因素[24],設法找到繪畫者身邊的變革力量并利用它們來推動治療進程。在繪畫療法解析中,治療師可以通過關注繪畫作品中的色彩、形狀、符號等積極元素,幫助個體認識和發揮自己積極資源的力量,促進心理健康和自我成長。

繪畫療法解析可以幫助個體深入了解和處理自己的情感和情緒,促使個體對情緒情感有更積極、健康的認知和處理方式,幫助個體用繪畫作品表達內心的情感和體驗,促進個體的自我表達和自我掌控。

這與積極心理學中強調個體的自主性、自我決定性和自我效能感相契合,有助于個體在解析過程中體驗到積極的情緒和成就感[25-26]。積極心理學強調個體的積極行為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而繪畫療法解析可以通過解析繪畫作品中的動作、姿態、構圖等積極元素,幫助個體認識和評估自己的行為,鼓勵個體采取積極、健康的行為構建心理資源。

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繪畫療法解析的路徑優化

積極心理學主要圍繞主觀幸福感“一個中心”,以及積極的人格特質、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的社會制度“三個支撐點”[27]展開相關研究?;诜e極心理學的核心支撐點,繪畫療法解析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創新解析思路,優化解析措施,提升繪畫者的主觀幸福感。即“啟發人們以避免自身的不足與劣勢,更致力于探索、理解、開發并培養人類自身所具有的潛在優勢”[28]。

(一)以主觀幸福感為導向,挖掘個體的積極人格特質

積極心理學認為善良、希望、樂觀、感恩[29]等積極的人格特質對個體的主觀幸福感有著積極的影響[30]。心理學不僅要關注人性消極的一面,更應研究人的優點和價值,挖掘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以促進個體潛力的充分開發[31],幫助其采取更為有效的應對策略,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情景。從而促進身體健康發展,更加快樂幸福地生活。

繪畫療法可以從主觀幸福感出發,通過對圖畫隱喻意義的解析,挖掘繪畫者積極的人格特質。

治療師在對繪畫中的事物進行分析時,單純依據“標準”解釋畫面是不精確、不完整的,分析每一幅畫、每一要素都必須綜合考慮所有指標和外部條件,尤其應注重捕獲繪畫者自我解讀中的積極信息[32-33]。把繪畫過程看作對話、助力的過程,只要繪畫者愿意畫,就說明其已開始自我接納、自我成長和自我療愈。

治療師可以結合繪畫者的積極特質與繪圖中結構布局的正面信息,引導其從樂觀視角解讀自己所創造的藝術作品。如在家庭主題繪畫中,只要有家庭成員,就可以從積極視角引導繪畫者,讓其感受到擁有的幸福家庭及愛的環境。

因此,治療師可以鼓勵個體重新制訂目標,支持其在創造藝術作品時勇于嘗試、表達和探索,在繪畫作品中追求、表達自己的夢想和愿望,實現自我突破。

(二)發揮治療師的積極力量,激發個體的積極情緒體驗

一個完整的繪畫療法,關鍵是治療師自身的核心能力,以治療師的專業性為前提,發揮治療師的積極力量去幫助繪畫者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幫助繪畫者積累心理資源、建立積極心理資本,讓其逐步向內找尋生命意義感[34],進而激發繪畫者積極的情緒體驗。

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的情緒體驗是個體健康和幸福的關鍵,而繪畫療法也認為個體通過繪畫創作可以表達情感,緩解負面情緒,提高積極情感體驗。

為了優化繪畫療法的效果,首先,要鼓勵個體表達情感。在繪畫療法中,治療師可以讓繪畫者進行不定主題的自由創作或者隨意添補繪畫等多種形式結合,鼓勵個體用畫筆充分地表達自己積極和消極的情感信息,從而減輕并釋放負面情緒,增強積極情感。

其次,要提供良好的治療環境。一個可信任的、安全的、自由的治療環境[35],能讓個體感受到被關注和支持,對治療效果會有很大幫助。

再次,要給予正面反饋。治療師應該給予個體積極的反饋,鼓勵他們創造和表達自己的情感,肯定他們的努力和成就。如圖中出現樹或草,治療師就應及時實施積極解讀,引導其關注積極的生命力,助力其形成樂觀向上、積極成長的狀態。

(三)從積極的團體與社會出發,建立個體的心理支持系統

心理支持系統包括個人、家庭、社會層面的支持,出現心理問題的個體,常常是由于缺乏心理支持系統的構建,而感到孤獨、生命無意義。

當繪畫者感受不到支持體系的存在,就容易在繪畫作品中呈現出敏感、悲觀、抑郁等消極情緒。構建積極的心理資源離不開家庭、人際關系、社會組織等因素的實際支持[36]。

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的團體支持和社會支持可以促進個體身心的健康發展,積極心理學取向的團體輔導能有效改善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況,提高自尊和內控性,降低抑郁水平[37],領悟社會支持和希望感可以幫助個體適應環境變化,提高心理適應性[38]。

在繪畫療法中,治療師要通過對繪畫作品象征意義的觀察,引導繪畫者為自己注入心理能量。如繪圖中出現人物時,則可以通過觀察作品中的人物關系,了解繪畫者和他們家庭成員、親密朋友之間的互動模式,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家庭支持系統或者團體支持系統。

通過與繪畫者的引導性交流,探討作品中顏色、符號、詞匯等蘊含的積極意象,給繪畫者脆弱的認知中添加樂觀色彩。如紅色出現時,可以映射出繪畫者為人熱情,精力充沛,且富有活力;白色則可解讀為繪畫者天真爽朗的性格。

總之,從鼓勵個體發揮主觀能動性出發,促進其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歸屬感,建立起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最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岑凱媚,王玉正,羅非. 曼陀羅繪畫療法對負性情緒的調節效應[J]. 醫學與哲學,2022,43(2):65-68.

[2]潘潤德. 繪畫治療在情緒障礙中學生的臨床應用[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7):749-750.

[3]周英,張志平. 繪畫療法在兒童情緒障礙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生命科學儀器,2022,20(S1):83-84.

[4]何冬妹. 繪畫療法在大學生自我意識團體輔導中的應用[J].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1,38(1):46-49.

[5]安靜雯,曾紅.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心理治療[J].心理研究,2020,13(6):484-489.

[6]李昱睿,姚懿純,常宇琪. 象征表達心理咨詢的貢獻與局限——以沙盤游戲治療為例[J]. Advances in Psychology,2022,12:632.

[7]豆桂平. 投射測驗的發展及前景瞻望[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6(2):101-102.

[8]趙玉婷. 國內繪畫療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31(11):112-114.

[9]楊慧萍. 自由表達繪畫療法對高中生媽媽教育焦慮情緒的干預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2.

[10]趙香華. 回歸童心無邪狀態,解讀內心真實現狀——繪畫治療學習心得[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14(3):49-52.

[11]樊香麟. ACT聯合繪畫療法對高自我污名孤兒干預研究[D].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20.

[12]陳貴玲. 畫出心聲:房樹人繪畫測驗的內在作用機制探究[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35(8):161-163.

[13]賈紅霞. 繪畫療法對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干預研究[D]. 西寧:青海師范大學,2018.

[14]趙香華. 繪畫治療,解讀心靈的“鎖鑰”[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14(1):53-56.

[15]陳乃惠. 談“色”說“彩”:從馬王堆看漢代漆器之美[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9(6):1050-1053.

[16]陳香姑,陽德華. 淺析繪畫治療中存在的若干問題[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23):27-28.

[17]何瑤波. 繪畫療法芻議[J]. 校園心理,2012,10(3):187-188.

[18]Seligman M E,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J]. 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5-14.

[19]任俊. 積極心理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0]楊揚. 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的高職英語教學優化路徑[J].廣西教育,2022(15):139-142.

[21]張曉偉. 淺論積極歸因方式的培養——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3,29(7):89-90.

[22]孫冬雪. 淺談積極心理學的發展與應用價值[J]. 心理月刊,2021,16(16):214-215.

[23]許麗霞. 論“系統治療”思想與東方文化的相融性(道學、禪宗及中醫理論的系統治療思想初探之一)[J]. 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1):10-11.

[24]Nezu A M,Nezu C M,DZurilla T J. Problem-solving therapy:a treatment manual[M]. Problem-solving therapy:a treatment manual,2013.

[25]苗元江,余嘉元. 積極心理學:理念與行動[J].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81-87.

[26]王德鋒,伍文沛.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心理彈性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8):42.

[27]王靜,霍涌泉,魏晨晨,等. 當前積極心理學變革的新趨向及理論價值[J]. 心理學探新,2021,41(4):291-296.

[28]孟維杰,馬甜語. 積極心理學思潮興起:心理學研究視域轉換與當代價值[J].哲學動態,2010(11):103-108.

[29]耿希峰,馬麗枝,楊廣柱. 積極心理學與兒童青少年積極人格評價[J].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20,38(6):205-208.

[30]Seligman M E P. Positive Psychology:A Personal History[J]. 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18,15(1):1-23.

[31]申喆,周策. 團體心理輔導對初中生羞怯與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理論[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14(1):16-18.

[32]龐軍艷,劉大桂,魏卓.大學生繪畫心理分析與診斷[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33]姬天舒. 實用圖畫心理學:繪畫心理分析與治療[M]. 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2.

[34]于曉琳,王姝嫻. 自我同一性對高中生生命意義感的影響:積極心理資本與生涯適應力的鏈式中介作用[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23,11(5):291-300.

[35]張曉琳. 繪畫療法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2(17):18-20.

[36]劉明娟. 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21):50-52.

[37]廖冉,夏翠翠,蔣索. 積極心理團體輔導促進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預研究[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15(4):49-52.

[38]向光璨,郭成,滕召軍,等. 父母與同伴依戀對大學新生心理適應性的影響:社會支持與希望感的多元中介作用[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18,6(10):606-612.

編輯/衛 虹 終校/孫雅晨

猜你喜歡
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意義
淺談積極心理學理論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作用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自我教育研究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探索
談積極心理學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運用
關于積極心理學與心理健康教育創新的探索
淺析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活中的運用
職校生積極心理導向的體驗式活動班會創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