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成邏輯、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

2023-09-26 19:48鄧光輝
區域治理 2023年22期
關鍵詞:民族團結共同體中華民族

鄧光輝

中共邵陽市委黨校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盵1]奮進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闡釋與探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成邏輯、價值意蘊與推進路徑,是意義重大的理論與實踐命題。

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成邏輯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習近平總書記2014 年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談會首次提出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黨的十九大寫入黨章,“中華民族”于2018 年載入憲法修正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論斷有其必然的形成邏輯。

(一)理論邏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繼承與發展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德意志意識形態》等著作中,闡述了人類在共同勞動過程中形成了氏族、部落等“自然共同體”,由于生產力的發展和分工的出現,個人成為“自由的人”,人們進入資本主義國家為代表的“虛幻共同體”,私有制導致的階級的“特殊利益”和共同體的“共同利益”矛盾凸顯,資產階級主張的民主、自由,其實質依然是維護資產階級的“特殊利益”,社會最終要發展為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自由人聯合體”的“真正共同體”。

關于民族平等與民族團結,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每個民族同另一民族相比,都具有某種優點”。[2]“沒有團結聯合,就沒有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勝利?!绷暯娇倳浝^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民族理論,創造性地提出了“五個認同”“四個與共”等理念,全國各族人民要增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中華民族的認同、中華文化的認同、中國共產黨的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中華民族“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深刻闡釋了“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的思想。

(二)文化邏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賡續與傳承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積淀的結果,其源頭為“天下大同”“大一統”“夷夏一家”等思想?!抖Y記·禮運》指出,“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扒赝鯍吡稀遍_啟中國“大一統”的歷史局面,實現“度同制,書同文,行同倫,車同軌”。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統”思想,奠定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政治格局。司馬遷在《史記》中將“四夷”納入華夏,提出“華夷共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仁者愛人”“以和為貴”“君子和而不同”,倡導和合文化的重要價值,強調“仁、義、禮、智、信”,注重民族的交流與融合,如張騫出使西域、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譜寫了民族融合、民族團結的佳話。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闡釋,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出“中華民族一家親”等共同體理念,綻放耀眼的時代光芒。

(三)歷史邏輯:中國共產黨民族團結歷程的經驗總結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二大提出,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實現中華民族的完全獨立。中國共產黨妥善處理與少數民族的關系,如劉伯承同志與彝族首領小葉丹的“彝海結盟”成為民族團結的佳話。致力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民族抗戰超越階級、階層、黨派、民族,為抗戰勝利奠定堅實基礎。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黨的民族政策。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央代表團赴西北、西南、內蒙古等地充分開展民族調研,1954 年《憲法》明確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1982 年《憲法》即現行《憲法》明確了“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1984年制定了《民族區域自治法》,江澤民總書記提出了“三個離不開”,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了“三個不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定不移團結奮斗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意蘊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認同”“四個與共”“中華民族一家親”等理念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內涵,厚植休戚與共的家國情懷,培育榮辱與共的民族意識,匯聚生死與共的精神力量,共創命運與共的時代華章,具有深刻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著力維護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必然要求

國家統一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繁榮穩定是各民族的共同利益,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是各民族的共同追求。新中國成立以來,改革開放以來,新時代偉大變革的十年以來,我國民族地區的發展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國各族人民歷史性地解決了貧困問題,實現了全民族小康這一千年夢想。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皟蓚€共同”是我國民族工作的主題,彰顯辯證統一關系,共同團結奮斗是共同繁榮發展的精神動力,共同繁榮發展為共同團結奮斗提供堅實物質基礎。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也體現各民族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是十四億中國人的現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也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現代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各民族共同繁榮良好局面,團結奮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

(二)致力戰勝民族地區風險挑戰的必然要求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局勢風云激蕩,民族地區的外部挑戰客觀存在,西方霸權主義以文明優越論、文明沖突論挑起民族矛盾、制造民族隔閡,歪曲、污蔑、干涉中國內政和民族事務的事情時有發生,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和暴力恐怖勢力為代表的“三股勢力”相互勾結、制造事端,試圖阻撓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際斗爭尖銳激烈。內部方面,我們面臨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民族領域的意識形態工作弱化等問題也需要著力解決。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的解決民族問題道路,是我們戰勝外部和內部風險挑戰的最可靠保障。

(三)聚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盵3]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可以實現,面臨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在偉大復興滾石上山的關鍵時期,各民族必須勠力同心,眾志成城,厚植家國情懷,增強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將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同命相依、同頻共振,在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踔厲奮發、團結奮斗,凝聚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繁榮穩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路徑

作為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任務,新時代新征程譜寫民族團結進步新篇章,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進路應從以下六個方面著力。

(一)政治保障: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作為使命型政黨,中國共產黨堅持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實踐證明,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從脫貧攻堅到全面小康再到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解決各種問題和挑戰的根本保障,也是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民族繁榮穩定的根本保障。要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與堅定,堅決同民族分裂主義思想、宗教極端主義思想作斗爭,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落實黨委(黨組)的民族團結主體責任,發揮各族黨員干部的積極作用,加強各族人民的政治參與,發揮各族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在強化責任擔當中共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二)物質基礎: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是高質量發展,夯實民族地區發展的物質基礎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中之重。要把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薄皼]有民族地區的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庇捎跉v史和地理環境等原因,我國的民族地區的發展相對滯后,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相對突出,因此,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中,民族地區的補短板強弱項十分必要也十分緊迫。在推進全國經濟發展的布局中,要統籌推進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要利用好民族地區獨特的資源稟賦和地理環境,利用好“一帶一路”等改革開放的重要平臺,既因地制宜又搶抓發展機遇,推進民族地區實現跨越發展、融合發展。重視對民族地區的對口幫扶,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全國人民同向而行同向發力,共同繁榮共同進步。

(三)文化基礎:構筑共有精神家園

文化是深層次的東西,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中華民族有著共同的歷史記憶,有著共同的精神家園。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重視民族團結的宣傳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懊褡寰褡讨髯迦嗣袂趧谟赂?、自強不息、愛好和平的民族風骨,凝聚著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情感認同?!盵4]要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宗教觀,在傳承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中增強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歸屬感。要注重各民族特有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推動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創新,把繼承、弘揚少數民族優秀文化與傳承、建設整體的中華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四)社會基礎:促進交往交流交融

我國民族工作的基本經驗之一就是促進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華民族一家親,就是要各民族尊重差異,守望相助,憲法確立的新型民族關系也指出要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中華民族是誰也離不開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要在空間、經濟、文化、心理、社會等方面形成嵌入式社會結構。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各民族交往要尊重各自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在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的交往交流交融中構建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命運共同體。同時,要加強民生保障,提升民族地區公共服務水平,調動資源向民族地區民生福祉傾斜,全面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社會基礎。

(五)生態保障:保護環境綠色發展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民族地區在發展經濟的時候,要特別注重原生態的生態環境保護,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應有之義。我們的家園首先應該是宜居宜業的生態家園。要堅持保護優先,合理開發。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改善民族地區人居環境,以民族特色產業為依托,以生態綠色為底色,實現文旅融合發展,讓民族地區成為自己的詩與遠方。倡導文明健康、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堅決守住各族人民賴以生存的生態底線。

(六)法治保障:依法處理民族事務

發揮我國的制度優勢,發揮法律治國之重要優勢,堅持用法律手段處理民族事務。堅持和完善《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充分保障各族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治經濟權利,通過制度設計保障和引導人民增強“五個認同”。推動民族工作法治化制度化,強化民族自治地方的權力監督,重點監督好執法和司法,保證執法文明、司法公正。妥善處理民族糾紛和民族地區人民矛盾,堅持法治和德治結合,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民族地區的適用。重視民族地區法治宣傳,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

猜你喜歡
民族團結共同體中華民族
愛的共同體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民族團結之歌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讓民族團結之花愈開愈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