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知識教學:學科性質、知識結構與價值規范

2024-01-08 10:23黃強軍
語文建設 2023年11期
關鍵詞:知識結構

黃強軍

【關鍵詞】語言知識教學;學科性質;知識結構;價值規范

語文教學從實質上來說是根植于語言的教學,其終極目的是幫助學生過好正常的語言生活。語言知識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要素和重要來源,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根本立足點。因此,語文教師必須重視語言知識教學,幫助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把握語言知識的性質、來源和基本規律,加深學生對語言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語言。

一、學科性質:語言知識的本質定位

著名語言學家索緒爾曾有一個經典論斷:“語言學的唯一的、真正的對象是就語言和為語言而研究的語言?!保?]可見,要對語言學有真切的了解,必須立足語言本體,對其性質、來源、內涵、關鍵點等作一番原原本本的梳理與探究,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語言生活。同樣,要對語文教學有切實的把握,也必須找準其學科定位,在學科定位的基礎上把握其性質、來源、內涵、關鍵點等,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透徹分析建立起語文學科的知識結構和體系。而語文學科知識結構和體系的建立,則有賴于對語文學科核心要素的把握,這是語文學科定位與建構的關鍵,也是使語文教學回到原點、開展有效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的關鍵。從學科定位上看,語文教學是以語言文字及其運用為基礎、以語言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耙欢ǖ恼Z言能力又是對應著特定的語言知識內容要素的。[2]”在語文教學中,對語言知識的把握是語言能力培養的基礎。因此,語文學科建構的關鍵在于堅持語言本位,語文教學的核心要素則是語言知識。

那么,怎樣才算是“對語言知識的把握”呢?這里有一個“學習語言知識”與“內化語言知識”的問題?!皩W習語言知識”,按照傳統的理解,就是學習、記憶、積累語言知識的過程。在這種語言學習的圖譜中,主要通過感知、識別以及強化訓練,獲取相關的語言知識,并將其存儲于大腦的記憶模型之中。顯然,這種“學習語言知識”的過程與獲取其他知識的過程一樣,是一種簡單的記問之學,其目的只是為了獲取和擁有相關的語言知識,至于這些語言知識的本質與功能如何,學習者是不了解或者說是不太了解的。因此,單單“學習了語言知識”不能算作“把握了語言知識”,要對語言知識有切實的把握,還必須“內化語言知識”。所謂“內化語言知識”,就是除了記憶獲取相關的語言知識,還必須對語言知識的來源、過程、性質、基本原理、使用規律等有比較具體的理解和認知,并能在此基礎上更好地運用語言知識。也就是說,“內化語言知識”的過程,是“就語言知識”和“為語言知識”對語言知識本身及其相關要素(與語言知識相關的社會、文化、環境、使用規律等)作一番比較細致的梳理和探究。因此,語文教學除了“就語言知識”,以語言知識為基礎,還必須進一步“為語言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深入研究語言知識產生的相關要素及其使用規律,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內化語言知識”,也才算是真正的“把握了語言知識”。

對語言性質與功能的把握在語文學科的建構中非常重要。根據結構主義語言學的觀點,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是對日常生活中的語言現象進行抽象概括的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其中,“語言符號的第一性的形式是人類發出的聲音,用聲音作為語言形式的物質載體,有其自然屬性的優勢”[3]?!罢Z義,是語言的意義,是語言的能指部分,具體點說,它既是具體的詞匯意義,又是抽象的語法意義,也包括和語言相關的其他方面的意義”[4]?!罢Z言可以無限地制造出種類無窮的信息”[5]。因此,語言的基本屬性應從語音和語義兩個基本要素來認識,其他諸如詞匯、句法等系統實際上都是從音、義兩個方面派生出來的。對于語文教學來說,語音和語義對于語言[6]的掌握尤為重要,二者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運用語文材料的關鍵和核心要素。另外,根據語言的性質及其對語文課程的影響,語言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為以下三種:社會交際的工具,思維的工具,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上關于語言的性質與功能的認識是語文學科定位和建構的基礎。

對照以上認識,就長久以來語文教學的現實來看,我們無論是對課程教材的處理,還是在教學中對語文材料的處理,對于語言的本質與功能的認識有相當一部分是不全面或不到位的。就筆者體會,實踐中的語文教學,要么對相關的語言知識和材料視而不見,要么對相關的語言事實或知識只采取羅列或例行公事式的解釋、歸納和總結,而缺乏對語言的本質和功能較為清晰的思考和定位。課堂教學中常常出現的情況是:在朗讀某段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只是讓學生“念”一遍文字了事,不對其具體的音義表現加以細致的糾正、解析和完善;而在對課文的分析與解讀中,也只是簡單機械地指出其語言結構或成分,不聯系其意義對其產生的邏輯和思維過程加以分析討論。如此,原本具有豐滿意義的語文材料成了枯燥的語言詞條和語法概念。除了教師自身的素質,語言教材以及語文學科的建設偏離語言本位、忽視語言的音義表現,恐怕也是造成語文教學尤其是語言知識教學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知識結構:語言知識的層次梳理

語文教學對語言知識的處理不能停留在它有哪些類型上,必須對知識的價值、性質、內涵等問題作出綜合考察,并在此基礎上確立知識建構的基本原則,建立適應語言與教學特性的、層次清楚的語言知識結構。只有這樣,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確定語言知識的本質和使用層次,才算是真正懂得和把握了語言知識。

對于知識的性質,不同背景、不同立場的人看法不同。但是真正“內化知識”,對知識有過綜合考察并加以科學理解的人并不多。在一些人看來,知識好像只是一堆冷冰冰的事實、概念和材料,是靜止、孤立和零散的,對于實際生活來說,它們不具有使用價值,也不具有生命、情感和文化價值。在他們看來,對于知識的學習,只要采取簡單記憶的方法,就可以很輕易地獲取,至于這些知識是否有情感和其他相關影響因素,學習了這些知識有何用處,可以用在何處,他們持懷疑態度,因而也就不會加以具體的考察和思考。顯然,這是一種將知識的結果當作知識的全部的膚淺理解。事實上,知識的本質并不在于了解其結果,而是在知識生產與學習的過程中,對知識所蘊含的內容和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對其所適用的范圍和情境有更清楚的把握,從而更加有效地使用它。更重要的是,在知識的生產和探究過程中,人們可以獲取更多的情感和動態因素,從而獲得更多由知識帶來的生命體驗和人文關懷。

對于知識的認識過程,從哲學上來說,曾有經驗主義、理性主義、實用主義以及個體知識(緘默知識)、公共知識(明言知識)等種種糾葛[7];從認知心理學來說,又有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策略性知識以及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元認知知識等種種劃分[8]。綜合以上對于知識的看法,雖然有些也承認知識本身所具有的實用因素和情態因素,但基本都是將知識當作一種靜態的存在,忽視了具體知識產生的動態過程和主動創造作用,因而比較容易掩蓋知識所含有的豐富情感和意蘊??梢?,這種對知識的看法注重的仍然是知識的結果,而對知識產生的過程和作用往往無法作更深入的探討與把握。究其原因,一方面,以上對知識的分類是從不同角度來進行的,由于分類者具有不同的背景和觀念,因而將這些知識放在一起時,往往給人一種層面混亂、莫衷一是的感覺。實際上,從知識的來源來看,可以從經驗的層面首先將知識分為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兩種基本類型,而其他知識則可以由此作進一步的細分,從而建立起人類知識的整個圖譜。歸根結底,間接經驗又都是從直接經驗中來的,因此所有的知識都應該回到認識者的原初體驗,從直接經驗的角度加以驗證,其中就包括了知識的動態生成機制及其在具體實踐中的體驗過程,這就決定了知識的本質在于其動態性與實踐性。另一方面,從主客體的角度來看,以上觀點無論是將知識歸為哪一種類型,都將知識看作是主體對客體的一種客觀認識,注重的是主體對客體的單向影響作用,知識的結果采取的是主體對客體進行客觀描述的方式。在這種知識觀的影響下,客體只是一種無生命力的客觀對象,主體對客體認識的結果往往打上了刻板僵化的印記,因而所得到的知識常常呈現出一種枯燥干澀的面貌,這就是在知識的接受上,有些知識會顯得枯燥無味的原因。從事實來看,在對知識的認識上,除了主體對客體的單向影響,客體自身也能對主體的認識產生積極的反向影響作用,從而生成具有豐富情感和旺盛生命的知識內容。因此,知識并非是一種孤立的存在,而是由主客體之間的互動交流生產出來的具有豐富聯系的動態內容。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知識的本質是它的動態性和實踐性,而在實踐中由主客體互動所產生的知識是饒有興味并具有豐富的情態因素的。同樣的道理,語言知識也是在實踐中由主客體互動而產生的,由于語言以音表義的功能以及知識的實踐特殊,語言知識本身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意蘊,在語言實踐中也有其獨特的使用價值與功能。同時,由于語言的生成過程對主體的認識尤其具有突出的反向影響作用,這樣也能促使我們對語言所蘊含的情態因素產生比較全面深入的認識,從而通過對語言知識的把握,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語言的魅力。目前,有關語言知識的探討往往一味強調對所謂言語知識(或語用知識)的學習與利用,而主張拋棄傳統的語音、詞匯、語法等普通語言知識,殊不知,這些語言知識中也包含了豐富的情感因素和有關語言使用的規則等動態因素,尤其是在這些語言知識的動態生成過程中所獲得的體驗與收獲,是學生語言能力培養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基礎和來源。因此,對語言知識的把握,不是要不要語言知識的問題,而是如何厘清語言知識的層次、結構以及如何發掘利用其情感因素和使用規則的問題。

三、價值規范:語言知識的運用標準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規范的解釋是“約定俗成或明文規定的標準”??梢?,規范是一種確定的狀態或要求,這種狀態或要求具有一定的價值負載,但基本上是在取得一定共識的基礎上所產生的一種價值需求。因此,規范代表了一種價值取向和追求,是在公認的原則和基礎上所確定下來的需要大家共同遵守和執行的一系列規定和要求的總和。

語言與規范有著天然的聯系。語言是一種社會交際符號系統,具有一定的約定俗成性和社會制約性,只有在一定的規范和標準的引導下,在遵守共同的語音、拼寫和語篇規范的基礎上,語言社群的交際才有可能正常進行。同時,語言的規范對人們的社會生活行為也起著一定的引導和規范作用,通過語言的規范,可以對社會生活秩序產生良好的影響,比如,政治、法律、教育、商業等社會生活領域的良好秩序,很大程度上都是通過語言的規范建立起來的。另外,語言也是重要的信息載體和文化傳播工具,對人類文明的傳承和創新起著重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語言為載體的文化交流活動越來越多,如果語言沒有得到及時的引導和規范,文化傳播和影響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語言的規范在人們的社會生活和文化傳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建立語言文字的規范,是國家、社會層面的一種必然要求;正確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維護祖國語言文字的純潔健康,也應該成為每個公民的自覺要求和行動。

在語文教學中,語言的規范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和重要。語言的規范本來就是語文教學應該承擔的重要責任,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寫一筆端正的方塊字、讀書寫文章盡量做到少出語言錯誤、與人交流時遵循基本的語用原則,這些本來就是語文教學對學生語言規范化的基本要求??墒乾F實中的語文教學在這些方面往往不盡如人意,尤其在網絡生活日益發達的今天,提筆忘字、出口成錯的情況屢屢發生,學生的書寫能力和表達能力日益低下,著實引起許多有識之士的擔心和憂慮。筆者從事師范教育,在與師范生以及中小學語文教師接觸的過程中,常常發現許多語言使用不規范的現象。在普通話教學方面,對與《漢語拼音方案》有關的聲韻調知識、漢字正音知識以及異讀詞審音等知識有所了解的寥寥無幾,發音錯誤、缺漏、夾雜方言音以及音不及義的現象大量存在。在字詞教學方面,關于字詞的筆順、筆畫、結構、意義等方面的知識相當貧乏。在筆者的觀察中,一些師范生和中小學語文教師自身的字詞知識就很殘缺,常常在課堂上出現提筆忘字、筆順顛倒、筆畫錯漏、書寫難看以及詞義的誤用等問題,甚至鬧出笑話,給學生帶來了很多積非成是的不良影響。在句法和語用教學層面,各種語病以及邏輯與表述問題更是層出不窮。所有這些,都給語言的正確、規范使用以及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帶來了嚴重的挑戰。

這些現象,一方面當然與語文教學中對語言規范問題重視不夠、對語言缺乏明顯的規范意識有關。如發音方面,部分教師對學生的發音失誤往往視而不見,也不對學生的語音提出正確、規范的標準和要求,從而使得學生正確使用規范發音的機會流失在這種輕忽與漠視之中。另一方面,造成上述種種現象的原因也與語文教學缺少具體的語言規范指導有關。仍以普通話的規范發音為例,在克服學生的發音受方言影響方面,有些輔音、元音的發音,如前鼻音和后鼻音、高元音和低元音等的發音,學生往往掌握不好正確的發音方法和部位。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利用國際音標的發音,或者與方言音的對比性特征進行區分,并借鑒外語教師訓練語音的方法,在反復的肌肉訓練中鍛煉學生的發音能力,使學生擺脫方言音的影響,從而發出較為純正的普通話語音。此外,通過音節的相關知識,對普通話語音的音節結構進行科學的分析,也能對學生正確發音起到重要的規范作用??傊?,無論是語言規范意識(包括規范的意圖、重要性、依據等),還是具體語言規范的內容與方法,對于語言的規范使用來說,都屬于語言規范知識的范疇,這些都是語文教學內容中必須具備的非常緊要的語言知識。

猜你喜歡
知識結構
把握核心概念 優化知識結構
基于技能映射的知識結構和推測關系研究
我國正當防衛研究的網絡知識結構與核心脈絡
概率統計知識結構與方法拓展
工程管理專業大學生知識結構及其評價
區塊鏈和比特幣相關主題的知識結構分析:共被引和耦合聚類分析視角
音樂教育專業聲樂知識結構的設想
稅務籌劃課程教學的思考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師TPACK知識結構分析
知識結構與名詞化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