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綠色金融現狀和實踐路徑

2023-12-15 07:18張旭軍杜歡政陸莎
中國市場 2023年36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綠色金融實踐路徑

張旭軍 杜歡政 陸莎

摘?要: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動綠色發展,注入綠色金融活力,是實現此目標的重要內容。梳理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歷史根源,總結綠色金融面臨的資金、制度、監管等問題,提出夯實頂層設計、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完善綠色金融市場、促進國際間合作等實踐路徑。

關鍵詞:綠色金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式現代化;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F83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36-0001-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36.001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并強調大力推動經濟社會的綠色發展?!巴苿泳G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一論述不僅闡明了綠色發展的意義和目標,也為我國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方向。綠色發展所帶來的成本和效益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如何將其內化,成為亟須解決的問題。綠色發展所需的資金缺口巨大,據各主流機構測算,“碳達峰、碳中和”所需的年度平均資金需求在3.75萬億元至7.5萬億元。因此,綠色金融是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于綠色金融系統的提升提出了具有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戰略性訴求,為全方位促進金融業的發展奠定重要基礎。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印發《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成為我國綠色金融進程中的重要一步。同時,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指引下,我國綠色金融的體系建設不斷完善,階段性發展成效卓著,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在內的綠色金融產品增勢顯著[1]。綠色金融不置可否地成為綠色發展進程中的強大推動力,但也要清楚認識到目前面臨的困境,厘清“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歷史根源,提出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綠色金融實踐路徑,全面完善綠色金融體系。

1?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歷史根源

1.1?探索萌芽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等領導人提出并制定了《井岡山土地法》《植樹造林辦法》等一系列保護自然資源的政策。新中國成立之初,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立足于中國自然資源緊缺的現實,積極推進植樹造林、興修水利、土壤改良等建設,加強對自然資源的管理。而后,黨中央將重點轉至維護生態平衡,側重于對自然資源的高效利用。同時,面對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帶來的環境破壞、資源浪費等問題,黨中央不斷汲取經驗教訓,提出并實施了全面發展的理念。第一代黨的領導集體以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為基礎,以變廢為寶、轉害為利的總體思路來推動可持續的工農業生產,從而使中國的資源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得到有效的協同。由此,“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理念進入萌芽階段。

1.2?深化發展

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推動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深化。改革開放時代,黨中央采取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路線,將經濟發展推向了高潮。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也在這一時代凸顯,大氣、水體、土壤污染問題頻發。面對這些危害人民健康的挑戰,鄧小平等領導人提出了協調發展的理念,即在秉承“發展就是硬道理”的同時,反復提倡經濟發展需要遵循客觀自然規律,以適度為原則確保經濟發展的質量,并推進了環境保護的法制化進程。1991年年初,鄧小平同志對浦東新區金融先行的做法給予了積極評價:“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边@不僅說明了現代經濟與金融之間的內在關聯,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金融對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以江澤民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于可持續發展,不斷深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江澤民同志為代表的黨中央緊密聯系國際形勢,響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倡議,推進《中國21世紀議程》。而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規劃和2010年長期目標綱要》將可持續發展戰略列為國家發展戰略,旨在解決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中國于1998年簽署了《京都議定書》,成為最早響應和參與全球綠色發展倡議的國家之一。其中,綠色金融作為綠色轉型的重要機制,離不開各國的共同參與,以此來完成全球綠色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著眼于科學發展,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格局的形成。黨的十六大提出,“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胡錦濤同志特別強調,必須正確把握人口、資源、環境等因素之間的平衡,堅決摒棄落后的發展思維,實現可持續的繁榮昌盛。根據國際環境的變化,中國政府積極探索、深入研究、積極推進“兩型社會”建設,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系統的、長期的、符合中國特色的科學發展觀。他同時強調:“要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功能,更加注重發揮金融配置資源、調節經濟、服務發展的功能,更加有效地運用金融手段搞好宏觀調控,推動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保持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在科學發展觀的引導之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日趨成熟。

1.3?成熟升華

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不斷增長,傳統粗放的發展模式已超出了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人民的需求也由“求溫飽”逐步轉為“求生態”。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致力于推進包括“綠色”在內的新發展理念。黨的十八大提出,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將綠色發展作為“十三五”發展規劃的基本理念,并升華為執政方針和國家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理論”已成為黨和國家治國理政的基本方針?!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內涵可以理解為經濟和生態的深入融合,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社會財富,還是經濟財富。一方面,賦予經濟發展生態的屬性,即摒棄以生態環境為代價換來的短期經濟增長模式,推動經濟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另一方面,賦予生態保護經濟的屬性,即通過經濟和金融手段,在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將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這一論述深刻揭示了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系。2016年,在中國的倡議下,G20設立了綠色金融研究小組,由中國人民銀行和英格蘭銀行共同主持,成為綠色金融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引領下,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經歷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但仍面臨“三個沒有根本改變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以公路貨運為主的運輸結構沒有根本改變;污染排放和生態破壞的嚴峻形勢沒有根本改變;生態環境事件多發頻發的高風險態勢沒有根本改變?!?。針對系列困境,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體包括: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在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道路上,目標更為明確,路徑更為清晰。

2?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綠色金融發展的現狀和困境

綠色金融在“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思想的不斷深化進程中應運而生,近年來得到了飛速發展。例如:綠色信貸余額由2017年的54112.78億元增至2020年的90451.97億元,年均增速為18.68%。綠色債券發行額由2018年的2337億元增至2020年的5508億元,累計發行規模達11000億元,累計發行數量為1097只,涵蓋了綠色金融債、綠色公司債、綠色企業債等[2]。然而,快速增長的背后,依然存在以下五方面問題。

第一,資金尚存缺口。資金缺口是我國綠色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制約因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數據顯示,我國綠色發展總投資與預計財政收入的占比達到14%以上[3]?!?019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研究報告》測算,2019年綠色金融的總需求量為2.5萬億元[4]。2015—2020年,綠色金融的需求量連年增長,這是亟須填補的一個缺口[5]。

第二,制度體系不完善。在綠色金融的制度層面,分領域制度層出不窮,但存在“零散”和“缺失”的漏洞。零散是指在《民法》《侵權責任法》和《銀行法》所列條款中存在的較為分散的相關法律規定;缺失是指在綠色金融領域缺少宏觀戰略和配套政策,缺乏有效的激勵和監督機制[6]。

第三,監管體系未建立。由于發展周期短,我國還處于綠色金融監管的早期階段。綠色金融監管的重合和缺位問題同時存在,影響了行業的整體發展。例如,2018年年底,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發布了多項有助于綠色債券發行的政策,這些政策在投向、支持力度、發行認證等方面存在差異,給市場帶來了不確定性。對于綠色金融的管理,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對資金流向和風險評估有著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國尚未完全建立起綠色財務審計體系等應對措施。并且,全球范圍內以財務核算為代表的金融監管體系滯后,且不能滿足不同國家的金融機構和企業的訴求。截至目前,我國在綠色項目的規劃、審批、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還缺乏監督制度。若僅僅是依賴金融機構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其難度不言而喻。

第四,環境法律責任及信息披露模糊。首先,環境責任及相關信息的披露并未進入強制性階段,導致企業采用“避重就輕”的信息披露方式,造成了信息不對等的現象。其次,披露的標準并未統一,國內外指標存在較大差異,使得外國投資者不能真正了解中國公司的全貌,造成了評價結果的偏差。最后,環境信息披露的第三方監管機構缺位,使得部分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存疑。

第五,綠色金融市場發展不均衡。一是資本市場構成不均衡。來自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的資金占比超九成,其他綠色金融產品總占比極低。二是區域發展不均衡。相較于經濟發達地區,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的綠色金融人才、資金等的供給量差距甚大。三是資金投向不均衡。綠色金融的投向集中于資質較好的大型企業,對于中小型企業和個人的扶持力度仍較低,如何將綠色金融融合到普惠金融中是未來研究和實踐的重點之一。

3?綠色金融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實路徑

3.1?夯實頂層設計

為了推動我國綠色金融的高質量發展,亟須完善綠色金融的基本標準。在國際方面,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與國際接軌,踐行“走出去”和“引進來”并行的戰略方針,既要不斷加強國際間綠色經濟、金融的合作交流,又要充分利用雙邊和多邊合作政策,讓中國的綠色產業更好地吸引外資投入,推動國內的金融產品走向國際;在國內方面,應盡快統一、規范綠色金融標準,避免內容上的交叉和不相容;加強監管,引入第三方評級機構,完善綠色金融相關認證和監管標準,以確??刹僮餍院图嫒菪?;規范信息溝通和披露原則,協同評價體系;加強風險管理,完善配套措施,有效引導綠色投融資。

從國家和地方兩個層面加強法律體系的建設。在國家層面,拓寬相關法律政策的覆蓋面、增強針對性和法律效力。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建部、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等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機制,以確保金融機構以及各部委之間工作的有效配合;在地方層面,依據自身區域特點,建立健全綠色金融工作領導決策機制、執行機制、監督機制和保障機制等;出臺扶持綠色項目相關的細化金融政策,如綠色產業基金、綠色稅收優惠政策等,不斷提高金融機構的參與度,激發綠色市場活力。

3.2?創新綠色金融產品

綠色金融產品創新是支持綠色發展的首要動力。我國現階段的綠色金融市場以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為主,產品功能較為基礎。建議在風險可控范圍內,貼合綠色訴求,適度創新綠色金融及其衍生產品,提升市場供給,優化供給結構。

第一,充分考慮綠色客戶的訴求,直擊需求痛點。綠色金融產品設計首先要考慮的是核心特征,如成本、收益、周期、服務等。除基本金融屬性外,針對可量化的綠色指標設計獎懲措施,如調整利率、審批周期、授信額度等,讓客戶的綠色行為與融資收益呈正比。

第二,注重復合型人才培養,優化產品研發隊伍。綠色金融產品設計的另一個痛點是開發隊伍的單一性,現有的研發團隊仍以金融專業的人才為主,熟知綠色環保等領域的人才并不多,具有交叉背景的人才更為缺乏。這導致了產品指標的設計和評價缺少多維度專業支撐,鮮有突破。應加快“綠色”和“金融”交疊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或者加大外部人才引進的力度。

第三,優化金融產品供給,破解部分綠色項目及中小綠色企業的投融資瓶頸。首先,綠色金融產品的應用行業和范圍應盡可能擴大,如綠色債券、綠色保險和綠色基金仍局限于某些龍頭企業、行業和領域,推廣性和示范性較弱。應分層次構建綠色金融產品的投向,部分產品應重點解決中小企業的綠色融資難問題。其次,鑒于部分綠色項目需要長期運營,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得收益,而綠色融資需要考慮風險和回報,這類項目就會很難獲得資本的青睞。因此,基于生態環境治理的公共屬性,這類產品在設計上需要借助政府進行擔保,來幫助金融機構降低風險,獲得合理收益。再次,創新“光伏貸”“碳排放權配額質押貸款”“排污權抵押貸款”等綠色金融產品,增加企業的現金流,進一步提升綠色市場的流動性。最后,加快針對個人用戶的綠色產品創新進程,促進碳普惠相關的金融產品的研發,將綠色金融市場延伸至個人用戶。

3.3?完善綠色金融市場

針對我國綠色金融市場的參與程度不高的問題,筆者提出三個改進方向:一是深化激勵機制。目前綠色金融缺乏自我造血能力,因此,綠色金融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幫助。通過提供多種措施,以提升市場活力,包括改進獎懲措施、提供財政支持、提供稅收抵扣等。二是完善約束機制。約束機制的不完善提高了金融機構的法律風險,也是導致企業參與度低的主要因素。應加大對環保信用、環境責任、監督機制的投入,構建一套有效的管理約束機制。三是提高信息披露程度。逆向選擇的出現就是信息披露不完全的表現,這不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應持續改進披露政策,確保準確度;優化披露機制,拓寬信息披露的覆蓋面;建立健全政府、企業、社會三方的信息交流渠道,有效防止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逆向選擇,進一步激發綠色企業的市場活力。

此外,通過借鑒國際先進的碳金融模式,逐步推動碳金融產品的創新和應用,建立碳金融市場。一是要推動現貨產品的種類多元化發展,促進現貨市場的流動性;二是分階段推進衍生品市場,建立碳金融衍生產品體系。在發展初期,鼓勵碳遠期等衍生金融工具;在發展后期,鼓勵碳期貨等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現貨和衍生產品雙管齊下的碳金融市場。此外,還要配套相應的交易清算、監督管理、法律法規和風險管理等體系。

3.4?提升國際綠色金融地位

為了更好地促進“一帶一路”的發展,國內金融機構應積極采取多種包括提供信貸、股權、債權以及其他形式的支持,為沿線國家提供更多的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為了擴大海外投資者的投資力度和廣度,我國應通過協同ESG、審計、綠色標準等國內外制度,打破國內外投資壁壘,不斷提高我國綠色金融市場的開放水平。

碳金融的發展與國際貨幣發行權之間呈現十分密切的關系?!栋屠鑵f定》實施后,碳金融隨之呈現快速發展態勢,碳交易不斷擴張,碳信用貨幣也逐步普及,已然成為影響全球碳市場的重要因素,或將超越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地位。因此,中國碳市場若要接軌國際碳市場,就必須加快國內和國際碳交易機制的協同,完善制度設計和運行機制,不斷強化中國在國際碳市場中的話語權,深度參與和引領全球碳市場體系的構建。

參考文獻:

[1]溫來成,莫鈺杰.中國財政投融資2021年年會綜述[J].經濟研究參考,2021(24):105-111.

[2]經濟觀察網.財政部北京監管局:綠色金融發展階段性成效顯著[EB/OL].[2022-04-06].http://www.eeo.com.cn/2022/0406/529136.shtml.

[3]單國俊.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執行標準、市場狀況與政策演進[J].商業經濟,2018(10):156-159.

[4]王海蘊.多維度聚焦綠色金融發展?2019年綠色金融總需求量為2.5萬億元[J].財經界(學術刊),2019(16):16-18.

[5]彭剛,聶富強,萬興淼.貨幣統計視角下綠色金融核算問題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20,33(3):3-15.

[6]王波,董振南.我國綠色金融制度的完善路徑——以綠色債券、綠色信貸與綠色基金為例[J].金融與經濟,2020(4):84-90.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綠色金融實踐路徑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新常態下發展綠色金融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
國際綠色債券的發展趨勢及我國應對之策
以“大扶貧”理念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
鄧小平開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貢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