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深度閱讀的思維能力提升策略

2024-01-08 13:44黃勇
語文建設 2023年11期
關鍵詞:深度閱讀思維能力

黃勇

【關鍵詞】《范進中舉》;深度閱讀;思維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義教新課標”)指出,核心素養是義務教育的落腳點,其中“思維能力”的培育成為義務教育階段高年級學生的重要學習目標。義教新課標還設置了“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在對其闡述中指出,應通過“閱讀、比較、推斷、質疑、討論”等方式,指導學生“負責任、有中心、有條理、重證據地表達,培養理性思維和理性精神”。這對于在閱讀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指明了方向。

小說有著豐富的內蘊和多樣的寫法,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良好載體。在小說閱讀中開展思維訓練,不僅能使學生對作品內容產生深刻理解,也能提升學生辯證思考的能力。然而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往往僅將理解小說主題作為教學重點,忽視了對小說思維價值的挖掘?!斗哆M中舉》作為一篇經典的諷刺小說,其中眾多人物形象的分析、社會問題的揭示、人性善惡的對比等,都為教師在教學中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下面以該文的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基于深度閱讀設計有效的讀寫任務,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尋找第一“丑角”,在文本細讀中明確觀點

《范進中舉》用夸張的手法描寫了范進中舉后喜極而瘋的情節,其鮮明的人物形象吸引著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一般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梳理范進發瘋的過程,賞析范進丑態畢露的發瘋場面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范進中舉》作為《儒林外史》中的經典片段之一,其藝術魅力和閱讀價值不僅在于鑒賞范進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中蕓蕓眾生表現出來的癲狂丑態也是不可忽略的閱讀重點。

眾多儒生之丑陋迂腐、功利變態自不必贅言,圍繞在這些儒生周圍的市井眾生亦往往丑態畢露。如《范進中舉》中胡屠戶對范進前倨后恭表現出極端的嫌貧愛富,范進的眾鄰居對范進中舉前后態度的天壤之別表現出的世態炎涼,張敬齋的功利圓滑、勢利虛偽等,這些丑角形象極大地豐富了小說內容。教學起始階段,可以循著學生的閱讀興趣點,設計“尋找第一丑角”活動,讓學生結合文本說說課文中最“丑”的角色。這樣的設計能激發學生結合文本細節進行自主思考,使他們在篩選信息、比較、歸納、概括的過程中進行思維訓練。

例如,學生在文本細讀中發現,胡屠戶的勢利可笑除表現在對范進的前后態度變化外,其對待張靜齋的態度也大有看頭。范進中舉前,胡屠戶說起張靜齋時,評價道“這些中舉的老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都有萬貫家私,一個個方面大耳”,崇敬之情溢于言表;范進中舉后,張靜齋來賀喜,胡屠戶“躲進女兒房里不敢出來”,其自卑、畏懼可見一斑;但和眾人說起張靜齋時,他卻吹噓張靜齋“大長日子坐著無聊,只拉著我說閑話,陪著吃酒吃飯”,滿滿的引以為榮。胡屠戶害怕張敬齋,又希望自己能擁有張敬齋那樣的身份,展現出強烈的庸俗勢利、圓滑市儈特征,真是丑態百出,可笑可嘆。

在對“第一丑角”的尋找中,學生通過自主思維,緊扣文本細節,抓住關鍵信息,從字里行間深挖下去,進而透過文字表層意思揭示文本的深層內涵??梢哉f,這是牽“丑角”一發而動諷刺小說全身,充分體現了思維的獨立與創新,真正實現了個性閱讀、深度思考,提升了思維能力。

二、創新角色扮演,在情境創設中辨明立場

《范進中舉》作為成書于清代的白話諷刺小說,在時代背景、社會制度、人物身份、禮儀習俗等諸多方面,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很大距離,因此學生閱讀時普遍存在理解上的隔膜與障礙。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結合初中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抓住作品中情節突轉、人物突變的原因,體會這種變化背后的社會問題本質,組織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在真實情境中體會人物的立場,從而更深入地理解人物性格和小說主旨。

《范進中舉》中有兩次情節的突轉:一次是范進中舉喜極而瘋,另一次是范進清醒后眾人前來祝賀。以第一次為例,教師可設計“屠戶治瘋”課本劇表演,在表演前給學生提供思考支架,提醒學生思考胡屠戶言行中的幾個矛盾:

(1)胡屠戶作為一個底層百姓,為什么看不起其他普通百姓?

(2)胡屠戶打了范進一巴掌后非常懊惱,認為“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他為什么這么迷信?

(3)胡屠戶與科舉制度有哪些關聯?

學生在表演中切身體會胡屠戶的立場,從最開始面對范進窮困時物質上的優越感,到范進中舉后因打了范進而產生的負罪感,再到結交張靜齋后依附權勢的自豪感,學生充分感受到了胡屠戶唯利是圖的小市民心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人物“常態”和“非常態”的生活情境中代入胡屠戶的情感,在夸張情節中體會角色因外部環境突變而顯露出的丑態,并在角色扮演中將其呈現出來,從而真正理解了科舉制度不單單是對讀書人,更是對當時那個社會背景中所有人都造成了巨大的扭曲。

這樣的語文課堂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參演的學生在表演中展示自己對作品人物形象的理解,作為觀眾的學生需要結合細讀文本的收獲對同學的表演進行評價和提出建議,全員參與,全情投入。通過這種活動,創設“我在場”的角色效應,學生由此真正走進文本,走近人物,揣摩人物幽微的內心,體悟情感曲折的變化,辨析現象背后的本質。這樣的課堂自主、開放、高效,學生更真切、深入理解了課文的密碼,思維更趨向深刻、嚴謹。

三、展開悲喜之辨,在辯論實證中深入理解

喜劇是寓莊于諧的藝術形式,用夸張、諷刺、詼諧的手法表現社會的深刻問題,讓觀眾從中看到社會的真實面貌?!斗哆M中舉》顯然就屬于這類作品,統編語文教材設置的課后“思考探究”第一題為:“范進中舉,喜極而瘋,是喜劇,還是悲???結合課文的相關描寫,談談你的看法?!焙茱@然,教材編者非常重視學生對這類作品主題的辯證理解。

如何培養學生辯證思考的習慣和能力?需要學生深度閱讀文章,尤其需要發揮自主思維,讀出作品人物內心世界的喜怒哀樂,揣摩人物性格和人性的復雜程度,深刻領悟作品主旨。教師可以設計“《范進中舉》究竟是悲劇還是喜劇”的課堂辯論,引導學生圍繞這一關鍵問題展開理性思考,辯證對待。當然,辯論需要論據,在這樣的辨析實證過程中,首先要指導學生理解“悲劇”“喜劇”的概念,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文本進行探究、辨析、比較,在此過程中對文本進行內外觀照,探究小說的悲喜意蘊,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提升問題意識和思維品質。

《范進中舉》中,范進因深受科舉制度的毒害而靈魂扭曲,其言行迂腐可笑,帶有極強的喜劇性,他的“發瘋”和胡屠戶的“治瘋”尤其具有喜劇效果,令人捧腹。但這些可笑行為背后,又暗藏著范進皓首窮年求取功名的辛酸和苦楚。教學中可以基于悲劇、喜劇的概念,引導學生關注小說情節上的喜劇性和主題上的思想性,在形式與內容的矛盾中展開悲劇、喜劇的辯論。經過實證研究和正反辯論,學生發現,雖然范進的動作和語言引人發笑,但其發瘋是因為受不了這巨大的喜悅給他帶來的沖擊,背后暗藏著他那顆因飽嘗折磨而早就變得脆弱的心靈,這何嘗不是被科舉制度扭曲的知識分子的悲哀?

最后,教師將未選入教材的“范母大喜,痰涌上來,不治身亡”一段內容呈現出來,學生就會更深刻地理解,“范進中舉喜極而瘋”在形式上看似是單純的喜劇描寫,而“范母大喜而亡”則更直接地流露出濃重的悲劇色彩。此時,學生由閱讀之初僅僅覺得《范進中舉》有趣、好玩,到辯論之后悟出了作品中深沉的社會意義和思想內涵。這樣的思考和辯論使得小說閱讀不僅有趣,更有意義,真正實現了學生對文學作品主題深刻、辯證的理解,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鏈接古今人文,在質疑推斷中啟迪人生

閱讀必須時刻有“我”在場,在閱讀中以古鑒今,從理解古代走向觀照現實,能遷移比較,會思考辨析,對自己和社會今天以及未來的發展產生全新的認識,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自我成長。

鏈接古今,閱讀《范進中舉》,教師可以設置如下研討問題:范進中舉后突然“暴富”,他的錢財是從哪里來的?如何正確看待這些身外之物?在范進身上,我們能不能讀出現在和未來的“我”?這些問題不但能深度訓練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也是對新時代學生的心靈考問。

范進忽然有錢有房了,這些都是從哪里來的?文中交代得很清楚。他剛從集上回家,從未謀面的鄉紳張靜齋親自登門拜訪,送銀送房,自稱“親切的世弟兄”,親熱得令人作嘔。一位鄉紳,為何對一個窮得幾天揭不開鍋的窮人如此熱情?無非是希望未來可以得到新晉成功人士范進的幫襯。否則,以前范進窮困潦倒時怎么不見這位“世弟兄”相助?由此看來,張鄉紳的錢和房不是白送的,他的付出肯定是有條件的,日后定然會在范進身上大做文章,圖謀利益。范進對“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是何態度呢?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范舉人作勢再三推辭后,自自然然地把銀子收下,作揖謝了,與這位“世弟兄”親親熱熱地寒暄了半天。他面對張鄉紳的莫名其妙的討好,面對“至親骨肉”的肉麻話語,自自然然、游刃有余地應對了。明明知道人家另有所圖,最后還是欣然笑納,“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無功不受祿”的古訓早已被他棄之腦后。

從這個角度,教師要在課堂上鞭辟入里地加以剖析和正確引導。在那樣一個趨炎附勢的封建社會,“一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罪惡難免發生在范進身上。放在當今社會,我們勤奮讀書的目的是什么?學成之后要做些什么?前行路上要與怎樣的人結交?通過這樣的質疑探究,引導學生將小說閱讀與時代接軌,進行批判式的深度拓展延讀。只有積極引導學生辯證閱讀,才能實現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正向塑造,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深度閱讀思維能力
培養思維能力
培養思維能力
培養思維能力
培養思維能力
戴著鐐銬起舞
多元化引導促學生深度閱讀的研究
引領學生深度閱讀“三步法”
高中語文教學中深度閱讀的探索與實踐
高中語文深度閱讀的探索與實踐
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深度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