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大學生網絡愛國主義文本的特點與創制取向探研

2023-09-01 00:55譚思師
成才之路 2023年23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譚思師

摘要:網絡時代,在網絡空間大力推進愛國主義教育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愛國主義可以通過網絡愛國主義文本進行引導與傳遞。研究網絡愛國主義文本的特點,把握其創制走向,有助于更好地進行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網絡愛國主義文本是與網絡主體互相融合的產物,是一個總體性范疇,形式多樣,具有特定的內容及意識形態。其具有對技術要求高、對載體依賴度高、敘事風格逐漸微觀化等特點。網絡愛國主義文本面臨傳播主導權受到挑戰、表達出現情緒化和泛娛化傾向、西方意識形態在一定程度上削減其影響力等現實困境。采取加強內容及平臺建設、精準分析受眾特點、注重學生的反饋意見和建議等措施,可以提高文本創制的水平和質量,提高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的影響力。

關鍵詞: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網絡文本;創制取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G6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3-0061-04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基于學生滿意度的高校思政教育類官微評價模型研究”(項目編號:CJWSZ21-41);四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項目“大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眾號持續使用意愿影響因素研究(項目編號:CSZ21092)”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痹诰W絡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范圍必須包括網絡空間,其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的內容之一。

網絡文本是網絡交流的一種形式,它蘊含著大學生的情感,反映了他們的價值觀。網絡愛國主義文本具有一般網絡文本的基本特征,是進行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手段。因此,研究網絡愛國主義文本的特點,深入了解其創制的走向,對于更好地進行網絡愛國主義教育具有必要性。目前學者對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的研究還不夠充分,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梳理網絡愛國主義文化的發展脈絡,并指出其發展中存在的不良傾向及其培育路徑(雷娜、左鵬,2018)[1]。同時,也有學者探討網絡愛國主義話語的特征及其引導路徑(栗蕊蕊、閆方潔,2018)[2],并對網絡愛國主義教育及話語權進行思考(閆方潔、陶瑞,2020)[3]。這些研究多從宏觀視角出發探討網絡愛國主義,而本文則從傳播愛國主義的網絡文本角度出發,對其內涵、特點及創制走向進行解析。通過深入研究網絡愛國主義文本和網絡愛國主義教育,可以更好地傳播網絡愛國主義,讓更多人感受到愛國主義的力量。

二、網絡愛國主義文本的概念及特點

1.網絡愛國主義文本的概念解析

互聯網時代,“網絡文本是通過網絡互動式書寫和超鏈接設計而成的符號文化系統與意義組合,造就了多路徑選擇、跨頁面輻射、非線性閱讀與無限延伸的局面”。[4]網絡愛國主義文本則是網絡文本的一種特定形式,具有特定的內容及意識形態。

第一,從內容上看,網絡愛國主義文本的內容是特定的,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人們一種樸素自然的、對祖國深厚的依戀與愛護的基本情感。網絡愛國主義與傳統愛國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具體表現為在網絡空間講述黨的創新理論,用事實和數據展現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革命的成果,通過對比歷史與現實、國際與國內的事實情況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展現人民風貌,講述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強化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等。文本是網絡愛國主義的物理載體,網絡愛國主義的意識形態則是文本的靈魂。

第二,網絡愛國主義文本是與網絡主體互相融合的產物。網絡主體的多元性使得網絡愛國主義文本的形式必須也是多樣化的。網絡愛國主義文本是伴隨著網絡社會的出現而出現的,其產生及發展的基礎包括經濟技術、社會思想等多方面的情況,反映了網絡主體對愛國主義的理解。網絡愛國主義文本在一定程度上是網絡人機互動、人際互動和人我互動這三種互動關系融合發展的直接產物。

第三,網絡愛國主義文本是一個總體性范疇,具有多種形式。一是文本形式,即以文字為主體進行內容呈現,例如一些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及官網發布的新聞、社論等。二是圖像文本,即以圖像為主配合少量文字用以表達主題思想、傳播價值觀念。三是音頻文本,即通過聲音進行傳播,將書面文本轉化為音頻文件,通過特定的軟件進行傳播,例如有聲讀物等。四是視頻文本,即制作短視頻,再通過一定的網絡載體工具將其進行傳播。五是綜合性文本,即文字、圖像、音頻和視頻多種形式的綜合體。這類文本采用了多種技術手段,能讓人們在較短時間內較全面地了解文本內容。

2.網絡愛國主義文本的特點

(1)網絡愛國主義文本對技術要求較高。網絡愛國主義文本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它的產生及表達都需要技術。它是在線上和線下高度融合的實踐活動中,基于網絡技術產生的。如果離開生成場域的技術支持,那么網絡文本是不能存在的。網絡愛國主義文本的表達形式多種多樣,根據不同的網絡載體特征需要選擇符合的文本表達形式,也需要技術支持。

(2)網絡愛國主義文本的傳播對載體依賴度高。網絡愛國主義文本的傳播路徑與傳統文本的傳播路徑有較大的不同。網絡愛國主義文本是網絡意識形態文本的一種,是網民愛國主義思想信念和價值觀念表達的各種文本形式的集合。其需要經過傳播和擴散,才有機會影響更多人。從網絡文本的傳播路徑角度看,載體是影響網絡文本傳播的重要因素。擁有載體操控優勢,就具備網絡文本的傳播優勢。網絡中的數據每天都呈爆炸性增長的趨勢,且具有巨量化和更新快等特征。如果沒有優勢載體的支持,那么網絡文本將消失在互聯網中,無法傳播。

(3)網絡愛國主義文本敘事風格逐漸微觀化。傳統愛國主義文本的敘事風格常常從宏大的角度入手,強調文本的邏輯性和完整性,其文本表達具有嚴謹性和嚴肅性等特征。然而,當文本從現實轉向網絡時,其原有的文本表達特點就會不太適合受眾的接受習慣,再加上當代大學生強調自我意識,其文本風格傾向于微觀敘事和碎片化風格,更喜歡輕松、活潑的表達風格。因此,宏大的敘事風格在網絡空間就顯得較為單一。為提高大學生對文本的接受度,文本的敘事風格應逐漸微觀化,從具體生活實踐入手,內容緊貼生活,闡述觀點要有具體事件,這樣才容易與大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三、當代大學生網絡愛國主義文本運行現狀

1.網絡愛國主義文本的傳播主導權受到挑戰

在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方式中,教育者具有組織、策劃、控制、實施、支配等優勢,可以控制教育過程并使其順利推進。同時,大學生了解信息的途徑相對單一,教育者能夠較好地掌控這些信息渠道,進而掌握愛國主義文本的傳播渠道。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信息的開放性和多樣性使得學生可以輕松地獲取信息資源,并在網絡空間中擁有自己的話語權,這使得網絡空間的聲音變得更加多元化。這也就意味著教育者對網絡愛國主義文本的傳播主導權受到挑戰。

2.網絡愛國主義文本的情緒化和泛娛樂化傾向有待改善

愛國主義文本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集人們的忠誠、熱愛和報效祖國于一體。情感表達是愛國主義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運用得當,情感表達則有益于社會,但若使用不當,則會造成不良影響。在網絡空間中,有時人們的情感表達過度放大,容易導致情緒化的表達。因此,我們需要警惕網絡上不適當的愛國主義情感表達。與傳統愛國主義教育敘事方式相比,一些網絡愛國主義文本的表達方式更傾向于泛娛樂化,其創作所使用的話語符號更加多樣化,如影像、圖片、數字、表情包等。這些符號可以幫助表達愛國主義情感,還能依照學生的個性來創作微視頻、動漫作品等,從而使愛國主義文本更加通俗易懂,并形成網絡愛國主義文化傳播的合力。但是,有時候網絡愛國主義文本中的表達并不是理想的,因為為引起網民的關注,一些人會采用過度夸張的表達方式,使用明顯戲謔和非理性的語言來調動受眾的情緒,這種表達缺乏客觀性和精確性,是不應該被鼓勵和接受的。

3.西方意識形態在一定程度上削減網絡愛國主義文本的影響力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它的相對自由性和匿名性為各種思想的表達和傳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然而,西方利己主義等一些不良意識形態也通過網絡向我國滲透,導致個別大學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例如,有的歷史虛無主義者用庸俗的語言歪曲經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牢牢掌握互聯網話語權,深入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四、大學生網絡愛國主義文本的創制取向

當前,網絡已成為大學生主要的學習和娛樂場所,同時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在這種情況下,網絡愛國主義文本便成為重要的內容載體,對推進網絡愛國主義教育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為提高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我們在網絡愛國主義文本的創制上需要在目標設定、路徑選擇和具體措施等方面下功夫,不斷提高文本的質量,增強愛國主義形態的引領力。

1.網絡愛國主義文本建設的目標設定

網絡愛國主義文本建設的目標設定,需要細化和貼近學生實際,具體如下。首先,要從教育內容及效果出發,目標設定需要聚焦于網絡意識形態的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文本整合與建設,以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例如,可以通過精選生動的圖片、視頻、短文等不同形式的文本,突出網絡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提醒學生加強對民族文化和歷史的了解,增強對祖國安全的維護意識,積極擁護和參與國家建設等。其次,考慮到網絡受眾的特點,目標設定需要推動文本轉化,使愛國主義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大學生日常生活。例如,可以將具有愛國主義內涵的文本融入學生生活中的社交媒體、學習、游戲等各個方面,讓學生在享受網絡生活的同時,不知不覺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第一,針對網絡意識形態的主導權和話語權,我們應該科學設置文本內容。網絡意識形態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可以被視為一種軟實力,它能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人們,對人們的思想和觀念產生影響,由此影響人們在網絡空間的行為和態度。因此,在網絡愛國主義教育中,我們應該牢牢把握網絡空間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同時,教育者應該積極進行學術研究,了解技術發展趨勢,對網絡文本發展具有一定的預判能力,掌握學術話語權。

第二,我們應該考慮網絡受眾的特點,促進文本轉化,以使網絡愛國主義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大學生日常生活。網絡愛國主義文本雖然具有鮮明的政治性,但并不意味著其對形式、審美等內容不加考慮[5]。我們可以將傳統愛國主義文本以大學生喜歡的方式展現出來,使其更貼合大學生的網絡語言應用方式、視覺表達習慣等,以大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實現價值引領和現實指導,進而培育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2.網絡愛國主義文本建設的路徑

第一,要優化信息整合,提高文本完成度。網絡空間文本碎片化的現象較為普遍,由于缺乏深度思考和完整語境,部分大學生可能無法充分理解文本背后的意義,以致可能在情緒放大的情況下在網絡空間進行一些不妥的情緒化表達。為此,教育者應該加強信息優化整合和文本完成度建設,使文本描述事件、事實和事物更加完整全面,這樣大學生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文本的含義及其背后的意義。

第二,要堅持受眾分析原則。在構思網絡愛國主義文本時,我們應該從大學生的角度出發,充分認識大學生的多元利益需求和現實訴求。針對不同的人群,教育者應該分析不同的受眾需求,關注受眾的不同特點,例如生源地、年級、專業和性別等,并以此為基礎設計能夠吸引不同受眾的文本形式和內容。

第三,要堅持意義化原則。雖然在網絡愛國主義文本的創作過程中,我們必須考慮受眾的喜好,但是不應該為此而放棄文本的意義性。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意義這條主線上,保證文本始終貫穿完整的意義,從而有效克服文本碎片化造成的內容雜亂、意義缺失和過度娛樂化等弊端。

3.網絡愛國主義文本建設的具體措施

(1)加強載體和平臺建設,根據時事及愛國主義文本內容巧設議題。增強網絡文本的影響力,需要構建好的傳播載體和平臺。在互聯網時代,沒有好的傳播載體和平臺,網絡文本內容就很難成為輿論主流和具有影響力的議題。因此,我們需要加強網絡文本的載體和平臺建設,占領輿論主陣地。同時,巧設議題也是至關重要的。好的議題可以讓大學生產生共鳴,并進行深入討論。教育者要通過不斷的討論,賦予議題主流意識形態的意義和價值傾向。在實際工作中,愛國主義文本是一個總體范疇,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并應用前沿技術,增加資源庫存儲總量,為文本的創制提供新的形式。

(2)加強文本內容建設,創新文本模式。網絡愛國主義教育應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部分,不能被忽視。為此,我們有必要加強教育內容建設和文本形式的創新。一方面,我們應該重視當前大學生的閱讀習慣和知識獲取方式,針對不同的接受方式進行有效的內容整合。在保證文本優秀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工作,打造新的表達方式。我們需要在生活中聯系實際,并提煉新的故事,在理論高度上反映新的認知。此外,我們還應該汲取他人的有益經驗,并注重網絡愛國主義文本自身的表達話語體系。另一方面,我們需要將網絡愛國主義教育與大學生常在的網絡環境相結合,關心他們的所思所想,注重解答大學生的問題、消除大學生的困惑。

(3)精準分析受眾特點,注重網絡社群維護。我們需要深入研究不同大學生網民的群體需求。例如,有的學生喜歡使用QQ,有的學生喜歡使用微博,有的學生喜歡使用微信或抖音。由于這些社交媒體平臺的特點不同,因此我們需要及時匹配合適的形式與載體。同時,我們也應該注重網絡社群的維護,可以經常與留言網民互動,通過不同形式的互動,讓網民感到在社區中有歸屬感,這樣可以增強與網民之間的互動,提高網民的認可度。

(4)注重學生的反饋意見和建議。在網絡愛國主義教育中,我們應該注重對學生的研究,關注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反饋。首先,我們需要觀察學生,了解他們接受信息的反應,評估他們的理解程度和學習效果。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反應調整內容、形式和媒介,使教育效果最大化。同時,我們應該聽取學生的意見,根據他們的反饋進行進一步修改,不斷優化教育內容。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出現了很多新的特點。因此,探討網絡背景下的愛國主義教育時,我們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這些新特點,理清當前的形勢和面臨的挑戰,并找到適合的網絡愛國主義文本創作機制。在實踐中,我們應該不斷創新,努力提高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厚植學生的愛國情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雷娜,左鵬.新時代網絡愛國主義文化的發展及培育路徑[J].理論導刊,2018(05):90-94.

[2]栗蕊蕊,閆方潔.當代大學生網絡愛國主義的話語特征、多維價值及引導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8(05):56-60.

[3]閆方潔,陶瑞.新時代加強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20(05):54-58.

[4]吳滿意.網絡人際互動:網絡實踐的社會視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70.

[5]張潤枝,陳艷飛.論文本轉換與當代青年對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度的提升[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4(05):180-183.

Explor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reation Orient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Patriotic Texts

Tan Sishi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Sichuan Province , Neijiang 6411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era of the internet, vigorously promoting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the cyberspa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riotism can be guided and transmitted through online patriotic texts.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nline patriotic texts and grasping their creation direction can help to better carry out online patriotic education. The text of online patriotism is a product of mutual integration with online subjects, which is a general category with diverse forms and specific content and ideology.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technical requirements, high dependence on carriers, and gradually micro narrative style. Online patriotic texts face practical challenges such as challenges to their dominant power in dissemination, emotional and pan entertaining tendencies in expression, and western ideologies reducing their influence.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content and platform construction, accurately analyzing audi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students feedback and suggestions can improv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text creation, and enhance the influence of online patriotic education.

Key words: onlinepatrioticeducation;networktext; creation orientation;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新大學生之歌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