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大學生學習動機的缺失與重建

2023-09-06 07:20劉雪卿
西部學刊 2023年16期
關鍵詞:大學生

摘要:部分大學生存在學習困難、學習動機缺失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興趣缺失。從學生自身、學校以及學生家庭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大學生學習動機的重建策略:(一)及時開展新生入學教育,宣傳優秀典型;(二)重視心理育人作用,及時干預心理危機學生;(三)任課教師、學業導師、班主任、輔導員協同育人;(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學習動機缺失;表現及原因;重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3)16-0101-04

Abstract: Some college students have learning difficulties and lack learning motivation, which are manifested mainly in an incorrect learning attitude, an unclear learning goal and a lack of interest in lear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rresponding reasons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students, schools and students families, and proposes the following strategy to rebuild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1)timely enrollment education for freshmen and publicizing outstanding models; (2) emphasizing 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nd intervening with students in psychological crisis in time; (3) collaboration in educating students among teachers, academic advisors, class teachers and counselors; (4)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of ideals, beliefs and gratitude.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sufficiency of learning motivation; performance and reasons; reconstruction strategies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轉型的關鍵時期,同樣經過幾年的大學學習生活,畢業之際學生學業水平卻差異很大,勤學苦練的學有所成,荒于學業的則難于畢業。有的學習困難學生能在老師和家長引導下,經過曲折的心理沖突,迷途知返,順利完成學業;有的則出現多門不及格、降級、退學等現象。造成大學生學習差異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大部分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可以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很多是非智力因素決定的,而學習動機是其中最為關鍵、作用最大的因素,所以學習動機在某種意義上又是所有其他非智力因素的總和,并決定了其認識錯誤的自主性和有效性[1]。

學習動機是直接促使學生完成學業的一個內在動機,是啟發并引導他們完成學業的動力。學習動機的缺陷直接左右著大學生學習行為,進而左右其學習成效。動機缺失是指人不再主動尋求理想的實現或尋找實現目標的途徑[2]。本文針對當前部分大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缺乏緊張度、學習動力不足,以至于出現多門功課不及格甚至不能繼續學業的現象,從學生工作輔導員角度查找大學生學習動機缺失和學風滑坡的原因,并對應各種原因試圖找到督促學生重建學習興趣和學習自覺性的有效策略。

一、大學生學習動機缺失的表現

從多年的學生工作經驗及廣泛調查來看,學生學習動機缺失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學習態度不端正

相當一部分大學新生在中學時期受家長和老師影響,認為自己的目標就是“高考,考大學”,考上大學就可以“松口氣”了??即髮W的目標實現后,學生也從高中緊張的學習氛圍中逐漸放松下來。此類大學生很少會因為考試的失敗,或渴望取得好成績而產生憂慮、緊張的焦慮心理,因為他們對考試成績的高低并不在乎,更不會有追求高分的意愿?!凹案窬托小?,厭倦、逃避學習等心理,造成了學生的學習障礙。

(二)學習目標不明確

高中時期,學生迫于升學壓力,學習目標非常明確且動機強烈,經常處于一種緊繃的狀態,進入大學之后,大多數學生會產生一種“惡補”心理,來彌補高中時期被剝奪的娛樂權利,緊張的心理便會松懈下來。從高考到大學期間產生的緊繃感與松懈感的巨大反差導致了大學前后的“動機落差”。因此,很多學生在大學剛入學階段,一方面是試圖適應大學生活的各個方面,新的學習目標還沒有形成,學習推動力不復存在;另一方面也是沉迷于娛樂,無心學習。沒有學習動機的學生并不會去確立自己的目標,對自身今后的發展道路也茫然不知,因此在校期間沒有什么緊迫感和憂患意識,也不會為了實現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拿獎學金、考研、考公務員、尋找更好的崗位等目標而繼續努力學習,因此學習對這部分學生而言并沒有任何價值。這些無學習目標的學生在平時學習中不愿付出努力,甚至會寄希望于走捷徑,在考前別人努力復習時,他們選擇把時間、精力用于考試作弊,影響了學習動機的激發。

(三)學習興趣缺失

學習興趣是追求探究未知事物的一個傾向,是學習動機最積極、最活躍的方面。培養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培養創新人才,提升學生素質,但部分學生步入高校后,因為失去了中學時代老師和父母的積極關注,在學業上雖然有過努力但并沒有明顯成效,挫折感會進一步累積,從心靈上產生學習無力感,開始缺乏探求新知識的欲望,學習上不主動、不積極,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課外活動和網絡游戲等領域,并常常出沒于網吧等娛樂場所,交友面廣、關系復雜,過于注重社會能力,荒廢學業、本末倒置。

二、大學生學習動機缺失的原因

(一)學生自身的原因

1.沉迷網絡,深陷虛擬世界。部分學生缺乏自信、性格孤僻,朋友較少,在網上尋求歸屬感;同時自控能力差,高中時期有家長和老師的監督,基本能安心學業。進入大學后,空余時間增多,經濟上充足,不完全在家長和老師的視線范圍內,在沒有學習壓力和現實朋友較少的情況下,會以網絡游戲、網絡聊天、網上交友來填充生活,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網絡依賴,造成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后果。成績不理想就會繼續在網上逃避現實,周而復始,形成惡性循環,最后因不及格科目太多,不得不降級或退學。

2.無法有效平衡學習與課余活動的關系。新生入學之際,學校的各級學生會和學生社團開始納新,學生會和學生社團是大學生活不可或缺的組織,不僅能幫助大學生們豐富課余生活、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還可提高個人的溝通協調能力。但部分學生把握不住學習和工作之間的關系,有時甚至與學習沖突。在學生組織忙忙碌碌看似很充實,但完全沉浸于所謂的個人社交能力的提高,導致學業荒廢,學習成績不理想。

3.心理和精神疾病的影響。大學生患心理疾病的比例很高,部分學生因疾病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導致學習動機缺失,如抑郁、強迫、精神病等。曾有名學生因手部殘疾,受過言語刺激,患上了精神抑郁癥,后因治療不徹底,導致病情復發,學業也受到影響。學生雖想繼續學業,但因疾病而不得不請假休學。

4.學生自我認識不全面,迷戀經商。受個別案例的誤導,部分學生荒廢學業,走上了以“創業”為主的道路。某女生加入大學某社團,和部分社團成員一起跟隨社團某老師做保健品、化妝品的直銷代理。為保證“創業”順利進行,學生將家長給的學費和自己的積蓄,全部投入到直銷中。每天沉迷于經商創業,使得同學關系疏遠,學業荒廢,投入資金得不到回報,最后可能付出休學或退學的代價。

(二)學校方面的原因

1.課程設置不科學、教學內容和設施陳舊。日前,學校在開展素質教育、提升教學質量方面采取了相關措施,但對大學生學習動機仍然沒有給予有效關注。如何通過科學設置課程、更新教材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是學校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比如,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實踐環節,加強學生課堂操作體驗以及實時更新教材和課件內容,與時事相聯系,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課興趣。此外,從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認為學校的學習氛圍不濃,基礎設施有待完善,這些都是學校亟待改進的地方。

2.師資力量薄弱。部分教師責任心不強,上課僅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的,不甚關心學生的學業情況,很少過問學生有沒有掌握所學。相關教學人才的引進不到位,部分教師教學觀點和方法陳舊,未能與時俱進地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從而造成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師生關系不融洽,學生滋生厭學情緒。

(三)學生家庭方面的原因

正確的家庭教育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起著重要作用。多數父母長期為家庭條件改善付出辛勞,卻很少重視子女的學業情況。他們大多認為,只要給孩子提供足夠的物質條件就可以,學習上的事情交給學校;也有部分父母灌輸錯誤的教育理念,認為子女大學成績好壞無所謂,書看多少也無所謂。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很多大學生進入大學后不再以學習為核心,缺乏努力學習的動機。有些家庭條件優越的學生,他們的學習目的只是拿文憑而已,認為掌握專業知識的多少與將來就業沒有關系,所以他們學習沒有壓力??傊?,家庭教育的缺乏使得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不足,學習動機缺失。

三、大學生學習動機的重建

面對大學生學習動機不足的現象,輔導員可以從學生工作的角度來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抓住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良好時機。

(一)及時開展新生入學教育,宣傳優秀典型,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是高等學校教育的首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涯的起點和基石,是大學教育和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3],上好入學教育第一課至關重要。做好新生入校培訓能夠讓學生盡快熟悉學校,掌握大學學習和生活的基本情況,便于迅速實現由高中到大學的身份轉換,進而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以及主動學習、立志成才的基礎意識,以奮發向上、激情飽滿的狀態主動投身到高校讀書活動中去[4]。入學教育輔導員可以通過對以往學生工作中出現的優秀學生典型和反面案例,以具體個案的形式,針對學習動機不足,如有及格萬歲、沉迷網絡、迷戀經商等相關表現的學生,形象地講解大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重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通過學長學姐的經驗之談,也可以使新生快速適應大學生活,同時幫助新生在學業上盡快樹立長期目標,制訂學習計劃。入學教育能夠使新生順利度過入學適應期,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重視心理育人作用,及時干預心理危機學生,重建學生學習動機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學生心理問題成為高校教育的重點之一。心理育人也是培養青年學生的重要課題,需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學生的教育管理服務全過程。心理危機的發生一般出現在新生入學后、畢業生離校前、開學和期末前后以及有突發事件出現等時間點。心理危機一般容易在家庭貧困、家庭發生重大變故、失戀、癡迷網絡、成績下降很大的學生中出現,主要表現形式多為脫離同學、曠課、言行異常、悲觀、冷漠甚至有攻擊性。此類學生往往因病無法正常學習,但如果能通過學生干部及時發現這部分處在心理危機狀態的學生,及時干預,不但能減少危機發生概率,而且通過學校老師、同學、家長、醫生的共同配合,本著及時、持續、長效的原則加以幫助,此類學生康復的可能性很大。

此類案例的關鍵是發現及時,要充分發揮學生干部和宿舍同學的作用,及時匯報情況,便于第一時間處理。例如,可以在學生中設立班級心理委員、陽光使者等,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引導教育;通過學校開展的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測試,對確定的特殊學生一一建立安全健康檔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加強日常談心談話,引導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加強家校合作,保持和家長的密切聯系,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齊心協力,用心用情、共同關注學生。一般此類學生康復后需要運用積極心理學進行開導教育,鼓勵他們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基本可重建學習動機,效果較好。

(三)多方協同育人,共建學生學習動機

任課教師要提高課堂感染力,因為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注重改善教學方式,營造平等交流、融洽和睦的課堂環境,以情感人,使學生積極投身到課堂學習中。學業導師可以帶學生進科研團隊,激發學生學術潛能,培養學生對學術的學習興趣;在帶領學生進行科研過程中,確立具體的、相對較易完成且具有一定挑戰性的目標,使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實現既定目標,進而在此活動中進一步提高技能水平、培育創造力,獲得成就感。班主任既要關注到學習動機缺失學生的心理變化,還要幫助這些學生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同時也要關注其后續發展。輔導員應定期地和學生互動交流,并及時關注他們的心理動向,協助學生作出合理的評估,消除不符合實際的想法,要重視實踐過程,經常引導他們,不斷增強學習愉悅性,提高學習積極性。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遵循“全員有溫暖、管理有溫度、服務有溫情、環境有溫馨”的“四溫”教育理念,不斷創新教育方式,鼓勵師生員工全員成為學生成才貼心人、青春領路者,多方協作,共同進行有吸引力的教育、感染人的教育、愛的教育,在潤物細無聲中實現良好教育目標,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鞏固學生學習動機

當下,學校教育受到來自社會的一些負面因素影響,在大學校園中出現了很多不良現象,如學生不以學業為重,學習馬馬虎虎、混學分,價值觀物質化、功利化、眼前化,等等[5]。部分大學生缺乏理想信念,直接影響了他們的知識構成和文化素質。所以,對新時代大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理想信念教育,有著很大的實際意義[6]。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會使學生產生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進而轉化為他們學習的動力。因此,需要加強對大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增進其民族責任感、社會使命感和時代緊迫感,使其持續保持學習熱情。在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支配下,大學生就能站在民族、社會、時代的高度,認識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認識自己學習的意義,為其學習活動找到強有力的動力[7]。

實施感恩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使他們感受到父母老師的殷切期望與辛勤奉獻,學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用充沛的學習激情和實踐精神,將感恩付諸行動。

總之,最好的學習是學會如何學習,大學的學習更需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學習動機,自發自覺地開展學習[8]。通過查找大學生學習動機缺失的多種原因,并對應各種原因找到幫助學生重建學習興趣和學習自覺性的有效策略,對于缺失學習動機的學生的成長具有重大意義。在今后的學生工作中,輔導員應因材施教,實施針對性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端正學生學習態度,引導學生圓滿順利完成學業,最大程度地提升大學生的學識素養和品格。

參考文獻:

[1]王玲,伊曉敏.當代大學生學習動機研究綜述[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1(7):118-123.

[2]張會平,李虹.大學生動機缺失狀況的調查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增1):58-63.

[3]劉悅.大學生入學教育的主要內容及完善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6(23):419.

[4]王翔.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研究[D].??冢汉D蠋煼洞髮W,2013.

[5]張小紅.當代大學生學習動機現狀與原因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2006(5):755-758.

[6]于昕,傅風華,王天,等.重視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和促進專業學習[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5):218-219.

[7]盛瑤環,曾祥福,李啟華.大學生學習動機的調查分析及培養[J].教育與職業,2006(20):101-103.

[8]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學習潛能開發研究”課題組.關于學會學習(2000.01~2004.11)[J].上海教育科研,2004(增1):2-80.

作者簡介:劉雪卿(1976—),女,漢族,山東棲霞人,青島大學歷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楊超)

猜你喜歡
大學生
大學生付費實習“天坑”必須提防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大學生繳存公積金,這個可以有
新大學生之歌
從8 個字看大學生的政治認同
大學生實習“注水”誰之過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