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法學教育模式的反思與完善

2023-10-02 15:09劉少軍
池州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法學院國際交流法學

劉少軍,方 朋

(安徽大學 法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何美歡教授曾指出法學院越辦越多,可以得天下之英才而育之,但難培育出大量高端法律人才[1]。高等教育評價專業機構軟科于2022年9月21日正式發布了“2022 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共有484所高校的5035個學科上榜。其中,法學學科排名共有108所大學上榜。顯然,法學學科占比還是相當高的[2]。這是對“中國法學教育最好的時代”的詮釋。而另一方面,從《2017 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到《2020 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本科法學專業一直被列為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就業紅牌專業。因而,在理論層面法學專業得到了蓬勃發展,而在實踐層面法學專業畢業的學生卻遭遇了就業難、謀生難的困境,這從側面反映出我國法學教育模式存在著缺陷,而且這種缺陷已經影響到法學學科與法學專業的進一步發展。如何才能走出困境,是每一個法律院校及法律教育者均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擬從我國法學教育模式的研究背景出發,在對我國法學教育模式進行反思的基礎上,從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個層面提出可能的完善路徑。

1 我國法學教育模式的研究背景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與世界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密不可分,大量涉外經貿需要法律服務,這對我國的法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培養一批既能精通國內相關法律知識,又能熟悉國際法律知識,同時具備涉外辦理案件技能,了解相關國家政治背景知識,外語能力好的復合型法律人才,而當前我國的法學教育模式難以批量培養出這種優秀的法律人才。

建設“法治中國”的要求對法學教育產生了現實影響。2021 年1 月,中共中央印發的《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 年)》指出,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法治工作隊伍[3],新時期下,法治人才培養必須以法治建設需求為引領[4]。換言之,法治中國的實現程度與法律人素質的高低有著實質性聯系。因此,各院校法學院應當緊緊圍繞建設“法治中國”這一思想,進行新一輪的法學教育改革,創新教學培養模式,培育出國家所需要的適合法治中國發展的法律人才。

當前社會面臨著一流的法律人才稀缺的局面。在黨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方略后,全國高校在法治人才匱乏、師資力量奇缺、辦學條件較差的背景下掀起了開設法學課程高潮,各高校法學辦學質量良莠不齊,間接導致法律人才培養質量不高[5]。然而,面對法律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我國法學教育模式并未實現相應的轉變,培養出的法律人不僅在法律觀念、法律知識上存在局限,在法律思維、法律技能上也難以適應司法實踐的需求。

2 對我國法學教育模式的反思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學教育從恢復走向繁榮,為我國法治建設培養了大批法律人才,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2.1 傳統法學培養模式的弊端

我國傳統的法學培養模式是以法學課程為中心,學術研究和社會實踐為輔助。學生的學習重心就是把老師傳授的知識和技能一遍又一遍地重復以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而被動地學習和接受知識,使學生很難產生創新思維。加之老師注重強調本專業學習的重要性,法學生幾乎都在封閉單一的學科體系中學習,無法搭建全方位、系統化、網絡化的知識體系。而現實中的法律問題卻是紛繁復雜的,交叉著各個學科的知識,這也是剛畢業的法學生無法得心應手地處理實踐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我國法學教育傳統方式為大班教學以及“灌輸式”的課堂教授。自1999年“依法治國”寫入《憲法》之后,法學專業成為熱門專業之一,法學課程中一兩百人大班上課成為常態。為了在短暫的四年時間里,讓每一位學生都精通法律,成為合格的法律人,我們的教學方法只能采取“灌輸式”的教學,即由教師單方備課、全程授課,學生被動聽課,學生對教學活動極少參與或不參與,導致的結果是,學生的思維模式變為“接受—復制”,無法形成“創造—發散”的思維[6]。因而學生們獲取的法律知識取決于授課老師自己對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經驗的介紹,片面性和主觀性較強,不利于學生構建全面的法律知識體系。

2.2 法學理論與司法實踐脫節

著名教育家邁耶先生說,“我們應該教授學生如何思考,而不是教授他們思考什么”[1]。在傳統的法學教育方式下,學生對相關主流的理論知識有所了解,但無法運用掌握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由于法學專業就業率已經多年連續墊底,各大法律高校也已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紛紛推出一系列改革方法。但很多國內學者在學習效仿他國經驗時,存在只學其表不學其里的現象,例如增設案例教學、案例研討課、實務講座等實踐性教學。而這些課程僅可以視為與實踐性教學有密切的聯系或者說是實踐性教學前的培訓。真正的實踐性教學是指Learning by Doing,也即“做中學”,體驗式學習[7]。因此,上述所謂的實踐性教學與真正的實踐性教學相差甚遠。此外,有的學校開展模擬法庭實踐教學,讓學生扮演各個角色,但這種教學方式多數都是學生自己組織,缺乏專業老師的指導、規劃和反饋,授課老師只負責點評各個同學的表現能力,并不提出一些專業知識的辯護技巧。最為重要的是,當前學校對學生傳統理論知識掌握的考核標準依舊是考試成績。而考試成績只能反映出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能力以及勤奮能力,并不能完全衡量學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從而導致出現學生“讀死書、死讀書”的現象。過分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不引導學生為未來職業做好準備是當前法學教育理論與實踐分離問題最突出的表現之一。

2.3 忽略甚至輕視法律職業倫理道德的培養

法律職業倫理是指法律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倫理道德規范,其是法律職業人從事法律活動,解決法律問題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的總和。孫曉樓先生曾認為,合格的法律人應具備三個條件:一為法律知識;一為社會常識;一為法律道德[8]。法律職業人肩負著公平、公正的使命,尤其法官常常被視為公平正義的代名詞。美國法學院在1931年已經開設了法律職業倫理教育課程,1974 年全美律師協會要求法學院必須開設法律職業倫理課程[9]。而根據相關學者對國內41所具有代表性的法學院本科人才培養方案調研得知,只有4所大學的法學院將法律職業倫理設置為必修課,其他院校要么開設的是相關課程,要么將其視為選修課[9]??梢娢覈鴮Ψ陕殬I倫理教育還不夠重視。

2.4 缺乏國際化課程和國際交流

“二戰”之后,美國法學家逐漸意識到本土主義視野的局限性,開始研究外國實例,加強與外國法學院交流。1994 年,美國紐約大學宣布建立世界第一所全球性法學院的計劃,邀請外國法學院教授或者學者進行為期一到六個月的授課,并邀請外國研究生到法學院與教授和學生進行交流,同時歡迎外籍學生入校學習;1995年,美國法律教育部和國際法與實踐部創立了“美國法學院全球化”的項目;1997 年,美國法學院注冊的學生中包含了超過50多個國家的225 名外國學生;2009 年,美國大約有112所大學開展了海外夏季項目,即美國學生與外國學生一起研究外國法課程[10]。這些措施幫助美國迅速地了解國外的法律制度,有利于培養出大量國際性法律人才。

為了更好地說明中國法學院對國際交流項目的重視程度,本文對我國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基地院校的法學院進行調查,以官網是否開設國際交流欄目以及欄目中是否包含國際組織實習和交換生兩個內容為依據,最終得到了41份數據①。由于這些院校的法學教育代表了中國法學教育的水平和未來發展方向,因此,它們對國際交流項目的重視程度大體上也能代表我國法學教育對于這一問題的基本態度。對這41 份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如下:在41所院校開設國際交流項目的一共有25所,占整個樣本的60.9%。其中,包含兩個項目的院校只有12 所,占整個樣本的29.2%,在開設國際交流項目的院校中,占48%。只開設交換生項目的院校有13 所,占整個樣本的31.7%,在開設國際交流項目的院校中,占52%。沒有開設國際交流項目的院校有16 所,占整個樣本的39%。其中官網開設了國際交流項目一欄,但不顯示具體內容的院校有6所,在沒有開設國際交流項目的院校中,占37.5%。

從統計結果來看,各校法學院國際交流項目的開設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比例偏低。無論是兩個項目都包括的院校還是只包含一個項目的院校,在整個分析樣本中所占的比例都明顯偏低。第二,重視程度不足。在41所院校中只有12所開設了嚴格意義上的國際交流項目,有16所學校沒有開設相關的項目。在這些領軍的法學院校都沒有完全開設國際交流項目,更何況其他普通的院校,可見,對于國際交流項目的屬性和地位的認知存在明顯的不足。

3 我國法學教育模式的完善路徑

法律教育的根本任務就在于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各級各類法律人才[11],法學屬于應用性社會科學,理論與實踐教學應當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其一。因此,針對上述傳統法學教育方法產生的問題,應當從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個方面提出相應的完善對策,同時加強與世界各國交流,吸取精華棄其糟粕,為中國培養出更多的一流法律人才。

3.1 理論教學

3.1.1 改變培養模式 將傳統的培養模式進行以研究為中心,課程和社會實踐為輔助的轉變。即學生和老師應當關注未知點或者爭議點,培養學生的探索與創新能力。上課之前,老師拋出一個爭議點或者前沿問題,讓學生自己查找和學習相關問題的理論知識,并結合其他學者的觀點,加上自己的理解,形成書面報告。上課時,老師針對學生報告反映出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并對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進行講解。由于實踐中法律問題各式各樣,老師應當鼓勵學生多涉及其他專業的知識,如心理學、哲學專業,定期給出一些參考書目。學校應當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培養方案。例如對于沉穩冷靜型的學生,可以往學術型人才方面進行培養,而對于活潑好動、善于人際交往的學生,則可以向實務型方面培養。

3.1.2 改革教學方法 新的法學教學方法必須改變傳統法學重法輕治、有法無治的教學方法,堅持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優化課程體系[12]。理論教學與案例練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方能使學生理解法律規定背后的原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按照法律知識特點,將課程劃分為技能型課程和理論型課程,如民法總則、刑法總則、行政法等其他帶有總結性的知識歸結于理論型課程,而對于民法分則、刑法分則、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等帶有程序性的知識歸納為技能型課程。針對技能型課程,采取案例解析的方式。以案例解析的教學方式具有以下三個優點:第一,有利于培養學生找法條的能力;第二,可以培養學生掌握對法條如何進行解釋和運用的能力;第三,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與不同的觀點辯論的能力。案例練習課上課前,老師將相關案例發給學生,給學生一周的時間準備,書寫一份觀點意見稿,上課時予以討論,討論完畢后,老師對相關問題進行答疑解惑。由于,實踐中每個班級大約有100人,讓每一位同學都發表自己的見解,是難以做到的。因此,將班級單元化,細分為10人一組,課前組內成員進行討論,將各自觀點進行整合,在上大課的時候,派小組代表闡述意見。針對理論型課程,老師每講授完一個階段或單元性知識點后,老師應當給定一個主題讓學生進行學術性研究,并以論文的形式闡述自己的觀點。課上老師對學生提交的論文進行點評,提出修改意見,并督促學生發表文章。一旦文章發表,將對學生產生極大的激勵作用。

3.1.3 培養并弘揚法律職業倫理 目前,開設職業倫理課程的院?;旧隙际峭ㄟ^課堂講授傳遞知識,但這種抽象的理念通過簡單的講解、背誦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古人云,以吏為師,表明官員的行為具有榜樣的作用。對此,首先法學院應當邀請一些優秀的法官或者檢察官進入課堂,讓他們擔任主講人,通過敘述他們辦案的經歷讓學生深刻體會法律人的職業操守;其次,每學期組織學生參觀現場的庭審活動,觀看法官如何斷案,律師如何維護當事人的合法利益,使學生真正理解法律職業倫理內涵;再次,學校的導師應當嚴于律己、言傳身教,為學生樹立榜樣。中國政法大學在“十三五”規劃期間將法律職業倫理設置為專業必修課[7],并逐漸形成了“學訓一體”法律職業倫理教學模式。即將法律診所等實踐性教學融入法律職業倫理教學體系中,該教學模式獲得法學教育界的普遍認可[9]。

3.2 實踐教學

實踐教育是法學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有助于學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強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以及實踐操作能力。最為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在實踐中親身體會法律職業倫理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

3.2.1 完善校外實習 為了更好地發揮校外實習的作用,我們要做到以下三點:第一,明確校外實習的培養目標,即鍛煉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第二,實習崗位應與教學目標相一致,學校應與實習單位協商,讓其提供與法律適用直接相關的崗位,如法官助理崗位;第三,鼓勵并動員學生積極參與實習活動。實習之前,明確告知學生將從事什么崗位,讓其做好前期準備。實習期間,讓學生每天寫一篇實習日志,總結并反思自己的不足。同時,實習單位的指導老師應當時刻關注學生的表現,并定期對學校反饋相關具體情況。

3.2.2 積極參加模擬法庭辯論競賽 模擬法庭辯論競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如何利用事實證據來闡述自己的觀點。首先,安排專門的老師予以指導。由于學生的實務經驗不足,對于一些經驗性的知識把握不到位,如果任由學生自己摸索練習,可能會使其養成或保留錯誤的習慣;其次,學校注重培養學生參加模擬法庭競賽具備的技能。在低年級的時候,學校要培養學生的案例分析能力、文獻搜集能力、法條解釋能力。如果班級人數過多的話,可以采取傳幫帶的方法,10人為一組,由參加過辯論競賽的高年級學長學姐帶領,傳授一些經驗和方法;最后,邀請一些優秀的律師或者檢察官予以指導,讓學生更加懂得如何利用理論知識闡述觀點。

3.2.3 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法律人 在理論教學上,首先,可以定期邀請一些從事全球法律服務的知名專家或律師擔任訪問學者給學生上課,使學生直觀地了解國際形勢變化;其次,開設域外法律文化專業課程,讓學生了解他國法律文化;再次,積極謀求與全球頂尖法律院校進行合作,聘請其學者定期遠程視頻給學生上課,讓學生體驗外國的教育模式,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在實踐教學上,應當著重加強國際交流。首先,學??梢酝ㄟ^相應的競爭機制選拔一批優秀的學生作為交換生;其次,積極謀求與國際性組織合作,派遣學生去實習。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在新一輪教育改革中,為了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法律人才,積極謀求與聯合國組織、歐洲人權法院等國際性組織合作,組織學生前往實習;通過遠程視頻課程,與哈佛大學法學院開展同上一節課活動;聘請外籍教授上課,互派留學生等措施[13]。

4 結語

法律全球化以及法治中國化推動著法學教育進行改革。各個高校法學院應突破傳統的法學教育模式,以研究為中心,課程和社會實踐為輔助的新型培養模式為載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以國際化人才標準為目標,優化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法、完善校外實習,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模擬法庭辯論競賽,同時鼓勵優秀的學生到國際組織實習;以培養法律職業倫理道德為核心,促使法學生養成恪守職業道德,遵守法律,嚴于律己等觀念。

注釋:

①這41 份數據來源院校分別為: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外對經貿大學法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南開大學法學院、河北大學政法學院、山西大學法學院、遼寧大學法學院、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吉林大學法學院、吉林財經大學法學院、黑龍江大學法學院、復旦大學法學院、同濟大學法學院、南京大學法學院、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華東政法大學、浙江大學法學院、蘇州大學法學院、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安徽大學法學院、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江西財經大學法學院、煙臺大學法學院、河南大學法學院、中南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暨南大學法學院、中山大學法學院、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廣西大學法學院、四川大學法學院、重慶大學法學院、云南大學法學院、貴州大學法學院、蘭州大學法學院、海南大學法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西北政法大學和西南政法大學。數據來源于各個法學院校網站,截止日期為2021年9月10日。

猜你喜歡
法學院國際交流法學
打造中原武術國際交流新IP
昆明理工大學法學院簡介
砥礪奮進中的西南石油大學法學院
蘭州大學法學院簡介
砥礪奮進中的西南石油大學法學院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國際交流與合作
法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