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下歷史大單元教學實踐

2024-01-07 10:50劉冬芹
文理導航 2024年1期
關鍵詞:歷史核心素養大單元教學初中歷史

劉冬芹

【摘? 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設計大單元教學活動。在整合史料中,能讓學生樹立唯物史觀;在對比分析中有助于滲透時空觀念;在推理建構中有助于強化他們的史料實證意識;在推理判斷中能提升他們的歷史解釋能力;在愛國主題活動中能發展學生的愛國情懷。

【關鍵詞】歷史核心素養;大單元教學;初中歷史

歷史核心素養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設計教學活動。但是單一的知識點教學內容比較簡單,很難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可以將各種學習內容結合在一起,設計歷史大單元教學活動。這樣可以從大的觀點、任務、問題的視角入手,合理整合課程,將主題作為線索、將任務作為驅動、將情境作為依托,讓學生在歷史大單元教學活動中綜合運用各種歷史知識和學習技巧,全面提升歷史核心素養。

一、整合史料,樹立唯物史觀

唯物史觀的內涵是認識歷史時,需要有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指導。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探究主題,讓學生整合課本中各個單元的內容,并在課外書籍或網絡上尋找其他與之有關的史料,然后將它們整合在一起理性分析,從而學會客觀辯證地看待歷史問題,繼而樹立唯物史觀。

如在學習“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時,教師可以設置三個探究問題,引導學生整合更多史料,逐步樹立唯物史觀。問題一主要讓學生明白歷史發展的本質特點。學生可以搜索資料,看看隋唐遼宋夏金元明清等各個歷史時期不同朝代之間的更替變化,并從中總結經驗,思考歷史發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學生發現,不同的朝代歷史雖然不同,但是都有興起、發展、高潮、衰落的發展變化,從中能看出歷史發展的普遍性。問題二則引導學生用延續的觀點來分析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搜索資料,說說“中華民族的延續和發展”。學生發現,雖然中國歷史上朝代不斷更替,但是中華文化卻始終沒有消亡,同時,不同的朝代面臨的問題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問題三引導學生用辯證的方法看待問題。學生可以重點挖掘某個朝代或某位皇帝的歷史資料,嘗試評價其功與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選擇隋煬帝、武則天等有較多爭議的皇帝,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辯證思考的能力。在上述問題的指引下,學生不僅要歸納整理課內外資料,還要深入探究,總結分析,對唯物史觀有進一步了解。

唯物史觀包括很多方面,教師可以結合史料,提出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在深入探索中,學生漸漸認識到歷史發展是普遍性與特殊性、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統一。他們明白了要用延續的觀點來分析歷史問題。在解釋歷史問題時,要用辯證性批判的方式來分析。

二、對比分析,滲透時空觀念

時空觀念的內涵是將歷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時空條件下看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縱橫對比的方式理解歷史事件發生的前后邏輯關系,掌握歷史發展脈絡,進而培養他們的時空觀念。在縱向對比中,學生可以探索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并分析其社會影響力;在橫向對比中,可以對比不同空間的相似歷史事件,觀察它們發展的社會土壤有什么不同之處。

在學習“戊戌變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縱橫對比的方式提升時空觀念。在縱向對比中,對學生提出問題:“你認為促成戊戌變法的原因是什么,為何它不早也不晚,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發生?”學生可以挖掘資料,對比分析戊戌變法發生前后的社會狀況,并分析其為何會發生。他們發現當時民族危機加深,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這些都為戊戌變法的發生奠定了基礎。如果缺少其中的任何一個部分,可能都會影響其發生。在橫向對比中,教師讓學生對比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并思考問題:“它們分別發生在怎樣的社會土壤中,有哪些異同點?”學生從社會背景、領導力量等角度入手對比,他們發現明治維新階段社會新型階級的力量比較強,但是中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還不足,封建統治勢力依然很強大。在領導力量方面,明治維新由中下級武士擔當主要力量,武裝力量很強,但是中國的改良派沒有真正的軍事力量,皇帝本人也沒有實權。在對比中,學生認識到不同的時空框架使得這兩個歷史事件的結果截然不同,他們逐步培養起時空觀念。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認為:“時空觀念是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痹趯Ρ确治鲋?,學生能清楚地看到特定時空框架的不同之處,這樣能幫助他們更準確地考察歷史,探究并分析歷史。

三、推理建構,強化實證意識

史料實證的內涵是有可信的史料作為證據才能對歷史進行論證,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自主立論,并自主推理分析的活動。先提出某個探究主題,讓學生各自提出自己的觀點,此后讓他們自主搜索史料,論證自己的觀點。學生可以參與辯論活動,結合各方的論點和論據進行推理建構,從而強化實證意識。

在學習對外開放時,學生學到了我國改革開放從沿海經濟特區開始,逐步向內地發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推理建構活動,思考為何改革開放要從沿海特區開始這個問題。學生可以從正反兩方面入手分析。一方面,他們可以收集史料,證明設立經濟特區、設立沿海開放城市,建立沿海經濟開放區這一系列舉措的好處是什么,用實際例子證明該方案的可行。另一方面,他們可以從反面入手,思考如果不從沿海開始發展,先開發內地,可能會出現什么問題。在分析此問題時,學生依然要基于史料實證的方法,可以搜索史料,了解當時內地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和沿海地區進行對比并找到差距。他們可以運用歷史地圖等工具,分析開發內地可能會在交通運輸等方面遇到哪些困難。他們還可以采用例證法,尋找中國或其他國家的發展歷史,看看這些歷史資料能給自己什么啟迪。在整合各種資料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辯論活動,一方提出要從開發沿海地區開始,另一方則提出反對意見,看看誰能說服對方。通過“正反論證、辯論分析”這兩個環節的活動,學生認識到在提出觀點后要結合具體史料分析,避免想當然,這樣才能更好地論證歷史問題,說服其他人。

在辯論活動中,學生認識到在提出了歷史觀點后,不能想當然地推理,而要挖掘史料進行分析。在實證分析過程中,還要注意分辨虛假和真實,辯證分析問題,探究歷史資料背后的真相。

四、理性判斷,培養解釋能力

歷史解釋的內涵是所有的歷史敘述在本質上是一種對過去事情的解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價。教師要引導學生互動討論,讓他們認識到對同一歷史事物,可能會有不同的解釋,要學會客觀評論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

學習盛唐氣象時,教師為學生展示資料,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中提出:“唐代中國,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歷史演進的總動脈。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為當時世界各國人民所向往?!麄儼延蛲馕幕瘞胩仆?,又把唐文化傳播四方,促進了中外文化大交流?!睂W生要試著理性分析這個觀點,并解釋其是否正確。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問題。如有的學生可以從文化交流的角度入手探究,還有的學生則從經濟交流的角度入手分析。不同的學生解釋過程可能會不一樣。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如在分析唐朝和西域和親的歷史事件時,不僅要看到該事件有助于緩解其和邊疆的矛盾,還要看到它促進了漢族和其他民族的融合,具有更深遠的意義。在歷史解釋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正確判斷因果關系進行客觀評價。如在評價和親政策時,既要看到和親能讓國家修養生息,有政治目的,也要看到其實當時普通百姓也會和異族人結為姻親,和親其實也是當時的習俗,體現了唐朝人開放的思想。有了這些認識后,學生再分析為何“唐代中國是世界文化的重心”這個問題時,他們的理解就能更深刻,能透過現象看本質。

在理性分析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要從歷史表面入手發現問題,要對歷史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做出合理的解釋,要能夠客觀評價各種歷史問題。

五、主題活動,升華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的內涵是對歷史事件的解釋蘊含著價值觀的體現和人文精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各種愛國主題的活動,讓他們在挖掘歷史資料的同時,獲得自己的人生感悟,提升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在學習“科學技術的成就”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主題活動,探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獲得的各種科學技術成就。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新聞播報、設計展覽會、演講比賽等活動類型。在新聞播報中,學生可以上網搜索新聞資料,了解我國的科學成就,包括“兩彈一星”、太空漫步等航空航天技術,水稻雜交和青蒿素等生物學、醫學技術等。此外,學生還可以了解現在我國正在研發什么技術,并試著撰寫跟蹤報道。選擇設計展覽會的同學,可以選擇圖文并茂、錄制視頻等方式記錄下自己家鄉的變化。學生可以通過采訪、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自己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思考科學技術的進步是否能造福鄉民。選擇參加演講比賽的學生,則可以結合自身分析,思考科教興國對青年人的啟發。學生可以思考自己將來打算從事什么職業,是否能在科學技術領域發揮自己的才能。這三項活動不僅活動形式不同,關注的重點也不同。新聞播報旨在讓學生整體了解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開展覽會能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家鄉發展,思考科學技術給自己生活帶來了什么變化。演講比賽則讓學生與時俱進,思考自己能為祖國的發展做些什么。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學生激發了家國情懷,提升了社會責任感,他們認識到要靠自己的努力更好地建設國家。

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究與祖國、家鄉有關的人文問題,讓他們對家鄉、祖國和中華民族形成認同感。此外,還要讓學生逐步形成國際視野,自覺擔當建設祖國的重任,提升民族自信。

采用歷史大單元教學的方法,打破了教材中原有單元的限制。教師可以重新整合知識,讓學生提升自主建構的能力。這樣有助于學生進入情境,自由發現問題,探索并解決問題,從而全面提升歷史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陸翔.大單元整體學習下初中歷史單元教學策略探討——以古代亞非歐文明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2022(5):52-54.

[2]薛偉強.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呼喚大單元教學[J].江蘇教育,2022(51):20-23.

[3]吳木義.基于初中歷史大單元教學的時空觀念培養學生路徑初探[J].安徽教育科研,2022(33):62-64.

[4]李康.核心素養導向的歷史大單元教學集體備課路徑[J].教育家,2022(32):38-39.

猜你喜歡
歷史核心素養大單元教學初中歷史
初中歷史大單元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淺談以“類化”思維改進中職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單元教學的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有效策略
借力微課,培育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構建歷史認同感,筑基核心素養
歷史深度學習的六個著力點
談高中教學過程中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研究性學習大單元教學中的思考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