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戶外景觀燈具情感化設計研究

2023-09-01 07:06方倩張玲玉魏巍
設計 2023年15期
關鍵詞:情感化設計用戶體驗

方倩 張玲玉 魏巍

摘要:探究情感化設計在戶外景觀燈具設計中的應用方法,為進一步推動景觀燈行業的蓬勃發展提供理論引導。通過對景觀燈具的設計現狀、功能、發展趨勢以及情感化設計的層次理論進行分析,結合現有戶外燈具的設計案例,梳理總結出景觀燈具在三個設計層次(本能層、行為層、反思層)中的設計要素,以層層遞進的設計方法來提高大眾對其的認同感并塑造深層的情感體驗。最后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景觀燈具的設計實踐中,結果顯示該方法對其他同類產品的創新設計具有參考意義與普適價值。

關鍵詞:景觀燈具 情感化設計 反思設計 用戶體驗 三層次理論

中圖分類號:J5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3)15-0061-03

Abstract: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emotional design in outdoor landscape lighting design,and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lighting industr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sign status,function,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hierarchical theory of emotional design of landscape lamps,combined with the design cases of existing outdoor lamps,the design elements of landscape lamps in the three design levels(instinct level,behavior level,reflection level)were summarized,and the progressive design method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publics sense of identity and shape the deep emotional experience.Finally,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applied to the design practice of landscape lamps,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ha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and universal value for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other similar products.

Keywords:Landscape lighting Emotional design Reflective design User experience Three-level theory

引言

隨著我國城市規模的快速發展,地標建筑、景觀建筑越來越受到重視,各式各樣的景觀燈具組成了我國夜晚公共空間的照明體系,這有助于亮化及美化城市形象。所以近年來景觀燈具設計逐漸得到關注和重視,但目前對景觀燈具的相關研究與產品仍有許多僅停留在外觀上或技術上,這導致景觀燈具在產品層面上缺乏情感調度,在設計層面上缺失情感傳遞,因此,景觀燈具設計在當前仍有較大的改進余地。

情感化設計在產品設計領域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并被廣泛運用,運用較多的包括室內燈具、文創產品及醫療器械等。該理論不僅關注人的感官愉悅,還關注人們的內在情緒、情感和心理的滿足[1]?,F如今景觀燈具在城市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將情感化思維運用于其設計之中,能夠帶給大眾本能層、行為層以及反思層的怡悅體驗。

一、景觀燈具的設計現狀

(一)景觀燈具的概念:景觀燈又名裝飾性照明燈,具有較高的觀賞性,適用于居住區、庭院、廣場、公共綠地等活動場所。它不僅被認為是提高一座城市文化內涵與其藝術品位的重要工具,也被認為是塑造和發展鮮明的城市形象和藝術風格、豐富城市建設思想的重要手段[2]。景觀燈具是城市亮化工程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常常用作景觀氣氛的渲染,例如街道、商場等場所配置燈籠、鞭炮等造型的景觀燈能夠營造節日熱鬧喜慶的氛圍;七夕情人節配置粉紅色愛心景觀燈會給人帶來一股浪漫的氣息。景觀燈具包括的范圍較廣,種類也較多,主要可以分為庭院燈、高桿燈、草坪燈和地埋燈等幾大類,這里重點研究的是戶外氛圍燈的設計,以下通用景觀燈來代指。

(二)景觀燈具的設計現狀

1.國內景觀燈具設計現狀:中國景觀照明行業發展較為迅速,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景觀照明經歷了四個階段?,F如今,在“十一五”到“十四五”規劃政策的持續推動下,景觀照明行業越來越壯大,也促進了城市夜間經濟的發展[3]。例如重慶的“洪崖洞”“南山一棵樹”“長江索道”等景點,因其夜景燈光的美麗獨到之處,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來旅游參觀。然而在一批批優秀的景觀照明作品涌現市場的同時,還有許多戶外景觀燈具只注重了其基本的照明功能,而漠視了人們的情感需求,造成城市層出不窮的光污染問題以及燈具造型冰冷、機械化的問題等。

2.國外景觀燈具設計現狀:經濟發達讓許多西方國家更早注意到城市夜間景觀規劃的重要性,正因如此,國外的研究很早就在各個專業機構的協助下逐漸走向系統和專業。依托這些專業平臺,國外有著大量先進的研究成果,一些城市針對城市照明具體發展制訂了合理、科學、富含情感化的策略和實施方案,例如澳大利亞的墨爾本、美國的圣澤西等。這些成果對城市整體照明設施的改善和城市綜合水平的提高都有著不可忽略的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國外對景觀燈具的設計較早集中于情感化設計上,也在此方面有了一定的成就,而國內景觀燈具的設計仍然存在情感缺乏、創新缺乏等不足,我國的景觀燈具設計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景觀燈具情感化設計趨勢

(一)情感化設計的概念:情感化設計是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唐納德·諾曼在其著作《情感化設計》一書中提出的設計理論[4]。根據人類的情感需求,諾曼將情感化設計理論分為由淺入深的3個層次,即本能層、行為層和反思層。本能層指的是產品的外觀因素包括造型、色彩、材質等帶給人感官的刺激從而形成對產品的初步印象;行為層是指產品的功能以及用戶使用產品時產生的交互,當此過程滿足人們的心理預期、達到人們的目的或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積極反饋時,能夠大幅度地拉近人與產品之間的情感距離;反思層的設計更加注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前兩個層次的感官刺激和交互過程,讓用戶回憶起過往的記憶,例如兒時玩過的游戲或者動畫片中看過的場景等。

(二)景觀燈具情感化設計趨勢:情感往往比功能和形式更為重要,情感化設計通過使人對產品產生美的體驗,來賦予產品情感價值[5]。隨著人口密度的不斷增大,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節奏也不斷加快,隨之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改變,更多的人選擇在夜間的室外活動, 以此來緩解白天快節奏生活帶來的壓力。因此對于夜間室外景觀的氛圍營造,更應該將情 感化這一重要因素滲入景觀燈具設計的方方面面,來滿足人們精神方面 的追求和物質方面的品質。在設計中,需要對本能層、行為層以及反思層 進行多方面的綜合考慮,而不是只涉及其中一個或兩個層次。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將燈具所應用的環境與其功能特點、交互需求等相結合,以此來達到每一個層次所必需的設計水平。若用戶與景觀燈具之間能夠產生持續的互動體驗,就能通過此段經歷帶給人們深層的情感印象。

三、情感化設計在景觀燈具中的應用策略

在景觀燈具的設計中融入情感化設計的思維和方法,考慮人們的視覺體驗并結合城市中各種戶外環境設施,使景觀燈具的造型、照明方式等變得更協調、更奇趣?;诖?,并在現有設計案例的分析佐證下,梳理總結出景觀燈具在情感化三層次理論中的具體設計方法,見表1。

(一)本能層情感化設計:本能層面的情感是用戶對于產品第一印象與直觀體驗而產生的本能反應[6]。因此,在景觀燈具本能層面的設計上,其設計要點主要分布于形態、色彩、材質三個方面。

1.形態要素:景觀燈具的形態來源大致可分為抽象與具象兩類,其概念區別在于造型形象與自然對象相似的程度。具象形態能夠真實反映自然形態的美,能夠用事物的內涵和自身的藝術性去吸引和感染大眾,完美地將寫實性與裝飾性融會貫通,用直觀的形式給人親切感。而抽象形態是一種感性的視覺語言,可以摒棄一些物態形的束縛,更加自由地向人們傳遞出精神性與觀念性,但是同時,對于普通觀眾來說,失去了那些具體的形,也就更難體會出作品想表達出的那份當下的真實,可能只會停留在視覺的享受之中了。在景觀燈具的形態設計上,可以大量運用仿生設計,并借鑒人們熟知的動植物形象和動畫片中的經典形象等,通過熟悉的造型外觀,來提升人們對燈具的第一印象。情感化設計以人為核心,因此設計師還應將人的身高、視野等因素考慮在內,設計出發光方式合理和外觀造型美觀的景觀燈。

2.色彩要素:色彩是人們對事物進行觀察時印象最深刻的內容,不同的色彩搭配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效果。景觀燈色彩設計應統一而不呆板,對比而不喧鬧,應根據城市特色和整體環境確定主色調[7],還要考慮設計想讓產品傳遞出何種情感體驗。從景觀燈應用場景的適配性來看,在公園、綠地等以綠色為主色調的環境中,將景觀燈設計為顏色柔和的色彩,并加入一些對比色進行點綴更合適;為了讓景觀燈更好地融入熱鬧、喜慶的場所如商場、街道等,可以用一些飽和度高的顏色如紅色、橙色等來營造氛圍。從景觀燈的色彩體驗來看,人們對于明度及飽和度更高的顏色更具喜愛傾向,并且整體配色越和諧越能夠給人們帶來視覺和心理上的愉悅感。

3.材質要素:在景觀燈具的設計中,不同的材質會直觀地影響燈具的觀賞效果,受其透光性及加工工藝的限制,常使用塑料、玻璃鋼等材料,在著名的自貢燈會中展出的超大型戶外景觀燈,則是用鋼架和綢布所搭建的。此外,還用廢棄材料如藥水瓶、瓷器等搭建燈具,不僅環保,實現了材料的再利用,還給人們帶來了視覺與觸覺的全新體驗。材料對于產品來說是其物質基礎,不同的材料蘊含不同的情感,如木材親切,金屬冷硬,塑料輕巧,紡織材料溫暖等[8]。因此,景觀燈具在材料選取上還應注意三點:第一點,材料的穩固性。景觀燈具往往現身于戶外的公共場合中,常年經受著風吹日曬,只有穩固安全的材料才能讓路過的人們產生信任感,從而促成更進一步的欣賞與交互。第二點,材料的弱導熱性。形象親切的景觀燈具很容易讓人想要靠近及接觸,為了保障人們在此期間不會被燈泡持續發光散發出的熱量燙傷,燈具的外殼材料理應具有弱導熱性。第三點,材料的觸感。觸感光潔、柔滑的材料可以給人們帶來指尖上的溫度和體驗,傳達親切感和愉悅感,在設計中,還可通過不同材質之間的組合和材料的各種肌理來豐富人們的感知體驗。

總體而言,景觀燈具的本能層設計關注的是其外觀能否給人們帶來愉悅感。例如圖1所示的具象風熊貓燈,惟妙惟肖的嬌憨形態十分生動,通過各種俏皮的動作吸引游客們前來參觀、玩耍,使整個環境空間都變得活潑了起來。又如圖2所示的抽象風蘆葦燈,一支支細長的發光體隨風幽幽閃爍,柔和的光線營造出靜謐安詳的氛圍,增添了許多溫馨和浪漫。

(二)行為層情感化設計:景觀燈具的行為層設計更注重其交互體驗和反饋體驗,這些積極的體驗過程也會讓人們產生積極的情緒。因此,在設計時需要考慮人的行為,并將其應用于景觀燈具與人的交互中。

1.趣味性交互體驗:為了讓景觀燈具的交互方式充滿多樣性與趣味性,可以選擇不同的交互式感知模型進行疊加或交替,以此來增強燈具對人們的吸引力。

(1)非接觸式交互。此種方式通過紅外感應來實現,當用戶走進或靠近景觀燈時,或用戶動作、聲音發生變化時,燈具的燈光亮度、光色發生相應改變,例如由低亮度轉變為高亮度,或由冷色光轉變為暖色光等。

(2)接觸式交互。此種交互方式通過人們與燈具的直接接觸來實現。例如,當人們用指尖或手掌接觸燈具時,燈具外殼上產生相應形狀的溫感變化或者使周圍燈具產生傳遞式的變化,給人們奇趣的交互體驗。

2.及時性反饋體驗:為了使人們有興趣與景觀燈具產生一些持續的交互,及時的反饋是必不可少的。正如玩游戲時,只要通過就會有獎勵機制給予用戶反饋,也能夠激勵用戶繼續玩下去。當用戶發現自己的動作例如推、拉、坐、踩、吹等能讓景觀燈具迅速發生燈光或形態的變化,則會產生一種滿足、開心的積極情緒,從而更好地與景觀燈具進行互動。還可考慮設計多種不同的反饋方式,不斷刷新人們的新鮮感,引發人們的好奇。

作品“光之息”展現了人與燈之間的交互,見圖3,像小時候吹泡泡那樣,觀眾可以在作品四周對著它輕輕吹氣,燈光就會逐個亮起,一呼一吸,幻作漫天光影的變化,猶如夢境。圖4展示的是一個聲光互動裝置,體驗者從拱廊兩端輸入語音信息,便可以觀看或聆聽來自“樹”的回答,將聲音轉換成燈光色彩和音樂模式,很好地釋放了一天的壓力,還能與大自然更親近。

(三)反思層情感化設計:在景觀燈具反思層次的設計中,需要表達的有很多包括含義、傳統文化的傳承、腦海深處的記憶和個人形象或情感的傳達。而用戶通過燈具的一系列表征,喚起自己內心深處對某種文化價值的認同,對使用習慣的無意識行為以及深處記憶的情感共鳴[9]。因此,反思層的活動也決定著產品在人們腦海中所存在的整體形象。若景觀燈具的外形或在與人們的交互過程中對人們產生著積極的影響或正面的情緒,甚至是滿足了其個人獨特的需求與愛好,那么反思層設計的目的就達到了。良好的反思層設計所帶來的情緒和記憶是較長久的,人們也可能因此而更喜歡景觀燈所處的環境、地點甚至城市。

1.傳統元素主題:設計可以通過多感官情感互通來增加大眾對景觀燈的認知,還可引入文化元素主題,為景觀燈營造故事背景,故事可以撥動人們的心弦,使大眾加深對故事背景的理解,從而深化自身主觀體驗。比如象征著春節過年氣息的燈籠、對聯、紅包等,象征著善良、友好的各種小動物形象,還有中國傳統文化里的一些神話傳說及經典元素。因此,景觀燈具可以將日常所見的以及能夠與大眾產生積極情感的元素融入到外觀形態或交互體驗的過程設計中,讓大眾在潛移默化中對其產生認同感,并激發內心更深層次的情感。

2022年被稱為“天下第一燈”的自貢燈會中最出圈的作品——“精衛女神”,燈會借助《山海經》中人人皆知的經典故事為其塑造了一個美輪美奐、清新俏麗的形象,見圖5。借用典故不僅能夠瞬間拉近與游客之間的情感距離,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還能夠引起情感共鳴,讓人們花更多的時間駐足觀賞并與其互動。逛完燈會后,游客還會忍不住與身邊的朋友、家人講述燈會上的奇遇。將書中的抽象形象立體化、具體化,給游客帶來了一段深刻、愉悅的記憶。

2.美好記憶體驗:人們會對玩耍、與親近的人一起以及自己親身參與體驗的過程有更強烈的情感記憶,因為其幾乎是人們感到開心幸福的來源之一。在景觀燈具的設計中,若一味地注重發光照亮等功能則只會加深燈具在人們心中呆板、無聊的刻板印象,若在設計中融入人們熟知的小游戲如秋千、滑滑梯、獨木橋等,不僅能夠讓人們回憶起童年的美好時光,還能對景觀燈具的印象有所改觀。

說起蹺蹺板,對大部分人來講可能都是童年記憶。加拿大蒙特利爾節日廣場上的Impulse發光蹺蹺板裝置,讓這里變成了童心未泯的圣地,見圖6。它是由30個發光的蹺蹺板組成,每一個蹺蹺板都用LED燈來點綴,當使用時,它們被“激活”并發出音調,產生各種音樂和聲,音樂聲也會隨光線流動而變得不同,燈光仿佛變成了一個能夠量化的東西。蹺蹺板原本就是童趣的象征,結合科技與藝術,創造了讓每個人都可以參與的玩樂體驗,更塑造了美妙的城市藝術氛圍,感知來自身體節奏獨一無二的光影變化。

四、景觀燈具情感化設計實踐

為了在實踐中更好、更準確地應用景觀燈情感化設計的方法和理論,根據前文的設計敘述并結合當下的時代背景,對戶外景觀燈具進行了情感化設計實踐。

(一)設計定位。主題:近年來氣候變暖成為全球都關注的焦點話題,其不僅直接波及人類的居住環境和舒適度,還對生活在極地的北極熊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影響,因此,社會急需一些大型公共設施來喚醒人們的公益情感及反思。場景:可布置于商場、步行街、公園等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功能:除照明、營造場景氛圍、吸引游客、打造商圈等功能外,還能通過設計向人們傳播環境保護、綠色生活等理念,有利于提高民眾的環保意識。

(二)設計作品呈現。根據前文,設計了燈組1到燈組4四個燈組方案,見圖7,這些景觀燈具除了起到基礎的照明功能以外,還應通過生動的外形和趣味的交互方式來吸引行人,最終方案采用的是更具象化的,更接近現實形象的燈組4,名為“北極熊的歸途”。

1.本能層增強燈具的環保語義:根據本能層的設計要素,在形態上,該設計選取的外觀元素為正在融化的極地冰川、低頭及仰望姿態北極熊,燈具場景應用見圖8。通過簡化、重構等再設計手法,保留北極熊的主要特征,化繁為簡,以其具象的形態和高度的可識別性來反映真實的自然情況,將北極熊的艱難處境更直觀化地傳達給行人。通過對北極熊不同姿態的描繪,讓景觀燈的外觀更加豐富飽滿。在色彩上,雪山的配色采用漸變色,寓意著雪山正在融化的悲愴場景,整體的燈光設計以冷色為基調,幽暗藍白的燈光烘托出悲傷的氛圍。在燈具的外觀形態上,人們一眼便能看到并感受到北極熊在這所剩不多的雪山浮冰上艱難生存的境遇,時刻提醒著人們保護環境、愛護動物,增強了燈具本身的環保語義。

2.行為層塑造燈具的環保形象:僅僅觀看而沒有參與性的游覽不足以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能夠設置一些交互式的裝置模型或游戲,會讓人們不自覺地被吸引,想要有二次體驗的意愿,還能在親朋好友之間口口相傳,從而使更多的人前來游玩。該設計在交互方面使用了接觸式交互與非接觸式交互兩種交互模型的疊加。當人們靠近“北極熊”能夠感應的范圍時,其燈光亮度逐漸增強,燈光顏色由冷色調的藍白配色轉變為暖色調的橙紅配色(見圖9),而冰川的燈光卻逐漸減弱,意味著冰層正在融化、減少,北極熊的表情也變得些許沮喪;當人們看到嬌憨可愛的北極熊在此艱難環境中,可能會伸手撫摸來表達憐憫之情,此時北極熊的“身體”出現人類的手印,聲音動效也從輕柔、歡快的音樂轉變為北極熊深沉的低吼。采用多種趣味的交互方式和及時反饋來豐富人們的體驗感并加深記憶,通過聲效、燈光顏色以及北極熊表情的變化,對人們發出全球變暖的預警,也為此款燈具塑造了一個更為立體的環保形象。

3.反思層喚醒人們的環保情感:該設計所提取的極地元素,給大眾知覺呈現的信息不是無中生有的,而是對大眾過往經驗中已經構成的認知滋養再現,不僅符合大眾心目中對極地及北極熊的認識,具象的北極熊形態還更能引起情感共鳴,讓人們在路過時就能對其產生認同感,從而激發出個人的環保價值取向。該景觀燈展示的反思層情感化設計是使大眾在經歷了知覺的呈現,并透過趣味性的交互進入思維之后,需要想象力和對信息的判斷來理解其所要表達的環保情感。在現實中,北極熊是十分有距離感的動物,將此景觀燈置于人流量密集的商圈地帶,給人們帶來了與極地動物玩耍的沉浸感并以此加深記憶點。通過本能層和行為層的設計手段,來豐富并深刻景觀燈具的環保主題,引起人們的反思并產生一定的心理活動,例如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以此作為傳播口,讓周圍的人也反思到環保對動植物乃至人類生活的積極影響,在此層層遞進的過程中,一步步喚醒人們的環保情感。

結語

回溯景觀燈具的發展史,由最初的提供光明、照亮道路等基本功能,到如今的營造氛圍、幫助打造商圈地帶,還能起到傳播地域文化、表達情感等作用,由此可見,人們對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景觀燈具有越來越強烈的情感依賴愿望。將情感化設計的三層次理論導入廣場景觀燈具的設計中,分別提出景觀燈具情感化設計在本能層、行為層和反思層中具體有效的設計方法,以此來增強景觀燈具的趣味性,進而全面提升人們對景觀燈具的整體印象。就此而言,景觀燈具的情感化設計研究,能夠為我國的景觀燈行業發展提供一些理論基礎和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邢祥龍.情感化設計在兒童醫療產品中的應用研究[J].包裝工程,2022,43(16):284-291.

[2]朱磊. 夜景經濟下的缽池山公園智能景觀照明產品設計研究[D].廣東工業大學,2021.

[3]鄭東鋒. 基于中國文化元素在景觀燈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8.

[4]Donald A Norman.設計心理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5]李淋,錢皓,馬東明.基于情感化設計的家居燈飾產品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9,40(10):243-249.

[6]許贊,鞏淼森.公益產品情感化設計研究[J].設計,2018(13):11-13.

[7]燕淑芳. 基于地域文化的天下第一泉風景區景觀燈設計研究[D].齊魯工業大學,2017.

[8]張宗登,譚汝捷.基于情感化設計的親子玩具應用研究[J].包裝工程,2019,40(08):163-168.

[9]毛不凡,范旭東.基于情感化設計理論的燈具設計研究[J].設計,2022,35(20):127-129.

猜你喜歡
情感化設計用戶體驗
動漫文化在兒童家具創意設計中的情感傳遞
基于用戶體驗的情感化設計研究
關于家居紡織品設計的情感化研究
基于用戶交互式體驗下的APP版式設計研究
淺談產品設計中的情感化設計
手機閱讀平臺用戶體驗影響因子分析
O2O模式下生鮮農產品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研究
淺談用戶體驗在產品設計中的運用
唯品會的品牌塑造研究
由救生系統出發看水域救生新思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