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罢n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育人體系建設研究

2023-12-10 02:41隋東旭
中國新通信 2023年19期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課程思政互聯網

摘要:隨著“互聯網+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已逐步進入了教育信息化。當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建設工作,應當緊密聯系高等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趨勢,著力構建“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育人模式。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要摸清“互聯網+教育”中“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育人體系構建背景,明確二者在步調、方向以及育人方向等問題的一致性及相互關系。深挖和解決課程思政建設中存在的思政元素難以融入、協同育人體系建設的關鍵、方向、重點等一系列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課程思政;信息化教學;教研融合

“互聯網+教育”正逐漸改變著傳統教育的格局,為教育領域帶來了眾多的創新與變革。在這個背景下,“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育人體系的構建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這一協同育人體系的目標是基于“互聯網+教育”模式,優化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的教學方式與內容,以實現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因此,對于當前這一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需要清晰地闡述和分析。

一、“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育人體系構建背景

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教育”發展迅猛,給高等職業院校的專業建設帶來了創新與發展的機遇。高職院校也意識到提升“互聯網+思政課程”模式的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性,因此,“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育人體系的建設成為重點研究工作。根據教育部發布的關于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和當前“互聯網+教育”模式下的育人體系建設方案,應明確“互聯網+教育”模式對高校開展“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育人體系建設和創新的重要作用。

借助“互聯網+教育”實現思政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改革和協調育人工作,將成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內容。因此,高職院校應盡早統籌協調各院系專業和課程的育人資源。通過信息化教育方法,打破不同學科課程內容與思想政治課程內容之間的壁壘,實現二者的有機融合,構建多元化、立體化的育人空間。同時,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心作用,通過學校與企業的協同育人模式,在“互聯網+”時代構建教研融合的育人體系[1]。

二、“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育人體系構建的問題研究

(一)方向的一致性問題

通過互聯網教育平臺,開展關于“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育人體系構建問題的調查研究。結合目前互聯網可查的數據資料和以往思政教師上課的教學經驗,發現要實現在“互聯網+教育”模式下構建“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育人體系,首先要解決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方向一致的問題[2]。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高職院校思政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中,能夠挖掘出與其他課程所關聯的課程思政元素的并不是很多,這就使得“課程思政+思政課程”之間存在的關聯支撐不足,無法形成二者之間的同頻共振。

因此,為了實現二者協同育人體系的構建,就要先解決“課程思政+思政課程”方向一致的問題。隨著“互聯網+”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的推廣和應用,很多專業和基礎課程都借助了網絡學習平臺內傳播的思想政治知識,開展了課程思政改革的嘗試,“互聯網+”教學模式也成了思政課程與其他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改革的紐帶[3]。借助互聯網學習平臺,教師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將大量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自己所教的課程中。一時間,很多經典的課程思政案例借助互聯網學習平臺與大家分享,高職院校內利用“互聯網+教育”模式開展的課程思政經典案例層出不窮,使得“課程思政+思政課程”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同頻共振,確定了一個方向,也為“互聯網+教育”模式下開展二者協同育人體系的構建夯實了基礎。

(二)元素的挖掘與融入問題

在傳統課程思政育人體系構建問題的研究過程中,存在最多的問題就是很難挖掘出許多專業課與基礎課之間的思政元素。并且即使挖掘出了部分思政元素,也無法將這些思政元素合理融入本門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中去?;凇盎ヂ摼W+教育”模式開展的“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育人體系的構建,其最大的優勢就是利用了當前“互聯網+教育”的獨特優勢。通過互聯網實現了教學資源的“集思廣益”,幫助教師可以深入地挖掘出很多關于課程思政的教育資源。

同時,教師又可以利用互聯網學習平臺,將自己的所得所感與廣大師生在網絡上進行分享。這些所得所感慨包含課程內容中存在的思政元素,又可以是課程教學目標與思政元素的直接關聯。同時,得到資源分享的教師可以結合自身學習體會,再深度挖掘分享資源中包括的更多思政元素,還可以將這些知識內容再度擴展,實現“教與學”的連鎖反應。這樣,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所能利用的元素就會越來越多,其涉及的知識范圍也會越來越廣;課程思政建設的高度也會不斷提升,“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育人體系構建的問題才會具有一定的深度。因此,“互聯網+教育”模式就是“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育人體系構建的催化劑。它的出現解決了很多課程關于思政元素難挖掘、難融入這一根本問題。

(三)發揮協同育人合力的問題

“互聯網+教育”模式下,“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育人體系的構建目的在于充分發揮當前“互聯網+教育”資源的基礎上,能夠將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融合起來,形成巨大的合力,發揮最佳的育人作用。在傳統的高等職業教育中,由于很多高職院校缺乏完善的管理機制,導致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溝通存在盲區,直接影響了課程思政工作的有力開展,阻礙了協同育人體系的構建[4]。隨著“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出現,許多傳統教學模式得到了升級與轉型,促進了“課程思政+思政課程”的協同育人體系的構建。通過各種互聯網服務,這項工作不再受限于課程時間、課程標準等各種因素,更好地發揮了兩者的合力。同時,各高職院校也可以結合當前“互聯網+教育”的實際情況,運用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處理遇到的難題,更好地發揮了信息化教學在“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育人體系構建中的優勢,清除合力育人的各項障礙。

三、“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育人體系構建的方案

(一) 協同育人方案框架的“融合”

“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育人方案的構建,首先要完成課程思政體系框架的構建。在把握“互聯網+教育”模式下“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育人總體體系構建的前提,精準細化所涉及的全部課程的內部要素,例如課程的教育內容、教學理念、課程測評等等因素[5]。結合當前互聯網學習資源的優勢,將這些要素關聯起來,確保構建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促進協同育人方案框架的“融合”。

(二) 思政課與其他課程育人理念的“融合”

在高等職業教育中,思政課與其他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密切相關。在“互聯網+教育”模式下構建思政課程與其他課程協同育人體系的工作,首先要堅持育人理念的“融合”[6]。無論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速度有多快,對課程思政改革的沖擊有多大,都不會改變課程思政改革的根本任務,即立德樹人。在面對“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這兩個經典問題時,高職院校更要重視思政課與其他課程育人理念的“融合”,培養出一批既具備理論嫻熟、又熟練掌握技藝,并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求的優秀大學生。

(三)課程內容的“融合”

為了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思政”教學模式,促進思政課與其他課程內容的“融合”,高職院??梢圆扇∫幌盗写胧?。首先,為思政教師和其他專業課教師提供信息化教學條件,如智慧教室或云平臺,以便共同開展學科交叉備課,共同利用網絡搜索教學資源,并挖掘課程中存在的相關思政元素。這種混合式備課模式可以構建覆蓋面廣、類型豐富、支撐性強的協同育人體系,并促進教師之間的經驗互借和思政課程與其他課程思政工作的有機融合。這種借助互聯網實現的教研融合育人模式(如圖2所示)可以促進不同專業教師間的學術交流,并為“互聯網+教育”模式下的協同育人體系構建提供有力途徑。這種模式對于促進學生人格和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也有很大幫助[6]。教師可以利用QQ群、智慧教室等教學設施,通過經典案例分析和項目驅動的方式,引導學生獨立探索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思政引領、項目驅動的方式,幫助學生完成所有課程的學習,實現思政課與其他課程內容的“融合”[7]。

總之,在“互聯網+思政”教學模式下,高職院校應該注重教師間的合作與交流,利用信息化教學軟硬件設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創新思維,以實現思政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有機融合。這種模式有助于構建協同育人體系,并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具有積極意義。

(四)課程資源的“融合”

在以前的課程思政改革中,很多教師由于找不到與本課程直接關聯的課程思政元素,就生硬地將“愛國、理想、敬業”等主題生拉硬拽到自己的教學內容當中,導致課程的思政教育部分顯得十分生硬,影響了“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育人體系構建的效果?!盎ヂ摼W+教育”模式的出現,課程的各項資源逐漸豐富,并在網絡上積極得到了推廣與分享。高職院校的教師應該抓住這一有利契機,努力實現課程資源的“融合”,找準課程之間的契合點,科學、合理地制定“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育人方案,為協同育人體系的建立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基礎課或者專業課的教學中落實課程思政任務,教師可以通過課程的內容或教學目標,在互聯網學習平臺找到合適的視頻資源[8]。通過小故事、小視頻等形式,挖掘出里面蘊含的思政元素,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實現思政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課程資源的“融合”。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教育”模式下,科學地構建“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育人體系,需找出思政課與其他課程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契合點,構建更加科學和合理的協同育人體系,促使協同育人機制真正成為高職院校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發展的抓手。

作者單位:隋東旭 長春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參? 考? 文? 獻

[1]龐洋. 高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體系構建研究[J].科教導刊,2022,(13):20-22+80.

[2]王麗華. 高職院?!八颊n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模式構建的邏輯理路探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8):71-75.

[3]張佳,施光欣. 高?!八颊n程”和“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研究回顧與展望[J].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15(01):88-94.

[4]高學勇,陸祖惠,白雪等.高校專業思政、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體系構建研究[J]. 活力,2022(06):118-120.

[5]李紅葉.職業教育視角下“課程思政”協同育人體系構建探索[J].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15(01):88-94.

[6]張冬蘋,邢瓊勇.協同育人視域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研究[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6(02):73-74+77.

[7]高宇琪.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面臨的困境及路徑優化[J]. 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8(06):63-66.

[8]李來原.高?!罢n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建設的若干思考[J].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06) :6-9.

基金項目:2022年吉林省高教科研重點課題:吉林省高職院?!罢n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育人體系建設研究(項目編號:JGJX2022C181);2022年吉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課題: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高專新型活頁式教材開發的行動研究——以《網店客服》課程為例(項目編號:2022ZCY179);2022年吉林省成人教育協會“十四五”成人(繼續)教育科研規劃項目:供給側改革視域下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研究(項目編號:2022CJY133);2022年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課題:高職院?!皪徴n賽證”綜合育人培養模式設計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GH22835)。

隋東旭(1991-),男,吉林長春,講師,學士,研究方向:高校信息化教育。

猜你喜歡
信息化教學課程思政互聯網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提高高中英語閱讀信息化教學效率的措施
信息化教學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體系的構建
淺析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信息化教學課程改革研究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