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差異化教學與干預措施

2024-01-19 13:45王麗娜
關鍵詞:線下技能教師

王麗娜

(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 生物技術系,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高職院校的生源組成和質量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高職學生群體的差異性也日益明顯,基于學生個體特征,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差異化教學是提升高職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關于差異化教學,國內外學者對其表述并沒有統一標準,華國棟教授認為差異化教學是立足于學生個性的差異,滿足學生個別學習的需要,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的教學[1]。差異化教學中采取適當的教學干預,能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身水平,審視學習目標,反思之前的學習方法,從而調整原有的學習規劃與策略[2]。

教學干預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行為數據進行診斷和分析,發現學生差異,進而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設計并實施策略性的指導[3]。利用信息技術分析相關數據,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能有效改善傳統教學中所遇到的時效性差、教師主觀性強、干預參與面窄等問題[3],從中發現每個學生的學習偏好、學習方式、學習路徑等,進而了解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對學生實施差異化的教學干預,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潛能,激發學生個體的內驅力,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從而不斷推進高職院校差異化教學改革和探索。

1 實施差異化教學與干預的原因

1.1 實施差異化教學的原因

隨著高等職業院校招生形式的變化,生源質量參差不齊。高職學生在基礎知識、學習興趣、學習目標、思維方式、學習態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倘若按照統一的教學方法、相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進行教學,將無法兼顧學生個體的學習差異,勢必造成基礎薄弱、學習能力差、自控力差的學生聽不懂、跟不上,進而出現躺平的情況;而基礎好、學習能力強、求知欲強的學生又會感覺內容淺顯、挑戰性弱,無法滿足自身需求,從而阻礙這些學生在思維、技能、創新等方面的發展,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教師在考慮學生個體差異的同時,應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適合學生個體特點的教學方法(如差異化的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評價等),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最大限度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其在原有基礎上多元化、個性化地發展。

1.2 差異化教學干預的必要性

面對生源多樣化、學生個性化、社會需求多元化的特點[3],高職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勢在必行。利用線上學習平臺提供的學生在線學習數據,了解學生的差異特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及接受程度,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策略,設計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個性特點的差異化教學干預,通過適當的干預措施和活動對學生學習進行分層次的管理與引導,以確保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潛能。差異化的教學干預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習效果的關鍵要素,它能幫助學生了解自身水平,審視學習目標,反思之前的學習方法,及時調整原有的學習規劃與策略,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2 差異化教學策略

2.1 建立混合式教學環境

信息技術的發展加強了線下與線上教學空間與時間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全新的教學環境?!盎ヂ摼W+”時代的混合式教學拓展了學生的學習途徑,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機會,它融合了多種教學方法、技術、資源,實現了傳統課堂教學與在線網絡教學的無縫融合[4],滿足了教學模式多樣化、課堂學習差異化的需求。

教師課前將設計好的導學案及課程資源上傳到學習平臺,并下發教學任務,學生借助電腦、智能手機等工具,依據個人的學習基礎,設定學習目標,開展個性化的自主學習,學生可以自主確定學習進程,自主選擇課程內容,自主診斷學習效果[6]。教師根據學生的在線學習情況進行適當的提醒、幫助和指導,以此增強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和建構知識體系的能力。

在線學習平臺雖然為學生時時學、處處學創造了便利條件,但對于一些特殊專業知識和實踐操作,線下課堂的面對面教學仍是不可或缺的方式。線下課堂教師講授、小組合作等教學活動能有效幫助學生理解、消化新知識,引導學生高效思考、發表見解,通過追問、補問等方式幫助學生形成發散思維,并利用師生間與學生間交流探討、師生點評等活動對實操訓練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指導與糾正。

2.2 設計差異化的教學方式

課前,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根據發布的導學案,依據自身的學習目標,有選擇性地觀看課件或微課,并完成課前練習,以便快速理解相關知識點和技能點。教師對學習平臺上跟蹤記錄的學生的學習進度、交流信息、測試成績等學習行為數據進行分析,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學習狀況,診斷每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判斷發布的學習內容是否符合各層次學生的認知特征。如果布置的學習資源難度超過了對應學生的能力范圍,則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重新分析他們的學習需求,針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共性問題,二次調整教學內容,并組織學生二次學習;針對學生個別的學習問題,為其推薦適合他們能力水平的學習資源使其順利開展學習。對學生進行分組或個人在線指導,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新的知識點或技能點,形成初步印象,并引發思考。

線下課堂教學前,分析學生個體或群體線上“二次”學習情況,進行差異化教學設計,調整線下教學內容,利用講授、任務驅動、互動討論等多種教學方式將新知識、新技能嵌入到學習任務中。講授自主學習過程中理論性知識的易錯點和難點,鼓勵學生就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提問,以提升學習效果;對于實操性內容,學生可根據課前觀看的實操視頻,先了解實驗原理及操作要點,操作過程中,對個別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單獨指導,以達到理解新知識點和熟練掌握新技能的目的。

2.3 采取差異化的教學干預策略

通過學習平臺上的數據追蹤學生在線學習軌跡,對學生學習行為進行遠程管理和調控,以達到教學干預的目的。若出現學生沒有按時登錄線上平臺學習資源,教師以群發的形式通過在線平臺發出預警提示,以對缺席學生群體進行督促和監管;如果依然有學生未登錄,則通過網絡工具(如微信、QQ、郵件、短信等)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開展有針對性的個體干預;遇到練習題錯誤率過高、某些知識薄弱點的情況,學生可通過網絡工具向教師提問,教師單獨為其解答;而對于能力較強的小組或個人,則為其推薦拓展性學習資源和有針對性的指導建議,引導這些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突破難點,形成創新思維,增加額外學習技能。

線下課堂教學中,對于多數學生無法理解的共性問題,教師可以采取面對面講授、個人提問、線下集體討論等差異化的教學手段進行干預;對于個別學生出現的實訓操作問題,則通過小組協作、播放視頻或教師親自演示的方式指導學生,以便學生直觀了解實操技法。教學任務完成后,學生展示任務成果,包括成品展示、解決的疑難問題、創新想法、銷售理念等,通過教師點評、同伴互評的方式進行交流,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發揮著引導、啟發、監管的作用[6],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與內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具體差異化教學干預及策略見表1。

表1 差異化教學干預及策略

2.4 差異化地反饋學生學習情況

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查看學生線上自主學習數據,觀察線下課堂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監控學生的學習行為,評估學生的預期學習結果。對基礎理論學習存在風險的學生進行預警,并利用在線論壇、微信、郵件等信息技術進行交流與反饋;對具體實訓操作問題采取面對面講授或手把手指導的形式進行反饋。及時有針對性地反饋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依據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差別性過程干預及反饋,以便學生快速調整學習狀態,彌補學習不足,從而有目的地引導各層次的學生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習問題。

3 差異化教學的干預方式

本研究以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專業的專業必修課“食品加工技術”為例,整個課程主要采用任務教學法,課前,教師通過在線學習平臺布置相關學習任務,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課中,教師根據學習反饋講解相關知識點;課后,學生在學習平臺上提交課程任務,師生與生生進行評價與互評,學生最后提交修改后的任務報告。

3.1 采取分層式教學干預

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在線學習過程中留下的學習痕跡,如課程資源學習進度、作業完成情況、在線測驗次數、話題討論數等,以及線下課堂聽課狀態、回答問題積極性、實操動手能力等多方面學習行為篩選出學習存在風險的學生,采取差異的教學方式為其提供適當的學習干預。

課前先進行班級“群體干預”,教師在學習平臺發布基礎學習任務,督促全體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習,學生主要以個體學習為主,也可與同伴共同討論完成。

規定時間內根據學生的基礎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將學生進行分組干預,對學習參與度較低、任務完成率不高的學生,作為“補救型小組”進行教學干預,便于學生掌握課程基本知識與技能,教師以群發微信或在線學習平臺發送消息的方式提出預警,并給予適當的學習建議,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在線學習,如在平臺中給出“你要加油嘍!有問題可以隨時與我溝通”;對于規定時間內較好完成基礎學習任務并有意愿的學生,將其組建成“提高型小組”并進行教學干預,為其推薦一些高于基礎任務且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資源,如建議了解食品技能要求,觀看相關產品圖片及視頻,設計出擬參賽作品,以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及實踐技能。

對于參與度低、學習積極性差、任務完成量少[2]的“學困生”采取“個別干預”。如通過在線交流或面對面交談了解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及喜好,以及樂于接受的學習方式、學習資源呈現形式、作業完成形式等,為其推送個性化的在線資源及線下學習指導方式。

3.2 利用問題庫實施差異化干預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利用在線平臺為每位學生建立在線“問題庫”和“技能易錯視頻庫”,教師利用在線“問題庫”,明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幫助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利用“技能易錯視頻庫”中的視頻指導學生規范實操技能,將群體和個人技術操作中的薄弱環節逐漸減少直到消除,達到企業要求的規范。

針對學生課前在線測試中的問題,依據在線平臺為每位學生提供出錯率和出錯點的分析數據,了解問題的特性與共性,為特性問題建立“個人問題庫”,將“出錯率”較高的共性問題納入“共性問題庫”,如烘焙項目中“分析戚風蛋糕制作過程中蛋白打發失敗的原因、蛋糕表面開裂的原因等”。依據錯題情況,從在線資源庫中找到與之相匹配的學習內容,重新進行設計,推送給學生進行補充學習[5];線下課堂教學過程中,調整教學策略,觀察學生技能操作規范性,對手法不規范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

課后,根據在線“問題庫”和“技能易錯視頻庫”對本項目中多數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易錯點進行再次分析,了解學生對理論知識及技能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繼續為個別學生或學習小組提供適當的學習干預;針對錯誤率較高的理論問題,如果蔬干制的方法、通風排濕時間、導致果蔬干制品腐敗的微生物等,教師會將相關內容推送到在線交流平臺,組織學生對相關或類似問題進行討論;對于技能問題,讓學生再次觀看線上“技能易錯視頻庫”中的視頻,如蛋白打發過程中加糖的時間、蛋糕卷卷制過程中注意的手法,以便學生牢記操作技能要點。利用在線“問題庫”“視頻庫”,線下指導的方式進行差異化教學干預,找到學生學習“痛點”,提高干預的針對性,將“問題”轉化為促進學生學習的資源[4]。

3.3 通過行為評價實施教學干預

混合教學過程中,評價具有診斷、激勵、指導及干預等作用,是保障學習質量的重要措施[7]。在線學習平臺記錄和采集了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不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細化評價。制定詳細的學習過程評價標準,以全面、客觀、真實的學習狀態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對學生展開精準的干預。

學生課前完成在線學習任務;課中根據教師講解,小組協作完成實訓任務;課后將完成的實訓作業或設計的創新作品上傳。通過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的集體干預或個體干預,根據每個環節的教學任務制定出相應的量化評價指標。通過量化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及操作手法。具體評價指標見表2。

4 結論

信息化技術有利于教師探索適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差異化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基于差異化的教學目標,營造適合學生發展的學習環境,設計差異化的教學內容、活動、評價方法,充分挖掘學生的個體潛能,并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干預,實現學生知識及技能層面的整體提升,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推動差異化教學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充分發揮差異化教學多元化、系統化和效能化的作用。

猜你喜歡
線下技能教師
高級技能
最美教師
COZMINE線下集合店
傳統線下與直銷模式孰強孰弱?這家動保企業是這樣看的
從“偶然”的疫情大爆發到“必然”的線下線上教學結合
教師如何說課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秣馬厲兵強技能
拼技能,享豐收
畫唇技能輕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