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資本視域下非遺文化產業發展路徑研究

2023-12-19 10:23潘星辰朱子興石硯樸
工業工程設計 2023年6期
關鍵詞:文化產業資本產品

潘星辰,朱子興,石硯樸

1.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西安 710021;

2.河北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石家莊 050700;

3.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北京100872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活態文化”的一種具體、可被表述的類型,反映了民族和地方文化的共同特征和在精神方面的創造性活動,它承載著人類和全民族人民的精神與文化。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演進,人們的經濟利益關系發生了新的變化,對精神文化需求的渴望也愈發強烈,文化產業因此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空間。所謂文化產業,是通過資本運營的方式,結合工業化的生產模式與商品化的組織形式,提供文化產品或服務的產業。非遺文化產業的順利發展,文化資本與經濟資本的投入同樣重要。將文化資本理論作為非遺文化產業發展的理論支持,為非遺在文化資本視域下的傳承與發展指明方向。

一、文化資本理論概述

國內外學者對文化資本與非遺文化產業之間的關系研究較少,根據Web of Science 搜索顯示,關于非遺與資本的論文發表僅20余篇。由目前所見文獻可知,中國與意大利已有一些學者將非遺與資本相結合進行研究,僅有的研究主要偏重社會資本,涉及文化資本與非遺文化產業的研究幾乎處于空白階段。

文化資本理論是現代社會學家布迪厄所創立的,對社會學和經濟學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文化資本理論也說明了資本的價值不是以物化形式存在的,以“場域”作為研究的基本單位,提出文化能轉化為經濟資源。澳大利亞戴維·思羅斯比指出,中國文化資產在真正含義上是從財產形態具體呈現起來的價值累積,其中文化資產還包含了“有形”和“無形”,“有形”的中國文化資產還包含了藝術品、建設遺址、雕塑藝術等;“無形”的文化資本是與人相關的想法、實踐、信念和價值[2]。

文化資本的轉化具有特殊性[3]。只有實現其文化價值后才可能產生經濟利潤,文化資本中的文化價值可以持續地擴大原有價值,并無限地投入到社會再生產中[4]。

二、文化資本理論與非遺文化產業的關系

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價值極高,“文化資本”也可以通過社會交換轉化為“經濟資本”[5]。它加速了中國歷史資源—文化資產—經濟資本的轉換進程,也稱為活化過程[6]。

文化產業,是文化與經濟形態的結合,文化產業發展能帶動經濟增長,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客觀需求。非遺通過合理地開發能夠轉變成經濟價值,在非遺文化資源轉變成文化資本的過程中,可以實現文化保護與經濟開發的良性互動。無形的文化資本若不參與商品流通與商品交換,那么其就只具有文化價值而不具備經濟價值。在流通環節產生文化資本積累的文化附加值,產生經濟價值[7],有形文化資本經濟價值更高,分析非物質文化產業的文化資本能發揮非物質文化資源的潛力,進而帶來經濟效益。

戴維·思羅斯比在“什么是文化資本”中,就經濟過程中文化資本積累量建立了數學模型,見式(1)。

文化資本在過程中與其他資本的最終目標是相互競爭、互相促進的關系[8]。文化資本對文化資源具有重要意義。資源只是具有潛在價值,需要通過轉化才能形成資本。增值形態為靜態的,需要被開發[9]。

三、文化資本視域下非遺文化資本構成

布迪厄認為文化資本存在三個形式,即本體性形式、客觀性形式和制度化形式。

(一)非遺文化產業的身體化文化資本

物質和財富可以通過勞動獲得,文化資本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練習和實踐來積累和提高[10],這需要體現于特定人身上的長期的訓練過程,也稱為身體文化資本。非遺文化的歷史資本,最大的核心也就是“人”——即非遺傳承人[11]。

身體化形態的文化資本的再生產,依賴于人的言傳身教和世代相傳,無法通過直接性的“繼承”所得,更多的是通過后天教育所得[12]。除了上文所說的非遺傳承人,還可以體現為學習非遺文化相關的知識技能,比如進行非遺技藝體驗、非遺文化教育等。傳承非遺文化所蘊含的思想和精神同樣屬于身體化的文化資本,從非遺文化產業的角度,可以將非遺精神思想以與消費者互動的形式進行傳播。

(二)非遺文化產業的客觀化文化資本

客觀化文化資本具有物質性和象征性的特點,其形式呈現的外在屬性通常為一件具體物品,對非遺文化產業來說,可以概括為與非遺文化有關的文創產品、數字技術傳播、文學書籍、海報插畫作品等。這些客觀化文化資本可以展現出非遺文化內涵,以物品形態的文化資本能直接傳播[13]。

非遺文化產品分為物質和符號形式兩個方面,以物質形式參與商品流通進而發揮著其經濟效益,此外還可以作為財富被私人占有;而以符號形式則體現著非遺文化價值,將其文化內涵融入文化產品中,可以傳承和發展非遺文化。

要想發揮其客觀化文化資本,首先就要對當地非遺文化進行文化符號提煉,這是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產業的前提。對提煉出的文化符號進行再設計,將其演化成產品、書籍、數字等實體形式;其次進行市場調查,評估其市場效應與開發價值。進而開發出文化產品,并利用數字技術進行產品宣傳,在推廣產品的同時進行非遺文化傳播;最后搭建文化資產和文化知識產權保護的生產經營模式,實現資源循環增值[14-15]。

文化產品遵循經濟資本循環增值規律不斷交易與疊加,助力非遺文化產業,既要著眼于經濟效益和產業發展,也要傳承非遺文化體現精神內涵。然而當前非遺文化產業發展存在諸多不足,如非遺文化價值體現弱、文化產品設計不足、產業結構同質化、缺乏知名文化品牌等。導致非遺文化產品無法滿足消費者深層次的精神需求,無法起到弘揚非遺文化傳承非遺精神的目的。非遺文化內涵不足,但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導致非遺文化產業發展失去內在動力,并衍生出產業泡沫。因此,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打造非遺品牌,發展具有代表性的非遺文化產品勢在必行。

(三)非遺文化產業的制度化文化資本

一個地域文化在入選“非遺”名錄后,學術關注度與用戶關注度都會呈現上升趨勢[16]。若想將非遺文化資源轉化成經濟效益,就要有相應的制度支持,這是非遺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石。市場分工和交換的普遍化為非遺文化資源向文化資本的轉化提供了現實機制,如果沒有當前的市場機制,非遺文化資源就失去了轉化的社會條件。

就中國非遺文化產業而言,中國非遺保護工作和“名錄制度”建設的具體實踐,給人們帶來了文化尊重,對全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評估機制包括對非遺保護的評估和對工作情況及成效的評估[17]。完善非遺保護評估制度在規范非遺保護工作和推動非遺文化產業發展方面具有積極意義。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制度,是借助國家支持給予權益和傳承人身份綁定的認同感[18]。我國非遺傳承出現傳承人高齡化現象及嚴重人才斷層情形,因此改進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制度勢在必行[19]。

四、基于AHP 層次分析法在文化資本轉化中的運用

基于文化資源視域的非遺文化價值評估框架無法用全面量化的手段加以全面構建,所以采用AHP層次分析法分析評估框架,把總目標層次分成五個目標層次,再逐步分解為下級指標,確定各指標層權重[20]。

(一)非遺文化的文化資本轉化挑戰

文化資本與消費者行為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文化資本可以在歷史、個人信仰、價值觀等方面影響消費者偏好和態度,進而轉換產業價值為非遺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消費者的行為可以為政府和企業等非遺文化制度、市場的建立者研究如何發展長期消費者關系提出決策理由。新時代的非遺文化傳承轉換面對的更大挑戰,主要有:傳承實踐主體的年齡普遍偏大,后繼無人,無法適應新時代對非遺傳承人的需求;非遺品牌缺失,現有文化產品無法適應市場對創新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非遺評估制度不完善,無法滿足國家非遺文化產業對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宏觀要求。

(二)文化資本下的非遺文化產業相關因素確立及評判標準

根據文化資本和非遺文化產業的知識理論交叉結合,建立第一層級身體化文化資本、客觀化文化資本、體制化文化資本。其中身體化文化資本是文化資本轉化為經濟資本的主觀實踐主體;客觀化文化資本是文化資本轉化為經濟資本的不同客觀載體;體制化文化資本是文化資本轉化為經濟資本的宏觀調控。

第一層級的指標確立了文化產業資本轉化的四個方面,以便于更好應對以文化資本理論指導下的非遺文化產業與當下消費者行為習慣相匹配。通過將一級指標細分來建立二級指標體系,此次二級從以下幾個方面總結得出:一是在學術層面借鑒了經濟和文化產業相關領域學者的研究成果,提煉出兼具影響兩個領域的重要指標;二是在社會層面對六個地區的非遺文化傳承人和政府相關單位負責人進行訪談,了解當地對非遺文創產品推廣和推廣的實際情況。對實際工作目標進行歸納整理,建立有效的一級指標;三是對購買過非遺文創產品的目標客戶人群進行抽樣調查,建立用戶需求分析資料庫,最終根據總結分析的客觀數據形成二級指標。

(三)AHP打分細則與計算步驟

AHP 層次分析法可以將決策問題的相關因素按照支配關系建立遞階層級,并得出最終各指標層對總目標(A)的重要程度。

根據AHP 層次分析法對每一層級項進行判斷標定,標定值范圍為1~6,當兩者重要程度等同時,標定值為1;當其中一項遠比另一項重要時,標定值為6,判斷矩陣標定見表1。成立評價小組對層次分析模型中同一層級的需求項進行兩兩比較并打分,相關領域專家針對打分結果進行討論,并給出一致性意見,從而構建科學客觀的判斷矩陣。判定矩陣法A所對應的最大值特征,見式(1)。

表1 1~6級標定法

式中:λ以max 為判定矩陣法的最大值特征根。將表征矢量W經過了歸一化處理過程,然后再用ICR對結果經過了一致性測試,見式(2)~(3)。

式中:ICI為一致性檢驗指標,IRI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數,ICR為隨機一致性百分比。當ICR≤0.1 時,表明判斷的矩陣為正確。

(四)文化資本視域下非遺文化產業融合模型樹建立

根據上文對非遺文化資本構成的分析,將文化資本視域下非遺文化產業的質量評價體系從客觀化文化資本、具體化文化資本、體制化文化資本三個角度為準則層進行構建模型樹。各個需求屬性下所對應的文化資本形式作為子準則層。構建用戶需求遞階層次結構,見圖1。

圖1 資本視域下非遺文化產業的質量評價體系

(五)構建判斷矩陣及權重計算

量化各個準則的權重是后續設計實踐的基礎,依據AHP方法對各層級項指標進行兩兩評價,見表2。

表2 準則層判斷矩陣

根據式(1),可以算出竹編家具設計標準層判斷矩陣的主要特征根λmax=3.009。計算一致性檢驗ICR為0.009,小于0.1,此方案有效。

構建比較矩陣,分別計算三個一級指標下所有二級需求指標的權重值,見表3~6。ICR分別為0.012,0.027,0.009,均小于0.1,均符合一致性檢驗標準。

表3 C1準則層判斷矩陣

表4 C2準則層判斷矩陣

表5 C3準則層判斷矩陣

表6 判斷矩陣權重總表

五、文化資本理論視域中的非遺文化產業發展路徑

根據上文層次分析法的權重計算結果可以得出,從消費者需求的角度,準則層中客觀化文化資本權重值位列第一,身體化文化資本位列第二,體制化文化資本位列第三。從各項指標的綜合權重值來看,文創產品設計、數字技術傳播、消費者互動體驗權重值位列前三,是文化資本視域下對文化產業影響較大的因素。通過對各項指標的綜合分析,得出文化產業發展的三條路徑。

(一)“文創設計”助力市場經濟

再制造的進程受時間、轉換和實踐三個因素的影響,同時不同因素也有相互交融的作用[21]。中國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也要通過這三要素來促進。

時間層面,文創產品要起到連接過去與未來的作用,在文創產品的設計中要體現出歷史內涵。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經過歷史沉淀與時間考驗依然熠熠生輝的文化瑰寶,他們不是因年代的久遠而蒙塵,而是在時代的進步中越發發展,煥發出勃勃生機。如何將其深厚的歷史底蘊融入現代文創產品設計中,是非遺文化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在促進文化資本再生產的同時,弘揚其歷史內涵。

轉換層面,在非遺文創產品的設計階段,要對非遺文化符號進行再設計,提取其中的文化元素,通過創造性轉化使其呈現出新的面貌。旨在賦予文創產品文化內涵、歷史底蘊、地域特征與功能用途等。讓文創展品更加符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滿足現代消費者的需求,符合當代的審美取向。這一層面不能割裂產品本身與文化價值,文創產品的功能、外觀都是為其文化內涵服務的,消費者所獲得的不只是產品本身,還包括其所蘊含的文化和精神,本質上是使消費者感受到深層次的精神共鳴。

實踐層面則體現出文化產品的功能性和互動性。將非遺文化內涵融合進文創產品的交互過程之中,讓消費者在體驗產品的過程中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實踐層面的創新可以從非遺技藝、紋樣提取、延伸互動、精神傳達等方面著手,并以消費者喜聞樂見的方式加以呈現。在保留非遺文化傳統的同時,賦予產品更多趣味性與良好的交互體驗。讓人們在進行非遺文創產品使用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非遺文化的熏陶。

傳統的文化產業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求,需要創新的文化消費,文創產品作為非遺文化產業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需要運用現代資源使非遺文化產業與現代文創產品有機結合,促進非遺文化的傳承與保護[22]。這些聯動形成了非遺文化產業發展的初始動力。

(二)“數字技術”推動非遺傳播

數字媒體在非遺文化產業中,對文化傳播及經濟效益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新興技術與非遺文化進行融合,拓寬了非遺文化的創作形式,更為豐富生動地傳達非遺文化的內涵,使大眾對非遺有進一步的了解[23]。

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繁多,內容復雜,數字技術可以在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中發揮巨大的作用。將非遺文化進行數字化儲存,不僅可以使非遺信息更好地傳播,還可以確保其價值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運用數字技術手段建立相應的數據庫,做好數字化儲存和記錄,這種新型的非遺保護形式有助于非遺產業的發展和文化資源的利用[24]。

隨著數字媒介的快速發展,多元化的傳播平臺不斷出現,各種短視頻平臺、小游戲、公益平臺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中。通過對數字化傳統陳列形式的利弊深入發掘和剖析建立了一個適合中國非遺數字化陳列形式[25]。借此讓大眾真切地參與到非遺文化的體驗和保護中,運用數字媒介將文化資源轉變成文化資本,在高效傳播非遺文化的同時帶來經濟效益。

在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的同時,要注意不可將科學技術凌駕于文化之上,導致非遺文化產品具有科技的外殼而失去深層次的文化內涵。不可讓文化產業演化為科技的盛宴,而導致非遺文化內核卻淪為了科學技術的附庸。數字技術只是發展非遺文化產業的手段,其最終目的是傳播非遺和讓人們與其產生更深層次的共鳴。

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智能交互等技術手段,提高非遺交互式、沉浸式的傳播效果,提高用戶體驗[26]。非遺文化產業與數字化融合可以對文化產業的生產、傳播、消費方式進行重塑,擴大消費市場[27]。

“非遺”應該是以傳承人作為主導進行傳遞的,若想使非遺活化得到有效傳播就需要借助“人”的力量[28]。這需要制度化文化資本的支持,非遺繼承人本身才是非遺主體的持有者,數字化只是非遺文化產業發展的一種技術手段。

(三)“服務設計”提升文化體驗

財富導致了服務的流通,服務被消費者接受和消費,則會產生新的商品和服務(文化資本)。服務經濟概念帶動行業的轉型和升級,后來服務設計則演變為一項服務和體驗[29]。

服務作為設計的載體服務,其本質是需要被設計的價值體系。服務創新思維的五大原則:Human-Centered design-以人為本;Co-Creation-協同創新;Sequencing-自然有序;Evidencing-可被感知;Holistic-全局性思考。服務設計應對受眾群體的體驗過程進行分析,還要考慮受眾群體的定位、用戶背景的融合等條件因素。要想體現出服務所具備的特點和對應的展現方式,就要綜合使用多種設計方法,比如:服務設定、服務原型等技術工具。

按照文化的三個層面理論,可以將非遺文化分成物質層、行為層和文化層三層次結構[30]。從文化的三層次理論出發,服務設計這一概念和非遺文化產業相融合。在產品、服務、體驗、交互幾個方面,打破傳統的非遺傳承形式使其演變成可以為大眾提供服務的創新型傳承[29]。從體驗、服務、交互的角度出發,提高人們的交互體驗感,其中良好的非遺環境氛圍、體驗-購買-售后的服務鏈、人-產品-環境的互動是影響用戶決策的關鍵因素。

文化企業向人們提供產品,而非遺產業的價值則是通過培育文化產品,由人們自行創造,再通過市場調節及行政管理,讓非遺產品開啟私人定制,還包括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事權與財權[31]。合理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的文化服務,促使人們進一步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接受非物質文化遺產[32]?;诂F狀,服務設計為非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六、結語

人文資源視野下非遺的資產與形成的主體文化資源、客觀文化資源、制度文化資源密切相關,三種資源也相互促進、互相制約,密不可分。對文化資本的研究能理清中央與地方的關系,運用AHP 層次分析法,經過專家研究打分,對資本視域下非遺文化產業的質量評價體系的指標進行權重計算,得出文化資本視域下非遺文化產業發展權重值較高的指標,通過利用數字技術、發展文創產品、優化服務設計,從而形成文化資本,產生經濟效益??偨Y非遺文化產業發展路徑分為“文創設計”助力市場經濟、“數字技術”推動非遺傳播、“服務設計”提升文化體驗。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資本與文化產業的結合,給非遺文化傳承賦予了新的價值和意義,為非遺文化發展啟迪了新的路徑。

猜你喜歡
文化產業資本產品
資本策局變
第一資本觀
VR 資本之路
2015產品LOOKBOOK直擊
“零資本”下的資本維持原則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
關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考
新產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