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軟組織平衡技術治療頸源性頭痛的臨床研究

2024-01-20 09:47程亭秀齊逸凡馬曉婷曹景文肖丙龍程廣耀
中國療養醫學 2024年2期
關鍵詞:頸源肌群姿勢

程亭秀,齊逸凡,馬曉婷,曹景文,肖丙龍,程廣耀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高速發展,數字化、智能化的廣泛普及,長時間伏案工作以及長期低頭操作手機、電腦的人群日益增多,頸源性頭痛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并呈現年輕化趨勢。近年來,高中學生頸源性頭痛的患者也逐年增多,癥狀時輕時重,纏綿不愈,常常導致患者精神萎靡、情緒低落,注意力和記憶力降低,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及學習[1]。臨床上西醫治療多以物理療法、藥物療法、神經阻滯、脈沖射頻、外科手術、心理治療為主[2-4];中醫以針灸、推拿、中藥治療為主[5-7]。由于人們很難避免低頭工作、學習,復發率仍很高?,F有治療方法必須由專業醫療人員治療,臨床上缺少簡單易學的治療和訓練方法,甚至可以在家庭治療的方法。筆者多年來從事慢性疼痛的自我康復研究,提倡主動健康理念,發現恢復頸椎的軟組織平衡,增加頸椎的穩定性可減少頸源性頭痛的復發,這與文獻報道的恢復頸椎生物力學平衡可以提高頸源性頭痛治愈率相一致[8-9]。筆者結合中醫整體理論與西醫的肌肉筋膜理論,將軟組織治療平衡技術應用于頸源性頭痛的治療,取得良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60 例患者均來自2021 年10 月至2022 年10 月東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頭痛康復門診,患者以反復發作的頸部不適伴頭痛為主要癥狀,符合國際頭痛分類第三版(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ICHD 3rd edition)頸源性頭痛的診斷標準[10-11],按隨機數字表分為常規治療組和治療組各30例。常規治療組男9 例,女21 例,年齡14~55 歲,平均年齡(35.2±10.56)歲,病程2 周~36 個月,平均病程(14.78±5.62)個月;治療組男10 例,女20例,年齡15~57 歲,平均年齡(34.7±11.04)歲,病程2 周~36 個月,平均病程(12.96±7.78)個月。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之間年齡、性別、病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獲得東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DNRMYYLL-2021003),患者和家屬知情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診斷標準[10-11]A.源于頸部疾患的一處或多處的頭面部疼痛,滿足C 和D 項。B.有臨床、實驗室和/或影像學證據發現能導致頭痛的頸椎或頸部軟組織疾患或損害。C.至少符合下列4項中的2 項以證明存在因果關系:頭痛的出現與頸部疾患或病變的發生在時間上密切相關;頭痛隨著頸部疾患或病變的緩解或消失而明顯緩解或消失;刺激性動作可導致頸部活動受限和頭痛明顯加重;診斷性神經阻滯后頭痛消失。D.頭痛在病因性疾病或病變成功治療后3 個月內消失。

1.3 選取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年齡14~60 歲;排除其他疾??;能夠堅持按療程治療;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能完成自我康復訓練者。排除標準:脊髓型頸椎病患者;頸椎腫瘤、感染、代謝性骨病患者;既往有頸椎外傷、手術史患者;既往有腦血管意外、顱內占位性疾病等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其他全身疾病所引起頭痛患者;患有其他嚴重心肺疾病、精神疾病患者;不能耐受及不能堅持完成本次治療患者,不能按時完成自我康復訓練者。

1.4 治療方法

1.4.1 常規治療組 采用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推拿治療學》[12]中“頭痛”推拿治療方案。頭面部操作:患者坐位,醫者站其體側,用一指禪推法從印堂向上推至前發跡;沿發跡推至頭維、太陽穴,往返5 遍;按揉印堂、魚腰、太陽等穴,每穴1 min;拿五經、掃散膽經,各操作5 遍;用指尖擊法從前額部向后項部反復操作2 min。項背部操作:患者俯臥,醫者用一指禪推法沿項部膀胱經、督脈上下往返操作3 min;用拿法從風池至大椎反復操作3 min;拿風池、肩井穴各1 min。

1.4.2 治療組 采用軟組織平衡技術治療頸源性頭痛,治療前首先對患者進行姿勢評估,并進行姿勢分析,明確適應性短縮肌群和適應性拉長肌群;然后進行個體化的軟組織平衡技術治療;治療期間逐步教會患者自我康復訓練,治療后囑患者每周至少2 次自我康復訓練。具體治療方法包括:①肌肉按摩技術,重點按摩頭頸及上背部肌群,按摩的肌肉主要包括額肌、顳肌、枕肌、胸鎖乳突肌、斜角肌、提肩胛肌、頭夾肌、頸夾肌、頭半棘肌、頸半棘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背闊肌以及枕下肌群等。②肌肉牽伸技術,根據姿勢評估結果,對短縮的肌肉實施肌肉牽伸技術,牽伸的肌肉主要包括枕下肌群及頸前肌群等。③肌力訓練技術,根據姿勢評估結果,對拉長無力的肌肉實施肌肉訓練技術,通過抗阻訓練增加肌肉力量,訓練肌力的肌肉主要是頸后肌群。④核心肌群訓練技術,主要針對頸部核心肌群,結合姿勢評估結果適當進行全身核心肌群訓練。⑤姿勢矯正技術,根據姿勢評估結果針對性地進行姿勢矯正訓練。⑥自我肌肉按摩技術,主要自我按摩頸后肌群、胸鎖乳突肌、枕肌、額肌、顳肌等[13]。⑦自我肌肉牽伸技術,主要自我牽伸頸前肌群、枕下肌群[14]。⑧自我肌力訓練技術,主要進行自我頸后肌群靜力抗阻訓練[14-15]。⑨自我核心肌群訓練技術,主要進行自我頸部及腰部核心肌群訓練[16-17]。⑩自我姿勢矯正技術,主要進行站立位軍姿訓練,重點注意下頜要水平后收。

以上兩組治療方法,1 次/d,5 d 為一療程,間隔2 d 行下一療程,共治療4 個療程;治療組教會患者自我康復訓練,治療期間每周至少行2 次自我康復訓練,治療結束后建議每周行2 次自我康復訓練。

1.5 觀察指標及判斷標準 臨床療效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8]擬定。治愈:頭痛以及頸部癥狀基本消失,頸椎活動度恢復正常,頭頸部壓痛點及僵硬點消失;好轉:頭痛以及頸部癥狀減輕,頸椎活動度改善,頭頸部壓痛點及僵硬點大部分消失;無效:頭痛以及頸部癥狀無改善,頸椎活動度無改善,頭頸部壓痛點及僵硬點少部分消失。治愈率=治愈例數/總例數×100%;有效率=(治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率[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4 周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4 周評價療效,常規治療組與治療組治愈率與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4 周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隨訪3 個月療效比較 隨訪3 個月,失訪9 例,常規治療組5 例,治療組4例;隨訪3 個月后重新評估療效,常規治療組與治療組治愈率與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隨訪中治療組15 例患者一直堅持每周行2 次自我康復訓練,其中治愈患者12 例,一直未出現頭痛癥狀;好轉患者3 例經過2 次/周自我康復治療,頭痛癥狀消失;治療組8 例患者未堅持2 次/周自我康復訓練,頭痛癥狀再次出現,連續2~5 次自我康復訓練后癥狀改善或消失;治療組2 例患者癥狀復發后未行自我康復治療,頭痛癥狀未改善。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隨訪3 個月療效比較[n(%)]

3 討論

頸源性頭痛由Sjaastad 于1983 年首次提出,指由頸部軟組織或頸椎發生器質性或功能性損傷,從而引起的以慢性、單側頭部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征[19],通常但并不總是伴有頸部疼痛,且所有頭痛的患者都存在肌筋膜觸發點,是獨立因素[20]。

隨著數字化社會的飛速發展,頸椎病發病群體有所改變,辦公室白領及學生發病率明顯增加,都是因為久坐、長期固定伏案低頭工作引起;原因在于久坐,長期伏案工作、學習時頭部重心前移,頭頸部的力矩增大,為了維持頭部位置,頸后部肌群負荷增加,久之,頸后部肌群出現勞損,無法繼續維持頭前傾姿勢,協同肌過度活躍,頸部韌帶高度緊張,隨著時間的推移,造成韌帶松弛,肌肉僵硬無力,頸后部肌群肌肉適應性拉長,出現頸椎曲度平直或反弓,椎體穩定性差,為了保持頸椎的穩定性,早期出現保護性增生,后期出現病理性增生,壓迫神經、脊髓引起臨床癥狀;長期伏案低頭姿勢,頸前肌群長期處于短縮狀態,久之出現適應性短縮,為了適應人體直立體位,頸后部肌群過度代償,使頸椎間盤受到的壓力增大,繼而出現退變、膨出、突出,嚴重者壓迫神經、脊髓,產生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影響著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學習;此外,長期低頭工作的不良姿勢造成頸部肌肉血運變差,炎癥因子產生增多,加之走行于肌肉間的神經受到刺激,頸部肌肉筋膜觸發點增多,或原有隱匿肌肉筋膜觸發點活化,加重或誘發頸源性頭痛[21]。

近年來,筆者門診發現高中學生每天低頭學習時間常常>10 h,甚至超過12 h,頭頸部長時間處于固定狀態,造成頸部肌肉僵硬,以及適應性的拉長或短縮,頸源性頭痛發病率明顯增高,尤其高三學生,自身學習壓力較大,又沒有時間進行系統康復治療,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甚至有些學生出現焦慮和抑郁的表現,加之家長過多關心學習情況、過少關心疾病和孩子心理健康,導致孩子學習下降,甚至輟學。因此,筆者多年來一直細心研究主動健康理念下的自我康復,結合國內外軟組織治療技術,總結出一套軟組織平衡技術,在姿勢評估的前提下治療慢性軟組織損傷,并取得一定的療效。

本組研究表明常規治療與軟組織平衡技術治療均對頸源性頭痛有一定療效,但軟組織平衡技術治療組有效率100%,明顯高于常規治療組73.33%;同時隨訪3 個月發現,軟組織平衡技術治療組有效率92.31%,明顯高于常規治療組56.00%;軟組織平衡技術治療組治療結束后2 次/周的自我康復治療的患者頸源性頭痛復發率為0;因此表明,軟組織平衡技術能夠明顯改善頸源性頭痛的癥狀,并能減少復發,而且能自己在家自我康復治療,增加了患者的主動參與性,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狀態,增加了患者的自信心,尤其對高中學生更有效。

軟組織平衡技術實際上是一個整體理論的康復方案,包括國內外常用的各種軟組織康復技術,該研究以姿勢評估為起點,分析肌肉骨骼失衡原因,明確適應性短縮肌群和拉長無力肌群,個體化針對性地運用相關康復技術治療常見軟組織損傷;并加入“主動健康”理念,改變以往“被動醫療”的觀點,讓患者主動參與到治療當中,并教會患者自我康復方案,提高了治愈率,避免了復發;即使有復發,患者及時自我康復訓練,癥狀消失,增強患者的自信心,避免因為慢性疼痛造成的心理焦慮、抑郁等癥狀。該方法的主要治療機制如下:①肌肉按摩技術通過對短縮的肌肉、僵硬的筋膜等軟組織進行強而有力有節律的推動,可使短縮的肌肉得以伸展、緊張的筋膜得以松弛,同時可以影響血液循環、淋巴系統、關節、韌帶等,使病變局部毛細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組織新陳代謝加快,促進炎癥物質吸收,進而緩解癥狀,起到治療作用。肌肉按摩技術對拉長僵硬的肌肉、筋膜進行輕柔有節律的推動,可使僵硬的肌肉、筋膜柔軟,更容易發力,從而改變主動肌與拮抗肌的生物力學,進而達到新的平衡,起到治療作用。此外,肌肉按摩技術松解了頸部僵硬的肌肉筋膜,可減輕頸枕部神經受到的刺激與壓迫,從而緩解疼痛癥狀[22];同時,局部肌肉的按摩使頭頸部肌肉內存在肌筋膜觸發點失活,從而緩解局部軟組織痙攣,進一步改善疼痛癥狀[23]。②肌肉牽伸技術主要牽伸適應性短縮的肌肉、筋膜,可增加肌肉長度及柔軟程度,使緊張的筋膜得以放松,改善關節的活動性,同時有節律的牽伸,類似“泵”的功能,可以增加局部血流量,加快損傷部位組織的新陳代謝。③肌力訓練技術主要針對拉長無力的肌肉,通過抗阻訓練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平衡,同時改善肌肉及周邊軟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營養吸收,激活肌肉筋膜,使其強壯有力,穩定關節。④核心肌群訓練技術可以激活“休眠”或失活的肌肉,恢復肌肉的肌力與耐力,提高其募集和興奮能力,恢復肌肉的平衡及協調能力,恢復薄弱環節的正常功能,重構人體對于失衡脊柱的運動控制,增強核心部位的穩定性;頸部核心肌群訓練可以提高頸部神經肌肉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增強頸椎穩定性,從根源上防治了頸源性頭痛[24]。⑤姿勢矯正技術通過靜態及動態的姿勢矯正,可調整頸椎的生物力學平衡,頸椎的力線恢復正常,改善肌肉骨骼失衡,緩解癥狀及避免復發[25]。自我肌肉按摩、肌肉牽伸、肌力訓練、核心肌群訓練及自我姿勢矯正技術等自我康復軟組織平衡技術,可以不限時間、不限地點的自我康復訓練,鞏固了康復治療的效果,并防止了復發。

綜上所述,以上方法相結合,可以緩解軟組織的緊張性痙攣、短縮,增加肌肉力量,恢復肌肉關節的力學平衡,從而使關節的主動肌—拮抗肌達到一個新的平衡,進而促進癥狀消失,防止進一步發展。同時,隨著姿勢的改變,增加了患者的自信心,提高了患者的主動健康意識,避免了復發,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猜你喜歡
頸源肌群姿勢
肩袖肌群訓練聯合電針對肩袖損傷的療效
以“四天穴”為主針刺治療頸源性耳鳴驗案
通督調神針法結合推拿治療頸源性失眠的臨床觀察
倒掛在樹上,我的主要姿勢
看書的姿勢
*男子水球守門員膝、踝關節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實驗測量
解鎖咳嗽的正確姿勢
產后盆底肌群康復訓練對初產婦順產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
彈撥頸外橫突治療點治療頸源性肩周炎126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頸源性眩暈44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