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匯智振興,山海新生——福建崳山島東角村印跡

2023-11-14 07:16文圖何萱貝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殷清眉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欒峰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人類居住 2023年2期
關鍵詞:漁村村民旅游

文圖|何萱貝 (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殷清眉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欒峰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1. 石厝依山錯落

依山傍海,地處東南,卻有西北高山草甸風光,置身海島,更有天湖澄澈如鏡。漫步其間,一幢幢石厝依山錯落,遠處礁石若斷若連,有節奏地散落在海上,耳畔是海風輕拂,眼前是浪花叢簇,“山、湖、草、?!痹诖藵饪s匯聚成一幅旖旎的山海畫卷。

坐落于中國十大美島之一,福建崳山島東隅的東角村,隸屬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崳山鎮,距離集鎮7公里,村域面積3.56平方公里,全村約1650人。

作為崳山鎮的最大行政村,如今正悄然蛻變,從歷史上的繁華漁港村鎮到曾經日漸沒落的小漁村,直至今日冉冉崛起的文旅新村,東角村的歷程正是中國沿海漁村發展轉型的典型縮影。

困頓:傳統老漁村的失意

2. 漁船 圖 | 趙一桐 攝

3. 曬秋 圖 | 王叢 攝

得天獨厚的避風良港,造就了東角村歷史上的繁榮和人口聚集。村里人曾世世代代以漁為生,在鼎盛的漁業時代,超過85%的村民從事漁業生產,海鮮的養殖、捕撈、加工、運輸等產業是昔時東角村的主要經濟來源。

世事滄桑,歷史的輝煌掩蓋不了時代變遷的動蕩。傳統漁業的沒落與現代經濟的蓬勃沖擊著東角村,同時也掏空了這里的生機。由于地形和土壤的制約,東角村沒有大片適宜農耕的土地,僅有村民家門口一方方用以自足的小菜地。偏于海島、交通不便與教育落后,重重因素禁錮著村落經濟的發展與提升,工業化時代降臨后,現代漁業也來勢洶洶,威脅著傳統漁村的生計。

4. 天湖 圖 | 王叢 攝

5. 撬藤壺 圖 | 趙一桐 攝

6. 曬秋場景 圖 | 陳維新攝

7. 剝蝦殼 圖 | 杜海鳴 攝

面對時代的沖擊,“勤勉”的東角村并未消沉,青壯年們紛紛放下手中的漁網,背起行囊踏上外出務工的征途,尋求新的出路。隨之而來的,卻是中國鄉村隨處可見的“空心化”,兩極化人口、房屋空置傾頹、海漂垃圾堆積成丘、漁具隨處堆放。

那個蔚然秀美的東角村,一度成了令人頭疼的“邋遢村”。曾經引以為傲的岸線和離島,也逐漸蒙紗沉眠。

新生:“旅游+”譜寫漁村振興新篇章

近年來,在多方的持續推動下,從崳山島到東角村,面貌徐徐有了起色,生態人居環境拂去塵埃,煥新顏,文旅滲入到村莊深處,從靠海魚獲到觀海休閑,東角村開始全面提速“旅游+”。

擦亮漁村生態底色

8. 東角村人口老齡化 圖 | 趙一桐 攝

9. 東角村民日常 圖 | 趙一桐 攝

10. 海岸 圖 | 陳維新 攝

11. 鴛鴦島 圖 | 王叢 攝

曾經,長期的漁業生產,使得村內漁具遍布,魚腥味也四處漫布。為重構漁村形象,東角村展開家園清潔行動,全面清理海防路占道亂擺放的漁網具、鉚釘,清理海漂垃圾,開辟漁網漁具集中堆放場并扎實推進“廁所革命”。原本的“垃圾海灘”變成了“碧海銀灘”,昔日臟亂差的小漁村變成了令人神往的詩和遠方,海村休閑旅游有了最根本的依托。

彰顯優勢發展“旅游+”

近年來,崳山鎮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立足村內優質的生態濱海旅游資源,充分發揮東角村毗鄰月亮灣、面朝鴛鴦島等地理優勢,發揮石厝村居、海景日出、趕海集市等資源優勢,推動傳統海洋漁業、休閑生態旅游等產業不斷升級。

東角村繪就海濱公園休閑旅游產業帶、桃花谷樹葡萄農旅產業帶和鴛鴦島休閑漁業這3條產業帶,助力村域旅游產業發展。好望角玻璃觀景臺已成為全村的“網紅打卡點”,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往觀賞。鄉村振興大禮堂、海島音樂文化體驗館、海濱特色文化街區,新興設施漸次形成,顯著豐富了休閑旅游業態。傳統的漁村和碼頭,在海上休閑觀光、游釣、碼頭漁市等的加持下,功能也愈發復合,為游客帶來了更多元的體驗。

在 “旅游+”模式的驅動下,東角村催生出漁旅、農旅、體旅、茶旅等海村旅游新業態,并延伸策劃舉辦了全國海釣精英賽、漁旅文化節、自行車嘉年華等大型活動,極大提高了村域的知名度和旅游品質,也促進了全域旅游發展質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人才匯聚成發展重要引擎

12. 東角村小學教學樓 圖 | 王叢 攝

13. 鄉村振興大禮堂 圖 | 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福鼎站團隊 攝

16. 隨處堆放的漁網 圖 | 周舒婷 攝

17. 好望角玻璃觀景臺

東角村的轉型,離不開人才的匯聚。當地政府圍繞轉型發展,積極筑巢引鳳,陸續投入了700多萬元改造村內閑置房屋,吸引了清華、同濟等十多所高校的學子前來參加研學實踐活動,為東角村的發展出謀劃策。他們的到來,不僅為小漁村帶來了新的設計與靈感火花,更通過與村民們共同生活和孜孜不輟的科普,幫助村民們開拓了視野、樹立了信心。

村里廢棄已久的魚露倉庫,在清華學子的手中,化腐朽為神奇,搖身變成了服務于本地村民與游客的鄉村振興大禮堂,融現代化與煙火氣于一體,肩負起了鄉村圖書館、鄉村小劇場等多種功能。由下沉式魚露池改造成的階梯內堂,成了村民和孩子們最為喜歡的聚集場所。

村民記憶里破舊的東角村小學教學樓,改造成了村里的新地標,并陸續引入茶書吧、咖啡吧、餐吧、文創等相關業態,讓這幢被淡忘的小樓重獲新生。

研學的學子們,還相繼幫助村里豐富各類文創產品,打造IP、設計logo、定制手機殼和明信片,甚至還研發了?,幰豢谒?、崳山海貝、芋泥白茶禮餅等特色美食,設計賦能增值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新收入。

小漁村的故事還被帶到了深港雙城雙年展,讓更多海內外人士了解和關注這個正煥發生機的小漁村……

結語

依海而生,因漁而興。東角村一路走來的印跡,將為更多中國漁村的轉型發展帶來新的啟發。優良的岸線資源、舒適的人居環境、政府的持續推動,匯聚濟濟英才,為更多漁村的發展探索,帶來了勃勃生機。

猜你喜歡
漁村村民旅游
定點幫扶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小漁村的變遷
意大利五漁村
張存海: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夏日小漁村
能人選出來 村民富起來
貧困漁村煥發新生機
旅游
蔣虛村村民為何沒有獲益感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