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勝任力模型構建

2023-10-26 08:51王建偉
西藏民族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勝任公務員西藏

王建偉

(西藏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陜西咸陽 712082)

一、問題的提出

2020 年7 月7 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的回信,肯定他們到邊疆基層工作的選擇?;A不牢,地動山搖?;鶎痈刹渴羌訌娀鶎踊A工作的關鍵,他們一頭連著黨和政府,一頭連著廣大人民群眾,是密切干群關系的主要渠道,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力量?;鶎痈刹磕芊裼行偃喂ぷ?,是做好基層工作的關鍵所在。眾所周知,西藏自治區自然地理環境特殊,平均海拔4000 米以上,全區總面積120 多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總數為366 萬人(2021 年),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98人,是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人口數量最少、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區[1]。高海拔、地廣人稀直接帶來的影響是基層政府,特別是鄉鎮基層政府和公務員,服務半徑大、服務密度低、服務成本高,工作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和復雜情況。因此,在西藏融入新發展格局,聚焦“四件大事”,著力推進“四個創建”、努力做到“四個走在前列”,全力推進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新征程中,探討構建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勝任力模型,并依照模型邏輯有針對性地提升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的勝任力水平,提高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的工作效能,具有重大且深遠的現實意義。

二、文獻綜述

本文中的西藏鄉鎮(城鎮街道辦事處)基層公務員,包括鄉鎮(城鎮街道辦事處)領導及其他從事基礎工作崗位的公務人員。

(一)勝任力與勝任力模型

勝任力(competency)概念由Robert White 于1959 年首次提出,McClelland 于1973 年系統闡述了勝任力的概念,認為勝任力是與工作、工作績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聯系的知識、技能、能力特質或動機。通過對勝任力相關研究的回顧分析可以明確的是,首先,勝任力的前置主語不是個人,不是群體,而是具體而特定的工作類別、工作崗位或工作任務,所有關于勝任力的討論不能脫離這個前提;其次,勝任力具有較強的包容性,個體的知識、技能、個性、態度、動機、價值觀、行為等均可以納入勝任力的研究范疇[2][3][4][5][6]。

勝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勝任力理論的進一步應用,是指從事某一特定行業或承擔某一特定崗位工作所需具備的一系列勝任能力之和。鑒于西藏區情以及關注對象的特殊性,本文將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勝任力模型界定為:有助于西藏鄉鎮公務員順利完成工作任務、有效履行工作職責,有助于西藏鄉鎮公務員更好承擔“幸福家園建設者,神圣國土守護者”歷史使命的個人勝任特征的總和。

(二)公務員勝任力的研究

隨著新公共管理運動在美國的興起,20 世紀90 年代后勝任力研究逐漸從企業拓展到政府部門,許多國家紛紛制定了適合自己國情的公務員勝任力模型。Vilkinas將公共部門管理者的勝任力劃分為:任務勝任力、職業勝任力、政治勝任力和道德勝任力[7]。英國政府以能力和行為為基礎,構建了包括六項勝任特征指標(戰略性思維、提供目標與方向、創造個人影響、鼓勵他人、學習和提升、關注多樣性),并將其作為所有政府部門通用的勝任特征模型。2003 年出臺的《國家公務員通用能力標準框架》提出公務員通用能力為政治鑒別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務能力、調查研究能力、學習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創新能力、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心理調適能力等九個方面,從整體上對公務員的能力給出了一定的要求,對政府機關構建公務員能力框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此之后的十多年中,眾多研究者針對不同地域、不同部門、不同層級的公務員開展了廣泛的公務員勝任力模型的構建與研究,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積累了豐碩的研究成果[6][8][9][10][11][12][13][14]。同時也有很多學者的研究關注到了西南和西北邊疆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縣域下的基層公務員勝任力模型的構建。楊林、張曉燕、馮江平,郭穎梅、楊劍在云南[15][16],鄭燁在新疆[17],王君在寧夏[18],王志剛在重慶[19],李子騰在內蒙古[20],伍玲婧在貴州黔東南州[21]都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構建了符合實際情況的公務員勝任力模型。通過對文獻梳理,尚未發現公務員勝任力模型的相關研究在西藏落地。

三、研究的內容、方法和工具

(一)研究的內容

通過對部分西藏鄉鎮的調研和相關資料的梳理,了解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隊伍的基本情況,結合西藏特殊區情,分析研判新時代政府工作新要求以及公務員工作本身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通過文獻研究、工作分析、深度訪談、專家咨詢等方法,梳理若干西藏基層公務員勝任力要素指標,編制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勝任力訪談提綱,并通過第一次訪談調研,收集西藏基層公務員對各項指標的傾向性意見。在此基礎上設計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勝任力問卷。再次通過問卷調研收集數據,并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整理,構建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勝任力模型并予以檢驗。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文獻研究、專家咨詢、深度訪談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通過文獻研究和專家咨詢,綜合運用現有研究成果、官方統計數據等文獻資料,梳理公務員勝任力模型相關理論,收集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勝任特征指標要素。通過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針對西藏拉薩、山南、日喀則等市的鄉鎮基層公務員展開調查,把握西藏基層公務員工作勝任現狀,收集基礎數據,并采用SPSS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通過差異分析方法梳理特點,通過主成分分析方法提煉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勝任力要素,構建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勝任力模型。

四、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勝任力模型的構建

(一)調研樣本的基本情況

1、第一次調研樣本的基本情況

第一次調研的數據來源于2020 年9 月在西藏拉薩、日喀則、山南、林芝、昌都、那曲等6 個地市的抽樣訪談。調查一共發放訪談提綱60 份,回收訪談結果60份,其中有效60份,有效率100%。

2、第二次調研樣本的基本情況

在2020 年12 月的正式調研中,根據方便取樣的原則,在拉薩、山南、林芝等地重新選取了在鄉鎮工作的基層公務員作為調查對象。正式調查共發放問卷120 份,回收105 份,其中有效問卷88 份,回收率87.5%,有效率83.8%。樣本基本情況見表1。

表1:正式問卷調研樣本基本情況統計表(N=88)

(二)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勝任力要素提取

為了更好地探求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勝任力要素,本文結合以往研究成果,編制了一個包含34個勝任力要素的訪談提綱,確定了訪談對象,進行了實地訪談(第一次調研)。將訪談得到的所有資料進行梳理總結,按照勝任力要素出現的頻次進行整理排序,具體情況見表2。

表2: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勝任力要素(初步)頻數統計表(N=60)

在此基礎上,咨詢了西藏民族大學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并征求西藏鄉鎮基層政府領導對勝任力要素的看法,將不符合西藏區情,不符合鄉鎮基層政府實際情況,相互重復或意思相近的條目或刪除或合并,或進行重新命名,最終形成包括28 個項目的勝任力要素指標。

(三)勝任力問卷編制、發放與描述分析

根據提取的勝任力要素重新編制問卷,進行問卷調查(具體情況,前文已報告),針對各勝任力要素的描述性分析結果見表3。

表3:修訂后的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勝任力要素指標及其描述統計

從表3 中可以發現,被試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對問卷中所陳述的28 個勝任力要素的重要性都做出了較高的評價,得分在4.44-4.82 之間,均高于理論均值,因此不必刪除任何勝任力要素指標。

(四)勝任力因子分析

在做因子分析之前,先對各個因子項的可接受程度進行檢驗。根據Kaiser(1974)給出的標準,KMO 取值大于0.6,適合做因子分析。本問卷的適當性系數KMO 值為0.898,表示數據非常適合做因子分析。此外,Bartlett 球形檢驗的卡方值為3114.472,自由度為378,相伴概率為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1,代表項目的相關矩陣間有共同因子存在,適合進行因子分析。(見表4)

表4:勝任力問卷的KMO 和Bartlett 檢驗結果

在本研究中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法提取題項中的共同因子,因子提取數量不限定。求得初始因子負荷矩陣后用方差極大旋轉法(Varimax)求出旋轉因子負荷矩陣,再抽取共同因子。對抽取的因子遵循以下標準:因子載荷在0.40 以上,不存在雙重或多重載荷;因子的特征值需大于或等于l;抽取的共同因子必須符合陡階檢驗(碎石圖,圖1)等。按上述方法,所有28 個題項的因子載荷均在0.65 以上,進一步提煉4 個共同因子,方差解釋率為76.434%(表5)。

圖1:勝任力題項碎石圖

表5: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勝任力要素因素分析摘要表

表6: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勝任力因子命名、嘗試性定義及包含項目

從表5中可以看出,所抽取的因子1,特征值為9.601,方差貢獻率為34.28%,含有13 個項目,分別是學習能力、公文寫作能力、合作意識、犧牲奉獻精神、進取意識、危機意識、組織協調能力、服務意識、執行能力、誠實守信、口頭表達能力、創新能力、應急管理能力。這些項目主要是和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有關的能力、技能相關,直接與職業發展相聯系,因此可命名為“職業發展素養”。

所抽取的因子2,特征值為5.790,方差貢獻率為20.678%,含有9 個項目,分別是情緒控制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心理調適能力、崗位專業知識、身體健康、政治理論知識、民族文化知識、民族政策法規、公共管理知識。這些項目主要是和公務員職業所需具備的基本知識、身心素質相關聯,因此可命名為“職業基本素養”。

所抽取的因子3,特征值為3.117,方差貢獻率為11.131%,含有3 個項目,分別是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這些項目主要是和職業品德相關聯,因此可命名為“職業品德素養”。

所抽取的因子4,特征值為2.894,方差貢獻率為10.335%,含有3 個項目,分別是民族團結意識、廉潔自律、實干精神。這些項目主要更好地服務群眾,促進和民族地區群眾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相關聯,可命名為“職業融合素養”。

(五)勝任力因子的信度檢驗

信度是指一個測驗經過多次測試所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在本研究中,對問卷信度的檢驗采用Likert 的研究方法,Cronbach’a 系數檢驗其內部一致性,它能準確地反映出測量項目的一致性程度和內部結構的良好性,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信度指標。具體檢驗結果見表7。

表7: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勝任力特征各因子信度分析

依據DeVellis(l991)提出的信度檢驗標準,一份量表或問卷的信度系數最好在0.80以上,0.70至0.80之間是可以接受的范圍,分量表最好在0.70以上,0.60至0.70之間可以接受,來衡量的話,本研究中,勝任力特征總量表的信度得分在0.959,是非常理想的;因子1、2、3 的信度得分均在0.9 以上,非常理想;因子4 的信度得分0.776,也是可以接受的。這表明問卷的一致性信度很高,測量結果可靠。

(六)勝任力因子效度檢驗

效度指的是測量的有效性,即一個測驗對它所要測量的特質準確測量的程度。效度的種類主要有內容效度、構想效度和效標效度三種。由于沒有收集到外部參照的效標,因此本研究沒有采用效標關聯效度,而是采用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作為效度考察指標。

本研究問卷項目建立在文獻分析和深入訪談基礎上,向西藏民族大學相關專家教授、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請教、咨詢,多次討論,定義研究樣本、研究內容和確定項目及其含義。除個別內容重復不必要外,其他都符合西藏鄉鎮公務員工作的現實要求,從而保證了問卷項目能較為真實地反映公務員勝任力的主要方面,因此本問卷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

因子分析被認為是很好的構想效度的鑒別方法。本研究通過因子分析而得到公務員勝任力的4個因子,因子累積方差解釋率達到76.432%,方差解釋率較高,各因子內容可解釋性較好,表明構想效度較好。

如果所測量的是單一的特質,那么各因子所測得的分數之間相關性越高,也就是會聚效度越高。本研究也用各因子之間的相關來考察問卷的構想效度。各因子的相關矩陣見表8。

表8:西藏基層公務員勝任力特征各因子間的相關矩陣

從表中,我們可以觀察出各因子之間的相關系數均介于0.309-0.718 之間,皆達到了0.05 以上的顯著水平,其相關屬于中高度正相關,顯示這些因子的方向相當一致,但彼此獨立。我們可以說,大部分因子之間的相關都非常顯著,說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會聚效度。

(七)勝任力模型各因子的差異性分析

為進一步探究本文構建的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勝任力模型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本文針對不同性別、不同民族、不同年齡、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職務/職級、不同政治面貌(是否黨員)、不同婚姻狀況、不同學歷、不同職位類別、不同月收入、任現職時間不同、進入公務員隊伍方式不同的被試分別進行了差異性分析。差異性分析結果如下。

1、不同民族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被試在職業基本素養因子、職業發展素養因子和職業融合素養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F 值達到顯著性水平,p<0.01)),藏族被試得分更高。這說明,職業基本素養、職業發展素養和職業融合素養三個因子對藏族被試的導向意義更強,也是在其職業發展中需更加關注的方面。

2、不同年齡的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被試在職業基本素養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F 值達到顯著性水平,p<0.01))。這說明年輕公務員更注重職業基本素養,隨著年齡的增長,職業基本素養重要性程度是下降的。

3、不同工作年限的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被試在職業基本素養和職業融合素養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F值達到顯著性水平,p<0.05))。數據說明,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對職業基本素養、職業融合素養重要性程度的認識降低,間接表明了這個工作年限區間的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開始步入職業內容和層級高原,出現職業倦怠。

4、不同職務/職級被試在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職業基本素養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F 值達到顯著性水平,P<0.05)。這說明,隨著職務提升,職業基本素養的重要性程度是降低的,職業基本素養在職業生涯初期作用更大。

5、任現職時間不同被試在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職業品德素養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F 值達到顯著性水平,P<0.01)。這說明,隨著在同一職位上任職時間的增長,會對職業品德要素的認識發生變化,任職時間較短的時候認為它是重要的,也在努力去踐行,但隨著任職時間變長會產生懷疑,任職時間更長的時候,又重新回歸到堅守。

6、進入公務員隊伍方式不同的被試在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職業基本素養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F值達到顯著性水平,P<0.05)。究其原因,或可解釋為通過畢業分配進入的被試通常是在校期間的軍警生源,其年齡稍長,相對成熟,社會經驗相對豐富,對從事公務員職業的基本素養認識更加到位。

7、不同性別、不同政治面貌(是否黨員)、不同婚姻狀況、不同學歷、不同職位類別的被試在勝任力各因子上未表現出顯著差異。

五、結論與探討

(一)研究結論

本文以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檢索、深度訪談、專家小組討論、問卷調查等方法,收集調查問卷條目,編制初始調查問卷。用初始問卷進行調查后,根據對數據的分析處理結果,對初始問卷進行修訂,編制正式調查問卷。通過對正式問卷調查所得到的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構建了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勝任力模型。該模型顯示,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勝任力模型由4 個維度28 個勝任指標組成,具體情況為:

1、職業基本素養。從事公務員職業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結構,包括政治理論知識、相關法律法規、民族文化知識、各種專業知識等,為了勝任職業工作,還需保持身心健康。具體包括:身體健康、情緒控制能力、心理調適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崗位專業知識、政治理論知識、民族文化知識、民族政策法規知識、公共管理知識9項勝任指標。

2、職業發展素養。從事公務員職業的實際工作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及業務能力,以保證工作的高效開展,順利完成工作任務,助力職業發展。具體包括學習能力、公文寫作能力、合作意識、奉獻精神、進取意識、危機意識、組織協調能力、服務意識、執行能力、誠實守信、口頭表達能力、創新能力、應急管理能力13項勝任指標。

3、職業品德素養。在民族地區從事職業所必須具備的政治品德,講政治、講大局,勇于擔責。具體包括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3 項勝任指標。

4、職業融合素養。在民族地區從事公務員職業,為更好地取信于群眾、服務于群眾,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進民族團結所需具備的職業素養。具體包括民族團結意識、廉潔自律、實干精神3項勝任指標。

(二)今后的研究方向

本文基于問卷調查法構建了包含四個維度的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勝任力模型,由于受時間和條件的限制,本文僅進行了一個初步探討。今后還需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將構建的勝任力模型在西藏鄉鎮基層公務員中進行實證檢驗,以進一步提升模型的信度和效度,增強模型的應用性與實用性,更好地服務西藏基層公務員隊伍的管理工作。

猜你喜歡
勝任公務員西藏
都是西藏的“錯”
軟件工程勝任力培養及實現途徑
新形勢下如何增強會計從業人員職業勝任性
基于勝任力的人力資源管理
籃球公務員
神奇瑰麗的西藏
一個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與虛無
基于勝任力生成過程的組工干部培訓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