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繪畫治療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運用

2023-10-27 09:01劉立娜龍慧褚天嬌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9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

劉立娜 龍慧 褚天嬌

摘 要:本研究以應用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為研究對象,以具身認知理論和建設性后現代主義課程觀為理論基礎,探索繪畫治療在課程體系設置、課程內容設計中的具體操作,為繪畫治療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運用提出建議,以期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繪畫治療;繪畫心理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2018年,由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規定為大學新生的公共必修課。當前,如何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解決課程教學中存在的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學習被動、情感體驗不足等問題,依然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斷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課題。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理論探索

(一)繪畫治療的無意識理論

以精神分析為代表的心理學理論認為,人的心理是由意識、前意識、潛意識構成的一個整體。三者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既相互交織又相互轉化。在心理學視域內,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重視有意識心理作用,也要重視自發的、內隱的、直覺的乃至非邏輯性、非理性的無意識心理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入腦入心,在常規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導之以行的“有意識教育”基礎上,強調陶冶、暗示、體驗、移情、感染、模仿、認同等“無意識教育”。繪畫作品作為個體的心理活動產品,既含有豐富的意識層面信息,也包含著大量的無意識層面信息,是意識活動和無意識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以繪畫作品為媒介進行心理治療,能夠基于無意識的心理作用,兼顧有意識心理活動的特點,發揮一定的技術優勢,具有很強的時代適應性。

(二)具身認知理論

具身認知是以身體為解釋核心的研究視角。在具身認知理論框架下,身體的生理屬性、運動經驗和現實情境會影響認知的形成與發展。這一理論認為,認知是在身體的體驗中形成的,因此,對個體認知的考查也需要放在實際生活中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認為,人的心理認知是在社會實踐中產生的,受到社會環境的制約。所以,心理健康狀態會受到內在情境(認知、情緒、動機等)和外在情境(物理環境、社會實踐、文化影響等)兩方面因素的影響。具身認知理論對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啟發在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要強調情境性與動態性,讓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雙重參與,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覺、嗅覺、溫覺、觸覺、味覺、平衡覺、運動覺和內臟覺等各類感覺,增強課程教學的感染力。

(三)建設性后現代主義課程觀

建設性后現代主義課程觀是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的一種重要的課程建設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學生抽象知識的習得應該源于直接經驗,要鼓勵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與能力,即“做中學”。這一理論還認為,課程具有過程性和開放性的典型特征,主張課程的內容要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將師生的個人體會納入課程,使其成為重要的教學資源。這一理論還提出,課程教學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內化學習內容,而是強調師生對話和探究式教學的重要價值,鼓勵學生在實踐和體驗中形成自己的概念體系。建設性后現代主義課程觀對心理學的實驗教學同樣有著重要的啟示,即課程目標要具有生成性與表現性;課程評價側重過程性,要尊重個體的差異性。

二、繪畫治療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運用

以吉林省某高校大一年級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為例。2022年8月至12月,該課程在專職心理健康教師的授課指導下,針對大一新生的常見心理問題,共進行了8周、每周90分鐘的課程教學,共110名學生完成了全部課程學習。受疫情影響,課程使用線上教學的方式進行,主要采用繪畫分析與心理治療的方式開展線上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體系設置

繪畫治療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運用,必須以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為依托。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旨在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并處理好學習成才、擇業交友、健康生活等多方面的具體問題,真正做到“知情意行”的內在統一?!爸橐庑小笔莻€體心理活動和外部表現的集中體現,也應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主要脈絡。因此,在將繪畫治療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筆者嘗試圍繞“知情意行”的認知體系進行了具體的課程設計。在課程主題的選擇上,分別設置了建立團隊、重識自我、情緒管理、人際交往、親密關系、團隊力量、意志磨練、職業生涯啟蒙、自我成長等內容,構建了完整的“知情意行”體系。其中,為了運用繪畫治療的心理教育特色,課程在藝術表達的形式上充分發揮藝術治療的優勢,綜合采用繪畫、音樂、沙盤、雕刻、戲劇等形式,帶給學生不同的審美體驗和情感感受。在心理互動深度上,課程設置了逐步深入的體驗模式。授課初期,使用繪畫、音樂等藝術作品,幫助班級團體活動實現破冰;授課中期,采用學生參與度高的繪畫分析與治療、沙盤游戲與心理分析等形式,鼓勵學生深入探索;授課后期,采用團隊配合度高的戲劇藝術表演、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等形式,開展更高層次的心理教育。

(二)繪畫治療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結合應用型高校大一新生的學情特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知識概述”“積極自我意識的培養”“調控情緒情感”“協調人際關系”“戀愛與性心理的調適”“人格心理的健全”“個人的生涯規劃”等方面。在將繪畫治療運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時,可結合以下教學內容具體展開:

第一,在心理健康知識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對大學生普及心理健康常識的重要平臺。幾乎每個學生都對了解自己的心理現象和心理狀態有著濃厚的興趣。讓學生了解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的重要性,學會為自我心靈“把脈”十分必要。在介紹心理健康監測的相關知識時,除了講解常用的心理測量方式,還可以向學生介紹表達性藝術評估的方法,讓學生學會用有趣的手段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狀態。

第二,在自我認識部分。自我認識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問題,主要是圍繞“我是誰”這個問題進行心理學探討。理解自我意識概念、了解自我意識理論、掌握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明悉自我意識發展中的常見問題、學會培養健康的自我意識是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在進行自我意識教育時,可以引導學生使用“自畫像”“樹木人格測試”“折紙動物”等方式來探索自我。使用這種方式時,通常會要求學生畫出或折疊出一種事物來比擬自己,進而讓學生盡可能在這些作品中探索和挖掘自己,發現自身的心理優勢與內在需求,客觀全面且形象直觀地了解自己。

第三,在情緒與壓力管理部分。情緒與壓力管理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學生群體中最常見的現實心理問題。幫助大學生學會管理情緒,提高克服困難、承受失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緒品質和意志品質,是情緒與壓力管理部分的主要教學目標。教學中,在早期評估階段,可用“雨中人”繪畫測試幫助學生有意識地關注自身存在的壓力以及壓力的來源;在干預階段,可用“心理情緒涂鴉”“撕紙解壓”等方式讓學生體驗繪畫療愈情緒的過程。繪畫治療在快速調節情緒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能夠幫助大學生從視覺、觸覺、身體運動等各個通道感受情緒的變化。

第四,在社會適應部分。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而處理各種社會關系則是社會適應的最核心表現。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要求大學生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的人際關系狀況,做到尊師、愛友、孝親、助人;能夠正確地與異性交往,建立正確的戀愛觀、婚姻觀,為建立家庭和為人父母做好準備;能夠關注社會、服務社會,自覺培養親社會行為,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在這個部分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既可以使用“團體動力圖”來評估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狀態,也可以用折紙游戲,讓學生將寫給團隊其他學生的感謝信折疊成特定形狀,以匿名的形式在班級展示,以此幫助大學生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第五,在職業生涯規劃部分。對于應用型高校的大學生而言,盡早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十分必要。大一新生應該在充分認識自己的特點特長、興趣能力、氣質性格的基礎上,盡早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繪制“職業生涯線”“生命線”的方式描述自己的職業理想,通過繪畫“N年后的我”“我的工作場景”等方式來規劃自己的職業目標。

三、繪畫治療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運用建議

(一)繪畫心理評估不可單獨使用

一般而言,表達性藝術評估必須結合高度標準化的心理測試共同使用,以保證其科學性。必要時還應結合訪談法,保證測試者信息資料的全面性,且必須與其他評估方法相互印證,才能得出診斷性結論。因此,從心理測評的科學性來看,繪畫心理分析、沙盤心理分析等均屬于投射測試,其信度效度仍然需要更多的檢驗,不可輕易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以標準化測試的身份單獨運用。尤其是當表達性藝術心理評估與其他評估方式結果相互矛盾時,更需要謹慎對待,必須按照心理評估的一般原則重新對當事人進行評估,直至達到一致狀態,以確保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

(二)繪畫治療的核心在于“心理治療”,而非繪畫藝術

表達性藝術治療的形式有很強的吸納性。從繪畫、音樂等藝術元素,到黏土、毛根等日常生活元素,再到花草樹木、冰雪水土等自然元素,都可以作為繪畫治療的有效素材,能夠極大地增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親和力和感染力,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繪畫治療的運用必須保證技術上的心理學屬性,即繪畫的藝術形式必須服務于“心理治療”這一核心屬性,否則便偏離了心理教育的初衷,而與一般的藝術教育課程沒有差異。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上,需要更加關注藝術表達究竟給學生在認知方式、情緒體驗、意志習慣、行為動作方面帶來哪些有益的變化。實踐表明,運用心理學技術開展繪畫治療,能夠讓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更具專業特性。運用尊重、共情、積極關注等基本原則對待學生的藝術作品,能夠使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產生更多的積極情緒;運用澄清技術和鼓勵技術,營造安全的心理氛圍,形成善于傾聽的課堂環境,能夠讓學生更客觀、充分地表達自我;運用內容反應技術,能夠讓學生擁有更加清晰的自我認知;運用情感反應技術,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周圍環境對其作品和情緒的理解;運用良好的提問技術,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藝術作品中的潛意識心理;運用解釋技術,能夠幫助學生解讀藝術作品背后的潛意識心理狀態,提升大學生心理體驗感。

(三)繪畫治療需要在較為安全的課堂環境中展開

運用繪畫治療時,常常需要將個體的內心世界表露在外部環境中,會對某些特殊學生(如社會交往恐懼群體和處境不利群體)產生一定的情境壓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沒有充分的把握可以掌控可能發生的意外前,不要輕易使用自我表露環節,以免讓學生過早或者過多地表露自我,進而產生心理防御或者產生新的社交壓力,導致出現與心理健康教育背道而馳的不良效果。因此,心理健康教師必須努力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營造溫暖的集體氛圍和支持性的課堂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保障繪畫治療的順利實施。

(四)繪畫治療要關注大學生的積極心理資源

個體或團體的成長往往與他們的自身資源與內在動力密切相關。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呈現出的表達性藝術作品可能會顯現出個體或團體的心理缺點與不足。因此,教師要全面地看待表達性藝術作品呈現出的心理狀態,引導學生關注表達性藝術作品中的積極心理資源,幫助學生運用積極心理資源解決心理問題,增進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丁閩江.“四養”視域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創新實踐[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2).

[2]沈貴鵬.心理學視域中泛課程思政的特點詮釋[J].思想理論教育,2018(9).

[3]葉浩生,國禮羽,麻彥坤.生成與動力:具身認知研究中的互動觀[J].心理學探新,2020(6).

[4]菲利普·克萊頓,柯進華.建設性后現代主義和教育改革[J].現代教育管理,2013(1).

[5]俞國良.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體化:實踐的視角[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

[6]沈佩琦,段玲玲,朱丹.表達性藝術在心理健康課程中的應用可行性分析[J].心理月刊,2021(6).

責編:司 哲

基金項目:長春光華學院2022年度校青年培育基金項目“民辦高校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及其藝術心理干預研究”(編號:QNXS2022035);2022年度吉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省級重點項目“心理繪畫對大學生不良情緒的干預研究”;吉林省職業教育科研課題“立德樹人視域下高等職業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創新與實踐研究”

作者簡介:劉立娜(1982— ),女,長春光華學院現代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大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龍慧(2002— ),女,長春光華學院現代教育學院在讀本科生;褚天嬌(1991— ),女,長春光華學院現代教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新大學生之歌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大學生自殺成因及對策研究
簡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