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碩士專業學位建設的教師評價機制改革研究的可視化分析
——基于知識圖譜和CNKI文獻分析

2023-09-27 08:25趙景波鄭仲橋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績效評價論文機制

趙景波,鄭仲橋

(常州工學院研究生處,江蘇 常州 213032)

2020年10月,《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作為新時代我國關于教育評價系統性改革的綱領性文件,總體方案的出臺實施,對教師評價的方式和內容作了清晰界定[1],提出把認真履行教育教學職責作為評價教師的基本要求[2],要求改進結果評價[3],強化過程評價。

2021年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需要堅持學科建設目標導向[4],突出核心要素,綜合考察人才培養質量、教師隊伍水平、科學研究及社會服務能力等學科核心要素[5-6]。本文基于中國知網(CNKI)平臺檢索教師評價機制改革研究的中文期刊論文,以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對教師評價機制改革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進行統計分析,通過學科建設視域下教師評價機制改革的可視化分析[7],對學科建設與發展情況進行全面評價,立足前沿、凝練方向、突出重點、注重交叉、發揮優勢、創新模式,為教師評價提供精準數據與決策支持,為構建結構優化、協同發展的高水平學科發展格局提供人才支撐。

一、教師評價機制改革研究現狀分析

對檢索到的6 205篇論文(檢索日期:2021年10月8日)所屬期刊進行統計,發文量不低于30篇的期刊及其論文總被引頻次見表1,CNKI累計刊載教師評價機制改革研究論文1 162篇,占文獻總量的18.73%。教師評價研究集中在教育、基礎科學、社會科學等學科領域,多學科的理論視角和研究方法使得教師評價機制改革的研究視野更加廣闊?!督虒W與管理》《教育教學論壇》《中國成人教育》《教育理論與實踐》等期刊是教師評價機制改革研究的代表性期刊,貢獻了較高的被引頻次,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表1 教師評價機制改革研究論文發表的主要期刊

教師評價機制改革研究受到國家級、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資助,資助最多的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等基金(見表2)。

表2 教師評價機制改革研究論文基金資助情況

對教師評價機制改革研究論文的作者單位進行統計(見表3),教師評價機制改革重點研究機構有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西南大學、浙江師范大學等。北京師范大學研究者的論文總被引頻次遠高于其他各單位,其研究者在教師評價機制改革領域發表高水平論文,如《教師評價研究的緣起、問題及發展趨勢》《教師績效評價的理論與實踐》《國外發展性教師評價的發展趨勢》等。國內眾多實力強勁的研究機構共同促進著我國教師評價機制改革領域不斷發展。

對作者發表的論文數量進行統計,發文量多于5篇且位列前10位的作者見表4。浙江師范大學劉堯發表論文10篇,累計被引頻次名列前茅;遼寧師范大學蔡敏與淮陰師范學院曹如軍并列成為發表教師評價機制改革研究領域論文數第二的學者。

將被引頻次在120次以上的期刊論文定義為高被引論文,位列前10位的高被引論文如表5所示。蔡永紅發表的《教師評價研究的緣起、問題及發展趨勢》高居被引榜首。教師評價領域的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不同功能類型的評價常常被混用,教學效能評價仍占主導地位,評價內容結構不明確,過度注重學生學習結果等。教師評價研究的發展過程可以概括為3個階段,并表現出更加重視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行為、更關注教師的教學反思過程和工作中的主動性等趨勢。

表5 教師評價機制改革研究高被引論文

二、 教師評價機制改革研究熱點主題分析

通過對CNKI論文中關鍵詞共同出現的頻次進行統計,得到關鍵詞共現網絡,如圖1所示。教師評價機制改革領域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發展性理念、教師評價體系、教師評價制度等3個方面,圖1清晰地展示了關鍵詞之間的關聯,以及教師評價機制改革研究領域論文的主題結構。

劉堯在《發展性教師評價的理論與模式》中指出,獎懲性教師評價有一定的弊端,而發展性教師評價是一種形成性評價,其目的在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趙德成在《當前教師評價改革中的若干問題》中提出通過教師評價改革處理好獎懲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的關系,要構建以教師自我評價為主、體現教師個體差異的評價標準。趙希斌在《國外發展性教師評價的發展趨勢》中指出,要通過教師的主體地位正確處理業績評估和發展性評價的關系。張鈞等在《基于我國教師評價制度演進的思考》中,對我國教師評價制度的演進展開了研究,研究發現我國教師評價制度起步較晚,高校教師評價經歷了“恢復—發展—健全”等過程?,F行教師評價制度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主要衡量標準,多選擇量化方法,評價目標失當和評價標準單一是其主要問題。因此績效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相結合,構建教師—同事—學生—家長多主體的評價參與協調機制,是我國教師評價改進的方向。

高校教師的教師評價體系是當前廣受關注的研究對象。申繼亮在《教師評價內容體系之重建》中,以教師基本素質、職責與表現為主要成分,整合教師勝任力評價、教師績效評價和教師效能評價的契合之處,從理論層面提出了教師評價內容體系的金字塔模型。張俊友在《客觀對待教師績效評價和發展性教師評價》中指出,要正確處理教師績效評價和發展性教師評價的關系??司凇睹绹咝=處熆冃гu價體系及對我國的啟示》中指出,當前我國高校教師績效評價存在評價指標片面性、評價過程單向性以及評價目的單一性等問題,通過借鑒美國高校教師績效評價的成功經驗,提出在我國高校教師績效評價制度和評價體系再設計中,完善評價指標體系、規范績效評價程序以及優化績效評價功能的基本思路。劉葉云等在《基于社會責任的我國高校教師勝任力評價體系創新研究》中,從知識、技能、態度、個性動機等角度,構建了基于社會責任的高校教師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

建立科學、有效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對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楊金觀等在《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一個在高校實際工作中被誤解的概念》中指出,形成性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學習進展和教師教學過程進行動態評價與反饋,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提升課程教學質量。陶小軍等在《以形成性評價促進課程教學質量提升》中,結合教學實際,從形成性評價內容、方式、優勢以及教師和學生在形成性評價中扮演的角色等方面,對大學課程教學形成性評價進行分析。史曉燕在《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機制探索》中指出,通過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的相互作用,搭建多元、透明的評價信息平臺,形成教師評價的聯動機制;通過采用累積滿意性的評價方式和構建生成性的評價標準,通過使評價者與評價對象平等互動,創建評價者與評價對象的雙向溝通渠道,形成評價者與評價對象聯動機制;通過推行發展性教師評價模式,倡導開展質性的教師評價,形成教學水平鑒定與教師發展的聯動機制。王春春在《以教學為中心:美國文理學院教師評價制度分析》中研究發現,促使教師在教學、科研與服務3項活動中保持平衡且相互促進的評價標準,具有教學導向明顯、評價對象的“教師”角色居于首位、評價者以教學相關者為主、評價材料的教學相關性強、評價周期長等特點。

三、 碩士專業學位建設視域下教師評價機制改革的建議

教師評價機制改革領域的研究熱點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等各級教育研究領域均有涉及,國內關于教師評價機制改革領域的研究成果豐富,在評價方法的創新與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等方面,發展性教師評價是未來教師評價發展的方向。教師評價體系的構建具有校本特色,應結合學校實際開展實證研究,主要從績效、勝任力、職稱等多維度進行評價,突出多主體多元評價,尊重教師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應用型大學的學科建設要聚焦關鍵技術,強化產學研用協同,提升高層次人才的供給水平和能力,健全應用導向的高水平教師隊伍培育機制,推動產業、人才同步補鏈強鏈;積極促進理論與實踐結合,創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師培養機制,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柔性引進產業鏈中“鏈主”企業家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擔任產業教授,共同商定相關專業教學改革和學科建設方案,提升高層次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對接水平。首先,高校要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評價體系,形成并實施有利于面向產業創新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評價機制;其次,因業施策、因人施策,積極探索“成果收益權創新+職務科技成果收益的混合所有制”“合同科研+股權激勵”等政策舉措,激發教師的創新動能。學科建設視域下教師評價機制改革的建議如下:

一是建立有效的學科建設組織統籌機制,加強學位點建設。高校要建立完善的組織協調機制;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各類資源,制定相關政策,統籌配置與申報學位點相關的人、財、物、空間等資源,發揮政策引導作用,突出發展重點,將各類資源優先向有競爭力的學位點傾斜;建立申報期內監督反饋機制。

二是優化學科布局,統籌構建學科結構體系。高校要按照學科、科研、教學、人才、平臺“五位一體”思路,構建更高質量、更加均衡的學科發展格局??茖W統籌學校學科布局,組織協同攻關,爭取重大突破,產生標志性成果,提升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的能力,適應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為行業技術進步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支撐。

三是開展分層分類建設,形成“雁陣式”學科發展體系。高校要結合國家、省重大戰略和區域產業發展需求及學校、學科特色,同時根據各個學科發展狀況和趨勢,實施分層分類建設,支持學科層次化、差異化、集群化發展,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逐步形成多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重點突出、梯次分明的“雁陣式”學科發展體系,培育和建設一批有潛力、高水平、特色化的學科。

四是促進學科交叉發展、集群建設,實現傳統學科轉型升級。高校要遵循學科發展規律,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牽引,探索“學科群+研究院+行業領軍企業”的學科群建設機制,聚焦行業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創新,凝練研究方向,通過有組織的科研聚集優勢資源,產出大項目、大成果,推動學科集群化發展。高校要促進基礎學科、應用學科交叉融合,推進優勢工科與哲學社會科學交叉賦能,形成學科高質量協調發展合力。

五是完善學科評價機制,加強學科發展狀態監測。高校要堅持學科建設目標導向,突出核心要素,精準實現“目標定任務,任務配資源”,完善學科狀態監測指標體系,多維度全方位動態監測學科發展狀況,關注整體發展水平、成長提升程度、可持續發展能力,引導學科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績效評價論文機制
自制力是一種很好的篩選機制
基于BSC的KPI績效評價體系探析
非營利組織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
破除舊機制要分步推進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氣象部門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初探
注重機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礎 抓機制 顯成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