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亨利·米修視角談中國文化自信的底氣

2023-09-04 00:42張水燕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3年9期
關鍵詞:中國文化亨利

張水燕

內容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中國文化自信的底氣亦見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法國作家亨利·米修生長于歐洲,卻對歐洲文化沒有認同感,試圖逃離歐洲,探索新文明。1931年,米修抵達亞洲,撰寫了《一個野蠻人在亞洲》。之后,米修留下了幾部作品來回味中國文化?!耙靶U人”米修對中國文化的品評以及中國文化對米修的畢生影響,彰顯出中國文化自信的底氣。

關鍵詞:亨利·米修 野蠻人 旅居中國 中國文化

亨利·米修于1899年出生在比利時那慕爾省。1914-1918年,德軍占領比利時,15歲的米修親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整個歐洲戰火彌漫,蕭條不堪。面對這場“集體自殺”,米修對整個歐洲文明深感絕望?!抖蚬隙酄枴分?,米修犀利地表達了他對歐洲文明的不認同:

保羅·瓦雷里很好地定義了現代的歐洲文明;我沒有等到他提供的那些關于歐洲文明的局限的具體例子,就已經對它感到厭惡之極。

......

??!是的,歐洲文明,是的,瓦雷里先生,不管是你們的羅馬人、希臘人,還是基督徒,都已經不能再為任何人提供氧氣了。[1]

受友人邀請,米修于1927年出發去往厄瓜多爾。到達厄瓜多爾后,米修發現厄瓜多爾隨處可見西方殖民壓迫留下的印跡,西方文明的影子[1]。

米修認為,“這次旅行是件蠢事”。[1] 他在這里并沒有真正地逃離歐洲。一座座高聳的教堂,教堂里莊嚴的儀式,當地人口中說出來的西班牙語,都帶著濃厚的歐洲色彩。就探索新文明來說,厄瓜多爾之旅是失敗的。還未到返程期,米修已經想離開了。[1]

返回巴黎后,米修并未放棄他對新文明的探尋。1931年,米修開啟了亞洲之旅,去了印度、中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日本,在亞洲逗留了八個月。1933年,米修出版了作品《一個野蠻人在亞洲》。

《一個野蠻人在亞洲》的中國部分,米修開篇便對中國人靈巧的工藝進行了描述:“中國人是天生的工藝師。凡是能在干零活時發現的東西,中國人都發現了。獨輪車、印刷術、雕版、火藥、火箭、風箏、出租馬車、水磨、人體測量、針灸、血液循環,或許還有指南針以及大量別的東西?!盵2] 在他看來,中國人非常靈巧,也注重實用。所有這些發現都有著“實踐價值”[2]。

與宗教氛圍濃厚的西方不同,中國人務實,不過于迷信宗教。米修出生不久后便行過洗禮,十二歲時上了耶穌會中學,在天主教的氛圍中長大,卻不信仰天主教。米修博覽群書,并受到洛特雷阿蒙(1846-1870)作品《馬爾多羅之歌》的啟發,走上寫作之路?!恶R爾多羅之歌》創作于1868-1869年,烙上了鮮明的時代色彩:當時法國政治黑暗,思想界尋求掙脫束縛,人們開始對他們信仰的上帝提出質疑。奈瓦爾呼吁“上帝死了”,“出生不要神甫,結婚不要神甫,死亡不要神甫”的口號在大學生中廣為流傳。洛特雷阿蒙在《馬爾多羅之歌》寫道:“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會被神甫圍繞?!?[3]《馬爾多羅之歌》對基督教和上帝的深刻抨擊在米修心中引起了共鳴。米修作品中充斥著對基督教的抨擊和諷刺。[4]

米修在中國寺廟里看到的則是另外一幅景象:“在一個寺廟里,中國人完全自由自在。他抽煙、談笑。在小祭壇的兩邊,算命人按照完全印好的表格預卜未來?!盵2] 因而米修認為“中國人,如同在別處聽到的那樣,沒有特別的宗教精神?!盵2]

孩提時期的米修一直學著天主教的規矩,來到中國,他看到中國的孩子未曾受過宗教的束縛,而是接受著禮儀教育。[2]

西方的宗教正是米修所憎惡的。在西方,宗教勢力滲透到政治、經濟、文化領域,凌駕于社會生活之上,宗教淪為教會的牟利工具。[1]

中國人的務實精神不僅在于不耽于宗教,也體現在不畏懼死亡。在米修看來,“中國人覺得死亡沒有任何悲劇意味?!薄爸袊松熬蜏蕚淞怂墓撞?。他悠然地對待死?!盵2] 中國人注重現實生活,追求物質財富,因而骨子里流著經商的血液。[2]

為了證明做買賣已滲透到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中,米修戲謔地引用了李汝珍《鏡花緣》十一回:“觀雅化閑游君子邦,慕仁風誤入良臣府”中的典故。作者李汝珍本意欲跳出實用主義,然最終仍未能擺脫這種做買賣的思維。[2]

米修筆下的中國人務實到極致,充滿煙火氣和小商販氣息,描述幽默詼諧又略帶諷刺意味,而這種實際、腳踏實地的生活氣息卻是米修在他鄉尋求多年而不得的人間真實。1927年,米修前往厄瓜多爾,開啟了他的第一場海外旅行。1929年,父母逝世后,米修又先后去了土耳其、意大利、北非。1931年,米修旅居亞洲。從米修1932年5月5日寫給友人Renéville的信中可得知,米修是在亞洲找到了“有意義”的國家和人民[5]。

中國人注重實用,并不影響中國成為偉大哲學思想的發源地。米修對東西方哲學做了如是評價:“西方哲學使人脫發和減壽。東方哲學使人生發并延年益壽?!盵4] 道家思想對米修產生了畢生的影響。米修在《一個野蠻人在亞洲》的序言前引用了老子的名言“治大國如烹小鮮”,可見米修對道家思想的敬仰。米修讀過《道德經》的譯文,《一個野蠻人在亞洲》中,米修道出了老子的智慧和高深莫測。[2]

米修從小憎恨華麗的辭藻,認為世上的作家大都是些美麗詞語的制造者,是些“造句者”,從而妨礙了對最精髓、最實質性的東西的追求。而老子、莊子,在他們的哲學中,有一種“節約用詞”[2]的風格。他崇尚老子的文風,在他看來,老子的文字硬得像塊石頭,但在堅硬的殼之下,有著鮮美的汁液。只有“得道者”,才能理解。老子的文風在米修的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老子的作品文字簡潔,內容深刻,米修的詩句也具備這兩個特征。作品《經驗,驅魔》(Epreuves, exorcismes)的開篇詩便表現出這種“節約用詞”的文風,詩句多由短短數詞構成。

除了道家哲學,米修也閱覽了中國政治哲學方面的書籍,很贊同中國的政治哲學觀,并認為在政治上,歐洲應該向中國學習。關于中國政治哲學上的先見之明,米修引用了孫中山的觀點。

孫中山說得很對:“在政治方面,中國沒有什么需要向歐洲學習?!贝_切地說,它教歐洲,甚至教印度,它做了一切,實行了一切,一直到政府體制的方面的分離。[2]

米修的引用來源于《孫中山全集》第九卷《三民主義·民族主義》。孫中山就中國政治和歐洲政治進行了論述:

歐洲之所以駕乎我們中國之上的,不是政治哲學,完全是物質文明。(……)中國沒有的東西是科學,不是政治哲學。至于講到政治哲學的真諦,歐洲人還要求之于中國。諸君都知道世界上學問最好的是德國,但是現在德國研究學問的人,還要研究中國的哲學,甚至于研究印度的佛理,去補救他們科學之偏。[6]

哲學之外,米修亦醉心中國藝術?!兑粋€野蠻人在亞洲》的中國部分,米修用大量筆墨道出他對中國藝術——音樂、繪畫和戲曲的見解,同時對中歐藝術做了對比。

談及中國音樂,米修引用了孔子聽韶樂,“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喜歡中國音樂的歐洲人不多。然而,孔子不是一個夸張的人,絕不是,卻被一種樂曲的魔力所吸引,他三個月沒吃好?!盵2]在米修看來,“中國音樂始終有一種清澈的靈魂?!盵2]

米修亦談到他對中國繪畫的印象,中國繪畫和歐洲繪畫的對比:

中國繪畫干凈利落,沒有浪漫畫風,沒有顫動。(……)

歐洲人希望能夠觸摸。他們畫的空氣是厚重的。他們的人體畫幾乎總是淫蕩的,即使取自《圣經》的主題也是這樣。熱力、欲望,都可以觸摸到。[2]

于米修而言,中國繪畫畫風清新,中國人“沒有絲毫的下流”,甚至“中國的春宮畫也充滿思想”。[2]中國的繪畫表現出“極度的節制”?!爸袊L畫主要是山水畫,事物的生動性,不是靠其厚度及其重量來表現,而是靠其線條來表現,可以這么說?!盵2]

中國文字的表現方式和繪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米修對中國文字頗有研究。中學時代,米修的同窗,詩人Norge見證了米修對中國文字的狂熱?!兑粋€野蠻人在亞洲》中,米修對中國文字的品評引用了倫敦皇家學院教授G.Owen的作品《漢語的發展》。1975年,米修發表作品《中國象形文字》。中國文字注重“暗示”,很難從字面結構認出來?!霸诙f漢字中,沒有五個字能一眼猜出來?!盵2]p70這種神秘感深深地觸動了米修。

“用細部象征整體的傾向”在中國戲曲上也運用到了極致。米修認為,“只有中國戲是一種真正的精神戲。只有中國人懂得真正的戲劇演出。歐洲人,長期以來,不再表現什么。歐洲人展示全部,舞臺上應有盡有,什么也不缺,連我們從窗子里看到的景象也不缺?!盵2]《一個野蠻人在亞洲》中,米修引用了《拾玉鐲》、《時遷盜甲》、《游龍戲鳳》中的情節來表達中國戲曲表現方式的精妙。

米修在多部作品里面談及樹:歐洲的山毛櫸,厄瓜多爾的熱帶森林,中國北京的柳樹。樹,在米修的筆下,也被賦予了象征意義。[5]

山毛櫸是北歐的代表樹種,對山毛櫸的憎惡事實上象征著對歐洲的恨。在厄瓜多爾,米修見到了另一番景象:“熱帶的樹,看上去有點天真,有點愚蠢,大大的葉子,是我要的樹?!盵1] 熱帶森林里的樹充滿了生機,而北京的柳樹,正如中國人的品性,低調、不炫耀,給了米修教益。[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米修看來,“中國人覺得死亡沒有任何悲劇意味”,而歐洲充斥著悲。[2]

米修認為“整個歐洲文學是苦難的文學,從不是智慧的文學”,而“中國人傷心的詩寫得很少,不抱怨,因此,只對歐洲人構成輕微的誘惑”。[2]

“百善孝為先”,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孝道。原生家庭給童年的米修造成的陰影影響著他的一生。米修的第一次遠洋之旅,是在圣誕節——闔家團圓的節日前夕出發的。而中國式親子關系讓他感受到了強烈的反差。

中國人一般不強調對人類的職責,而強調對他的父親和母親的職責;實際上,這要求靈活和美德,歐洲圣徒幾乎做不到。[2]

20世紀30年代初的中國社會動蕩不安,米修卻認為“雖然在絕對必要的時候參戰,中國仍然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天生的熱烈、易怒和好斗性與中國人無涉”。[2]p77中國人“有某些強大、沉重的東西”,讓米修有安全感?!芭c北京的前門相比,星形廣場的凱旋門顯得很輕,可以換掉?!?“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城市具有與北京同樣厚實、同樣美觀、同樣讓人放心的城門?!盵2]

《一個野蠻人在亞洲》的中國部分,米修用32個小章節講述了他旅居中國期間的觀感,從一個西方人的視角對當時的中國文化和中國人作了品評。中國音樂、繪畫、詩、戲劇給米修打開了藝術新思路。中國哲學,包括儒家、道家哲學對米修構成一種文化沖擊。作品文風犀利,米修時而對所見給予褒揚,時而揶揄。因而,僅憑這部作品,無法斷言米修是否在中國找到了他真正向往的新文明。

亞洲之旅后,米修還留下幾部有關中國的作品:《中國人肖像》(1936-1938),《過往》(1950),《中國象形文字》(1975),《墨戲》(1960-1984)。

《中國人的肖像》用簡短的篇幅對當時米修記憶中的中國人進行了刻畫。在米修看來,中國文化是“有滋有味”[5]的。

米修在其作品《過往》中道出了中國文化給他看世界的角度帶來的變化:

少女的臉上刻著她出生所在文明的印跡。[7]

中國少女的臉龐,當我第一次在香港、廣州見到時,便是無比美妙。在中國少女的臉上,中國永遠十五歲,帶著最初的夢想去感受生活,歷經滄桑后,依然明艷,細膩無雙。(……)

從此,我用另一種眼光看。[7]

1967年,米修對《一個野蠻人在亞洲》進行了修訂,作了新序,對中國部分作了新的批注,并重新出版。新版作品的序言部分,米修再度提及中國和印度文化對其世界觀的影響,不再用戲謔的語調,而是飽含深情:“當我看見印度,當我看見中國,這個地球上的人,第一次讓我覺得,值得成為真實的人?!盵4] 米修一直在試圖逃離,逃離歐洲,拒絕歐洲文化,到處漂泊,甚至多次吸食致幻劑麥司卡林,讓自己陷入幻境來逃離現實,而中印文化給了他一道光,讓他認為生活在現實世界是值得的。

米修不曾學過中文,但從小對中國文字表現出極大的熱情。1975年,米修通過作品《中國象形文字》,從文字形狀、歷史演變的角度詮釋了中國象形文字的神秘和精妙。[8]

晚年的米修減少寫作,研究集中于繪畫。米修的畫作多為水墨畫,而非歐洲主流的彩色油畫。1954年米修出版的“運動系列”畫作展示出了米修對毛筆的運用。2004年出版的《亨利·米修全集》(卷三)中匯編了大量晚年米修的水墨畫。2020年9月9日至2020年10月11日,米修的畫作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本次畫展的主題為“米修與木心”,旨在呈現米修和木心的畫作內在關聯和迥異之處,充分展現了米修畫作中的中國元素。

《墨戲》是米修晚年留下的作品,用簡短的篇幅寫出他對中國水墨畫的理解?!赌珣颉分?,米修對華裔法國畫家趙無極進行了評論:

多年來,出于對油畫的熱情,趙無極偏離了水墨畫。這種繪畫必須得是中國人,擁有十足的中國人品質才能以輕盈、空靈的方式做到。[8]

作為趙無極的繪畫知音,1951年,米修再度鼓勵趙無極用水墨進行創作,因為他擁有十足的中國品質。最終,“趙無極,以他自己的方式,重拾了墨戲?!盵8]

中國唐代詩人、畫家王維對水墨的運用令米修驚嘆不已:

一千多年前,有位詩人畫家——王維,僅用稀墨水畫出了這個世界上最令人難忘的瀑布之一,還有許多山、小路、樹林、陡坡、生長在高處巖石上成群或分離的松樹。對展現在面前的美景,他僅使用一種顏色,唯一的一種,而且還是黑色。由淺入深,千差萬別,剩下的全憑他奇妙的本能。

“他找到了一種方式可以畫出云的氣息……他的山被當成墨戲?!盵8]

米修旅居中國之后的余生都在回味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對米修看世界的方式,對米修的創作產生了畢生的影響。米修以一個西方人的視角對中國文化的回味,將中西文化所作的對比,言辭中對中國文化所流露出的敬仰,彰顯出中國文化自信的底氣。

參考文獻

[1]亨利·米肖:《厄瓜多爾》,董強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20, 96, 124, 161, 182, 251.

[2]亨利·米修:《一個野蠻人在中國》,劉陽譯,中國學術期刊電子出版社,1994-2019: 66-78.

[3]洛特雷阿蒙:《馬爾多羅之歌》,車槿山譯,四川文藝出版社, 2020:19.

[4]Michaux, Henri. Un barbare en Asie. Gallimard. Collection LImaginaire. 1967. Pour la nouvelle édition revue et corrigée:13, 26, 31.

[5]Michaux, Henri. Oeuvres complètes Tome I. Gallimard. Collection de la Plé?觙ade. 1998:XCVI, 169-170, 540-541.

[6]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9卷,中華書局,1986:230-231.

[7]Michaux, Henri. Oeuvres complètes Tome II. Gallimard. Collection de la Plé?觙ade. 2001:305-306.

[8]Michaux, Henri. Oeuvres complètes Tome III. Gallimard. Collection de la Plé?觙ade. 2004:821, 1410-1411.

項目基金:寧波大學??蒲谢痦椖?,編號為XYW20007,項目名稱:從亨利·米修視角談中國文化自信的底氣.

(作者單位:寧波大學)

猜你喜歡
中國文化亨利
找找看
后現代主義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亨利.摩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