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在高職思政課建設中的運用探析

2023-09-01 00:55孫茜趙芳
成才之路 2023年23期
關鍵詞:教師能力融通運用

孫茜 趙芳

摘要: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思政課課程資源的重要內容,其能夠為思政課建設提供創新源泉。實現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與思政課建設的融通,一要凝聚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運用于思政課建設的師生共識,二要提升思政課教師運用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的能力和水平,三要探索將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建設的有效途徑。要通過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與思政課建設的融通,提高思政課親和力,助力形成民族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構建立德樹人大格局的強大合力。

關鍵詞: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思政課建設;運用;融通;師生共識;教師能力;教材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3-0045-04

基金項目:2021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文化育人視域下湖南黨史資源融入定向士官生思政課教學的路徑研究”(編號:21C1546);湖南省社科評審委項目“湖南紅色資源與高職院校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融合路徑研究”(編號:XSP22YBC159)階段性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表了系列重要論述,為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落實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要求,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1]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一定區域內歷史文化積淀形成的民族文化形式,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等。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貫通、融合的可行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地域氛圍與近距離的親和力,不僅能為思想政治課建設提供教學素材、教學資源,更能為理直氣壯上好思政課積聚深厚力量。

一、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闡釋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中華文化的大家庭中,包括漢族和其他55個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的文化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國幅員遼闊,受歷史、地理、經濟等條件的影響,各地區民族文化帶有明顯的地域特征,筆者將這些地方性民族文化資源稱為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區域性民族文化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主要包括物質文化資源與非物質文化資源。物質文化資源是帶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服飾等所有物質形態的表現。而非物質文化資源則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風俗習慣、價值觀念等精神方面的表現。

二、高校思政課建設面臨的困境

近年來,思政課地位不斷凸顯,高校思政課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方面,以課程建設為核心,落實集體備課制度,聚焦一流課程建設,集體構建全覆蓋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另一方面,以教學能力提升為重點,開展技能競賽和教學比武,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但在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新形勢下,思政課建設仍然面臨一定的困境。

1.高校思政課教材體系分層細化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思政課均統一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統編教材,該統編教材是教育部組織最權威的專家編寫的,質量高,但其未區分本科與???,也未區分普通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以職業院校為例,與本科院校相比,其部分學生政治理論素養相對偏低,對理論性較強的思想政治理論缺乏學習耐心,對統編教材的學習和理解能力較弱。在調研中有高職學生這樣反饋:“教材內容理論性太強,不容易弄懂?!薄耙晕椰F在的理論基礎,消化這些內容,具有較大難度?!蓖瑫r,職業院校學生學習基礎相對薄弱,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有鑒于此,從增強學生獲得感、增強教材吸引力的角度考慮,有必要研發多元化、信息化的教材。筆者認為,高校思政課教材體系需要分層細化,應該出版至少兩個版本的教材,一個供本科使用,另一個供??剖褂?,以增強思政課教材的適用性和實效性。

2.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與新時代要求有差距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盵2]當前,為滿足教育部提出的1∶350的師生配備比例要求,思政課教師隊伍迅速擴充,部分院校還招錄了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到思政課教師隊伍。但師資隊伍擴大與教學成效提升之間有時不成正比例關系,部分教師授課水平不高,存在“照本宣科”現象,講課過于抽象。此外,還存在“思政課教師不斷進行多樣化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與教學質量評價單一化之間的矛盾”[3]。思政課教師對教學信息化手段的運用存在差異性,部分教師重視信息化教學資源和教學模式的運用,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運用得非常熟練,提升了課堂效果,也有部分教師認為信息化教學手段是“花架子”,“弱化了學生主體性”[4]。

3.實現思政課守正創新的辯證統一有待深入

守正創新是思政課建設的時代要求,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5]。守正是堅守思政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守正就要堅持思政課的政治屬性和價值屬性”[6]。思政課不能偏離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不能偏離為人民服務和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創新是結合新時代高校學生的思想狀態和理論基礎,不斷更新思政課教學方式方法,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時代新人。如何在守正基礎上實現創新,如何在創新的同時堅持守正,是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思政課課程建設亟待解決的研究課題。只有不斷推動思政課守正與創新,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立足國情、省情與校情,結合學生學情,扎實推動課堂革命,才能一步步打開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新局面。

三、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運用于高校思政課建設的可行性

1.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是思政課程資源的重要內容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也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土壤。區域性民族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對其進行深入挖掘,并找準思政課堂切入點和融入形式,能夠為思政課增輝生色。在授課中,筆者便挖掘了湖南湘西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群眾的家國情懷,將紅二方面軍長征地少數民族群眾踴躍參軍的故事融入課堂,極大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加強新時代思政課建設,從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中尋找素材與靈感,可以謀得師生的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為思政課建設提供創新源泉

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內容豐富、涵蓋面廣,既包括紅色文化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文化資源,也包括民歌民謠、民間戲曲等文藝資源。將區域性民族文化融入思政課建設,既有利于學生對標生活情境,增強身臨其境之感,進而增強學習興趣,開展自主學習,也有利于增強思政課的趣味性和親和力,更有利于推進新時代思政課的守正創新。以湖南省湘西民族地區為例,其不僅具有濃厚的民族民俗文化,還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賀龍故居、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等紅色場館,以及大量的紅色故事,都是思政課教學中不可多得的紅色基因。另外,湘西地區以桑植民歌為代表的民族民俗文化,能為思政課的改革創新提供豐富素材和多樣化的展現形式,實現思政課堂生動起來、鮮活起來的改革目標。

四、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運用于高校思政課建設的價值意蘊

開展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運用研究,是用馬克思主義鑄魂育人,引導青年用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抵制西方意識形態滲透,能夠培養青年責任擔當和奮斗精神,促進青年自覺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新時代,將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運用于高校思政課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1.有利于提升思政課改革創新成效

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要突出教師、教材、教法三項改革重點,將愛國主義和“四個自信”教育貫穿于思政課建設全過程。將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運用于思政課建設有利于提升“三教”改革實際成效,全方位提升思政課建設水平。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思政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是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釋疑解惑的重要課程,不僅要幫助學生認識人生、認識社會,更應該引導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之中。將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運用于思政課建設,一是有利于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二是有助于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使課程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和實際,三是有助于思政課彰顯民族性,使思政課成為給學生以人生啟迪的“金課”。

2.有利于提升“三全育人”成效

“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是加強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7]。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強調“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落實這一要求,高校必須不斷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完善十大育人體系,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教師將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運用于思政課建設,能夠為深化課程思政建設提供豐富的素材來源和資料支撐。新時代大學生不僅要有豐富學識、科學思維,還要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處在“三觀”重要培塑期的大學生,價值觀體系尚未成型,他們情感豐富、思維活躍,善于接受新事物,教師將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運用于思政課教學,既能豐富教學內容,也能豐富教學形式,有利于消除思政課單調刻板、照本宣科的傳統印象,進一步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將學生培養成為有真學問真本領、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最大程度地釋放育人活力。

3.有利于引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盵8]思政課建設在堅定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中承擔重要責任并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更好地培養時代新人,高校需要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課堂教學需特色鮮明、主題突出,教學模式需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從而吸引學生,提升學生的抬頭率和點頭率,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真情。將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運用于思政課教學,讓學生通過多樣化的課堂資源感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和魅力,通過直觀化的視覺感知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交融化的教學方式感受思政課改革創新的生動和鮮活,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和責任融入校園文化,能夠使文化自信真正沁入學生心中,激勵學生在新時代偉大事業建設中勇當排頭兵[9]。

五、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政課建設的融通路徑

將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運用于高校思政課建設,能夠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進而實現民族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將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運用于高校思政課建設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凝聚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運用于思政課建設的師生共識

在思政課教學中引入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有助于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使思政課彰顯民族性,富有地方特色,貼近學生生活和實際,有助于學生增強民族文化認同,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課堂教學通過正向師生互動,可以增強廣大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師生要秉承靈活多變的原則,增強運用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的意識。因此,將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運用于思政課建設,需要凝聚師生共識。第一,要充分提高認識,認識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建設的可行性。第二,要組織好集體備課,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教師要找準適當的融入機會,運用“融詞”“融事”“融魂”的方式實現有效融入。第三,要組織好相關實踐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補充,通過帶領學生深入民族地區,了解民族文化,加深對區域性民族文化的了解,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2.提升思政課教師運用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的能力和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盵10]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關鍵在于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第一,學校引入思政課教師時,可以適當引進熟悉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的教師,這對于提升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在思政課中的運用質量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二,學校要推動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在思政課中的運用,就要加強思政課教師的專項培訓,讓思政課教師前往紅色教育基地、傳統文化教育基地開展學習,拓寬視野,能夠將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轉化為思政課教學內容。第三,學校要樹立大師資意識,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邀請民族文化傳承人和烈士陵園、革命紀念館的紅色文化優秀講解員走進思政課堂,給學生講授紅色文化,讓思政課堂活起來、生動起來。

3.探索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建設的有效途徑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指出,加強思政課教材體系建設,研究編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進課程教材指南?;诖?,筆者認為要廣泛收集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提煉思政元素,凝練區域特色,從而進一步豐富思政課內容。將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建設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運用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加強學生家國情懷教育、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增強學生政治認同,提高學生民族文化自信和綜合文化素養。第二,創新課堂講授模式,將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情景式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體驗感、獲得感。第三,落實思政課集體備課制度,組織模塊化教學,尋找課程知識點與區域性民族文化的結合點。每一個模塊要緊扣一個主題,并有機融入區域性民族文化元素。第四,優化教學模式與方法,通過引導式教學、問題構設、情景式呈現等方式有針對性地組織課堂教學,不斷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

六、結語

綜上所述,思政課建設要向改革創新要活力,要講好文化故事、講好中華民族的故事、講好本土故事,通過故事啟迪學生,通過民族文化打動學生,讓廣大師生在互動學習中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民族自信,進而傳遞思政課守正創新的力量與智慧。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是思政課建設的優質資源,思政課建設與區域性民族文化資源存在融通可行性,也存在融通的可行性路徑。堅持二者融通,不僅能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也能為思政課改革創新提供新的思路和參考,有利于堅定大學生文化自信,拓寬育人視野,豐富育人渠道,發揮思政課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主渠道作用,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服務。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EB/OL].(2019-08-14)[2023-01-22].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08/t201 90815_394663.html.

[2]艾四林.《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導讀[J].思想教育研究,2020(09):3-5.

[3]李巧針.新形勢下高校思政課教學面臨的新困境與改革思路[J].北京教育,2020(03):46-49.

[4]劉於清.“百萬擴招”背景下社會生源精準實施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22(12):42-46.

[5]房廣順,楊溢.以制度建設推動思政課守正創新[J].人民論壇,2020(36):140-141.

[6]李儉.在守正創新中上好新時代高校思政課[J].衛生職業教育, 2020,38(24):30-32.

[7]何旭娟.高?!叭恕钡乃膫€著力點[N].中國教育報,2020-03-30(05).

[8]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43.

[9]劉於清,趙芳.中國共產黨英雄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價值與路徑探析[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22(05):63-69.

Application of Regional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n Qian, Zhao Fang

(Zhangjiajie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Hunan Province, Zhangjiajie 427000, China)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re key courses for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Regional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resources, which can provide innovative sour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irst, we should gather the consensu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on the use of regional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second, we should improve the ability and lev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to use regional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hird, we should explore effective ways to integrate regional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we should improve the affin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help to form a strong joint force of national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build a pattern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Key words: regional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accommodation;consensusbetween teachersand students; teachersability; textbook system

猜你喜歡
教師能力融通運用
包羅融通的藝術探索家
論教讀與學寫的生活化融通
教師網絡學習空間應用能力調查研究
“贊賞發現”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融通生物借直銷上市?
圓滿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濃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