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齋志異》科考方式及其影響因素考述

2024-01-05 13:40
關鍵詞:士子蒲松齡聊齋志異

麻 飄 飄

(曲阜師范大學 文學院, 山東 曲阜 273165)

從漢代的察舉制發展到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時期的科舉制,中國古代人才選拔制度的演變符合歷史發展趨勢??梢哉f,科舉制度為士子提供了一條踏上仕途的正當途徑。明清時期,隨著印刷術普及和人口增加,農業經濟不能有效吸納眾多士子,一定程度上導致科舉取士的競爭日趨激烈。長期以來,學界對《聊齋志異》中科考小說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對科舉弊端的關注[1],或是結合蒲松齡自身經歷來談《聊齋志異》科考小說中的科舉思想[2]。這些研究大多從科考小說的故事整體進行探究,而從某些局部情節入手研究的文章較少,目前只有許虹、魯小俊著重將《聊齋志異》中舉業成功的故事劃分為三種不同的功能,并分別闡述其獨特的價值意義[3]。本文以《聊齋志異》中的科考小說(1)本文的科考小說,是指小說中較為詳細地介紹士子科考方式的小說。為對象,著重分析小說中影響士子科考的因素并探析其背后的原因。其中,將科考小說中影響士子科考或考中的一些現實因素界定為正??瓶?把影響科考或考中的一些超現實因素界定為非正??瓶?2)在人與異類共同參加考試的小說中,以人的科考方式為考察對象;在多人參與考試的小說中,以主要人物的科考方式為考察對象。。通過對《聊齋志異》科考小說中影響科考的因素進行梳理,探究小說呈現不同科考樣態的深層原因,呈現明清時期科舉制度下廣大士子的人生處境與生存狀態。

一、《聊齋志異》中科考小說概況

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前后長達40年,跨越了青年、壯年、暮年三大人生階段,作品蘊含了其對人生乃至社會的孤憤之旨,極具現實意義?!读凝S志異》中有關科考的小說書寫備受關注,這類小說集中反映了科舉下普通士子的悲喜人生。筆者以張友鶴所編三會本《聊齋志異》為底本,對其中涉及科考的57篇小說(占全書的11.6%)進行整理分析。蒲松齡一生困于場屋,對科考有著深刻的體認,因此有關科考的小說書寫也較頻繁且入木三分,其科考小說具有突出的史料價值。在進一步的分析中,以正??瓶?、非正??瓶紴轭悇e對這57篇科考小說進行二次分類,各自的分布情況詳見表1:

表1 《聊齋志異》科考小說中正??瓶?、非正??瓶计考翱瓶冀Y果統計

根據表1,可以看出描寫正??瓶嫉男≌f篇目(43篇)在數量上遠遠超過非正??瓶嫉男≌f篇目(14篇),由此我們可以基本判定士子的正??瓶颊剂酥髁?也充分體現出小說的社會寫實性。在描寫正??瓶嫉男≌f中,士子考中的有32篇,占比為74.4%。以此管窺,蒲松齡對正??瓶加兄鼮閺娏业年P注與認同。與此同時,描寫非正??瓶嫉男≌f篇目中,由于仙怪高人等的指點,士子則全部考中,這是由小說的志怪色彩導致的,當然也反映了部分考生對現實科考存在既逃避(屢考屢敗)又執著(屢敗屢考)的矛盾心理。

二、正??瓶加绊懸蛩?/h2>

作為描寫正??瓶嫉男≌f,作者通過小說對影響士子參加科考或考中的現實因素進行了全面描繪,從多個角度展現了清代科舉考試的綜合競爭性,富于現實主義色彩。

(一)正??瓶加绊懸蛩亟y計

《聊齋志異》中對正??瓶加性敿毭鑼懙男≌f共有24篇(3)描寫正??瓶挤绞降男≌f共43篇,對于沒有明確表現影響正??瓶家蛩氐?9篇科考小說不予探究,本文著重分析其余的24篇。,多側面反映了士子真實而多樣的科舉境遇。筆者對這些小說中影響士子參加科考或考中的因素進行了詳細梳理,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聊齋志異》科考小說中影響士子參加科考或考中的因素統計

表2對《聊齋志異》影響科考的現實因素進行了五個方面的分類,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經濟幫助,然后依次為道德命運、精神支持、先天條件、巧合,小說對這些因素的強調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

(二)正??瓶加绊懸蛩胤治?/h3>

《聊齋志異》科考小說全面反映了社會中下層士子的科考生活,具有濃厚的現實性。蒲松齡通過小說對導致士子貧困的社會、家庭、個人原因與士子物質條件變好后的境遇變化予以鮮明展示,強調了經濟幫助、道德命運、精神支持、先天條件、巧合因素對正??瓶嫉挠绊?。

1.物質:必要的經濟支撐

經濟條件是影響士子能否參加科考的重要因素。根據表2統計,有9篇小說對經濟幫助予以強調,一方面反映了當時士子普遍清貧拮據的生活狀況,另一方面也體現了蒲松齡對多力復合作用影響的科舉考試中物質力量重要性的深刻認識。

戴逸在《18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農民卷》中指出,乾隆時期的中等農戶家庭的年收入約為32兩,普通自耕農年收入在20到25兩銀子之間,而普通佃農的年收入只有8到9兩銀子[4]289。清代參加院試的所有環節考試的費用為每位考生10兩銀子,大多數考生因路費(高昂)無法赴考,甚至出現有士子半路乞討才能到達考場[5]的情形。清代初期的10兩銀子相當于10石糧食,而10石糧食相當于一個三口之家一年的口糧[6]159-160??滴跛氖?1704),康熙在巡視北部和東部7省后頒布的上諭中說:“田畝多歸縉紳豪富之家……約計小民有恒業者十之三四耳,余皆賃地出租,所余之糧僅能度日,加之貪吏苛索蓋藏,何自而積耶?”[7]自耕農尚且難以供養士子,何況佃農?蒲松齡的父親蒲槃棄學經商,后家道中落,常年在外以館師謀生。蒲松齡在《聊齋自志》中云:“門庭之凄寂,則冷淡如僧;筆墨之耕耘,則蕭條似缽”[8]331-332。蒲松齡的兒子蒲箬在《祭父文》中說:“然自析箸,薄產不足自給,故歲歲游學,無暇治舉子業”[8]340。士子為備考,需要脫產從而專心考試,親人或朋友可以以經濟幫助的形式來保障書生的生計,為士子的科考之路提供必要的經費或便捷的途徑?!秼赡取分锌籽乙颢@得妻子的嫁妝而使自己科考之路的經費有了保障從而考中進士,《胡四娘》中程孝思獲得李御史的捐助成為貢生,才獲得考試資格考中進士??梢哉f,必要的物質條件是保障士子參加科考的基本條件,同時也是當時眾多影響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

2.品行:以德為先

品行也是影響科考的重要因素。據表2,有6篇小說對道德命運這一因素進行了強調,反映了當時的科舉考試對人才道德品行的關注和要求。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對道德命運的強調由來已久,如南宋洪邁《夷堅志》卷五“許叔微”、卷十二“林積陰德”等,士子的考中皆是因為積德行善?!读凝S志異》具有濃厚的教化色彩,其中《姊妹易嫁》一篇批判了士子富貴易妻的觀念,毛生動邪念而落榜,后因端正思想而考中了解元?!队谌骸分械挠谌?、陶生以及《元少先生》中的韓元少都認為科考結果取決于命中注定,人為拗不過命運??v觀蒲松齡的一生,科考頻頻失意內心孤憤難平,命運似乎有意跟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作者有意借士子之口將科考失意歸之于命運,也是尋求一種自我解脫與心理安慰。

對道德命運進行強調,背后的原因有三:一是傳統人才選拔標準的道德性。受傳統儒家以德治國思想的影響,在漢代察舉制、魏晉九品中正制的人物品藻標準中,道德是選官的首要標準,即使從隋唐開始封建王朝例行科舉制,但察舉制作為科舉制的有益補充依然延續直到明清,如明初朱元璋與清初順治都曾實行過讓地方官“舉薦賢能”的選官政策。所以在小說中,同為以選官為目的的科考難免帶有以德為先的理想性因子。二是佛道因果報應思想的影響。明清時期,佛道世俗化進程加速,更多民眾受到了宗教教化,人們習慣于以因果報應思想解讀社會現象,因而把科考失敗歸因于道德命運,所以民間有“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之說。三是科考不確定性增加。雖然錄取比例變化很小,但應考人數卻急劇增加,無疑加大了考官的閱卷壓力,這種壓力一定程度上又加劇了科考結果的不確定性。士子能否考中更多的是憑借運氣,看自己的答卷是否符合考官的“口味”。生活于雍正、乾隆年間的錢大昕在其《湖南鄉試錄》一書的序中說:“湖南應舉子四千余人,三場之卷凡萬二千有奇,合經書、經義、策書計之,不下五萬六千篇。臣等自閱卷之始,至于撤棘,計十八晝夜,文卷浩繁,而時日有限,謂所去取者,必皆允當,而無一遺才,臣誠未敢自信也”[9]353-354。

3.精神:親人的督促

親人的精神支持、激勵引導對士子的科考影響很大,反映出士子在“內動力”不足的情況下,作為“外動力”的親人督促的重要作用。對于自制力差的士子,親人們使盡各種辦法促使他們迷途知返,勤奮讀書?!读凝S志異》中,父母的缺位往往使士子失去了生活的穩定保障而荒廢學業,這時就需要其他人站出來充當教導者的角色,將其拉回科考正途?!而P仙》中,劉赤水“父母早亡,遂以游蕩自廢”[10]1177,鳳仙嫁給劉赤水后,通過對劉赤水的避而不見和鏡子的遠程監視,督促劉赤水專心學業,后來劉赤水終于考中進士?!都毩分械哪赣H與《韋公子》中的叔父都起到了嚴師的作用,他們充分激勵士子的科考信心,提高其備考效率。

對親人激勵、引導的重視,背后的原因有二:一是現實中士子學習動力不足。在先天條件大致相似的情況下,誰有更強烈更持久的學習動力,才更有可能取得科考的成功。明代董其昌在17歲時參加松江府考試因書法欠佳被挪至第二,大受刺激,此后他專心鉆研書法,終于考中進士,并因文章、書法兼美而被選為庶吉士[11]2-3。他的成功是自尊心在受到打擊的情況下,被激發出的強大學習動力所促成的。二是科考本身的功利性??瓶汲晒砹藱嗔ぷ獾臋C會,是士子自己乃至家人跨越階層的跳板,帶來的是整個家庭乃至家族的聲望與經濟利益。從《儒林外史》中周進與范進中舉后家人生活條件的直線式提升,可以看出家庭成員對于士子科考進行狂熱支持的背后動因?!读凝S志異》中的妻子們——鳳仙和鄭二媳婦用激將法刺激丈夫的自尊心,成功激發起他們的自強精神和刻苦奮斗意識。長輩們——細柳和韋公子的叔父或讓士子飽受勞動之苦,或對士子懶惰行為予以肉體懲罰,或提供相關承諾,成功地激發或調動起士子的學習動力,從而加快了士子科考成功的進程。自古以來,科考就不是單個個體的個人選擇,它涉及到所有的家庭成員及其社會關系。士子與親人是一個利益共同體,親人們的激勵、引導行為難免受到科考功利性的推動,而他們在士子科考成功后大多獲得了精神與物質上的回報。

4.天賦:科考嚴苛的智力選拔

先天條件是影響正??瓶嫉闹匾蛩?《聊齋志異》屢次強調士子的天資聰穎。例如,《嬰寧》中王子服的“絕慧”,《汪可受》中汪可受的“生而了了”,《云蘿公主》中安大業的“慧而能讀”。天賦異稟可以加快科考成功的步伐,減少備考的痛苦,體現了士子對因聰慧而科考成功者的羨慕之情。清代科舉世家輩出,如江蘇昆山的徐家、山西陽城的陳家、山東諸城的劉家、安徽桐城的張家。父子或兄弟一同登科,一門多進士,除了老一輩言傳身教的作用外,高智商遺傳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強調先天條件體現了科考嚴苛的智力選拔性。很多學者認為,明清科考重在考察智商能力而不是學識能力[12]。明清科考人數眾多,錄取人數卻極其有限,統治者有意提高科考難度,加劇了這場人才選拔的激烈程度。雖然我國的科舉主要以文科取士,但文科取士也具有智力選拔的特性,從唐代的命題詩賦到宋代的百詠詩,再到明清的八股文,無不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在一定的寫作范圍內進行創作,對考生的臨場反應能力、詞匯的組織能力、記憶力、聯想思維具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明清八股文,其寫作要求是歷代以來最為苛刻的,因違反寫作規則試卷被貼出,因而退場的考生不計其數。

5.巧合:“科考難”的現實幻化

巧合是科考中的偶發事件,展現出士子對科考懷有一定的僥幸心理?!栋殹分械膶O子楚因盲目地相信他人而誤打正著,考中舉人?!娥I鬼》中的馬兒本來資質一般,但因為誤打誤撞押中考題。這種因巧合而致的幸運對眾多士子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小說中強調巧合的背后原因有二:一是現實中科考難度大,士子渴望偶發式的僥幸。這些小說中士子因誤打誤撞卻大獲成功,因其無意而暗合目的,因其偶然不可測而更富有奇幻性色彩,尤其像《餓鬼》所寫,士子偶然同時獲得了考題與標準答案。二是反映擬題抄襲風行的科考現實。擬題抄襲是考生提前把根據所擬題目而準備的范文進行背誦,在考場上憑記憶寫出的行為。歷代科考都從四書五經出題,出題的空間越來越小,明清的擬題抄襲成為大勢所趨。順治、康熙年間,應天府鄉試中士子們通過各種方式能在考試范圍上猜中十分之五六,即使雍正年間出題離奇,士子們也能猜中十之三四[13]137。顧炎武《日知錄》曾涉及到擬題抄襲之風:“今日科場之病,莫甚乎擬題……富家巨族,延請名士,館于家塾,將此數十題,各撰一篇,計篇酬價,令其子弟及僮仆之俊慧者,記誦熟習”[14]。底層士子則通過購買坊刻以獲得小成本的擬題范文,擬題抄襲不但導致夾帶懷挾的作弊行為,還導致士子棄四書五經而鉆營于擬題范文的弊病。清初嚴有禧在《漱華隨筆》中解釋夾帶懷挾的一個原因就是擬題抄襲之風:“士子各習一經,每經擬題多者百余,少者不過十,古人畢生治之而不足,今則數月為之而有余,陋者至經文都未全讀,況望其通貫儒先之說乎?”[15]??梢娨蚯珊隙械氖录诋敃r并非全然虛構。

三、非正??瓶加绊懸蛩?/h2>

非正??瓶伎此苹恼Q不經,卻是士子心理的積極投射?!皩W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士子往往對自身有較高的期許,渴望通過科舉實現“內圣外王”的人生抱負。但這一跨越往往又驚心動魄。對于一些科考屢屢失利、不善營生卻又別無他計的士子來說,這些方式幫助他們實現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目標,獲得了一種精神上的對自我價值的確認。同時蒲松齡也在“談狐說鬼”中寄寓了一定的勸懲目的,蒲松齡采用文學的方式展現當時士子的科舉生活,反映了困囿于科考當中的士子對科舉考試既有清醒而執著的認識,同時也存在投機取巧的復雜心理。

(一)非正??瓶加绊懸蛩亟y計

在描寫非正??瓶嫉?4篇小說中,士子科考全部考中,既表現出當時科舉考試本身的困難,同時也表現出以蒲松齡為代表的久困客場的底層文士對獲得強有力的外援、對降低科考難度的強烈渴望。這些小說雖然數量不多但奇幻性突出,留給讀者的印象極為深刻,與正??瓶夹≌f的現實性形成鮮明對比。據統計,影響非正??瓶家蛩刂饕?種,詳見表3:

表3 《聊齋志異》非正??瓶加绊懸蛩亟y計

描寫非正??瓶疾⒖贾械男≌f有14篇,約占科考小說的25%。描寫非正??瓶嫉男≌f在書寫上總體給人以輕松愉快之感,與描寫正??瓶嫉男≌f的痛苦艱辛形成鮮明對比。通過表3對非正??瓶加绊懸蛩氐氖崂?可知士子借助的外部因素主要有高人指點、替考、預知考題、異域考試、賄賂考官這些類型,分明是現實科考的“理想化”呈現。

(二)非正??瓶嫉挠绊懸蛩胤治?/h3>

1.渴望高人指點、異域考試:期盼與逃避矛盾心態的呈現

渴望高人指點,實際上反映了士子備考的焦灼心態和對科考成功的強烈期盼。由于大多數士子在智商和努力程度上是相似的,如果能夠得到高人的幫助,在作文方法、科考渠道上給予他們點鐵成金的教導,那么科考成功率會大大提高,這一希望被寄予在有著超能力的異類身上?!豆贰独渖贰洱堬w相公》體現的是士子們對于名師指點作文的急切渴望,《何仙》《書癡》體現了高人們在科考渠道上有著清醒的認識,常常給誤入歧途的士子們以醍醐灌頂的指點,《陸判》《劉亮采》體現了高人對于提高士子智力的作用。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優質教育資源一直都是稀缺資源。名師指點能大大提高作文水平,而大多數士子無力延請名師,蒲松齡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異類身上并幻想其無條件地予以士子們指導。

到異域進行科考,實際上也是蒲松齡對現實“科考難”的一種逃避和心理投射。小說中,士子渴望更換到競爭壓力小的異域進行考試,似乎是覺得既然人間的俊才太多難以讓自己出挑,那么,換個考場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犊汲勤颉分?宋燾來到陰間,關帝神與十幾位考官監考,考試的人一共才兩個,宋燾輕松考中。關帝聽到宋燾因有老母要照顧不愿意即刻就任時,便讓同考的張生先在陰間代理九年。九年后,宋燾果然死了才來陰間就任。陰間的考試錄取率達到50%,考官人情通融,簡直是士子科考的天堂。小說中設計的這一科考方式隱約帶有現實科考中冒籍(相當于現代的異地高考)的影子,明清科舉實行南北分卷與按人口比例分配中式名額的制度,而區域之間士子的科考水平差異很大,士子們多有冒籍參加科考者,目的是在一個錄取率相對高的考試區域參加科考。

把科考成功的希望寄托在異類身上,具有浪漫的奇幻色彩,其根源在于封建社會士子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較少,往往寄希望于科舉考試。明清政府對秀才實行優待,對他們免地丁錢糧、差賦徭役,廩生還可以每月領取財政補貼,貧困的秀才可以獲得學田地租的資助,這也是吸引士子參加科舉的重要因素。據明代《溫寶忠遺稿》卷五“士民說”所記,一個有20畝地的中農家里如果沒有一個秀才,一旦輪到徭役非傾家蕩產不可,于是越來越多的讀書人涌入科場(4)具體參考溫璜《溫寶忠先生遺稿·卷五》,清順治貞石堂刻本。。由于明清資本主義萌芽沒能發展到大工業誕生的程度,農業社會不能消化社會上的大量士子,他們被迫走上科舉的獨木橋以競爭官僚機構中那極其有限的名額。據統計,明成化山東貢院舉子號有1 200多間,雍正時增加到10 000間,乾隆時為11 000間[16]21。雖然清政府不時有鄉試廣額之舉,但每省廣額的數量在10到30人之間,整個清代一共只有34次廣額之舉[17]139-140。而每個??频匿浫∪藬惦S著官位空缺而設,變化不定,并未隨之做出相應的增加,因此廣額之舉對于極速增長的士子人數來說可謂杯水車薪。

在科舉正常舉行的朝代中,進士錄取率逐年遞減,而到了清代,進士錄取率達到最低。何懷宏研究了人口與科舉的關系,編制了各個朝代的進士錄取表,如表4所示:

表4 中國古代各朝進士錄取率

清代科考難可謂史無前例,由于考生眾多,為了優選人才,統治者錄取的嚴苛程度也水漲船高。明清童生試的八股文題目多截搭小題,晦澀難做,考中秀才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事了。據學者統計,在乾隆十二年(1748),山東作為一個中省,鄉試考中69人,考中副榜13人,而這一年錄送的生員數量為4 530人,蒲松齡所屬的淄川縣平均一次鄉試中舉的大約是1人[19]。錄取的舉人相當于現代高考的縣級狀元,難度之大,可見一斑。參考人數日漸增多,錄取人數卻基本保持不變,考中的難度就越來越大,與此同時考中的希望也越來越渺茫。士子們對于前途命運的幻滅感、挫敗感,使得他們往往寄科考成功的希望于幻境,蒲松齡小說中利用奇幻手法實現科考成功即是這種心理的反映。名師指點、科考移民(冒籍)等,能大大提高自己被錄取的希望,這些應考的捷徑也是考生應對超低的科考錄取比例所作出的現實性策略。

2.替考、預知考題、賄賂考官:投機心理的反映

替考、預知考題、賄賂考官是非正常乃至非法的科考方式,這是士子由于正??既〉钠D辛和不順而滋生的一種投機取巧心理,反映的是“另一種”考場真實。艱辛的備考過程更易滋生士子的投機心理。清代士子中了秀才后要參加三年一次的歲試,等級落后者或被取消食廩的待遇,或被斥責,或被革除秀才資格,如欲參加鄉試還要參加資格考試——科試?!锻踝影病分幸欢巍靶悴湃腴?有七似焉”寫盡天下窮苦士子的科考之苦??忌鷤儠r刻緊繃神經,早點考中能緩解精神上的緊張感、學習上的勞累感。

替考是實現科考成功的有力途徑,但在現實中則是絕對行不通的?!额伿稀分蓄伿吓缒醒b獲得功名后讓與丈夫,使得才思遲鈍的士子輕松獲得理想的科考結果?!吨芸瞬分?真實的周克昌是“豐姿益秀,而性不喜讀,輒逃塾從群兒戲,恒終日不返”[10]1067。而后變成鬼的周克昌回到父母身邊后則“及教以讀,慧悟倍于曩疇。逾年文思大進,既入郡庠試,遂知名”[10]1067。替考把士子從艱難而辛苦的備考中解放出來,備受士子艷羨。

預知考題是相對保險且高效的科考方式,如果說擬題抄襲的命中率不能讓士子們有足夠的把握,那么打著擬題作文的名義泄露考題并提供標準答案無疑就是最省力的科考方式了?!度伞贰顿Z奉雉》中的神仙都是通過擬題作文的方式向士子傳達考題和標準答案的,這是對泄題行為的偽裝,是作者對科場黑暗的一種暴露和揭示,也是對破壞科考公平行為的一種批判。

賄賂考官也是現實中考生向考官行賄、科考作弊的一種反映?!渡g》講的是僧人幫助士子向陰間神靈行賄的故事,這種行賄多發生于關節作弊中。盡管懲罰嚴厲,但依舊阻擋不住權力的尋租,整個清代科場案頻發,較為著名的有十大科場案,其中大多為考生賄賂考官,實行關節作弊。這種作弊方法對士子的社交關系和家庭財力有著很高的要求,因而只對少部分的富貴士子起作用。

科舉是一場殘酷的生存資源競爭,士子們求勝心切,既然正??瓶计D辛難耐,那么尋找捷徑就成為士子們的選擇?!读凝S志異》科考小說有很多篇目涉及到非正??瓶嫉那楣?士子們渴望通過異類提供強有力的外援——合法的高人指點甚至是非法的作弊——替考、預知考題、賄賂考官等來取得科考的成功,都是面對艱辛備考過程所滋生的一種美好希冀。

四、《聊齋志異》中呈現諸多影響科考因素的原因

《聊齋志異》科考小說呈現出兩種科考方式,雖然非正??瓶挤绞揭蚱涑F實的奇幻色彩而備受關注,但這也是從另一個側面反觀當時的社會現實生活,指向的都是世俗的人間生活。所以就不難理解《聊齋志異》科考小說中正??瓶挤绞秸贾髁鞯脑蛄?。

第一,統治者對科考作弊的嚴厲懲罰。清代基本上繼承了明代科舉制度,對科考作弊行為的處罰比明代更加嚴厲[19]242?!洞竺髀伞贰皢栃虠l例”記載:“今生員有犯發充軍者,廩膳免,追廩米。若犯受贓奸盜、冒籍、宿娼、居喪娶妻娶妾事理重者,兩直隸發充國子監膳夫……搜檢懷挾官,凡遇每場舉人入院,一一搜檢,除印過試卷及筆墨硯外,不得將片紙只字,搜檢得出,印記姓名扶出,仍行本貫,不許再試?!盵20]到了清代,科場律例更加嚴格,順治年間開始制定的《大清律例》卷六記載:“凡廣西、云貴、湖廣、四川等處但有冒籍生員頂名赴吏部投考者,俱發口外為民,賣與者行移所在官司追贓問罪,若已授職,依律問以詐假官,死罪,賣者發邊衛充軍”[21]。卷八記載:“應試舉監生儒及官吏人等但有懷挾文字銀兩并越舍與人換寫文字者,枷號一個月,滿日杖一百,發為民……鄉會試考官同考官及應試舉子,有交通囑托賄賣關節等弊,問實斬決”[21]?!稓J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槍手代請,為學政之大弊。嗣后凡有代筆之槍手,照誆騙舉監、生員人等財物,指稱買求中式例,枷號三月,發煙瘴地方充軍;其雇請代筆之人,照舉監生員央浼營干、買求中式例,發煙瘴地方充軍;知情保結之廩生,照知情不首例,杖一百”[22]。在順治“丁酉科場案”和康熙“辛卯科場案”中,朝廷對受賄考官處以斬立決,對其家屬處以流徙之刑,對行賄考生處以絞刑?!队谌骸诽岬搅隧樦巍岸∮峡茍霭浮?即“丁酉,文場事發,簾官多遭誅譴,貢舉之途一肅”[10]1172。整個清代有十次大的科場案,涉案主考官、同考官大多被斬,犯罪考生或被斬,或被流放,或被充軍,懲罰力度可謂空前絕后。

第二,統治者不斷調整科考方式以減少科考的弊端。明清時期科舉保持了一定的靈活性。整個明代對八股格式的要求沒有那么嚴格,士子們有時可以挑戰八股文的程朱理學話語權。明代八股文的變體有很多,天啟以后不遵守八股文格式成為士子們的集體行為,晚明八股文有普遍文學化的特征[23]16-18。同樣,清朝的科舉組織嚴謹中不失靈活性,康熙、乾隆都實行過博學鴻詞科,乾隆把試貼詩納入科考范圍并開創了“大挑”制度(5)大挑:從連續參加3次進士考試并落榜的舉人中挑選有才者授予官職。,有彌補八股取士缺陷的考量??瓶挤绞降恼{整體現了統治者納才的誠心,增強了士子對正??瓶挤绞降男判?。

長期以來,統治者對科考舞弊的嚴厲懲處與科考方式的不斷調整保證了科考的相對公平性與一定的科學性,給平民階層的士子帶來上升的希望。據學者統計,明前期南直隸鼎甲進士出自平民家庭者占比為33.33%[24],這一比例還是比較可觀的。清代科考出身的57名狀元中出身于平民階層的有28人,出身于官僚階層的有29人[25]??瓶际蛊矫袷孔拥靡钥缭诫A層改變命運,這給士子以很大的科考動力。

第三,儒家文化的影響??v觀清代科場案,發生在山東的科場案數量和影響遠遠不及順天、江南、河南,這與山東士風受到儒家的深遠影響有關[16]29。山東屬于孔孟故里,山東士子深受儒家禮教文化與溫柔敦厚審美風尚潛移默化的熏陶,他們大多性情穩重保守而少鋒芒與冒進,行事上持正守法,不越雷池一步。受地域文化的長期影響,山東士子相比其他各省士子更易受禮法約束,士子對于科考作弊的顧忌很多,因為他們極為珍惜名譽。士子對自我的高道德約束或懲罰,反過來進一步加強了正??瓶嫉娜后w自覺性。

《聊齋志異》科考小說對影響科考的現實因素、超現實因素及原因做了全面梳理,體現了蒲松齡對科考的理性認識:科考不僅是個人智力、努力程度的較量,還是其家庭物質條件、精神支持甚至運氣的較量。這些小說極具現實性,與才子佳人小說中士子們總是輕而易舉地考中舉人、進士甚至是高中狀元等的理想性書寫形成鮮明對照?!读凝S志異》科考小說對非正??瓶嫉闹T多書寫,反映了士子們把希望寄托于異類幫助的美好希冀,這既是封建時代士子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少但又別無選擇的孤注一擲,同時也是對科考之路奇崛偃蹇的一種心理逃避。這些小說情節是超現實的,具有濃厚的奇幻色彩,但都指向了士子沉重壓抑的現實備考生活。對科考方式的探究對我們觀照清代士人的科考境遇具有啟發意義,為今人以歷史的同情來觀照古人提供了借鑒。

猜你喜歡
士子蒲松齡聊齋志異
趕考步履不停
《聊齋志異》:不一樣的魑魅魍魎
蒲松齡:努力換來逆襲
“良知”的顏色
蒲松齡
五代時期士子入宋對宋初公文文風的影響
論《聊齋志異》的悲劇意蘊
中華傳統核心價值觀的歷史變遷與傳承
蒲松齡
《聊齋志異》與前四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