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本科大學英語課程中電子檔案袋學習模式的應用研究

2024-01-20 06:32胡文育
校園英語·月末 2023年8期
關鍵詞:數字技術大學英語

摘 要: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子檔案袋(E-Portfolio)學習模式在高等教育領域得以應用得以實現。這種學習模式強調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反思能力,這與應用型本科大學英語課程的培養目標相契合。本文分析了電子檔案袋學習模式的關鍵特征及其實踐案例,旨在探索切實可行的應用型本科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

關鍵詞:數字技術;大學英語;電子檔案袋

作者簡介:胡文育(1985.12-),男,廣東梅州人,廣州南方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英美文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全面融入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022年12月,2022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大會在線上舉行,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聯盟主席、清華大學校長王希勤在會上發布《無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報告》,分享了高等教育數字化的中國方案和中國經驗。2023年2月,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主題為“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由此可見,數字技術與我國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勢所趨。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為理念先進的學習模式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實踐應用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引進數字化平臺,貫徹先進的教育理念,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成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電子檔案袋(E-Portfolio)學習理念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其以建構主義、人本主義、多元智能理論為理論基礎,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反思能力,貫徹過程性和診斷性評價,突出學習的多元性和真實性。受技術條件的限制,電子檔案袋學習模式長期以來應用場景有限,而今數字化學習平臺的迭代升級使其在大學英語課程中的應用得以實現。隨著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英語課程學分的縮減,學時也相應減少,而培養目標并未改變,大學英語教學面臨著“減學時不減內容”的現狀;與此同時,大學英語課程長期存在的固有難題仍未攻克。學時減少和固有難題成了橫亙在應用型本科大學英語課程面前的“兩座大山”。

一、應用型本科大學英語課程的固有難題

(一)學生被動學習是主流

大部分學生未能擺脫高中的學習狀態,高度依賴教師和課堂。大學階段英語能力的養成單單依靠有限的課內時間和課堂教學顯然是不現實的。高中階段學習跟大學英語學習最大的區別在于學習頻率。高中階段每天均有英語課和作業,且有高頻率的測試,學生語言能力的保持必然好于大學階段。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每周大學英語課后至下一周上課前的區間(7天),如果學生沒有自主進行復習鞏固,則所學知識的記憶量僅剩下25.4%。這是大部分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英語學習的“通病”:自主學習意識薄弱,課后低頻率復習所學知識,因此習得效率低下。大學英語課程學時的減少將進一步加劇這一狀況。

(二)教師占據課堂的核心地位

不少應用型高校的師生對“一言堂”教學模式已習以為常,課堂上象征性地進行簡單的師生互動,課堂氣氛單調沉悶。教師的“獨角戲”使大部分學生成為被動的看客:教師賣力授課,臺下卻無動于衷。這其中固然有許多高校大學英語課程班級規模過大的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一言堂”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課程評價體系較為單一

傳統的“平時成績+期末成績”的課程評價模式仍是主流,終結性評價占據主要地位,形成性和診斷性評價因各種條件的限制未有效開展。平時成績的評定依舊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無法了解到學習進程中平時成績的變化,導致學生專注于突擊復習以通過期末考試,平時的自主學習動力和頻率明顯不足,英語學習時間和投入度不足。

(四)教學效果和學習成果的反思存在“雙缺失”

教師依據教學大綱按部就班地教學,教學結束后大部分教師基本不會驗證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教學效果的反饋依賴于期末考試的結果,整個教學流程缺少階段性反思和總結的環節。學生在教學中被動地按教師的布置推進學習進程,課程結束時只關注期末成績的分數,基本不反思學到了什么。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隨著課程的結束而終結,缺乏為下一階段學習查缺補漏的意識,語言學習處于中斷狀態,語言習得的可持續性不理想。

電子檔案袋學習模式應用于應用型本科大學英語為師生課程跨越“兩座大山”提供了新路徑:在課程教學中應用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網絡學習平臺,明確課后學習時間節點,完善課后學習監督機制,采用過程性和診斷性評價,提升學生的學習頻率,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反思能力。

二、電子檔案袋學習模式的特征

電子檔案袋是一個“學習—檢測—反思—發展”的動態檔案記錄過程,收錄了學生全程的學習成果和成長證據,實現了學習成果的可視化。學生完整的課程學習記錄,包括學習計劃、學習進度、測試成績、圖片、視頻、音頻、討論記錄、小組作業、教師反饋、生生互評、自我反思、問卷結果等。教師可通過學生電子檔案袋中的記錄,了解該生的學習規劃、合作社交及知識掌握等多方面情況。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進程、學習障礙等在電子檔案袋的記錄中一覽無遺。教師能隨時通過電子檔案袋調取學生真實表現的多元證據進行過程性和診斷性評價,向學生及時反饋學習建議。電子檔案袋評價模式要求大學英語教師既要做到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對其學習進度及效果進行反饋,又不能對學生操作的具體環節有過多干涉。除真實記錄學習過程外,電子檔案袋的關鍵特征是,關注學生本身,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和進步。學生可以借助電子檔案袋中的數據,結合教師和同伴的反饋,反思學習表現和了解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認清自身存在的問題,在進入下一學習階段前重新規劃學習任務,達成學習進階性發展的目標。

突出多元性,從多維角度關注學生的成長與表現是電子檔案袋學習模式的另一顯著特征。電子檔案袋學習模式將學習任務分為核心任務(必做)和自由任務(選做)兩類,滿足學生的多元學習需求,鼓勵學有余力和自我要求更高的學生完成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學生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核心任務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包括課程教學期間的學習計劃、自學任務、小組作業、課堂測試、生生互評、自評與反思、調查問卷等;自由任務包含滿足更高需求的拔高任務,如課外聽力材料(視頻或音頻)、課外閱讀材料、寫作和翻譯任務等。

三、電子檔案袋學習模式應用初探

筆者所在學校是一所民辦應用型本科高校,生源來自全國各地,學生英語基礎不一。在大學英語課程學分縮減的背景下,本校大學英語課程選取大一第二學期部分班級的聽說模塊開展電子檔案袋學習模式的實驗,為進一步擴大該模式的應用積累實踐經驗。本校大一第二學期采用《大學英語聽說教程2》作為主教材,以超星學習通作為電子檔案袋記錄的主平臺,U校園作為聽力練習平臺。實驗班聽說模塊電子檔案袋成績占該學期大學英語課程總成績的30%。

(一)電子檔案袋的構成和評價標準

實驗班聽說模塊電子檔案袋依據《大學英語聽說教程2》的教學板塊,共收錄11個項目,包含8個核心任務(100%)、2個自由任務(10%)和教師反思:

學習計劃(制定與驗收),占5%(參照學習計劃對學習任務的完成度進行自我評分,平臺記錄成績);

Pronunciation(發音練習),占5%(教師評價,平臺記錄成績);

Act-out小組任務(形式可選),平臺提交對話視頻或課堂現場展示,占30%(教師評價20%+生生互評10%,平臺記錄教師點評和成績);

Discussion(課堂討論),占10%(教師評價6%+生生互評4%,平臺記錄討論記錄和成績);

Listening tasks(課外自主完成),占15%(機器評價,平臺記錄學習進度并折算成績);

Quiz(課堂測驗),占10%(機器評價,平臺記錄成績);

Test(驗收測驗),占20%(機器評價,平臺記錄成績);

Further listening(自由任務),選做任務(機器評價,平臺記錄成績,額外+5%成績);

View the world(自由任務),選做任務(機器評價,平臺記錄成績,額外+5%成績);

學生反思,占5%(對照Exit Ticket提交自我反思和評分,平臺記錄成績);

調查問卷(每月一次),供教師進行教學反思。

(二)教學和評價實施流程

以第二單元“College Challenges”(教學時長2周,每周2學時)為例,在體驗過第一單元的學習流程后,學生已經熟悉了電子檔案袋學習模式的運行機制和評價方式。

進入本單元學習之前,教師首先向學生介紹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和任務清單,引導學生在學習通平臺填寫學習計劃,明確每個時間節點的學習任務和進度要求,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自我規劃學習的意識。其中,Pronunciation和Listening tasks中的3項任務需要學生嚴格依據學習計劃按時完成;小組內部要協商好Act-out(2周的準備時間)的時間安排和成果形式,并按時在學習通平臺“分組任務”中完成組間評價。Act-out的對話表演強調小組內部通力合作和互助,彼此糾正語音和口語表達,實現協同進步。為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學習計劃的完成情況將交由學生在學習通平臺進行自我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參照自己制訂的學習計劃和成功標準進行自我評價,評價自己的學習目標是否達成,對照成功標準看自己是否還有差距。

第一次課中,教師通過Warm-up進行課文主題導入,學生需針對“Why did you choose to enter university? ”展開小組討論,每個組至少提出5個理由,提交至學習通平臺的“分組任務”并展開組間互評。教師點評完主題討論后,課內時間重點關注核心知識點,包括Listening tasks涉及的文化知識點和重點詞匯、Act-out中需要應用的關鍵句型等。第一次課后,教師應追蹤學生的學習進度,督促進度緩慢的學生。

第二次課中,教師首先對單元詞匯和Listening tasks完成情況進行隨堂測驗,檢驗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度并在測試后針對錯誤率高的題目進行分析講解,突出易錯點和難點,做到有的放矢。課內不再“放聽力,對答案,看原文”,整體轉向“課外自主學習,課內查缺補漏”的形式,以提升學生課外學習頻率,改善課堂教學效果。

(三)成果評估與反思

開啟第三單元學習之前,教師需完成兩項工作:一是對Act-out任務的驗收。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應及時在學習通平臺向各小組提供書面或者語音點評,針對學生對話中存在的口語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各小組可在學習通平臺的“分組任務”中查看教師評價和組間評價的記錄。二是進行第二單元的驗收測試,全面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并將測試數據反饋給學生。學生在進行反思時,應對照單元學習之初制定的學習計劃,查看學習記錄和測試數據,根據教師提供的Exit Ticket從四個維度(Vocabulary、Functional language、Skills、Culture)在學習通平臺完成自我評價和反思。至此,學生整個單元學習全過程的學習記錄、學習成果和評價結果都已收錄在電子檔案袋中。

在電子檔案袋學習模式的最后一環,教師應階段性發起問卷調查,及時追蹤學生在學習動機、學習興趣、任務難度感知、學習障礙等方面的動態,并綜合電子檔案袋所記錄的學生表現進行教學反思,檢討教學策略的選擇,對教學安排及時作出調整,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四、結語

電子檔案袋的記錄過程是貫徹過程性和診斷性評價的動態過程,凸顯學習的多元性和真實性。電子檔案袋學習模式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與進步,學生成為教與學的中心。在電子檔案袋學習模式下,課堂重心從知識的灌輸轉向診斷性修正易錯點;教師和學生是電子檔案袋的記錄者也是受益者,電子檔案袋中的學習記錄對于教與學都是寶貴的數據,成果的可視化使得師生均能全方位掌握學習進程并同步開展教與學的反思,逐步達成學生進階性發展的目標,給應用型本科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帶來了新思路和新啟發。

參考文獻:

[1]王慧文,劉芹.理工科大學生學術英語聽說課程電子檔案袋評價模式探索[J].外語測試與教學,2018(1):1-11.

[2]劉逸凡.大學生英語翻譯能力電子檔案袋評價模式構建[J].西部素質教育,2022(16):66-69.

[3]王威.電子檔案袋評價提升師范生英語聽說能力應用研究:以長春師范大學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1):188-190.

[4]劉建達,李雪蓮.英語課程的教學評價改革[J].中國考試,2020(9):27-31.

猜你喜歡
數字技術大學英語
數字化技術在高校博物館中的應用
舞蹈創作技術的運用與研究
淺析產業化模式對中國動畫發展的重要性
數字媒體藝術在虛擬展示空間中的應用探究
數字技術在工業電氣自動化中的研究應用
工業自動化中數字技術創新應用
大學英語創造性學習共同體模式建構案例研究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課程中語音教學現狀與重要性簡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