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生態背景下高中日語教育學情分析及策略研究

2023-12-22 11:06徐惠君黃燕青
關鍵詞:學情日語外語

徐惠君,黃燕青

(集美大學外國語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

一、引言

2017年12月,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規定“高中外語包括英語、日語、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學校自主選擇第一外語語種”,鼓勵學校創造條件開設第二外語,以此來滿足學生差異化的外語學習需求[1]。2018年,教育部要求“進一步推進多語種考試改革”,要“充分照顧小語種的實際情況,高考命題時小語種試卷的難度要比英語容易5至10個百分點”[2]。自此以后,選擇以非英語語種參加高考外語考試的考生呈現先出“跳躍式”增長的趨勢,其中選擇日語的考生數量最多。據《南方周末》報道,2021年日語考生人數達到20萬左右,全國高中日語學習者人數已接近70萬。F省選擇日語的考生數量也在急劇增長。進入大學后,這些考生大多數繼續學習大學日語課程。因此,中高等教育間有效銜接及有序發展的研究成為必須。

迄今為止,圍繞日語高考,可以梳理出一系列關于考試或是學生的日語學習動機等前期研究成果。相較于這些研究,本文首先是基于教育生態學的立場(教育生態學是研究教育生態系統與各種生態環境及其構成要素之間關系的科學,它尤其側重于考察各種教育生態環境及其構成要素對教育生態系統和作為教育生態主體的人的影響[3]),將高中日語教育生態與高等日語教育生態視為整個教育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具有自入門到高級、自簡單到復雜、自外語選擇到職業規劃的動態關系。其次,以日語作為高考外語的學生進入大學后,大多數繼續學習大學日語課程。據筆者調查,一半左右的教師認為:高中日語教學方式不明確、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是目前提高大學日語課程教學效果最急需解決的問題。由此可見,提高高中日語教育水平、把握高中階段日語學習問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等一系列研究勢在必行。

基于理論與現實的思索,本文以F省開設日語課程的多所高中為調研對象,以學情分析為切入點,在了解學校情況、考試制度、教材選用、課時分配的基礎上,展開高中日語教育學情調查,并基于結果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以期推進日語教育生態體系在中高等教育間有效銜接及有序發展,培養更多出類拔萃的小語種人才。

二、研究文獻綜述

“學情”這一概念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出現,指提前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進而指導學生。而“學情分析”走進教師日常教學實踐,則是21世紀之后的事?!皩W情分析”以系統性了解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的認識、學習與反饋為核心[4]。其中課前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基礎,課中學情分析是及時調整教學與不斷創新教學的重要依據,課后學情分析為教學反思與改進提供必要信息[5]。美國著名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在其《教育心理學》的扉頁中寫到:“如果我不得不將教育心理學還原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6]。

基于教學定位全面化、精準化以及教、學、評一體化的需求,學情分析成為貫穿教學始終的重點。不論是教學目標、評價目標的制定,還是教學全過程的整體設計,學情都是不容忽視的關鍵因素[7]。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改革理念下,學情分析更成為關鍵性的教學要素,引導和推動整個教學活動[8]。

以上研究表明,學情分析作為教學設計的關鍵環節,直接牽涉到了教學活動,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對于各個學科的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全國高中日語教育處于探索階段,學情分析對其發展亦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

目前,圍繞“師資發展”“課程開設與評價”“試卷分析”“文化考察”“語法考察”等涉及高中日語教育的高考日語研究層出不窮、數量繁多,且關于高中日語教育現狀多以地方研究為主。在師資發展方面,黃均鈞等、李楊等、安蓉等對高中日語教師專業發展、高中日語教師整體發展規模、高中日語教學師資緊缺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研究[9-11]。在課程開設、課程評價方面,謝宇等、張金龍、郭侃亮等闡述了高中日語課程開設情況,指出高考日語教育中存在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師資隊伍、使用教材、教學資料等不合理的問題[12-14]。在試卷分析、文化考察方面,楊詩云、劉洋、吳娟、程青等、高升等對高考改革下高考日語中的文化內涵、核心素養、語法點、聽力、閱讀、作文等命題傾向、學習策略等做了詳細考察分析[15-21]。關于F省高中日語教育現狀的論文目前為止只查到1篇,文中曾起二指出所任職高中的日語教育存在3大問題,包括(1)師資緊缺,教學經驗不足;(2)教學的指導性文件少、教研活動少、教學輔助材料匱乏,無法滿足日常教學的需求;(3)課程組織與管理存在一定難度和不便[22]。

可見,目前高中日語教育相關研究都偏向師資隊伍、教學資源、試卷難易度分析等。已有研究中雖有基礎差、缺乏積極主動性等關于學生情況的闡述[11-12],但缺乏對教學觀察和學情概況的實際調研。學情分析對于探索階段高中日語學科的發展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本文以F省開設日語課程的多所高中為調研對象,對高中日語教育的學情概況進行實地調研,以此為基礎考察F省高中日語教育生態現狀。

三、研究設計

學情分析有經驗分析法、觀察法、資料分析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基于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及逆行分析六種[23]。本文采用“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的混合研究方法。具體為先進行課堂教學觀察,然后設計問卷,通過問卷星發送給調研對象,依據問卷結果設計訪談內容并確定對象,在訪談中進一步驗證問卷結果,進而全面有效地梳理F省高中日語教育的學情概況。

(一)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對象是F省開設高中日語課程的17所高中(包括34位教師和154名學生,詳見下文)。目前F省高中日語教師大多數是校企合作模式,即由機構派遣日語教師到高中進行日語教學。

(二)研究問題

由于教學的復雜性,學情分析的內容非常多,涵蓋課前、課中、課后3個環節中一切與學生學習活動相關的因素,應從知識、技能、動機、環境、溝通五方面去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4-5,24]。因此,本次調研是在了解環境因素(包括開設日語課程的學校情況、考試制度、教材選用、課時分配)的基礎上展開高中日語教育學情調查,針對結果進行學理分析,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以推進F省日語教育生態體系在中高等教育間的有效銜接及有序發展。

(三)研究思路

本次調研包含教師和學生兩部分。先前期調研,即教學觀察。再設計問卷。最后為驗證問卷結果進行訪談。具體如下:

1.通過“教學+課堂”觀察,了解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課堂表現。

根據近幾年升學情況將17所高中分為高、中、低3個層次,從3個層次中各隨機抽取一所學校進入課堂,實施“教學+課堂”觀察,深入了解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課堂表現,為設計學情問卷夯實基礎?!敖虒W觀察”以記錄教師上課情況為主,“課堂觀察”以記錄學生課堂表現為主。

2.通過“教師+學生”問卷,了解高中日語課程及學情概況。

在“教學+課堂”觀察的基礎上,設計面向教師和學生的問卷,通過問卷星平臺發送。面向教師的問卷包括學校情況、考試制度、教材選用和課時分配4方面,目的為深入了解F省高中日語課程結構及實施概況。面向學生的問卷包括學生基本情況(包括男女比例、所屬年段、把日語作為高考外語的動機等)、學生學習情況(包括所在班級模式、日語的學習時長及具體分配、妨礙日語學習的因素、對高考日語的期待分值等)、學生對目前教學方式的反饋(包括教學方式評價及建議、期待的日語教學方式等)3方面,目的為深入了解學生的學情。

3.通過“教師+學生”訪談,進一步了解并確認學情信息。

基于“教師+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對參與問卷的34名日語教師和20名學生進行面對面訪談,進一步了解及確認學生各方面信息?!敖處熢L談”包括以下5個方面:(1)目前為止所教學生的概況;(2)學生課上表現;(3)妨礙課堂教學的因素;(4)教學課時分配;(5)學生對教學的反饋?!皩W生訪談”主要是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課前及課后的學習情況,驗證問卷內容。

四、高中日語課程概況

F省高中日語課程的教材選用、課時分配、考試制度等情況如下:

(一)高中日語教材選用情況

F省高中在高一未使用教育部審定的唯一教材,即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日語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日語》,而是選用天津外語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新文化日本語》。后者搭配豐富的插圖,以生動的視覺效果幫助學習者理解,且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淺顯易懂,有助于培養學生日語學習興趣。高一開始的日語班一般從下學期才開始,且剛開始的時候以培養學生興趣為主,沒有轉成高考日語班。高二開始正式轉成高考日語班后,學校嚴格按照《普通高中日語課程標準》來選用教材,且結合教學需求,選用其他教材輔助教學,以期實現最佳教學效果(見表1)。這與黃均鈞等在江浙一帶的訪談結果一致[9],說明高考日語研究學者的研究對象雖然有地域性,但研究結果存在共性。

表1 F省中學日語教材選用情況

(二)高中日語的課時分配情況

課時安排因起學時間而異(見表2)。目前F省高中日語起學時間并無統一規定,從高一下學期至高三上學期不定,因此課時安排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根據《普通高中日語課程標準》,高考要求的課程內容包括必修課程(6學分)和選擇性必修課程(8學分),按照每學分對應18課時的規定,參加高考所需日語總課時為252課時或以上,可見F省高中日語課時安排符合高考要求。

表2 F省高中日語課時分配情況

(三)高中日語的考試制度

F省高一日語課程僅有期中考,于高一下學期進行,考試目的是檢測學生的日語水平是否適合繼續學習。高二開始轉入高考日語班后,考試制度與英語學科一致,高三考試較多。出卷方面,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由學校自主出卷,全市模擬考由市里統一出卷,結業考試由省里統一出卷,八省聯考和高考使用的是全國卷(見表3)。

表3 F省高中日語各年段考試制度

不言而喻,合適的教材、合理的課時、完善的考試制度是保證高質量教學的重要條件??梢?,F省在這三方面相對比較完善,為高中日語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提供了保障。

五、高中日語教育學情概況

結合前期調研結果設計問卷,并用問卷星向F省17所高中日語在學的學生發放了問卷,未提前設定具體數量,旨在盡可能多地收集數據。最后回收問卷154份,有效問卷154份。問卷調查內容通過SPASSAU軟件進行信度系數和效度檢測,cronbach’s α系數為0.936,KMO值為0.829,均大于0.8。

(一)學生基本情況

1.男女占比。選擇日語作為高考外語的學生中,男生人數占比遠比女生高(見表4),與文理科男女生占比相符合(本次調研的學生中理科學生占60.3%,文科占39.7%)。

表4 男女占比

2.年級人數占比。分析學習日語的學生與全年段學生的占比,發現高二學生占比最高,其次為高三,高一占比最低,說明高一開始學習日語的僅為少部分學生,而高二開始的學生占大部分。另外,高二占比高于高三,說明選擇日語作為高考外語的學生在增多(見表5)。

表5 各年級人數占比

3.學習日語的動機占比。選擇日語作為高考外語的動機中“英語成績不佳”占比最高,其次為對動漫、日本文化感興趣,占比最低為受身邊朋友影響及其它(見表6)。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順利展開。

表6 學習日語的動機占比

(二)學生學習情況

1.班級模式因起學時間而異。起學時間為高一的學生,與上英語課一樣,以自然班模式進行學習,即程青等提到的“計劃模式”[19]。高二或高三開始學習的班級模式為“走讀班”,即英語課程時間學生到專門準備的走讀班教室上日語課,與程青等提到的“后期模式”和“跑班模式”[19]有相似之處。

2.學生課后學習比重與教師課堂課時分配比重相反??疾鞂W生的課后學習比重分配,單詞所占時間最長,占比為58.1%。其次為語法知識點,占比為31.6%。教師課堂的課時分配比重剛好相反,即課上大部分時間進行語法知識講解,相對而言,單詞講解時間偏少。

3.學生課外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生課外學習積極性不高,導致作業完成情況差。每周課外學習日語的時間不足兩小時的學生占53.7%,時間在兩小時或兩小時以上的學生僅占46.3%,即大部分學生的日語學習主要在課堂。這跟教師反映的課外作業完成情況不佳的情況相吻合。

4.對高考成績期待很高。大部分學生對高考日語成績的期待值都很高,期待90~104分的占11.1%,105~119分的占40.4%,120~134分的占37.5%,135分以上的占10.3%,90分以下僅占0.7%。我們對這些學生選擇日語前最后一次英語市質檢分數進行調查,結果顯示:90分以下占92.7%,90~104分的占5.6%,105~119分的占0.9%,120及以上的占0.9%??梢娺x擇日語的學生多為英語學習困難生,希望通過日語提升自己的高考成績。

5.自主學習能力不足。妨礙日語學習的最大因素為“自主學習能力不足”,占86.0%,其次為其它(開始太晚、時間不夠,學習科目太多、時間不好安排等因素)占6.6%,此外,教材配套練習不足和教師講解不充分都占3.7%。這跟很多教師反應的大部分學生學習成績不佳,自主學習能力不足,導致課堂學習成效不顯著的情況相吻合。

6.動漫為主要自學渠道。除課堂學習外,59.6%的學生通過其它方式來自主學習日語。這些學生中看日本動漫的最多,占90.1%;其次為聽日文歌曲,占74.1%;第三為看日語電視劇或綜藝節目,占42.0%;第四為其它(雜志等)占9.9%。

(三)學生需求反饋

1.班級規模方面。68.4%的學生希望小班授課。目前,大部分班級規模均符合學生需求。班級人數小于15人的占36.0%,16~25人的占22.8%,26~35人的占11.8%,36~45人的占13.2%,45人以上的占16.2%。

2.課件使用方面。57.4%的學生認為使用PPT輔助教學對學習有很大幫助,39.7%的學生認為幫助較小,僅2.9%的學生認為沒有幫助。針對此結果,我們就教師課上是否使用PPT做了調查,結果顯示67.7%的教師使用PPT輔助教學,32.3%的教師未使用PPT。從數據可以看出,如果教師使用PPT輔助教學占比增長的話,將會有更多學生受益。

3.教學方式方面。88.2%的學生認為課前聽寫單詞和句子非常有必要。針對此結果,我們進行了聽寫頻率的調查。結果顯示,占比最高的為每上完1課聽寫1次,為36.7%;其次為每次上課都聽寫,占35.0%;第三為每單元做1次聽寫,占14.2%;第四為每上完2課聽寫1次,占7.5%;最后為每上完3課聽寫1次,占6.6%。

六、高中日語教育優化策略

就新高考背景而言,日語不僅是眾多學子的“高考所需”,更是中國人與國際接軌、實現跨文化交際的手段。在這樣的背景下,日語學習動機較之以往任何時代,更呈現出多功能、多效應、多方法的趨勢。為了更好地完善和發展F省高中日語教育,我們不僅需要進一步完善教育體制,為小語種教學提供更多空間,還需要落實到更為具體的教育方法與管理方式的層面,并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加以優化、深化,從而實現教育生態系統的協調發展。

學理分析一般涵蓋語言習得、認知發展、情感教育及教學目標理論內容,貫穿結構化教學始終,而學情調研是以學為主的結構化教學關鍵?;诒敬握{研結果,結合學理分析理論內容,針對F省高中日語教育提出以下建議:

(一)統一開始學習時間

語言學家通常認為,第二語言習得有5個關鍵階段,雖然對這5個階段的復雜性有一些爭論,但是作為普遍的共識,可以歸納為:(1)silent or receptive phase(沉默期或接受期),(2)early production (早期的語言產出),(3)speech emergence or production(言語出現或產出),(4)intermediate fluency (中級流利),(5)continued language development or fluency (持續的語言發展或流利)[25]。就制度而言,統一確立起學時間,有利于教師進一步規范課程管理。起學時間不一致,既有高一開始學習的學生,也有高二開始學習的學生,導致課程設計、教學進度等不一致。這些學生通過高考進入大學后差異會進一步擴大,形成斷層。據筆者對F省7所大學的大學日語課程教師調研得知,或是對選擇日語作為高考外語的學情不熟悉,或是學生之間的日語水平差別太大等,各高校在課程進度、教學安排等方面出現了很多困難。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以日語為高考外語的學生日語起學時間不一致。鑒于此,照顧到高校大學日語教育和高中日語教育的有效銜接,有必要統一高中日語的起學時間。

(二)提高教學科學性和趣味性

學情分析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和學習興趣等[26]。大部分學生的日語學習主要在課堂。高考備考階段科目內容繁多,提高課堂教學成效對學生來說極其必要,也是必然之徑。提高課堂教學成效的辦法很多。首先,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磨練教學能力。其次,則是借助科學方法,訓練聽說讀寫,做到高效提升。第三,結合學生喜好適當增加課堂教學趣味性,如加入動漫小視頻、日語歌曲等,不僅能調動課堂氛圍,提高學習效率,也能減輕學生學習壓力。這要求教師在掌握學情的基礎上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學習,提高其學習效率。

(三)實行小班教學模式

以構建生態課堂為目標的學情分析,教師要聚焦于研究班級的個性差異,以便因材施教,并實行多元化教學[27]。從該角度出發,對于探索中的高中日語課程建設來說,小班教學模式既方便課堂管理,也有利于落實教學目標,有助于因材施教,從而使整體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從學生角度來看,小班授課不僅可以增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有效改進學生學習習慣,促進其自身個性發展,還可以促進其不斷進步,持續提升。正如調研結果所示,小班教學模式是目前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路徑之一。且目前選擇日語作為高考外語的學生數量較少,小班教學模式具有可能性。

(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選擇日語作為高考外語的大部分學生存在自主學習問題,學習效果不佳?;赯immermanl提出的自主學習理論(1)Zimmermanl提出了自主學習WHWWWW系統框架:1.為什么學(W);2.如何學(H);3.何時學(W);4.學什么(W);5.在哪里學(W);6.與誰一起學(W)。詳見姚梅林等譯《自我調節學習:實現自我效能的超越》[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進行分析,學生日語學習動機是明確的,但對于如何學、何時學、學什么、在哪里學、與誰一起學不是很明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課程內容提前做好引導學生的工作。比如教師可以根據學情,以課或單元為單位,提前做好學生的學習計劃,讓學生知道什么時候學什么,什么內容需要在課內完成,什么內容放到課后學習。同時,教師可以選擇與課程內容匹配的網絡資源分享給學生,引導學生理性使用,培養其自主學習習慣,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其綜合學習水平。

(五)加強學情分析

承前所述,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關鍵環節,也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它制約著教學效果的達成。教育強調“以生為本,以學定教”教學理念,學情分析成為推動和引導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強學情分析是當前提升高中日語教學質量的首要任務。如何加強學情分析?首先,教師必須明白學情分析的重要性。其次,要分階段切實執行“課前”“課中”“課后”任務,對學生進行觀察并及時整理記錄。最后,要將之運用于教學設計中,且有效地落實到教學實踐中,使之融入整個教學過程。

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國注重實施外語戰略,從中小學開始提升學生外語能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1年11月頒布的《學會融入世界:為了未來生存的教育》基礎報告彰顯出外語教育在融入世界這一階段性任務下的重要地位。中國自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就將小語種人才穩定培養視為一大重點,并將之視為可持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站在教育生態系統的立場,加強高中階段日語教學基礎性研究,不僅可以提升高中日語教育教學質量,完善中高等日語的教育銜接,而且可以提高日語人才培養質量,使教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培養更多卓越人才,更好地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猜你喜歡
學情日語外語
從推量助動詞看日語表達的曖昧性
針對學情,實干巧干
明朝日語學習研究
作業批改中如何了解學情
立足學情以點帶面
外語教育:“高大上”+“接地氣”
例說依據學情開展課堂教學的必要性
大山教你學外語
關于日語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大山教你學外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