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融入高職旅游英語教學的實踐研究

2024-01-03 21:50范金平?胡艷
校園英語·上旬 2023年8期
關鍵詞:思政元素中國文化

范金平?胡艷

摘 要:高職旅游英語課程是弘揚中國文化、推動中國文化傳播的重要學科之一?;诟呗毬糜斡⒄Z課程的教學現狀,本文從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思政元素的挖掘、實踐活動的創新等方面提出中國文化融入高職旅游英語教學的具體措施,以期增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職業競爭力,同時提升其對中國文化的傳播弘揚能力,助力復合型旅游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中國文化;高職旅游英語;思政元素

作者簡介:范金平(1980-),女,河南南陽人,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高職英語教學、英語語言學;胡艷(1983-),女,江蘇鹽城人,江蘇商貿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旅游管理。

國務院在 2019年1月正式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要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完善評價機制,規范人才培養全過程。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為了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校要充分挖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資源,每門課程都必須扎扎實實育人,教學改革也要進一步推進。旅游英語課程作為宣傳、傳播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媒介,可以向外國游客傳遞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文化自信。因此,旅游英語課程思政的一個重點內容,就是持之以恒地加強中國優秀文化教育,將中國文化融入旅游英語課程教學中。在高職旅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講好我國傳統優秀歷史文化觀,同時解讀近現代文化價值理念和精神內涵,做文化自信的塑造者,教學生用英文表達中國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一、高職旅游英語教學現狀

(一)教師文化意識

教師文化自信意識不夠敏銳,在教學中往往比較偏重于英語語法知識的講解和技能的訓練,對中國文化融入旅游英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及手段。我國文化博大精深、涵蓋內容非常寬泛,部分教師對這方面的知識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綜合文化素養有待提高。例如:旅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我國傳統節日諸如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節日的來源和意義不是特別清楚,不能夠用英語來闡述這些節日的內涵。此外,對我國的文學、哲學、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等缺乏深入的了解,在講解深度和廣度方面都比較欠缺。

(二)教材

多數教材教學內容略單一,主要涉及導游帶團過程中的食、住、行、游、購、娛等典型工作任務,專門介紹中國歷史文化、旅游資源或景點的教材很少。同時語言材料主題不夠鮮明、缺乏生動性,忽略了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可供選擇的中國文化融入教學內容的教材不是很多,缺乏中華優秀文化與旅游英語相互融合的優秀教材,尤其是缺少紅色革命文化及新時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內容。

(三)學生文化認知

隨著經濟及移動網絡的發展,不同國家的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加之一些大學生對我國優秀文化的認知不足,疫情對旅游業又有持續沖擊,導致部分學生存在著缺乏行業信息、專業認同感、服務意識不強等問題。大多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中國文化內涵缺乏深入理解,不能夠在用英語介紹旅游景點的過程中恰當地體現中國文化內涵。

二、中國文化融入高職旅游英語的路徑

(一)修訂課程標準

新時代的人才應該能夠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懂得做人做事基本道理,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使命擔當,因此,課程培養目標應在原有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的基礎上,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強化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二)挖掘課程思政要素

根據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特點和崗位能力素質要求,課程教學過程中應深入研究教學內容,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要素,開拓英語專業課教學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緊密結合的育人格局,引導學生深刻領會文化自信的豐富內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實現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培養的高度融合,更好地推動中國文化傳播。因此,構建旅游英語的課程思政體系,潤物細無聲地把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旅游英語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中顯得尤為重要。旅游英語課程的內容大致分兩部分:英文導游實務和地方景區英文導游詞講解,以價值觀為核心,愛國情懷、愛崗敬業、文化自信、環保意識、大局意識等構成了該課程的思政元素體系。教學設計中應根據教學目標,結合與專業、行業相關的黨和國家大政方針、時事熱點、地方文化資源等提取思政元素。

(三)課程評價改革

思政評價是衡量育人目標成效的關鍵。對課程思政的效果進行評價,不僅能夠推動思政育人目標在課程教學中的落實,也能進一步促進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在旅游英語課程思政模式下的考評機制中,應進一步細化形成性評價標準,除考查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和導游服務技能外,還應將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愛國主義精神、民族使命感等思政元素作為考核內容,側重考核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德育、明辨是非能力及社會責任感等,形成思政化的教學評價,從而確保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展現思政教與學在教學評價中的重要地位。

(四)創新教學方法

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教師應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授課過程中靈活使用學習通等信息化教學平臺,讓學生在上面發言、打分、點贊,完成自評、互評等環節,教師則通過移動端平臺隨時發布任務,及時查看學生完成情況,調整學習進度,確保教學場景更靈活,教學反饋更及時。此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學工具,如多媒體、音頻、視頻等,從視覺、聽覺等多方面調動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鞏固和強化學習效果。

課前布置線上預習內容,查找與所學內容有關的時政、中國文化等,在每節課的導入環節,要求學生用英文進行匯報,培養學生關心國家大事、身邊事的習慣。課中通過情境教學法、案例法、任務法等,在課堂學習中合理滲入中國文化。課后開展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比如用英語進行紅色故事演講、拓展中國文化的學習,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水平及旅游專業技能的同時,堅定文化自信,培養具有愛國情懷的旅游人才,更好地推動中國文化的傳播。

(五)教師思政意識提升

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是關鍵。教師要具備實施課程思政的能力,并能夠通過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評價等為課程思政創造實際條件。通過教研活動組織,教師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報告等,為中國文化融入旅游英語教學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此外,學校要定期邀請思政課程教師介紹經驗,指導課程思政的路徑和方法,提升英語教師對中國文化內涵的認識,增強教師文化育人的感召力。同時,為專業教師搭建校企合作平臺,開展旅游管理專業核心崗位職業能力分析,深挖旅游行業所需的核心價值觀,并根據課程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心理特征、興趣愛好等構建課程思政體系。

三、中國文化融入高職旅游英語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課程知識點中的思政元素

旅游英語課程中有許多與環保相關的知識點,比如在酒店登記入住這一單元就有碳中性酒店相關知識的介紹,在講授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可以把環保意識、節約能源、愛護自然資源等思政元素融入知識點中,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觀融入教學中,把“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內化為學生的自主意識。此外,可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傳統節日、茶文化、中國禮俗文化、飲食文化等,作為補充教學內容,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二)案例中的思政元素

討論與知識點相關的真實案例,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的講授中。在后續歸檔工作這一任務中,包含對投訴信的處理中,可以引入真實案例,讓學生在討論和分析過程中明白工作中無論事大事小,都應全身心投入,妥善處理游客的投訴,為游客提供優質的服務,將愛崗敬業、責任意識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心中。

(三)導游講解中的思政元素

在觀光旅游這一單元進行景點介紹時,教師可以以多樣化的自然旅游資源及優美的自然風光,激發學生對祖國大美河山的熱愛之情;從自然旅游資源的成因分析,讓學生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時,形成敬畏心理,熱愛自然、保護自然;通過介紹古建筑、歷史遺跡、園林等旅游資源,引導學生領略勞動人民的智慧,激發民族自豪感;通過對我國悠久歷史文化及文化遺跡的介紹,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通過歷史文化名人的故事講解,引導學生進一步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錘煉優良品德、增強綜合素質、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文化。

(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情境教學法、案例法、任務法等,潤物細無聲地滲入思政內容。在觀光旅游這一單元,教師可給學生布置針對特定人群進行旅游線路設計的單元任務。通過查找旅游交通地圖,培養學生讀圖、識圖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旅游線路,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和大局觀;分析各種交通方式的優缺點,培養學生辯證看待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飲食安排這一單元時,以旅行團用餐預定為任務,引導學生練習介紹八大菜系,在鍛煉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使學生了解餐桌禮儀,了解中國悠久的飲食文化、民俗以及哲學、美學、養生學等學科思想,幫助學生增長知識、拓寬視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加強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與認同,增強文化自信,提升其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及文化傳播能力。

(五)創新實踐活動

紅色文化資源經過較長時間的積淀,蘊含了英勇頑強、無私奉獻、誠實守信和勤儉節約等優秀品質,是當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的力量源泉。旅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切身感受紅色文化資源的魅力。教師要充分發揮專業實踐活動的優勢,靈活運用融入式、嵌入式、滲入式等方法,讓學生在參與黨團主題教育活動、學科競賽、校園文化建設以及紅色研學旅行或紅色旅游等體驗式情境中,發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鼓勵學生在學習之余走進紅色遺跡與紀念設施、觀看紅色電影,親身感受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激發愛國情懷。此外,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紅色資源專題調研,讓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重溫紅色歷史、感悟黨的初心使命,并從中汲取奮進力量,使理想信念更加堅定。

當前各地區對旅游行業發展都比較重視,所以需要不斷融入地區優秀文化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文化交流機會,這樣才能不斷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應用。因此,要和校外相關的旅游企業進行深度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見習、實習等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體驗知識應用的快樂,并通過實踐找出自身學習方面存在的不足,提高專業英語知識學習的系統性及綜合應用能力,為未來的就業及推動中國文化傳播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將中國文化的內涵融入高職旅游英語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價值。專業教師應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升課程思政教學的能力,增強文化育人的感召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與專業、行業相關的黨和國家大政方針、時事熱點、地方文化資源等凝練思政元素,深入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找準融入點和契合點,探索中國文化融入高職旅游英語課程教學的有效路徑,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專業課程教學的育人主渠道作用,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推動中國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課題“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國文化融入高職旅游英語課程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1JSJG515)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錢磊.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旅游英語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J].甘肅教育研究,2023(1):86-89.

[2]張目.高職旅游英語專業課程思政元素體系的建構研究[J].科教文匯,2022(22):52-54.

[3]王濟華.高職旅游英語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探索[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2(3):58-63.

[4]王玲.高職旅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與實踐[J].科教導刊,2022(10):126-128.

[5]鄧小艷,曹流,張春琳.“三全育人”視角下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22(11):132-135.

[6]黃春燕.文化自信視域下中國傳統文化在高校的傳承路徑研究[J].棗莊學院學報,2022(6):96-100.

猜你喜歡
思政元素中國文化
信息類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運用
中國飲食文化概論融合課程思政元素創新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思政元素在大學英語教育中的應用
大學語文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學語文》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經濟學》教學探索
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風”
以《最藍的眼睛》為例看異域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淺析當代形式下中國文化在德國的影響及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