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新聞傳播的新任務、新氣象與新征程

2023-12-17 12:06渠梟宇金強
新聞論壇 2023年5期
關鍵詞:傳播學院西藏共同體

渠梟宇 金強

2023年9月16日至17日,由中國新聞史學會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史專業委員會主辦、延邊大學文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承辦的中國新聞史學會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史專業委員會2023年年會在延邊大學舉行。本屆年會以“民族新聞傳播的新任務、新氣象與新征程”為主題,來自浙江大學、廈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吉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河北大學、云南大學、延邊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廣西大學、天津師范大學、深圳大學、河北經貿大學、西北民族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西藏民族大學等40余所高校的100多名專家學者以及部分媒體嘉賓圍繞年會主題,從融媒視角下的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少數民族文化傳播研究、少數民族新聞傳播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多個維度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與討論,為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的深入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對于探究民族地區的新聞傳播如何推動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進一步增強各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啟示。本次會議共征集到參會論文近80篇,其中有50篇左右在會議上進行宣讀。與會論文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四個議題方向,針對不同的方向,現將論文的主要觀點綜述于下。

一、融媒視角下的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

融媒體時代,在一系列新興智媒技術的影響下,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實踐釋放出新的活力,一些與會學者從媒體融合與技術發展的視角來探討當下及未來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實踐。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韋路介紹了深度數字化的背景以及數字技術在人類社會中的擴散程度,生動闡釋了三道“數字鴻溝”,即“逐漸消弭的接入溝、日益凸顯的使用溝、悄悄涌現的馴化溝”,以不同技術階段、不同對象層面以及不同人群的使用差異對數字鴻溝概念進行了詳細地解說。同時韋路教授也指出不同研究對象中民族身份的差異也是影響數字技術使用的重要因素,鼓勵參會學者從民族身份的維度來研究“數字鴻溝”這一概念。中央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張壘從多個角度,引用“云南亞洲象遷移事件”等多個案例探討了媒體融合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以及民族地區現代化的關系,指出民族地區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媒體的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在文化領域的成功實踐,民族地區媒體的融合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宏觀的政治意義,民族地區媒體的融合發展要超越一般性的地方性媒體的發展思維,要有更宏大的目標與追求,為推動國際傳播深入發展、講好中國故事貢獻力量。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教授吳鋒通過邊疆治理現代化的視角研究西藏地區的縣級融媒體中心,總結出當前西藏全區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進程相對滯后,整體仍處于初步探索和形式融合階段,呈現出有別于內地的特色路徑和特殊模式。西藏縣級融媒體發展需著眼于邊情民情特殊性,采取“縣區簡易可行+地市適度集成+自治區級技術支撐”建設模式,并在“技術+文化+人才+治理”多重向度的深度融合中探索打造縣級融媒體“西藏樣本”。

融媒體時代,短視頻平臺、社交媒體平臺的蓬勃發展為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帶來了新的契機,同時也開拓了新的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思路。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金強、碩士研究生渠梟宇以抖音、快手平臺直播的貴州“村超”為例,創造性地提出了“套疊式”傳播的概念,少數民族文化、體育文化和鄉村文化在短視頻平臺進行“套疊式”傳播,獲得了“1+1+1>3”的傳播效果,三重文化的“套疊式”傳播呈現現象級傳播景觀的同時,也必然更加強力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西藏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郭沛雨、郝佳雪以《西藏日報》新媒體平臺政務抖音端的報道為觀察對象,通過個案分析法和內容分析法對西藏疫情期間《西藏日報》在抖音平臺發布報道的數量、議題內容、表現形式等方面進行統計研究,認為其抖音端的報道能夠掌握危機事件處理規律,彰顯政務媒體特色,新聞內容生產注重臨場化環境營造,緊跟疫情設置議題,報道受到了廣泛關注,起到了良好的輿論引導作用。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田建平、碩士研究生彭青霞以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掌上巴彥淖爾”抖音賬號為例,探討少數民族地區主流媒體短視頻在激發鄉村產業活力、提升鄉村文化自信、推動鄉村治理等作用,啟發少數民族地區鑄牢媒體短視頻在傳播鄉村振興相關話題中,充分發揮“議程設置”功能,挖掘特色鄉村資源和充分了解短視頻功能,從而促進鄉村振興全面發展。

二、少數民族文化傳播研究

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增強外界了解、增進民族團結的重要依托,如何傳播好少數民族文化,在著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至關重要。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趙振祥細致分析了科技發展與時尚傳播之間的重要關系,從科技與時尚的關系來看待少數民族文化的廣泛傳播,提出了“讓中國少數民族文化搭上國潮‘快車”的重要觀點。天津師范大學戰略文化與傳播研究所教授劉衛東從多個維度論述了民族文化傳播的本土性及其歷史方位,提出了要大力發展區域與國別學研究,國際傳播教育要增加宗教學、民族學的內容同時優化學科設置的重要啟示。西藏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張傲、叢瑞涵圍繞新媒體背景下“西藏紅色教育傳播策略”展開研究,以“重走十八軍進藏路”紅色主題為例,對西藏紅色教育在新媒體的傳播現狀和內容進行分析,發現了其優勢與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新媒體時代西藏紅色文化實現傳播方式創新進而實現愛國主義紅色教育、助力民族團結的具體路徑和可行性策略。西藏民族大學少數民族文化傳播碩士研究生姜劭璇通過對西藏日報公眾號“藏文化”新聞報道在報道內容、來源、形式、視角、留言五個方面進行內容分析和語義分析,探討藏文化的呈現方式;通過總結《西藏日報》對藏文化報道的特色,發現報道中存在著報道形式單一、報道視角失衡、報道溫度缺失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媒體深度融合、轉變報道視角、重視受眾互動等多種舉措,為藏文化傳播助力。

中國民族題材的影視作品一直是傳播民族文化的重要路徑,民族題材影視作品同時也肩負著推動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任。寧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葉剛基于不同時期經典的三部民族題材電影的臺詞為分析樣本,運用實證的方法剖析“十七年”、新時期、新世紀民族題材電影中國家話語的主體、內容、方式及嬗變特征,以勾勒出不同時代背景下國家話語的歷史變遷。河套學院漢語言文學系副教授張瑞坤以影視敘事學為基礎,提出蒙古族題材電影敘事范式這一命題,將其放置在特定的社會制度、經濟環境、社會文化語境中進行考察,總結出三種類型的新中國成立以來蒙古族題材電影敘事范式發展軌跡,即表現意識形態話語的經典敘事范式、呈現改革開放成果的現代敘事范式和多元文化語境下的反經典敘事范式。西藏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牛敬文選取了影視劇《絲綢之路傳奇》這一新時代民族地區影視劇創作的代表作品,從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三個方面探討了民族地區影視劇的傳播價值,并從內容更新、渠道拓展、宣傳升級三個方面,進一步提出了新時代民族地區影視劇的創作路徑,即順應時代發展,生產優質內容;建立傳播矩陣,形成聚集效應;全方位多角度,擴大傳播范圍。西藏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陳雨晴選取了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作為研究對象,指出了其立足傳統文化、保持民族特色、精準把握主流價值觀、構筑文旅融合模式等諸多傳播策略,同時也提出了堅持受眾中心、及時調整經營策略、深度發展少數民族文化等多項進一步增強傳播效果的建議。

三、少數民族新聞傳播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正式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并寫入黨章,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國夢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與會學者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的重要關系進行了大量的研討。吉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劉鳴箏、博士生梅凱生動展示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指引下的視覺影響傳播實踐,認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聞傳播研究領域內容上不竭的源泉,形式上也可以同新聞傳播特別是視覺傳播領域很好地進行結合。延邊大學文學院新聞系副教授崔香丹以延邊大學新聞學專業的建設與發展為例,以圖文結合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少數民族地區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系列實踐,彰顯出民族地區高校新聞傳播專業發展的光明前景。西北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盧毅剛、碩士研究生劉緒政認為在我國傳播與交流的民族敘事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語境愈發鞏固其主流地位,在中華民族共同體的一體認識下,各民族文化多元、各具特色、互嵌互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頂層設計的基礎上,同樣需要聚焦于具體的多民族情感交流,以物質性視角加以審視多元一體格局下各民族交流情境中的底層邏輯和可靠力量,加以挖掘、鞏固和增強,對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身份認同具有著非同小可的現實意義。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講師俸裕程、助教群拉對西藏自治區2022年下半年抗擊新冠疫情期間網絡輿情的內容特點、演化趨勢、正負影響、治理難點和治理措施進行了深刻研究,認為梳理總結少數民族地區在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的諸多措施以及有益經驗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深刻意義。西北民族大學副教授馬廷魁、碩士研究生金鑫以敦煌莫高窟中的供養人壁畫作為切入點,探討了供養人壁畫作為媒介的特征以及展現出的文化交流、博弈和融合的過程,進而分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壁畫媒介中的呈現方式以及秩序的生成方式。

四、多元視角下的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

除了融媒視角下的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少數民族文化傳播研究、少數民族新聞傳播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三個維度之外,與會學者也從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少數民族新聞傳播與新聞出版、少數民族地區城市形象建構等更為多元的視角來展示了自身對于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的研究。云南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李鳳萍、碩士研究生王少偉以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邊縣白云鄉杉樹村為例,研究了新媒體直播帶貨在該村的興起、現狀和發展,分析了新媒體直播帶貨所帶來的新互動式體驗,以及農產品直播帶貨的多種盈利模式和對于鄉村經濟發展、產業振興的重要意義。云南大學新聞學院講師金曉聚、碩士研究生何金露以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邊縣玉屏社區紅色服務隊為研究對象,對其在社區治理實踐中的具體案例和扮演的角色進行了系統的考察分析,認為紅色服務隊發揮的作用是強政策導向下的“弱治理”體現,而在“弱治理”實踐中,霍布豪斯定義的社會正義要素在基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表達。云南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韋平、碩士研究生陳南希以云南屏邊縣新榮村作為研究案例,針對邊疆民族地區農村基層黨建宣傳模式展開深入研究,發現傳播垂直路徑式信息傳遞的關鍵,需要精準化擴大人際傳播優勢。民族團結是黨建宣傳的重要內容,在邊疆民族地區尤為重要。農村政務新媒體雖然在宣傳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在意識形態引導方面較為薄弱,需要加強新媒體人才團隊建設。該研究探究農村居民對政治議題的態度和反應,為提升黨建宣傳的傳播力提供了實質性的建議,為促進民族團結、政治穩定社會和諧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敖然以“有聲基建”取向為切入點,結合相關案例,通過分析有聲基建取向中的資源配置、技術應用及場景建構,探索有聲基建如何作為少數民族口語資源開發的基底、在有聲語檔向有聲出版進行資源轉化的過程中同少數民族口語傳播與傳承行為之間的權力關系,為保護語言及文化多樣性、實現文化數字化戰略和民族文化活態傳播與傳承提供一種從建檔到出版的符合中國式現代化語境、推動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有益思考。西藏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研究生田震分析了新媒體賦能西藏城市形象傳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在此基礎上總結了四種新媒體環境下西藏地區城市形象傳播策略:打造文化旅游城市新模式、建設西藏融媒體傳播矩陣、樹立西藏城市形象新生態、提升知名度和講好西藏故事。

五、結語

在本次年會中,與會專家學者緊緊圍繞“民族新聞傳播的新任務、新氣象與新征程”的會議主題,從融媒視角下的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少數民族文化傳播研究、少數民族新聞傳播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少數民族新聞傳播與新聞出版等多個維度進行了熱烈充分的學術交流與討論,深化了對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現象的認識以及相關理論的探討。閉幕式上,中國新聞史學會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史研究委員會會長白貴教授作大會總結發言,白貴教授對本次年會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本次會議具有鮮明的學術特色,部分研究彌補了相關學術研究空白,為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學的未來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年會取得了圓滿成功!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民族地區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敝袊侣勈穼W會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史研究委員會2023年年會的勝利召開,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的生動實踐,對于加強在邊疆民族地區加強黨的思想陣地建設,加強民族團結理論建設,加強中國理論話語體系建設,增強各民族人民的認同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渠梟宇,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金強,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編輯:王洪越

猜你喜歡
傳播學院西藏共同體
都是西藏的“錯”
愛的共同體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高建新教授
神奇瑰麗的西藏
一個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與虛無
新聞與傳播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