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德樹人視角下小學各學科教學與德育的融合實踐研究
——以南昌市華安學校為例

2024-01-20 03:07劉姮錦
南昌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課題德育學科

劉姮錦

(南昌市青新小學,江西南昌 330022)

一、問題的提出及研究文獻的梳理回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盵1]思想道德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關系到其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德育在個體成長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價值?!盵2]因此,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相應領域提出了諸多思想觀點、理論主張與實踐舉措。

(一)國外研究現狀梳理

1.從德育與學科教學內容的關系來講,美國教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認為,學校的智力訓練和道德訓練之間渾然一體,而我們教育者卻自作主張地將其分離,學生獲得知識和發展能力之間存在分離,究其原因是一些教育者沒有把學??醋髌浔旧砭途哂猩鐣罟δ艿臋C構。德國教育學家約翰·弗里德里?!ず諣柊吞?Johann Friedrich Herbart)則強調,沒有任何學習不帶有教育性,強調教育始終存在于任何學科的學習過程中,他認為,教學中如果沒有德育教育,就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中如果沒有教學,就只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即教育學教學。這兩位教育界的大師,在許多觀點上甚至是最基本的理論立足點“以教師還是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這個問題上都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是在學科教學與教育性上卻保持著高度一致性,這不得不證明學科教學與教育之間的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

2.從德育與學科教學的途徑來講,英國分析教育哲學家彼得斯(Richard Stanley Peters)認為,不管你愿意與否,事實上任何一位教師都可以看成是德育教師。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Karl Jaspers)認為,教學應當使教育傳遞文化的功能和對思想的教育功能融合起來,不能單腳跳行。在新加坡,學校不僅專門設立德育課程,并且把德育貫穿到多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利于各學科教學進行德育滲透。在德國,也十分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把德育教育看作一個整體性的工程,強調將德育工作貫穿于各學科教學之中,認為任何課程都應承擔德育的任務。

3.從德育與學科教學的特點來講,西方國家德育滲透的特點是廣泛性和潛隱性。廣泛性是指各國都注意把德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之中,發揮各學科對道德教育的“承載作用”和“滲透作用”。如德國、美國要求每一門學科都要考慮這樣的一個問題:要面對哪些道德與倫理問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始終不能忘記這個問題,隨時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潛隱性在西方國家道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中還有另一個概念,即“隱蔽課程”,我國則稱之為隱形課程,與“顯著課程”相對應。相對于顯著課程,隱蔽課程的表現形式不是直截了當地說教,而是在教育過程中似無意卻有意地對學生產生影響。在西方國家德育實踐中,美國是隱蔽課程的首要代表。

(二)國內研究現狀進展

國內道德教育未曾間斷過,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德育內容在不斷發生著顯著的變化,直至20世紀80年代才基本保持穩定。

1.從法律法規的要求來講,《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1998年)等相關教育法規文件對學科教學中的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教師依據中小學課程計劃的培養目標及各科教學大綱的德育目標,在各科教學中挖掘其中隱含的德育因素,結合知識講授、智能培養,有目的、有計劃、分學科地在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等方面對學生施加影響,舉辦能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質等方面的活動。2000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德育要寓于各學科教學之中,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p>

2.從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實施主體來講,著名教育專家朱小蔓認為,要肯定教師在德育活動中的作用,她還提到當下各式各樣的價值觀紛紛涌現,人們不得不面對“價值森林”,作為教師,究竟向學生傳遞“什么價值”“誰的價值”和“怎樣傳遞價值”等都是值得思考的,特別是“怎樣傳遞價值”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因為這是關于一個教師最基本教學能力的問題。檀傳寶《問題與出路:若干德育問題的調查與專題研究》中有專門的章節研究學校德育工作的參與者,對參與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體、科任教師的德育工作狀況、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情況進行了詳盡的剖析,在對大量的數據進行分析后得出“科任教師參與學校德育工作的人數比例明顯低于班主任的人數比例”的結論。

3.從學科滲透德育的原則、方法等方面來講,王海玲在《立德樹人觀下的學科滲透德育研究》中提出,在滲透德育時要堅持計劃性、系統性、持久性、實用性、趣味性、針對性、有機性、合理性、適度性。楊華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原則》中提出學科德育滲透的“八大原則”,這些原則是在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上與當代社會特點和學生的發展狀況綜合分析下得出的。范修佳在《學科教學中思維德育滲透探討》中提出,怎樣加強道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滲透是當前教學改革中亟待解決的一個課題。

4.從課程內容本身對學科滲透德育進行的反思來論述,例如魯潔在《道德教育的根本作為引導生活的建構》中強調學生的知識和經驗的建構對學生德育的重要作用,認為豐富的生活經驗是學生接受德育的基礎。周波在《新課程文化建設的核心:課程價值觀的認同與轉換》中認為新課程文化建設的核心就是使核心理念價值得到政府、教師和學生的認同與轉換,以實現新課程文化的發展與超越。陳瑄在《深化德育的滲透教育需要重視隱形課程的建設》中強調隱性課程的重要性,并且提出加強隱性課程建設的開發與建設。

5.從道德教育的主體來看,教師是道德教育的主體,學校不僅有專門的德育教師,而且各學科教師都要承擔不同程度的道德教育的任務。每一個教師都應該以身作則,主動尋求承擔德育職責,教師的教學工作具有主體性、示范性,學生學習特點具有模仿性,教師的教學活動與日常生活行為對學生的影響潛移默化,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班華認為,“成熟的教育者應當自覺地從倫理等更高層次上考慮教學,主動將教學視為道德事業而不僅僅是教書職業”。易連云認為,教書和育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偏廢,學校教研中也不應該存在一般學科教師與德育課程教師的區別,每個教師都應該意識到自己肩負著德育職責。

二、研究對象及現實意義

(一)研究對象概況

南昌市華安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前身是一個廠辦子弟學校,2005年區劃調整到青山湖區至今。在青山湖區區委區政府的領導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下,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幾年,學校著力內涵式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升辦學品質。獲“江西省勞動教育示范學?!薄敖魇】破栈亍薄澳喜姓n后服務示范學?!钡确Q號。面對時代發展潮流,學校抓住機遇,找準方向,發揮優勢,持續改善,不斷推進學校發展邁向新的高度,增加新的內涵。

學校內涵式發展的中心目標是人的發展,強調學校不是以學生的知識增長為核心而是以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要關注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尤其是道德品質的發展。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學校根據自身辦學特點,以德育為切入口,基于各學科的實施研究,將育人目標與學校學科課程建設緊密結合,整體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成效,豐富學校的發展內涵。

(二)研究現實意義

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的各個環節,形成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不斷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長效機制,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盵3]因此,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適應青少年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創新中小學德育課,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引導廣大家庭和社會各方面主動配合學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圍和社會風氣鞏固學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會與學校攜手育人的強大合力。

三、主要研究內容、方法及實施計劃

(一)主要研究內容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落實學科教學德育目標;研究如何在小學學科教學中落實德育,依據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德育;探索小學學科教學德育滲透的契機、切入點和范圍,以及滲透的方法;探究小學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問題的設計。

(二)主要研究方法

文獻法:研讀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知識,為從事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指導。收集與課題有關的各種資料,了解跟本課題類似的課題研究現狀、成果和趨勢,研究并撰寫如何適時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與方法的論文。行動研究法:以教師共同合作參與、學生實踐為主,在專家的指導下,分析尋找問題產生的原因,不斷完善教與學的行為,將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內化成為道德行動,尋找科學理論,為教師提供必要的理論和實踐依據。調查法:以觀察、訪談、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學生的情況,為本課題提供現實依據。觀察法:通過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作業完成狀況,對知識的掌握及考試成績等和兄弟學校學生情況對比,為本課題提供現實依據。經驗總結法:根據課題研究的目的,把課題研究的成果進行歸類總結,然后不斷完善,改進課題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三)研究實施過程

1.準備階段成果(2020年10月—2021年1月)。(1)加強領導,健全組織機構。確定研究課題,學校成立課題研究小組,課題組成員進行組內分工,明確各自職責。初步制定研究方案,學習理論,填寫課題研究申報書,撰寫開題報告,進行開題論證。(2)制定課題計劃,搜集整理與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組織教師參加培訓,更新德育觀念、樹立德育新理念。(3)理清研究方向,細化工作思路,制定實驗方案。進行課題內涵的界定,強調學科教學中應有機、有效地滲透德育,制定開展課題研究的實驗方案,細化工作思路,使實驗工作有章可循。(4)研究前數據分析。設計編制學生德育情況數據統計表、調查表,進行學科德育滲透現狀的調查摸底,擬定實驗班開展研究。問卷調查教師對學科中德育滲透內容、形式等的人數進行數據統計。

2.實施階段成果(2021年1月—2022年7月)。(1)組織教師學習?!白叱鋈?請進來”,構建交流平臺。積極組織課題組教師參加本課題的各種教學觀摩、學習、參觀活動,積極開展課題實驗研究。其中,市教科所課題辦專家來校作“課題基本思路解析”專題講座,南昌二十八中教育集團副校長來校進行“匠心育人,從心出發——做個會織網的教育人”的德育專題講座等為研究工作打開思路和提供路徑參考;徐芳芳主任在紅谷灘碟子湖學校參加“2021全市中小學(幼)教育科研”培訓,為課題研究實踐提供了幫助。(2)開設教學課例。每學期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年齡特點、學習能力開設不同年級組不同學科教師的備課沙龍活動;每周分語、數、綜三組開展一次教學觀摩、研討活動。研究重點:把德育教育滲透到不同課型中去。2021—2022年度下學期起,將課題研究在全校鋪開,開設各學科與德育融合教學課例。把德育融合納入教學計劃,指導教師在設計德育融合課例時,明確德育目標,探究融合策略,注重學生德育發展性評價。(3)開展研究活動。每月一次課題小組成員研討會,研究各學科教學與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使各種途徑與德育滲透內容的方法形成整體,提高德育實效性。其一,開展德育主題班會。通過開展主題班會等形式,使德育目標不知不覺地深入學生的內心,讓學生受到潤物無聲的道德人格教育。其二,開展德育成果展示。通過評選“織夢少年”等方式,使德育深入學生心中,建立科學化的德育評價體系。其三,開展德育教研活動。由各學科組發揮整體力量開展教研活動,結合學科知識結構,確定配套德育的主題以及細化的德育內容,把德育內容與學科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建立系統化的學科德育。其四,及時收集發掘、提煉包裝研究成果,及時在學術報刊公開發表研究論文等。

3.總結階段成果(2022年6月—2022年3月)。(1)在原研究基礎上,各學科進行德育滲透有效性的深入研究,把德育滲透的多種方法與小學各學科具體教學內容結合起來。(2)收集教師實驗論文、學生問卷調查。(3)本階段結束時,整理一本學科德育滲透教案集和論文匯編,總結與推廣。(4)完成研究資料的整理,對策略進行總結、歸納。提煉成果,完成結題報告的撰寫。(5)研究成果的及時推廣,鞏固成果,并做好后續工作。

四、研究成果及現實反思

(一)主要研究成果

1.學校層面。一是通過對課題的深入研究與推廣實踐,打開了學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全校各學科掀起了滲透德育的熱潮。二是形成良好校風、班風。充分利用德育的各種途徑和方法使同學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陶冶了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養了學生規范的日常行為,提高了學生自理、自學、自治、自律、自強的能力。三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變了以前重智輕德現象,真正讓德育教育落到了實處,也避免了小學學科德育標簽化,將德育滲透于小學各科教學。在研究中,德育在小學各科教學中有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德育的內容豐富多彩,德育的途徑也避免了單一的弊端,呈現出了多樣化、生活化、生動性等特點。四是推動學校德育科研工作的展開。通過落實德育建設,構建良好的德育體系和扎實的德育科研實踐,我們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學生的德育在小學各學科中的有機滲透,進一步明確了德育保障機制。開展德育活動,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進一步加強了德育科學研究,使學校德育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的道路,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2.教師層面。一是通過該實驗課題的展開,學校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了一個較為正確的認識,把學生的德育工作提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耐心的教育,體罰和變相體罰的現象不再在校園內出現了,取而代之的是師生間和諧親密的師生情。二是學校涌現出一批關心學生成長和身心發展的好教師,通過評選,評出“織夢教師”六名。他們能積極在課堂與社會實踐活動中挖掘資源,滲透德育。三是在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關注課堂實效,充分挖掘國家課程中的各類課程的德育元素,在落實課程基本要求的同時,合理整合德育目標,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教育教學水平日益精進,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得佳績。

3.學生層面。一是通過該課題的深入研究,學校內學生嚴重的違紀現象明顯減少了,學生能夠和睦相處、愛護校園環境,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校風得到根本性扭轉,學生能夠做到進入教學樓內自覺排隊。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態度也得到了根本性改善,自覺學習的學生明顯增多了,形成了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良好學習風氣。二是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于2021年3月和2022年5月對四、五、六年級的學生進行了兩次專門問卷調查。共下發問卷120份,回收120份,問卷從愛國主義、日常行為、父母影響、親情關系、生命感恩等方面設計了30個題目,大致歸為愛國主義教育、日常行為、父母影響等幾個方面,具體調查結果顯示如表1所示:

表1 南昌市華安學校學生德育教學實踐成效提升數據對照表

上述調查結果可見,經過課題組及參與實踐的教師的共同努力,學生基本養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大多數學生都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4.理論層面。一是課題組成員在實驗中注重理論知識的梳理和實際教學經驗的積累,把自己在教學中的體會寫成教學論文,供全校教師學習交流,達到了共同提高、一起進步的目的。二是在課題研究中注重將課堂案例總結成課例展示,以推廣學?!案鲗W科滲透德育”的成果。三是形成成果匯編,如論文集《南昌市華安學校立德樹人視角下小學各學科教學與德育的融合實踐策略研究》等。

(二)現實反思

在兩年的課題研究中,我們將知識的傳授與德育滲透較好地融合在一起,育人效果顯著。德育滲透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學生則借此翱翔于知識的天空中,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但同時,我們也發現將“小學各學科教學與德育的融合”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需要分階段分步驟循序漸進地實施。嚴格來說,是一個特色德育課程體系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僅需要課堂實施,更需要主動對接社會?!盎貧w教育本質的素質教育縱深行走,必須關注學生完整的生活場域,著力生命素養的培養,既需要學校放大學校教育主體力量,也離不開家長和社會力量共融共育?!盵4]為此,我們存在兩個方面的困惑:一是學校教學壓力大,德育工作基本上是按部就班進行,沒有時間去“主動”對接社會;二是怎樣主動對接社會。

面對這樣的困惑,我們積極尋找實踐途徑,認為下一步可以從“兩個聯系”和“兩個結合”來深化研究:“兩個聯系”是德育與諸育的融合與社會生活相聯系,德育與主題教育活動的融合與社會生活相聯系;“兩個結合”是單一學科德育逐步向多學科結合的協同教學發展,學科德育與德育主題教育活動相結合,這樣才能逐步實現真正的知行合一。

制度文化建設和評價體系建設是德育工作追求長效性和實效性的保障。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其中特別指出,學?!耙∪⒌聵淙讼到y化落實機制”。我們充分認識到,探索并在學校形成一種新的制度框架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

通過本項課題研究,我們堅定了將德育實踐融入學科教學中的信心,學科教師通過學習內容的挖掘和教學方法的開拓,可以充分發揮學科教學的育人作用。我們要形成自覺的教育行為,拓展學科教學與德育的融合空間,讓德育滲透走進學生的內心,并在前進的道路上時時總結、時時創新,讓青年一代成長為習近平總書記所希望的“中華民族的參天大樹”[5]。

猜你喜歡
課題德育學科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學科新書導覽】
《中國德育》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
第一次寫課題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超學科”來啦
“十三五”醫改的新課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