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芻論

2023-09-01 00:55白蘭
成才之路 2023年23期
關鍵詞:教師隊伍建設心理輔導社會實踐

白蘭

摘要:了解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影響因素及特征,可以有效地改善他們的心理狀況。學校、家庭及社會因素對大學生的心理均會產生重要影響。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類型主要包括防御過當的社會化退縮,爭取過當的社會化受阻,批評多、心理建設不足、自我認知偏差,不知如何努力及定位不清等。高職院校要針對這些心理問題,對高職大學生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善的心理輔導制度,組織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以心理學研究理論為基礎、引導學生克服焦慮,并加強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建設。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影響因素;心理輔導;社會實踐;教師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3-0037-04

與一般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的大學生要面臨更多的心理及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壓力。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可以歸結為“心理上的煩惱”和“迷?!?,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多為對自身發展的焦慮。在校期間,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對自身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處于極度迷茫的狀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成年前期屬于承上啟下的過渡時期,大學生不僅會對自己過去18年的生活方式和經歷進行深度的認識和反思,也會為將來在大學和社會生活中構建新的心理行為模式做好準備[1]。積極的心理狀態對大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負面心理則會對大學生的發展造成很大的阻礙,并且這種阻礙作用要比促進作用影響更為突出。所以,高職院校教師應準確掌握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弄清楚他們存在的心理問題及原因,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策略,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為國家培養具有健康心理的高素質人才。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相關概念

1.心理健康的界定

心理健康主要體現為智力正常、人格健全、情緒穩定、意志健全等,同時還表現為與他人相處融洽,對工作有較強的適應性,可以將個體的身體潛能與積極的社會功能充分釋放出來??梢?,高職院校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應達到以下幾點標準。一是情緒穩定,心態樂觀。二是自我意識強,對自己的定位準確。三是個性的整體和統一性。四是有人情味和親和力。五是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能與環境和諧相處。

2.心理健康的測量

為了能夠及早發現并治療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日本學者研制出一套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調查表。此調查表是由1966年參加全日本大學保健管理協會的日本大學心理咨詢員和精神科醫生集體編制而成的。其目標人群主要是大學新生。在新生入校時,它被用作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在進行心理健康的測量時,大多數學者都將關注點放在個人的知覺、行為、生活習慣、人際關系及睡眠質量等情況上。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學校因素

高職院校作為大學生學習知識、提高素養的重要場所,其教育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發展情況。在高中時,為了可以考入理想的院校,很多學生將精力都集中在自己的學業上,而忽視了綜合能力的發展。當他們進入大學校園之后,就會意識到現實情況與自己理想的大學生活和社會生活有一定的差異,以致產生一種心理上的落差。如果他們這時沒有得到及時、適當的引導,就會產生困惑、失落、煩躁等情緒,嚴重的還會失去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無法提高自己,以致競爭能力下降,對未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2]。部分大學生在進入高校以前是中學的佼佼者,而進入高校之后,他們往往會看到自己的競爭力逐漸減弱,甚至沒有任何競爭優勢,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如果得不到教師的關注和引導,就容易灰心喪氣,變得越來越懈怠。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對他們的學習及身心健康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2.家庭因素

家庭作為大學生最早接觸的群體環境,其氛圍是否和諧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在一些家庭中,部分家長不太會采取恰當的方法來鼓勵自己的子女,總把他們與其他同齡人相比,希望他們在學業上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這樣長期下去,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總是不如別人、低人一等的感覺,從而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甚至對學習感到厭倦。與此同時,部分家長卻意識不到孩子出現的心理變化,以致孩子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長此以往,這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家長的教育和引導方式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有的家長時常向孩子講述家庭的負擔和自己的壓力,久而久之,就容易對孩子的情緒和心態造成干擾,無形中帶給孩子一種極大的心理負擔。當孩子覺得自己不能滿足家長的期待時,就會產生一種深深的內疚情緒,形成負面的心理狀態。

3.社會因素

隨著當今社會信息化發展速度加快,很多人習慣運用微信等手段進行交流溝通,忽視面對面溝通的重要性。部分高職大學生同樣如此,他們已習慣與別人通過網絡信息工具交往,使得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得不到面對面交往的鍛煉。再者,當前社會對人才的知識和技能要求越來越高,部分學生把更多的時間用到學習專業知識上,忽視人際交往與溝通的重要性。他們走上社會之后,感受到自身交際能力的匱乏,就容易越發不自信[3]。當前,社會競爭日益激烈,部分高職大學生有時會因為懼怕社會競爭而對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產生就業和發展的壓力。這種壓力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疏導,就會逐漸發展為心理問題,表現為情緒低落、逃避現實等。

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類型

1.防御過當的社會化退縮問題

在18歲以前,一個人為生存很可能會形成一種防御型的心理反應模式,比如討好、壓抑等行為。18歲以后,一些人盡管逐漸變得堅強,但還是會習慣性地采取防御型的心理反應模式,并且會出現過度的自我保護行為[4]。這主要是其自身實力不夠而引起的敏感行為,或者是害怕失敗導致自身努力不夠的表現。

2.爭取過當的社會化受阻問題

大學生處于拼搏期,部分大學生有時會表現出“爭強好勝”,“爭強好勝”是他們內在和外在發展的需要,但有時會造成一些不良后果。這主要有以下三種表現。一是過度關注自我,不顧他人,只想達到自己的目標,這容易引發他人的不滿,引發矛盾和沖突。二是爭取過程受到阻力會產生怨恨或質疑,就是說在爭取好結果卻無法取得的時候,會產生自我質疑或怨恨情緒。三是忽視外界,容易被環境邊緣化。個別大學生為追求自己心中“遠大”的理想,而忽視外界,難以與身邊的人和環境相融,容易產生自己被邊緣化的心態。

3.批評多、心理建設不足、自我認知偏差的問題

部分大學生由于閱歷尚淺,因此在以下兩個層面容易產生偏見。一是對所有外在事物持質疑和批評態度,對外在需求與公眾行為不屑一顧,自身顯示出特殊性。二是容易出現理想化傾向導致的排斥性心態,喜歡批評他人,卻短于自我心理建構,很容易處于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自負心理狀態。久而久之,這種狀態容易使個體對實際生活沒有足夠的應付能力。

4.不知如何努力及定位不清的問題

學生在大學階段所面對的學習任務具有隱蔽性和復雜性,同時,部分大學生面對未來自身發展的不明朗,容易產生恐懼退縮的心態。這些都會造成大學生出現對自身定位不清,不知如何努力的問題。

四、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1.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職院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他們保持良好的心態,讓他們了解和學習有關心理健康知識,對自己的心理狀態有更好的認知和了解,從而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第一,使心理健康教育呈現系統性價值。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時候,教師應該在常規教學的基礎上,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傳授一些與其相適應的心理健康知識,讓大學生能夠更好地、更多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體現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性價值。第二,使心理健康教育呈現低成本價值。有些高職院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夠重視,沒有設置專門的心理輔導教師崗位,只是由輔導員負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很多輔導員并沒有心理專業知識背景,對一些比較復雜的心理問題很難解決和處理。為此,高職院??梢詮奶岣咻o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開設“心理健康教室”等方面著手,對心理健康問題集中進行系統的處理,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應對,使心理健康教育經費與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以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低成本價值。第三,使心理健康教育呈現預防保健價值。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心思比較敏感,在現實壓力面前容易產生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但他們的性格存在差異性,一些內向的學生往往不肯求助教師,這容易導致他們的心理問題更加嚴重[3]。為此,高職院校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導工作做在前面,在平時積極給大學生滲透心理健康理念,傳授心理健康知識,讓他們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緩解他們的壓力,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比如,學??梢蚤_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給大學生傳授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認清自己、認識他人,打破自己狹隘的、封閉的世界,形成自覺調節心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人格,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學生通過對心理學專業知識的學習,可以深化對自己的認識,學會對自身的心理問題進行適當的調節,并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有效的管理,從而實現心理健康發展。

2.建立完善的心理輔導制度

為了能更好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職院校要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心理輔導制度,為大學生營造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在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建立心理輔導制度的同時,要建立相應的教學指導體系,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進行。在進行心理輔導前,教師應該讓大學生認真完成關于心理方面的調查問卷,這樣教師便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從而進行有目的、有方向、有針對性的心理指導。發展咨詢、適應咨詢和障礙咨詢是目前主要的心理咨詢方式。發展咨詢的對象是那些具有正常心態的學生,教師應該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自己,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找到發展的道路,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質量和生活質量。適應咨詢的對象是那些具有中等程度心理問題的學生,其目的是幫助他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減少心理負擔,樹立正確的理念,增強他們學習和生活的適應性,從而使他們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的解決,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障礙咨詢的對象是那些確定患有心理疾病的學生,這些學生往往會表現出厭世和自閉,以致嚴重影響日常學習和生活。障礙咨詢的目的是對他們進行深入的心理疏導,緩解其心理疾病的癥狀,幫助他們解決眼下的問題和困難,調節他們的心態,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生發對未來生活的憧憬[4]。在進行針對性的輔導之前,教師應該認真地對問卷調查進行多方分析和總結,并通過歸納進行合理的分類,進而確定針對性的心理輔導方案。

3.組織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要想更好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僅靠課堂教學和心理輔導機制是不夠的。學生只有從實踐中學習和體會,形成深刻的體驗和真實的感受,才能真正將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高職院??梢岳靡恍┕澕偃战M織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走進社會,接觸更多的人群,更好地體會社會生活,讓大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感受自己和他人的心理,通過與他人的接觸和互動,形成更真切、深刻的心理體驗,更深入地認識社會,塑造良好的社會適應心態。社會是一個大課堂,是磨煉和造就人才的地方,高職院校要多給大學生提供走進社會大課堂進行鍛煉的機會,讓他們在社會環境中學習知識、提升自我、釋放壓力,促進他們健康發展。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讓大學生得到有效的鍛煉,可以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使他們處于心情愉悅的狀態。另外,除了學校提供的社會實踐機會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大學生在寒暑假和周末等空閑時間,參加一些當地社區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進而豐富大學生的生活,讓大學生能夠深入社會更真切地認識和了解社會,幫助他們走出封閉的空間,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綜合素養。

4.以心理學研究理論為基礎,引導學生克服焦慮

在高職大學生群體中,有一部分學生比較容易焦慮。焦慮是一個人面對具有挑戰性和威脅的外部因素時而產生的一種心理現象。在高職教育階段引起大學生焦慮的原因有很多,如剛入學時對所面臨陌生環境的恐懼、對生活和學習時間沖突的無助、對考試考級的困難的畏懼、對打破自身固有思維的挑戰等,都會引起大學生的焦慮。焦慮往往會使人產生身心痛苦的感覺,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導,則會引發更大的心理問題。因此,教師應高度重視高職大學生的焦慮問題,應該以心理學研究理論為基礎,引導學生克服焦慮情緒。戰勝焦慮的核心是“自我控制”,即通過對當下局面的掌控來克服焦慮情緒。為此,教師應該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采取相應的手段,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尋找和分析引發焦慮的內因及外因,并找到針對內因和外因的有效解決方案,使學生對當下局面有所掌握,形成安全感,這樣就能使學生做到情緒可控,保持自己內心的平靜,消除焦慮[5]。

5.加強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建設

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咨詢與干預的工作,必須由具備專業能力的教師來完成。然而,當前高職院校的心理輔導教師師資力量不足,部分高職院校所采取的辦法是由輔導員或班主任負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或者是讓普通管理崗位的教師向心理輔導教師轉型,這樣做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高職院校應努力克服困難,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咨詢師資力量的培養,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心理咨詢教師隊伍。心理咨詢教師隊伍可以由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共同構成。專職教師應有心理學方面的學習和實踐經歷,能夠勝任專業性較強的心理指導和心理干預工作。兼職教師可以由輔導員兼任。輔導員是與大學生接觸比較多、溝通比較方便的群體,他們可以及時掌握大學生學習、生活、心理方面的情況,一旦發現大學生出現心理方面的困惑,也很容易迅速走近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展開一系列的心理調查和疏導等工作,把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扼殺在搖籃里。同時,輔導員還可以發揮自身與大學生關系的優勢,以最快的速度贏得大學生的信任,進而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大學生擺脫心理困惑,走出心理陰影。因此,高職院校要重視開展對輔導員的心理學專業培訓活動,將輔導員培養成合格的心理咨詢兼職教師。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大學生是國家建設的重要儲備人才,他們的成長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較多,要想扭轉這個局面,就必須加強對他們的關注,找出問題的根源,從而制定相應的對策。對于剛剛進入成年期的高職院校大學生來說,大學生活是他們人生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高職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大部分高職院校來說,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廣大教師需要不斷研究探索,積極采取各種措施來有效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為國家培養具有健康心理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順利.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狀況分析與對策[J].現代職業教育,2021(43):76-77.

[2]程寶玨.高職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對心理健康的意義與養成方法研究[J].大學,2021(29):152-154.

[3]張書涵.大學生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和科學干預機制研究[J].教師, 2021(36):5-7.

[4]金航軍.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03):63-64.

[5]柴巧蓮,鄒振興,彭海霞.“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創新[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3(01): 153-156.

Discus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mo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Bai Lan

(Li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angxi Province, Liuzhou 545006, China)

Abstract: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mo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us. School, family, and social factors a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sych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type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ainly include social withdrawal due to excessive defense, obstacles in striving for socialization due to excessive defense, excessive criticism, insufficient psychological construction, arrogance, lack of effort, and unclear positio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ctively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response to thes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establish a sou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ystem, organize 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based on psychological research theory, guide students to overcome anxiety,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eacher team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issues; influencing factor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ocialpractice;teachingstafconstruction

猜你喜歡
教師隊伍建設心理輔導社會實踐
應用型高?!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分析
教師文化建設是實現學校內涵式發展的根本保障
淺析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中的運用
自我教育活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
結合“室內檢測與控制技術”專業教育淺談高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暑期社會實踐的探索與思考
醫學研究生社會實踐模式建立探析
心理輔導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運用
當代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及輔導方法
新時期基礎醫學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思路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