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研究文獻可視化分析

2024-01-10 06:54陳運歐靜禧童雅玲粟漩
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 2024年1期
關鍵詞:盆腔炎灌腸發文

陳運,歐靜禧,童雅玲,粟漩

1.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廣東 佛山 528200;2.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康復臨床醫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3.佛山市南海區第九人民醫院,廣東 佛山 528203

慢性盆腔炎是發生在女性生殖器及其關聯結締組織或盆腔腹膜的一種慢性炎癥,臨床上可表現為下腹墜脹感、疼痛及腰骶痛等癥狀,后期亦可導致慢性盆腔痛及月經紊亂,甚至引發不孕[1-2]。該病易反復發作,使得多數患者心理負擔加重,嚴重影響其工作及生活[3]。目前西醫主要以抗生素治療為主,然而抗生素導致的耐藥對該病治療進程的影響亦不容小覷[4]。慢性盆腔炎作為中醫治療優勢疾病,臨床研究表明中藥對其有著顯著的療效[5]。及時有效梳理相關研究成果,進一步歸納總結,對其進行系統分析,有助于全面認識和把握該領域發展趨勢。本研究應用VOSviewer和CiteSpace對近年來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宏觀把握該領域研究現狀與趨勢,為今后慢性盆腔炎研究提供思路。

1 資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檢索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檢索式:(“中藥”OR“草藥”OR“中草藥”OR“中成藥”OR“植物藥”OR“動物藥”OR“礦物藥”OR“方劑”)AND(“慢性盆腔炎”),檢索時間范圍:2012年1月1日-2022年8月11日。

1.2 文獻篩選標準

納入標準:①主題為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相關的文獻;②研究類型為臨床研究、實驗研究、理論探討、文獻研究、名醫經驗;③文獻類型為期刊論文。排除標準:①以慢性盆腔炎伴隨繼發疾病為研究對象的文獻,如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慢性盆腔炎導致的腰痛;②未明確指出研究對象為慢性盆腔炎的文獻;③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文獻,如推拿、針灸、穴位貼敷等;④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報紙、科普宣傳;⑤重復發表的文獻僅保留1篇。

1.3 數據提取與規范

將納入文獻以Refworks格式導出,命名為“download_xxx.txt”,文獻題錄包含標題、作者、研究機構、摘要、關鍵詞、刊載期刊、發表年份、卷次、起止頁碼。將原始文件導入Excel2019中,將同一機構的不同別稱(如河南中醫藥大學與河南中醫學院)、同一機構與其下屬科室名稱(如廣東省中醫院與廣東省中醫院婦產科)進行規范。并對年度發文量、期刊發文情況等進行統計。

1.4 數據分析

運用VOSviewer1.6.18軟件對作者、機構合作關系進行圖譜繪制,分別按照關聯強度、發文量生成作者、機構合作關系熱圖,將強關聯、高發文量的作者、機構合作關系圖譜進行進一步分析。

運用CiteSpace5.7.R2軟件將導出的Refworks格式文件轉換成可識別文件。設置Time Slicing(時間分區)為2012年1月-2022年8月,每1年為1個時間切片。Node Types(節點類型)選擇Keyword(關鍵詞)。Top N per slice(閾值)設定為50,(剪切方式)選擇Pathfinder和pruning sliced networks,繪制關鍵詞共現圖譜、關鍵詞聚類圖譜、關鍵詞時間線圖和關鍵詞突顯圖譜。

2 結果

2.1 文獻檢索結果

初步檢索得到文獻1 667篇,據納入與排除標準篩選后納入1 337篇。

2.2 發文量分布

納入文獻的年度發文情況見圖1。年發文量可分為2個階段:2012-2015年呈平穩增長趨勢,年均發文量182.25篇,2015年達到峰值,發文量為188篇;2015-2016年,整體呈快速下降趨勢,由188篇降至127篇,自2016年后,該領域發文量開始呈下降趨勢,2016-2021年年均發文量98.16篇。對文獻發表時間分析,整體發文量呈波動下降趨勢,目前該領域發展亟需新的突破。

圖1 1 337篇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研究文獻發文時間分布

2.3 作者

采用VOSviewer分別按照關聯強度與發文量生成作者合作網絡,見圖2、圖3。作者間合作關系見圖4。在圖2、圖3中,彩色簇團為關聯強度較高、發文量多的作者及其研究團隊。由普賴斯定律[6]得知,發文量≥2篇為核心作者,共計188位,共發文413篇,占30.9%。發文量前5位的作者為高研(5篇)、羅窅(4篇)、馬力鳳(4篇)、龔燕嵐(4篇)、李鴳(4篇)。從圖2發現,以高妍、吳大斌、羅窅、李維民、于天狐為代表的5個研究團隊為高關聯強度團隊。

圖2 1 337篇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研究文獻作者合作網絡(關聯強度)

圖3 1 337篇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研究文獻作者合作網絡(發文量)

圖4 1 337篇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研究文獻作者合作網絡

通過觀察特定領域文獻作者共被引知識圖譜了解該領域作者的影響力,并可發現特定時間內研究動態。由圖4可知,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研究目前較分散,作者間關聯緊密度不足,形成了多個以某一作者為主體的獨立集群:集群1以李亞萍為代表,關注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集群2以李維民為代表,關注慢性盆腔炎外治法應用;集群3以羅窅為代表,關注外用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集群4以楊艷麗為代表,關注中藥穴位熱敷治療慢性盆腔炎;集群5以邱明霞為代表,關注中藥內服外敷治療慢性盆腔炎。以上研究團隊合作相對分散,聯系程度有待加強。

2.4 研究機構

1 337篇文獻涉及1 375個研究機構,采用VOSviewer分別按照關聯強度與發文量生成機構合作網絡,見圖5、圖6。圖中彩色簇團為關聯強度較高、發文量多的機構及其合作機構,其中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湖北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為高關聯強度、高發文量機構。研究機構間合作關系見圖7。各研究機構合作多局限于各自地區,或存在附屬機構間的聯系,跨機構、跨地域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仍需進一步加強。

圖7 1 337篇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研究文獻研究機構合作網絡

2.5 關鍵詞

2.5.1 共現分析

本研究納入文獻共涉及關鍵詞1 187個,關鍵詞共現圖譜見圖8。圖中共包含558個節點,頻次較高的前20位關鍵詞在圖中具體展現,提示該關鍵詞在研究領域內更受學者關注,影響力更強。前20位高頻、高中心性關鍵詞分別見表1、表2。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為主題的研究以節點最大的關鍵詞“慢性盆腔炎”為中心展開,多以中藥灌腸或中藥灌腸聯合其他治療方案,如針刺等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研究為主。

表1 1 337篇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研究文獻高頻關鍵詞(前20位)

表2 1 337篇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研究文獻高中心性關鍵詞(前20位)

圖8 1 337篇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研究文獻關鍵詞共現網絡

2.5.2 聚類分析

在關鍵詞共現分析基礎上,基于LLR算法生成9個聚類,見圖9。將9個聚類進行分析歸納得出9個主要研究方向。主要涉及中藥灌腸的方劑應用方法與臨床療效、慢性盆腔炎證型分析及中藥口服治療慢性盆腔炎臨床療效評價等,見表3。

表3 1 337篇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研究文獻關鍵詞聚類信息

圖9 1 337篇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研究文獻關鍵詞聚類

2.5.3 突現分析

關鍵詞突現分析結果見圖10,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從早期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等臨床研究逐漸過渡到炎癥因子、血液流變學、中藥口服、中醫療法、中醫證型等多方面的研究。關鍵詞突現提示研究熱點發生轉變的重要節點。由關鍵詞突顯分析產生20個突顯強度較高的關鍵詞,其中排名前6位分別是:中醫藥療法(2012-2013)、血液流變學(2016-2020)、療效觀察(2012-2014)和臨床效果(2019-2022)、保留灌腸(2013-2014)和治療效果(2016-2020)。其中帶下病、炎性因子、炎癥因子、臨床效果、中醫癥候積分、氣滯血瘀型突現時間持續至2022年。

圖10 1337篇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研究文獻突現關鍵詞

3 討論

3.1 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發展現狀

臨床上,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確切[7-8],同時,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是指南推薦治療手段[9],表示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具有廣闊的研究及應用前景。然而近年來,該領域研究文獻年發文量呈下降趨勢,提示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受到的關注有所減少。目前國家對于中藥產業大力支持,重點提升中醫藥基礎研究,專注中醫藥裝備和中藥新藥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能力,因此,加強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相關研究,更深入挖掘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多種可能性勢在必行。

由作者合作網絡可知,目前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領域以李亞萍、李維民、羅窅、楊艷麗、邱明霞為代表的團隊發文量較高。李亞萍團隊以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于研究規范化中藥灌腸對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李維民團隊以中藥自擬方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為主要研究方向,關注不同中醫外治療法對于慢性盆腔炎的應用進展。羅窅團隊重視中藥外治療法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或配合相應臨床護理,同時也關注中藥灌腸結合臨床護理對于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楊艷麗團隊以“溫散理血”為核心,在慢性盆腔炎治療上重視溫通理血腧穴的應用,同時也重視艾灸療法在慢性盆腔炎治療中的作用。邱明霞團隊以中藥內服結合穴位貼敷療法作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于兩者結合的臨床療效觀察。各個團隊主要研究方向不盡相同,所處地區、院校不同,是研究團隊間合作較少的重要原因。

3.2 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研究熱點

納入文獻關鍵詞的可視化分析顯示,目前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藥灌腸、中藥口服及各種慢性盆腔炎臨床研究療效評價3個方面,中藥灌腸作為重要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保守灌腸治療療效分析、對藥液腸內停留時間比較分析、針灸結合中藥保留灌腸療效分析等。中藥口服治療慢性盆腔炎臨床療效評價也是重要研究方向,以方劑為主,包括清瘀方、桂枝茯苓丸、少腹逐瘀湯、透骨川椒湯、紅藤湯、復方鐵冬青湯等。而各種臨床研究主要以對照研究為主,通常以炎癥因子為評價指標。

中醫認為,慢性盆腔炎根本在于經絡閉阻所致氣血凝滯,進而引發沖任不調,帶脈不通則水濕不運,瘀便不可避免[10],因此,瘀的形成在慢性盆腔炎進展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臨床有效方藥作用機制研究主要關注降低炎癥因子水平。以中藥保留灌腸為例,對不同組方進行分析,使用頻率最高的藥物為敗醬草,其次為丹參、三棱、蒲公英、莪術、紫花地丁、紅藤,頻率相對較高的藥對為莪術和三棱[11]?,F代藥理學表明,上述中藥所含黃酮類、三萜類、揮發油類等化學成分,多具有抗菌消炎及抗病毒作用[12-16]。突現分析結果表明,關鍵詞中醫證候積分、炎性因子等仍是目前研究熱點,兩者皆作為慢性盆腔炎的評價指標,表明目前針對慢性盆腔炎的研究通常為臨床研究,并且對于慢性盆腔炎分型論治的趨勢亦不容忽視。

3.3 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趨勢及展望

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研究整體呈下降趨勢,該領域應當得到重視,亟需激發活力,促進其進一步發展,機構及地域間合作仍較弱,今后應提供更多平臺支持和鼓勵跨地區的交流及合作。目前慢性盆腔炎治療仍存在反復發作的問題,各種中藥療法包括較為常用的中藥保留灌腸法,針對其治療機制的研究尚不清晰,有效建立中醫證候病理模型,進一步明確其作用機制,方能更好地辨證施治,優化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效果。

4 小結

本研究通過VOSviewer和CiteSpace軟件分析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研究脈絡、熱點及發展趨勢,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加強作者及研究機構間合作,鼓勵跨機構、跨地域間交流;二是鼓勵開展高質量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當前中醫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相關研究進展緩慢,應注重加強中藥效應機制、循證評價方面的研究,加強對于慢性盆腔炎疾病的了解,優化病證分型論治,提升中醫藥治療慢性盆腔炎的有效率和精確性。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僅對CNKI來源文獻進行分析,可能會導致結果存在偏差或疏漏。今后將擴大數據庫來源,以全面探究該領域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

猜你喜歡
盆腔炎灌腸發文
10條具體舉措! 山東發文做好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校園拾趣
爺孫趣事
以牙還牙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
一例空氣灌腸法治療犬腸套疊
灌腸方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效果
熱敏灸結合中藥灌腸緩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48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