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多媒體教學多元化應用研究

2023-09-01 07:52尹亞平路智勇田曉飛李婷婷翟勝孫樹臣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23年3期
關鍵詞:高中地理多媒體教學核心素養

尹亞平 路智勇 田曉飛 李婷婷 翟勝 孫樹臣

摘? 要? 為深入探討多媒體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在概述多媒體教學多元化優勢的基礎上,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節“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為例,基于多媒體技術的多元化應用對課程結構中新課導入、新課講授、總結反思等環節進行教學設計。研究結果對多媒體技術更加多元化高效化地融入地理課堂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核心素養;多媒體教學;高中地理;農業區位因素

中圖分類號:G633.55?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3)03-0136-04

0? 引言

新時代背景下,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發展日趨成熟并有效融入課堂教學中[1],成為提升地理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高中地理作為一門非常貼近生活的學科,強調理論聯系實際,著重突出實踐的重要性[2],對教學手段有很高的要求。由于該學科兼具區域綜合性和空間邏輯性的特點[3],傳統的教學手段存在“表層化”現象,學生學習方式更偏向機械性的“記憶型”而非“創新型”,因而限制了學生創造力與想象力的發揮[4]。多媒體技術以其多變的教學形式和豐富多彩的內容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同時,多媒體技術多元化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演示法、多媒體情境創設、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法、智慧課堂等,具有傳統教學方法無法實現的直觀性與靈活性等優勢,因此,能更加有效地兼顧班級學生之間的差異,從而實施因材施教,逐步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1? 高中地理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1.1? 激發興趣,提高效率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常以教材為主導[5],面對枯燥無味的課堂與呆板的書本知識,學生主體地位被忽視,師生間互動性不高,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枯燥的理論及抽象的知識直觀形象地呈現,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利于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同時,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播放音頻、視頻的方式呈現地理信息,構建虛實疊加的地理情景,其生動、形象的特點能夠增強學生感官體驗,使學生感受生動的表象空間[6],從而建立信息化情境教學[7],使學生對抽象地理知識達到更深層次的認識,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幫助學生突破思維的限制。

多媒體技術融入高中地理教學實踐,其多元化應用方式既豐富了教學手段又拓寬了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教師可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對應情境,有效促進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并激勵其全身心投入地理學習中,達到學習效率最優化。

1.2? 直觀視圖,拓展認知

地理新課標強調加強學生區域認知的培養。高中地理知識著重研究人類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多呈現實踐性、區域性、抽象性[8],對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9],蘊含著豐富的圖形知識,如自然地理中的地形圖、等高線圖、氣候圖,人文地理中的交通線路圖、農業景觀圖、人口分布圖等都屬于高頻率圖形[10]。由于圖形繪制較為復雜,且數量龐大,相關教學多局限于紙質教材,教師單純依靠口頭闡述,很難滿足學生對空間抽象信息的想象與理解,圖形教學成為地理教學中的一大難點。

地圖是地理學習的基礎要素,想要真正學懂地理知識,必須掌握基本的識圖能力,能夠從地理圖形中讀取信息,并通過圖形分析解決地理問題[11]。課程教學中,通過多媒體對各地圖、圖形進行空間模擬,使學生更加清晰明了地了解圖形中的地理知識,高度仿真的虛擬感刺激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加強其感官體驗[12],更有利于學生加深對圖形信息的記憶。同時多媒體可精準直觀地展示圖形的具體細節,有助于培養學生對局部與整體的把握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其識圖能力也因此得到較大的提升。此外,利用多媒體對不同地域的地理現象進行對比,將地理現象與問題置于區域視角,認識其演變過程與空間格局,拓展學生對全球地理的認識與了解,培養其區域認知能力[13]。

1.3? 網絡教學,答疑解惑

地理核心素養提出促進學生從綜合視角分析地理事物和現象,發展其綜合思維能力[13]。學生對知識的全面掌握是發展綜合思維能力的基礎,而答疑解惑是加速實現這一基礎的重要環節。高中地理內容繁多,思維梯度大、跨度大[14],部分深層次知識學生在課堂并不能完全掌握,由此可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將多媒體教學設備與網絡相結合,制作微課、慕課等網絡學習資源[15],學生根據自身學情有選擇性地進行學習,以此實現對地理知識的全面掌握。同時課程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突出教學重難點,圍繞所提供的學習素材與拓展資料實時分設小知識點補充講解,形成每節課的思維導圖,逐步引導學生搭建整體知識框架。

此外,積極探索多媒體技術多元高效的應用方式,搭建網絡教學平臺,加強師生互動,分析和解決地理難點問題以答疑解惑[16]。教師應將多媒體與地理學科深度融合構建智慧課堂[17],開展思考與互動交流活動,增強生生間溝通與師生間互動,推動學生全方位發展。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在地理教學實踐中的多元化應用,不僅可以增強教學效果,還可以促進學生地理綜合素質提升?;诖?,本次教學設計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節“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為例,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案例設計,以期為新課改下高中地理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多元化應用提供參考。

2? 教學案例設計

2.1? 素養目標

該部分內容的素養目標如表1所示。

2.2?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農業區位因素的主要內容。

難點: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變化如何作用于農業生產。

2.3? 教學方法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多媒體情境創設、多媒體演示、小組合作等方法。

2.4? 教學設計

“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這一章節屬于人文地理學范疇,并且與人類生產活動密切相關,是學生認識農業、了解農業發展的基礎;學生在自然地理學習中對各因素有了初步了解,但對區位因素影響農業發展的知識了解甚少。

設計思路:

1)依照高中地理新課標要求,課前在多媒體智慧課堂上傳預習資料,學生可在預習過程中對疑難問題進行反饋,以便教師更好地把握學情,構建高效課堂。

使用多媒體創設情境進入課程,播放花茂村脫貧視頻導入新課,讓學生深切感受我國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的同時思考花茂村農業發展的原因,引出“農業區位因素”的含義,淺析農業區位因素的主要內容。

2)觀賞我國南北方農業景觀圖,進一步熟悉農業區位因素的含義;運用多媒體演示花茂村農業發展材料以貫通整節課程,分別認識改變農業區位的自然因素及較為活躍的人文因素,進而引導學生分析其變化對農業發展產生的影響。

課程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基線,體現國家政策實施的利民性,培育學生愛國愛黨的情懷,思政融入課堂,落實立德樹人理念,培養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能力。

3)通過多媒體演示對比多種類型的農業景觀,引導學生形成農業生產與開發需要因地制宜的發展理念;通過調研家鄉農業發展現狀,分析區位因素變化及其影響結果,初步樹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并培養地理實踐能力。

①導入新課?;谟嬎銠C與互聯網的數字化技術來呈現交互式視頻,在師生互動的基礎上呈現形象直觀的課程內容。多媒體創設情境,播放花茂村基于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脫貧的交互視頻,將課程思政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注重思想價值引領,體現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設置“什么原因促進花茂村農業發展”的問題形成懸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探索欲,引導學生帶著疑問進入本節課程——“農業區位因素”。

② 新課講授。

a.設問引路,對導入環節的問題開展組內討論,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漸入佳境。采用多媒體智慧課堂教學將課程資料上傳至雨課堂進行授課,通過展現“長江中下游的水稻種植”與“內蒙古的綿羊放牧”的農業景觀圖,學生剖析導致農業生產對象和方式不同的原因,深入理解農業區位因素的概念。

b.課件展示花茂村實現脫貧攻堅,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相關材料。提問:花茂村農業生產有哪些優勢自然條件?以地理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運用雨課堂隨機點名功能,選取學生發言回答:促進花茂村農業增效的自然因素包括氣候、水源、土壤、地形等,教師即時點評補充,實現線下實體課堂的師生互動,提高學生的精神集中力與課堂融入感。課件展示知識框架,結合教師講解,讓學生深入理解各自然因素對農業發展所產生的具體影響,如圖1所示。

c.課件演示花茂村農業發展前后變化數據等材料。提問:花茂村通過農業發展實現脫貧得益于哪些區位因素?利用雨課堂隨機點名,選取學生回答組內討論結果:促進花茂村農業脫貧除自然因素外還有人文因素,主要包括政策、交通、市場及勞動力、科技等相關因素,教師針對討論中出現的問題即時點評補充。課件展示知識框架,引導學生思考其變化對農業發展的影響,如圖2所示,培養學生獲取地理信息和分析總結的能力。

d.結合網絡資源搜索“新疆瓜果”“河西走廊

灌溉農業”“千煙洲立體農業”“東南丘陵茶葉種植”等景觀圖,啟發學生形成農業生產與開發需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發展理念;培養學生對自然、社會、祖國綠水青山的熱愛,豐富自然情感,進而樹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

e.通過以上內容的討論分析和講解,明確農業區位因素的內容及其變化對農業發展的影響,在研讀資料的過程中學習農業的相關知識,深刻認識區位因素在農業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學會多角度、綜合性地理解分析問題,加強核心素養的培養。課程材料蘊含鄉村振興戰略政策,無形中融入思政,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從而增強政治意識,培養學生愛國愛黨,樹立正確的三觀進而達到立德樹人的要求。

③課堂總結。新課講授后,多媒體演示相關題

目以對知識鞏固提高,組織學生計時搶答,借助Office軟件制作量表,形成評價記錄,公正公開地

展示學生課堂參與表現情況,促使學生保持激昂的情緒及學習積極性。臨近課尾,師生共同回顧知識點,分小組繪制本節課思維導圖并運用多媒體投屏展示,讓學生經歷緊張的學習后在較為輕松的氛圍中回顧復習,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教師還可將歸納好的思維導圖,如圖3所示,和投屏內容一鍵快速保存,分享給學生,方便課后進行溫習,幫助其搭建系統的知識框架。

④地理實踐。地理作為基于生活實際的學科,引導學生理論實踐并重發展,學以致用解決生活具體問題是本學科的初衷。鼓勵學生課后通過網絡查閱家鄉農業發展背景,整理成系統材料進而分析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對家鄉農業生產的影響。此外,靈活運用多媒體智慧課堂,課余時間學生可通過學習平臺討論區發布分析成果或疑難問題,在答疑解惑過程中加強師生互動。借助實時反饋系統的數據,形成教學效果評價,為課后反思工作提供參考,這種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同時有利于教師及時掌握學情并進行教學反思及教學評價。

⑤教學反思。高中地理新課標要求教師積極進行教學反思,總結經驗,課后及時分析評價課堂所記錄的反饋信息。本節課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針對“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內容的完整性及知識遷移,重難點的講解與學生對其掌握情況進行反思;進而對多媒體情景創設,混合式教學等教學方法的運用進行對比分析,精準找出解決問題的措施與策略,進而優化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3? 參考文獻

[1] 董雪,彭劍峰.網課應用于中學地理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教育觀察,2021,10(31): 86-87,94.

[2] 賀清華.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分析[J].才智,2020(7):26.

[3] 高健,鐘玉婷.地理“三板”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整合提升研究:以“北京”一課為例[J].地理教學,2019(16):13-16,64.

[4] 魏家琪.基于培養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學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20.

[5] 劉雪琴.多媒體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新課程(教研版),2021(4):159.

[6] 劉秀娟,梁立鋒,米小建.AR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初探:以“地球的運動”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13):250-251.

[7] 李宏飛.多媒體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情境優化策略:評《GIS輔助地理教學經典案例》[J].中國科技論文,2020,15(3):382-383.

[8] 丁武營.多媒體在地理課堂中的育人路徑及注意事項[J].數字教育,2020,6(5):75-79.

[9] 章青,田源.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地理多媒體教學的應用[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1(7):130-131.

[10] 宋春紅.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地理多媒體教學探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1(1):174-175.

[11] 王仰權.運用信息技術 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3):137-138.

[12] 郭建智.論高中地理課堂多媒體輔助教學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1,23(14):217-218.

[13] 于蓉.地理核心素養在高中地理教科書中的體現及教學實施建議:以人教版教科書為例[J].地理教學,2020(16):9-12.

[14] 馬振明,常華鋒.指向地理核心素養的“必修課程”教學實踐與思考:兼述《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學習體會[J].地理教學,2020(19):31-35.

[15] 任正果.高中地理教育信息化策略探析[J].高考,2020(13):142.

[16] 徐佳.多媒體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創新應用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1(7):44-45.

[17] 高雨榕.基于智慧課堂的高中地理項目式學習實踐探索:以滬教版“城市空間結構”為例[J].地理教學,2020(22):29-32.

猜你喜歡
高中地理多媒體教學核心素養
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具體分析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多媒體教學在語文課堂的有效應用
多媒體教學為高中語文課堂插翅添翼
如何正確認識多媒體教學
應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取與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