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烹飪營養學”課程思政元素設計與實踐※

2024-01-05 02:46
四川旅游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營養學觀念要素

詹 珂

(四川旅游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0)

每門課程都有其獨特性,課程思政元素的體現各有不同,本文旨在梳理“烹飪營養學”中的課程思政元素及實施過程,為課程思政的深入貫徹提供借鑒。

“烹飪營養學”課程針對烹飪與營養教育專業,根據其專業目標,需要深度挖掘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拓展課程的廣度、深度,將專業與行業需求相結合,將國際前沿理論與我國國情相結合,立足我國實際,增強政治認同,并融入文化、歷史知識為課程增添人文性,傳承我國傳統優秀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心。

1 法治觀念、職業道德課程思政元素的設計與實踐

樹立法治觀念是首要的,通過相關法律法規,引導學生培養法治觀念,樹立法律意識,踐行職業精神和職業規范。新冠疫情給所有人帶來了警示,不僅需要注重食物來源及飲食制度,更需嚴格執行法律規范,其具體設計見表1。

表1 “法治觀念、職業道德”課程思政要素設計與實踐

2 個人能力培養中的課程思政元素的設計與實踐

個人能力涉及諸多方面,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結合烹飪與營養教育專業目標及健康中國的時代背景,首先確立了個人對于健康能力的培養?!督】抵袊?030規劃綱要》指出健康是人的第一要務,因此,個人能力的培養中,首要應培養自我對于健康的認識和觀念,做好自己健康的主人。

2.1 健康

2.1.1 認識自我

健康能力需要培養,“烹飪營養學”以食物為載體發揮食育功能。飲食對人體健康的作用不僅僅在于食物本身,重要的是通過進食,感知自己的需求,滿足生理需求的同時,更使心靈得以慰藉,并通過合理的飲食制度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樹立健康觀念。相關課程思政要素設計與實踐見表2。

表2 “認識自我”課程思政要素設計與實踐

2.1.2 家庭、社會健康

通過自身健康知識的踐行,反饋家庭,為家庭及朋友的飲食搭配、制作給予建議和指導,樹立社會責任感,為更多人的健康提供幫助。

烹飪與營養教育專業主要從事餐飲行業及職業教育,在行業中以菜品為媒介,借助現代傳播媒體對健康觀念進行合理的引導與宣傳,增強普及健康知識及技能的能力,相關課程思政要素設計與實踐見表3。

表3 “家庭、社會健康”課程思政要素設計與實踐

2.2 學習能力的培養

2.2.1 學習興趣

通過課前學習平臺的搭建,將現代信息技術充分融入課程,順應時代的發展,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微課視頻“短小精悍”,知識點以形象化、可視化、動態化的特點幫助學生掌握重難點,更有助于提升學習興趣,保證課前自學效果。課堂平臺還提供課外互動交流的機會,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要。

在掌握基本知識點的前提下,課堂進行交流討論,分析與行業及生活相關的案例,針對網絡信息及爭議進行探討,引發頭腦風暴甚至展開辯論,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和參與的興趣。課堂通過信息化的教學設備,以超星學習通“一平三端”系統為載體,教師手機端發布活動,學生手機接收,完成簽到、討論、評分等任務后,即時展示到多媒體屏幕,有效提升課堂的互動及參與性。

2.2.2 學習能力

在當今信息化社會的背景下,知識的更新與迭代更為迅速,因此需要幫助學生認識終身學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培養學習能力尤為重要。

本課程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前的線上學習主要是學生自學的過程,通過視頻、PPT、閱讀資料把握基本知識點,完成章節測驗對自學情況進行初步檢驗;疑問則通過小組互助答疑進行解答,互助的過程要求答疑組充分收集資料,將所有知識點理解透徹,學習能力進一步增強;課堂環節的討論,啟發學生深度思考,對于資料進行整合、分析,完成了知識的內化。

由于課前的自學,完全由學生自我掌控,雖然老師的督學有一定作用,但更在于學生的自我規劃,因此,課前學習也是幫助學生進行規劃的好機會。課堂中的所有互動也需對時間的合理分配,一系列的學習與討論能幫助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珍惜利用時間,對人生進行更好的規劃和實施。

2.2.3 思考能力

通過啟發式教育,促進學生思考,提高學生正確認識、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相關課程思政要素設計與實踐見表4。

表4 “思考能力”課程思政要素設計與實踐

2.2.4 批判能力

事物總在發展,只有用批判的眼光看問題才能更好地與時俱進。在營養學中,會涉及不少西方的案例,由于我國與西方國家在國情、飲食文化等方面有諸多不同,因此必然產生思維的碰撞。以此進行中西對比的話題探討,同時結合中醫傳統營養學的認識加深理解,更有助于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相關課程思政要素設計與實踐見表5。

表5 “批判能力”課程思政要素設計與實踐

2.2.5 創新能力

由于課前學生通過課程平臺已完成了基本知識點的學習,課堂則有了更多討論的機會,對于提升學生創新思維和意識有極大的幫助。烹飪與營養專業的學生更需具備根據不同人群、客戶需求進行菜點、套餐、筵席設計的能力;能結合行業,進行市場調研、產品策劃,從而滿足當前經濟社會需要,解決實際問題,相關課程思政要素設計與實踐見表6。

表6 “創新能力”課程思政要素設計與實踐

在此基礎上,結合社會經濟需求進行大學生科研課題的撰寫與申報,這更能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也增強國際視野、前沿視角。

2.2.6 協作能力

未來需要創新人才,但隨著行業分工越來越精細,人與人間的溝通、交流,會伴隨更多的觀點碰撞,個人意愿的訴求與表達,個人與團隊目標達成間的矛盾取舍等,都需要不斷地在協作中磨合。通過課程改革,學生在課前完成自學任務后,無論課前還是課堂中都會有大量小組協作的任務,小組作為社會團體的縮影,在此過程中提升溝通和協作能力,并為社會的和諧略盡綿薄之力。

具體而言可以消化系統中各個器官各司其職為例,引導學生認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此外,蛋白質互補作用是以多種食物合理搭配為載體,同樣也是增強團隊意識的切入點。

3 品格、格局塑造中課程思政元素設計與實踐

3.1 個人品格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友善及仁愛、感恩等優秀品格也可在課程實施中有所體現,相關課程思政要素設計與實踐見表7。

表7 “個人品格”課程思政要素設計與實踐

3.2 生態意識

除了品格的錘煉與塑造,更要關注更廣大的世界,對社會、對世界、對地球有所幫助,站在更宏觀的視角上,建立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融觀,相關課程思政要素設計與實踐見表8。

表8 “生態意識”課程思政要素設計與實踐

3.3 把握國情

充分認識國情、現狀,認清健康中國背景下,新時代的需求,認清行業發展的瓶頸與困難,同時更加堅定發展的方向并看到未來的前景,相關課程思政要素設計與實踐見表9。

表9 “把握國情”課程思政要素設計與實踐

3.4 文化自信

營養學是現代西方科學的產物,但在其中依然可以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中華文化的特色和魅力,相關課程思政要素設計與實踐見表10。

此外,余森艷等人以《黃帝內經》中對于味咸的危害認識與當今觀念進行對比,[1]李亞楠等人通過酒類、調味品及中國膳食結構發展歷史引入中華飲食文化和習慣,[2]閆小葉等人強調我國菌菇類生產在世界中的地位,[3]這些都有助于樹立文化與民族自信。

3.5 政治認同

正是由于國家的繁榮富強,才有了現今民眾的美好生活,而國家的繁榮富強,則是先進政治制度的具體體現,相關課程思政要素設計與實踐見表11。

4 結語

本文對烹飪營養學這門課所蘊含的課程思政要素進行了深度梳理與提煉,分別從法治觀念、職業道德,個人能力培養,品格格局塑造等方面進行探討。希望通過中西營養的對比及中國傳統文化與營養的結合,挖掘課程所蘊含的歷史、人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認同。

猜你喜歡
營養學觀念要素
OBE理念在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烹飪營養學課程中的應用與實踐
維生素的新觀念
別讓老觀念害你中暑
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健康觀念治療
觀賞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設計中的應用
論美術中“七大要素”的辯證關系
也談做人的要素
即興表演的觀念闡釋
探討互動教學法在護理專業營養學教學的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