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虛幻共同體”走向“真正共同體”的發展過程及其當代價值

2023-09-06 08:27張博
西部學刊 2023年16期
關鍵詞:德意志意識形態國家

摘要: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對于虛幻共同體和真正共同體進行了科學闡述。由于私有制的出現和社會分工的發展致使利益差異及階級矛盾激化,從而產生了虛幻共同體。資產階級國家即虛幻的共同體,作為獨立的政體抑制著個人的發展,其所代表的普遍利益并不能與真正的個人利益相符合,個人與共同體分裂對立。因此,虛幻共同體必將滅亡,私有制和階級必將被消滅,進而建立真正的共同體,實現個人真正的自由發展以及個人與共同體的和諧統一?!罢嬲餐w”思想的當代價值在于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關鍵詞:《德意志意識形態》;虛幻共同體;真正共同體;國家;人的發展

中圖分類號:A811;B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3)16-0021-04

Abstract: In The German Ideology, Marx and Engels made a scientific exposition of “illusory community” and “real community”. The emergence of private ownership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led to the intensification of differences in interests and class contradictions, thus result in “illusory community”. As an independ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the bourgeois state, i.e., the “illusory community”, inhibits individuals development, and the general interests it represents is not consistent with individuals real interests, so that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ommunity are split against each other. Therefore, the “illusory community” will perish, private ownership and class will be abolished, and a “real community” will be established to realize individuals true freedom of development and the harmonic unity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ommunity. The current value of the idea of “real community” lies in its strengthening of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promotion of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Keywords: The German Ideology; illusory community; real community; country; humans development

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的第一章中對于不同歷史發展階段中不同的共同體形式作出了論述。在原始社會形態時期,連接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是建立在血緣關系基礎上的宗族連結,即自然意義上的共同體。成員間相互需要、平等互助,他們有著共同的物質生活追求以及共同的利益關系,所得的生產資料歸氏族公社集體所有。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及私有制的產生,人們不再是彼此需要的依存關系,而成為隸屬于不同階級的相互斗爭的個體。這種以“純粹的私有制”為前提的政治共同體是虛幻的、虛假的共同體,表現為凌駕于社會之上的絕對力量。生存于這種具有欺騙性的共同體之下,個人反而會更加屈從于物的力量。隨著生產力的繼續發展以及交往更為普遍,私有制和分工也會被逐步消滅。以此為基礎的“虛幻共同體”也自然而然隨之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未來社會共同體,這將是個人發展的福音,而非個人發展的桎梏,是獨立個人的有機聯合,個人與共同體之間的統一。

一、虛幻共同體的產生原因

(一)直接原因:私有制的出現和社會分工的發展

《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闡明,從自然共同體到虛幻共同體的發展,是人類歷史演進過程中的必然結果。換句話說,自然共同體的瓦解伴隨著私有制的出現以及生產力的發展,虛幻共同體應運而生。虛幻共同體經歷了畜牧業、手工業以及商業三次社會生產大分工逐漸演化而來,“隨著分工的發展也產生了個人利益或單個家庭的利益與所有互相交往的人們共同利益之間的矛盾”[1]536,分工的出現和發展使得資本主義關系進一步得到強化,原本處在共同體關系中的個人或單個家庭部分脫離,導致了人們對生產資料占有的不同。人與人之間利益的差異化逐漸明顯,逐漸分化出了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的矛盾,促使社會矛盾、階級矛盾的激化。

(二)根本原因:階級利益矛盾

階級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在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當然,階級也不會永遠存在下去,它會隨著生產力的繼續發展而消失。迄今為止,人類社會都是以階級斗爭為核心的歷史,階級斗爭是其中的直接動力,一切政治都是階級斗爭。而虛幻共同體產生的根源就是階級利益矛盾——個人利益與共同利益之間的矛盾,二者之間的矛盾不能由社會自身解決。此時,公共利益借助解決這對矛盾的說辭,建立了國家;借助國家這一政治實體,以與一切實際的生產和利益團體相脫離的獨立的形式組建的監獄、軍隊等機構來強制分配社會財富,致使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假借“普遍利益”之美名來約束個人的權利,以達到滿足少數人一己私利的目的。實則,建立在二者矛盾基礎之上的所謂的“國家”并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因而這一對矛盾的解決意味著國家的消亡。

二、虛幻共同體的本質:“一個階級反對另一個階級的集合”[1]571

(一)共同體的虛假性

在馬克思看來,共同體是現實的個人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同時也是顯示個人自由發展的條件,而當這種所謂的“共同體”存在著虛假性,壓迫、奴役人們的時候,共同體就與本來的目的背道而馳了。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一書中,馬克思曾探究過資產階級國家與市民社會之間的關系,前者是“普遍利益”的大展拳手,后者是個人與國家間的“中間地帶”,而二者的共同特點是虛假性、利己性。資產階級國家的本質就是“虛幻的共同體”“冒充的共同體”。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把資產階級國家稱之為虛幻的共同體,是由于統治階級將自身的利益冒充為普遍利益,實際上這種被包裝過的“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差異極大。這個時候的“共同利益”是“異己的”,這時共同利益已經不再是它原本的意味了。

“國家內部的一切斗爭——民主政體、貴族政體和君主政體相互之間的斗爭,爭取選舉的斗爭等,不過是一些虛幻的形式——普遍的東西一般來說是一種虛幻的共同體的形式?!保?]536事實上,資產階級國家和資產階級一樣,并不是一直就有的,而是私有制的產物。國家打著為整個社會利益服務的幌子,實際上,卻是為私有制和私人利益服務,為統治階級效力,是階級壓榨人性的工具,個人自由的枷鎖。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國家是階級利益以及階級矛盾中不可調和的產物,所有社會成員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共同利益,但卻在統治階級內部出現了的共同利益,他們便謊稱自己的個人利益是代表整個社會的“共同利益”“普遍利益”,此時的這個“共同體”實際上是為統治階級——即資產階級服務的。馬克思表明,共同體一旦與現實的人相矛盾,那么這個共同體一定是虛幻的,也必然會導致現實的個人相對立和異化。

(二)個人的異化

在血緣共同體中,人是類存在物的概念,是隸屬家庭、宗族的“自然共同體”之中。然而在政治共同體之中,個人隸屬于“共同體”實質是隸屬于“階級”這個共同體?!兜乱庵疽庾R形態》中指出,“只要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之間還有分裂,只要分工還不是處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動對人來說就成為異己的、同他自身對立的力量,這種力量壓迫著人,而不是人駕馭著這種力量?!保?]537因此,在階級社會中,并不存在單獨的個人及單獨的個人意識,單個人實質即是某個階級“共同體”中的人。要么是統治階級這個“共同體”中的人,要么是被壓迫、被統治階級這個“共同體”中的人。這種聯合對于相對立的兩個階級之間,不僅僅是虛假性,更是個人自由發展的阻礙。

在資本主義國家中,政治共同體的虛幻性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而他們宣稱追求真正的利益,而遮蔽所維護的利益也只是統治階級的利益的事實。在這種局面持續之下,必然會導致被統治階級的個人利益的損害,被統治階級中的個體也會為了自身利益而奮起反抗,不斷斗爭,這勢必會造成個人與共同體的分裂與對立。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背景下,無產階級并不占有生產資料,并且還要受到資本家的剝削和壓迫,而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享受著金錢利益帶來的一切。統治階級對于無產階級的疾苦充耳不聞,無產階級持續服從于盤根錯節的金錢利益關系,使得個人更加失去自主性,更加屈從于物的力量。

(三)個人與共同體的分裂對立

《德意志意識形態》談及人類應該自主選擇社會關系以及社會共同體,在其中展現個人的價值,實現自己的目標。然而,當通過建立國家這個政治實體形成“虛假共同體”,所謂的“普遍利益”和個人利益相互沖突的時候,就會約束個人的活動,壓抑個人的自由,試圖從外部制約個人行為。此時就會形成一種在人之外的、異己的力量。這種力量并不是人自主選擇、自由聯合的結果,它不僅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并且控制和支配人的意識活動和行為方式。顯而易見,這種以人的異化和主體性喪失為代價的共同體只會帶來部分人的自由,而必然會導致絕大多數個體喪失自由性與獨立性。政治共同體背景下的個人,其個性屈從于偶然性,私人關系屈從于所謂“普遍利益”關系,事實上,個人利益與“共同體”的利益愈來愈分離。

從階級層面來說,國會中的個人或是資本家與虛幻共同體呈現出統一、聯合的狀態,相反,普通民眾與虛假共同體呈現對立、分裂的狀態;但是從個人層面來說,無論是資本家、農民抑或是工人,只要隸屬于他所處的某個階級之中,那他就表現為這個階級中的個體。因此,這種看似獨立的存在實質上是國家缺乏獨立性的表現,共同體淪為了服務統治階級的工具,可以說在“虛幻共同體”中個人與共同體是保持著相對分裂、對立的關系,只有建立“真正的共同體”,才能達到個人與共同體之間的和諧統一。

三、從“虛幻共同體”到“真正的共同體”:自由人的聯合

(一)消滅私有制和階級

馬克思、恩格斯的最高目標并不在于政治解放,而是人類解放,無論是黑格爾的理性主義的國家觀還是鮑威爾、施蒂納的自由主義,馬克思認為他們都是“由天國降到人間”[1]525,都只是構想出來的紙上談兵,只停留在主體的想象活動,因而并不能撕下國家的面具,更不能在現實過程中,關注到人類解放問題。個體之間喪失了個性化差別,個體表現為共同體擺布與物的力量之下的“偶然性的個人”。事實上,國家的虛假性只要與人的自由發展連結起來,那么這種虛假性的弊端就會暴露無遺,這種力量并不是自然選擇的,而是某種異己的、排他的社會力量。

《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闡述不能只是從觀念上、思想上摒棄物的力量,而是要靠個人來征服物的力量,靠消滅分工,消滅階級來重新駕馭物的力量。要想從“偶然性的個人”轉換到“有個性的個人”就要推翻以往的生產關系以及交往關系,使虛幻共同體真正地消亡,歸根到底,只有通過革命才能做到。因此,要實現人的自由發展,不僅要揭示這種披著公共權力外衣的“虛幻共同體”的虛假性,更要通過現實的斗爭——即在消滅私有制和分工的基礎之上取而代之,只有真正的共同體是對虛假共同體的揚棄,“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2]。

(二)實現個人真正的自由發展

馬克思以前的理論思想家們,即使覺察到社會生活中存在著很多人在共同的物質資料需求和相似生活條件的基礎上,彼此依賴、相互聯合形成的“共同體”的現象,但他們對于個人以及人的本質的認識大多數都只停留在對個體的認識上。例如,亞當·斯密研究人對人的依賴性是純粹從人的客體性和直觀性做出的結論。在費爾巴哈那里,人的本質可以理解為吃、喝以及性行為,他把人與人之間彼此需要、相互依賴的關系看成是性愛的結果。在馬克思看來,這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馬克思、恩格斯把人看作勞動實踐的人,這種勞動實踐活動必須在群體的交往關系中才能進行。因此,在未來社會的真正共同體是在生產力高度發展與人們普遍交往之下的產物,換句話說,生產力的總和要被聯合起來的現實的個人占有。

《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只有在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保?]571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未來社會中將會是“真正的共同體”,“喪失自主性的人”發展成為“有個性的人”“缺乏自由的人”發展成為“自由自主的人”,個人將實現真正的自由,成為真正自由的人。在共產主義社會中,人類得到解放,個性得到發展,人們不再受制于強加的特定的活動范圍,不再受制于固定化的社會活動,因此人本身的活動對于人來說也不再是異己的、對立的力量或者是統治人的力量的存在。

(三)個人與共同體的和諧統一

《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對于人的本質的研究,一直和個人與共同體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馬克思、恩格斯對于個人與共同體之間的關系的理論內涵的逐步深化,是以瓦解個人與共同體之間的關系為內在邏輯,從現實的人的活動出發,人已經形成在特定的社會活動中的活動范圍,而真正的共同體是以人的全面和自由發展以及人類解放為旨歸。個人與共同體的關系是相互連結、密不可分的,現實的個人與真正共同體是人的存在的兩個層面維度。真正共同體中的主體對象一定是現實的人,而也只有現實的人、自由人的聯合才能實現真正的共同體。

因此,通過《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對“虛幻共同體”的批判,馬克思、恩格斯認識到不能像黑格爾那樣將國家上升到絕對精神的倫理高度。以往的特定歷史條件使得人被物所支配,個性受到限制,人們擁有在法律范圍內的“自由權利”,看起來是更自由,實際上是更不自由。只有消滅了私有制,消滅了階級,個人才能重新從枷鎖中解放出來。只有以“真正的共同體”為基礎,個人才能在相互聯合中獲得自由,自由個人與共同體之間才能實現真正的統一。

四、“真正共同體”思想的當代價值

(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真正共同體”思想對于我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著重要作用?!兜乱庵疽庾R形態》中闡述,“真正共同體”是自由人的聯合,而在新時代語境下,人民積極投身于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建設中,與此同時,中華民族共同體也會給人民群眾主體地位以堅實保障。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黨中央著眼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應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3]。這也體現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更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搭建一個多元的和諧的發展平臺,構建共商共享共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

(二)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德意志意識形態》認為,“虛幻共同體”壓抑著人的發展,個體與共同體之間呈現分裂之態,而“真正共同體”則使個人獲得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個人和共同體之間呈現和諧之態。對焦當今社會,我國積極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凝聚力。改革開放40多年來,滄桑巨變,我們的國家繁榮昌盛、國泰民安,中華民族崛起的大勢已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已勢不可擋。

(三)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真正共同體”思想從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剖析探討了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以及未來的實踐探索,這一思想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指明了方向。當今國際局勢呈現多極化的發展趨勢,霸權主義、恐怖主義等諸多威脅依舊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而我國一直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并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列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不斷推進構建國際新秩序,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五、結束語

從《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對“虛幻共同體”的批判到對“真正共同體”描繪,不難看出,馬克思、恩格斯對于國家是虛幻共同體的這一論斷的科學分析,揭示了國家的二重性以及“真正共同體”的本質是自由人的聯合體。同時,“真正共同體”思想對于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94.

[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J].求是,2022(21):4-35.作者簡介:張博(1999—),女,漢族,黑龍江伊春人,單位為哈爾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

(責任編輯:楊超)

猜你喜歡
德意志意識形態國家
國家公祭日
國家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十大亮點
《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意識形態理論的當代價值與作用
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的道德思考
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其啟示
淺析《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