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與藝術學科融合的跨學科美育課程設計:步驟與途徑*

2024-01-15 16:29首都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敖娜仁圖雅王楚涵
基礎外語教育 2023年6期
關鍵詞:跨學科美育繪本

首都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敖娜仁圖雅 王楚涵

一、引言

2020年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20)指出,學校應加強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美育資源,有機整合相關學科的美育內容。學校美育涉及藝術美育與學科美育,兩者缺一不可。以英語學科為例,《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教育部,2020)要求學生感知所學內容的語言美和意蘊美,理解和欣賞所學內容的語言美和意蘊美;發展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鑒賞能力,進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然而,現有的美育實踐主要圍繞藝術美育展開,非藝術學科的美育價值未得到充分挖掘,學科融合的跨學科或綜合美育教育缺乏系統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引領。具體來說,何為英語學科美育?英語學科的美育資源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將英語學科美育與藝術美育進行有機融合?這些問題均有待探究。鑒于此,我們梳理了英語學科美育和跨學科美育的內涵,總結了英語與藝術學科融合的跨學科美育課程的設計步驟與實施途徑,為廣大英語教師理解英語學科美育與跨學科美育,并基于此進行課程與教學設計提供框架與啟示。

二、英語學科美育與跨學科美育的內涵

“美育,亦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育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和崇高的審美情趣,培育和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動”(陳文彪,2006:88)。美育通??煞譃樗囆g美育與學科美育,兩者分工不同。根據《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藝術課標》)(教育部,2022a)藝術美育強調感知、發現、體驗和欣賞藝術美、自然美、生活美、社會美,提升審美感知能力。學科美育則側重特定學科所蘊含的、獨特的美育資源。學科教師依據學科所特有的審美標準,借助學科教學內容,從美育的角度把握不同學科的教學內容,實施教學,讓學生感知美、理解美、體驗美、鑒賞美、遷移美并創造美??偟膩碚f,美育行為涉及感知與理解美、體驗與鑒賞美、遷移與創造美三個層次,分別對應學習理解、應用實踐與遷移創新三個學習層次。

對于英語學科,研究者認為其美育資源主要體現在語言美(趙連杰,2017; 顏奇,2021;周麗萍,2021)、主題美(楊賢玉、李悅,2004;董曼霞,2010)和文化美(陳雪貞,2022)三個方面。然而,英語學科所使用的語篇較為多元,對其美育資源的提煉也應考慮不同語篇所蘊含的獨特美育點。以英語繪本為例,除了上述的語言美、主題美和文化美,其插圖所傳遞的形式美也值得關注。教材中的插圖也具備同樣的美育價值,因此,我們認為英語學科的美育資源主要包含四個維度:語言美、主題美、文化美和形式美。

語言美指英語語言本身所蘊含的審美資源,如語言的形式美(劉愛萍,2006;趙連杰,2017)、音韻美和意境美(楊賢玉、李悅,2004)。語言的形式美指英語語言邏輯緊湊的篇章布局、嚴密嚴謹的語法和對稱簡單的書寫等所呈現的美。語言的音韻美指英語語音、語調、節奏、韻律所帶來的語感美。語言的意境美包含修辭美、形象描述美和表達變化美(楊賢玉、李悅,2004)。主題美指學生在學習以“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主題為引領的英語語篇時體會到的美,如自我美、自然美與社會美。分析語篇主題,賞析其中的主題美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學生思想境界,還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董曼霞,2010:39)。文化美指英語語言所承載的文化之美。英語學科因其人文性,承擔著提高學生文化意識和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文字背后的厚重文化及其審美價值,做到中西互鑒、文化共享,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增強文化自信(陳雪貞,2022)。形式美指英語教材或繪本插圖所帶來的審美體驗。以英語繪本為例,它通過精美的美術設計、豐富的插圖畫風與和諧的色彩搭配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跨學科美育強調加強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體現中華美育精神與民族審美特質的心靈美、禮樂美、語言美、行為美、科學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勞美、藝術美等豐富美育資源(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20),形成美育生態。這一過程中,每個學科各司其職,有機融合,以項目和主題為引領實施跨學科教學。這種跨學科主題教學既強調學科的獨立性,又重視學科融合,是“自覺探索基礎教育人才培養的一種積極而又穩妥的課程策略,也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郭華,2023:25)。在英語學科美育中,跨學科美育可涉及藝術、歷史、數學、地理、物理、生物等各個學科。以英語繪本為例,因其插圖的形式美,可與藝術學科相融合,進行跨學科美育實踐活動。鑒于此,我們圍繞英語繪本教學,探討如何將英語與藝術學科有機融合,設計有效的跨學科美育課程。

三、英語與藝術融合的跨學科美育課程設計步驟

設計跨學科美育課程是一項系統工程。以繪本為載體的、融合英語與藝術學科的跨學科美育課程設計一般分四步:確定課程目標,把握課程方向;基于總體目標,選擇課程內容;圍繞課程內容,進行整體設計;基于整體規劃,進行單本設計?,F以七年級課程為例,對此四步進行逐一闡釋。

(一)確定課程目標,把握課程方向

基于英語繪本,融合英語和藝術學科的跨學科美育課程的目標設計應參考英語教學的核心素養發展目標、英語閱讀素養發展目標和美育教育目標。以七年級為例,我們基于《中國中小學生英語分級閱讀標準(實驗稿)》(王薔、陳則航,2016)、《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教育部,2022b)和《義教藝術課標》(教育部,2022a),將跨學科美育課程目標確定為:(1)學習多種閱讀技巧與策略,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探究主題意義,感知并鑒賞主題美;(2)鞏固解碼能力,分析語言形式,感知并分析語言美;(3)評析繪本插圖,提升閱讀品格,感知并體會形式美;(4)比較中外文化,提升文化意識,制作美術作品,感知并創造文化美。

其中,目標1為學習理解層,側重對文本主題意義的理解和相關策略的培養,指向主題美培育;目標2為應用實踐層,側重對語言形式的分析和內化,指向語言美培育;目標3同屬應用實踐層,側重對繪本插圖的評析與鑒賞,指向形式美培育;目標4屬遷移創新層,側重對文化意識的培養,指向文化美育培育。四個目標相互關聯、層層遞進,從主題美、語言美、形式美和文化美四個維度進行系統美育。

(二)基于總體目標,選擇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的選擇應緊密圍繞課程目標。教師首先需考慮所選繪本是否能幫助學生實現對主題美、語言美、形式美與文化美的感知理解、體驗賞析和遷移創造。此外,教師還需結合系統的學情分析,圍繞學生的已知、未知與想知,確定個性化的書單。鑒于此,我們為七年級學生選擇了13本繪本作為跨學科美育材料。這13本繪本分屬“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與自我”三大主題,內容貼近學生生活,難度適中,蘊含多元的文化內容和審美要素,適合進行跨學科美育教學(見表1)。

表1 英語與藝術學科融合的跨學科美育課程內容(七年級)

(三)圍繞課程內容,進行整體設計

確定課程內容后,需對其進行整體分析和系統設計。教師應基于主題關聯度、內容難度、產出難度等要素,對課程內容進行編排。我們選擇的13本繪本中,五本涉及“人與自我”,四本涉及“人與社會”,另外四本涉及“人與自然”。三大主題分布均衡,文本主題相互關聯,適合進行群文教學。在此基礎上,我們根據文本難度和美育成果形式的相關性,對繪本順序進行了進一步編排,最終確定了一學年的教學計劃。每本繪本分兩次課教完,第一課時側重感知理解美與體驗鑒賞美,第二課時強調遷移創造美。

(四)基于整體規劃,進行單本設計

在整體設計的基礎上,教師可圍繞文本分析和學情分析,確定單本繪本的教學目標和活動設計。以第11本Runaway Bunny為例,本書屬于“家庭與家庭生活”這一子主題,內容圍繞一只逃家小兔與媽媽的互動展開。主題上,繪本通過描述兔媽媽說服小兔放棄逃家的過程,讓學生思考有效的親子互動所具備的要素,感受家庭的愛與美。在語言上,繪本為詩歌體,句式對仗工整,有韻律有節奏,富含韻詞,能幫助學生感受英語的語言美。在形式上,插圖與內容交相呼應,時而黑白,時而重彩,畫風樸素寫實、明暗分明,配色柔和、清麗柔美,呈現了典型的形式美;在文化上,書中的兔子是典型的西方兔子形象,學生可對比中外文化中的兔子,感受文化差異,形成跨文化意識,感受文化美。

基于以上解讀,我們確定了本書的教學目標:學完本書后,學生能:(1)閱讀繪本,梳理情節,感受和分析主題美;(2)賞析繪本,流利朗讀,感受和鑒賞語言美;(3)評價繪本,分析插圖,感受和評析形式美;(4)制作兔爺,仿寫詩歌,感受和創造文化美。本書的教學占用兩個課時,前三個目標在第一課時完成,最后一個目標在第二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主要采用系統的指導性分享閱讀、熱身引入、圖片環游、朗讀默讀、總結梳理等活動幫助學生進行理解與內化;第二課時側重遷移與創新,學生在理解與內化的基礎上制作兔爺,撰寫詩歌,從感受美和鑒賞美過渡到創造美,完成美育大循環(見表2)。

表2 Runaway Bunny 教學目標、活動與時間安排

四、英語與藝術融合的跨學科美育課程實施途徑

以下結合Runaway Bunny一書的教學流程,詳細闡釋跨學科美育課程的實施途徑及注意事項。

(一)閱讀繪本,梳理情節,感受和分析主題美

首先,教師呈現中西方文學中的不同兔子形象,激發學生對兔子形象的好奇。之后,教師讓學生分析西方兔子形象背后的文化現象,并呈現繪本封面,讓學生預測文本內容,形成假設,激發閱讀興趣。接著,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讀標題,并讓學生猜測:Bunny會做什么?它為什么會逃跑呢?以此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之后,學生帶著問題和假設進行圖片環游。教師讓學生圍繞問題鏈(見圖1)進行圖文閱讀,梳理故事主要情節,深挖主題意義,感受和分析主題美。通過圖片環游與問題鏈,教師引導學生梳理Bunny的逃家過程,思考Bunny逃家的原因。本文講述了Bunny幻想自己變成各種事物從家逃走,而它的媽媽也變成各種事物找回它,周而復始,Bunny最終放棄了逃家想法,選擇繼續留在媽媽身邊的故事。了解到此主題并回答問題鏈后,學生進行細讀,完成情節發展圖(見圖 2)。此時,學生已經獲取了Bunny和媽媽變化的過程和細節,并分析出Bunny最后沒有逃家的原因。學生通過感悟Bunny與母親的相處方式,體會媽媽無處不在的母愛,感受親子相處過程中的愛與美。

圖1 Runaway Bunny 問題鏈

圖2 Runaway Bunny 情節發展圖

(二)賞析繪本,流利朗讀,感受和鑒賞語言美

在理解文本后,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梳理并分析韻詞,如climber、gardener、walker、mother。之后,教師通過組織跟讀、默讀、雙人朗讀、小組朗讀等多種活動,引導學生感受與賞析語言的韻律、節奏、語音語調等美育要素。本課配套有英文歌曲,可作為幫助學生賞析語言美的素材。在賞析過語言美要素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繪本語言,梳理文中反復出現的核心句型(If you...,I will...)。該句用于Bunny和媽媽的變化和互相追逐的過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該句的語用規則和功能,將理解與習得關聯,形成深度的主題與語言內化,加強對主題美和語言美的融合式感知和賞析。

(三)評價繪本,分析插圖,感受和評析形式美

內化主題和語言后,教師引導學生評價繪本、分析插圖,感受繪本所蘊含的形式美。首先,教師引導學生梳理繪本故事的發展脈絡,即Bunny的逃家過程及相應的核心語言。教師在板書上呈現關鍵句型(If you...,I will…)和關鍵詞匯(run away、run after等),方便學生參考運用?;谝陨鲜崂?,學生結合自身理解,對繪本的內容編排和插圖形式進行打分并闡述其原因。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喜歡插圖的色彩、內容和畫風,是否喜歡其排版方式,圖片是否恰當地表達了文字意思等問題,讓學生賞析黑白和彩色插圖穿插出現的編排形式,將插圖形式與文本內容進行關聯,形成對形式美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意識。

(四)制作兔爺,仿寫詩歌,感受和創造文化美

最后,學生對比逃家小兔與中國傳統兔子的形象,回答引入活動時提出的問題,分析文化對文學作品的影響,提升文化意識,感知文化美。逃家兔子非?;顫姸嘧?,有時變成魚,有時變成帆船,有時還會變成鳥,這代表了西方文化對兔子形象的詮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兔子形象之一當屬玉兔,其性格特征與逃家小兔迥異。兔爺是對玉兔進行藝術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的泥塑形象,文化底蘊深厚,適合作為文化符號進行跨文化對比。因此,教師先讓學生觀看制作兔爺的視頻,感受多樣的兔爺形象,并在教師指導下制作個性化兔爺。學生基于對兔爺文化背景的認識以及對多個兔爺形象的鑒賞,制作小兔爺與大兔爺,讓文化意識外顯于行。之后,學生基于制作的兔爺仿寫詩歌,將自己制作的兔爺代入Runaway Bunny的情境中,想象如果小兔爺要逃家會變成什么、大兔爺會變成什么。學生模仿文本句式(If you..., I will...)為自己制作的兔爺仿寫英文詩歌,讓文化意識內隱于心,進行整體的遷移與創新,創造美,完成整體美育循環。

五、結語

本文梳理了英語學科美育與跨學科美育的內涵,并以英語繪本教學為例,討論了英語與藝術學科融合的跨學科美育課程設計的步驟與方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類課程只是學科美育與跨學科美育落地的形式之一。美育實踐路徑多元,情境多維,教師應基于學科特點和本土情境,發掘豐富的美育資源,開發系統的美育課程,形成美育教育生態。

猜你喜歡
跨學科美育繪本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繪本
繪本
繪本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商標跨類保護的跨學科解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