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路軍115師入魯后醫療衛生工作探析

2024-01-21 22:53劉志鵬齊曉燕
中州大學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軍區八路軍醫療衛生

劉志鵬,齊曉燕

(山東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8)

部隊醫療衛生工作是關乎部隊成千上萬戰士生命健康和部隊戰斗力的重要工作。八路軍115師繼承了紅軍時期優良的醫療衛生工作作風和制度,入魯后因地制宜改善部隊醫療衛生工作,治愈了數萬名傷病員,為保障山東抗戰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抗戰時期各根據地與部隊醫療衛生工作得到學界廣泛關注,有學者從醫療救護角度考察山東抗日根據地沂蒙精神的黨政軍民關系以及考察山東抗日根據地疫病防治的成因、防治措施以及成效等。針對山東抗日武裝的衛勤工作,于寧探討了抗戰時期中共山東抗日武裝醫療機構發展變遷、醫護人員來源培養以及藥品獲取問題。學界對八路軍115師醫療衛生工作的專門研究較少,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從八路軍115師入魯后的戰時醫療衛生救護、部隊的衛生防病工作以及統一領導下山東軍區的醫療衛生工作等方面進行研究,試圖清晰考察八路軍115師入魯后在醫療衛生工作方面對山東抗日根據地的重要貢獻,以期豐富山東抗日根據地史研究。

一、戰時八路軍115師醫療衛生救護

(一)戰地救護與傷員運送救治

八路軍115師是一支由紅一方面軍改編而來的有著優良作風和作戰經驗的主力部隊。在醫療衛生工作方面繼承了紅軍優勢,相較于剛成立的八路軍山東縱隊來說,有著比較正規的醫療衛生制度。入魯前,八路軍115師在平型關戰役中,部隊戰時的醫療衛生工作便有較為規范的組織和流程。在戰場作戰中,戰地救護分為火線搶救組、急救治療組、后送組、烈士埋葬組。[1]330作戰開始前,師動員各團勤雜人員及隨營學校學員,配合各營連衛生人員,組織戰場搶救,“首先將傷員運出火線,安置在隱蔽的處所,而后再向團和師的衛生機關轉送”[1]320。同時師派人員做好當地的群眾工作,動員和組織當地群眾,協助團和師的衛生機關迅速后送傷員。八路軍115師入魯后,與山東縱隊協同作戰,在115師積極影響下,山東縱隊和山東軍區的戰時醫療衛生工作得到了很大提高。1941年9月27日,山東縱隊第五旅下發《戰地救護暫行工作條例》規定,“連、營、團要加強救護組織,以便盡快將傷員從火線搶下,送往醫療單位,進行早期治療;同時,提出了‘醫院要更接近火線,以便縮短后送距離’”[2]141。1944年,山東軍區還明確規定了傷員后送的分工,“團以前由前向后逐級后轉”,火線搬運由連炊事員、文書等組成擔架組,負責將傷員搬下火線,以后再由民工擔架后送。[2]142

傷員的救治與護理主要收治在部隊的后方野戰醫院和隱蔽衛生所。八路軍115師進入山東后,以師衛生部為中心,吸收招納地方青年學生以及有一定醫學基礎的戰士干部成立醫護人員訓練排。經過一定階段的醫學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以醫護人員訓練排為主組建擴大部隊隨軍野戰所和衛生所。后方野戰醫院、衛生所的選址以安全性為第一原則,以隱蔽保密為主要特點。115師入魯后,在魯西、魯南地區建立了一批野戰所和隱蔽衛生所,它們多分散開設在老百姓家中,或山洞、地洞、地窖、蘆葦蕩里,或在海灘、漁船上收治傷病員[2]132。陸房突圍中,115師從戰場上下來一批傷員,急需在一個穩定安全的環境中救治。115師野戰醫院二所所長黃一民與二所護理員七人在泰肥山區岈山的五埠村組成115師挺進山東后的第一所隱蔽醫院。陸房突圍中受傷的七十多名傷員分別隱蔽在五埠村、岈山和牛山莊,為了不暴露傷員,隱蔽醫院人員在村外的梯田下、地堰上挖洞,傷員隱藏在地下洞內治療。115師隱蔽醫院在治療方式上,堅持中西醫結合。西藥在當時是奇缺緊俏的物資,特別是消炎、退燒、止痛的奎丸寧、福白龍(奎寧制劑)、青霉素、高錳酸鉀、碘酒、碘片等管制藥品。為了更快醫治好傷兵,115師野戰醫院二所護理人員一方面喬裝打扮潛入敵占區購買緊缺的西醫藥品,另一方面向當地群眾學習土方偏方,“采集中草藥為傷員治療,還向老百姓學習了針灸,在治療打擺子、止痛等方面,效果也很好”[4]84。

戰后傷員的轉移與救治離不開人民群眾的配合幫助。戰斗中受傷的戰士多分散隱蔽在老百姓家中進行救治與護理,部隊的后方醫院或隱蔽所多設在群眾基礎較好的村莊或地區。八路軍115師入魯后,取得了一系列戰斗勝利,老百姓看到“陜北的老紅軍來到山東打鬼子,保衛老百姓安寧”,自然而然地去愛護主力、幫助主力。有的老百姓聽說八路軍來了,主動騰出新房屋給部隊衛生所做手術室。[3]4311940年春,白彥戰斗結束后,魯南野戰醫院第一所接收了一批傷員,當時醫護人員少,傷員較多且分散安置在群眾家中,因此除了換藥、服藥、打針治療由一所醫護人員主管外,其他做飯、喂飯、看護料理等大量的工作都被群眾主動承擔了。同時八路軍115師取得戰斗勝利時,群眾還積極熱情慰問傷病員,“抬著整豬、整羊、雞、蛋和當地盛產的山果慰問傷病員,積極主動地為部隊醫療工作提供方便,使不少傷病員很快痊愈”[5]。

(二)藥品采購與來源

八路軍115師入魯時,國共關系開始走向緊張,國民政府時常停發八路軍軍餉。八路軍115師入魯后幾乎再未從國民政府手中領過軍餉經費,在經費供給方面115師轉為以自籌自給為主,包括藥品采購補給等方面。在藥品獲取上,八路軍115師主要通過衛生部門組織采購、戰斗繳獲和自己開辦藥廠等方式,還輔以募捐捐獻以及山東分局提供經費支持等渠道。

由于沒有國民政府撥發軍餉經費,八路軍總部經費預算也有限,八路軍115師進入山東后吃住困難,隨著部隊發展和戰斗的消耗,部隊財糧也逐漸消耗待空。因此,八路軍115師每到一地便積極與當地群眾、士紳、地方抗日武裝以及國民黨進行統戰聯系,爭取他們的支持從而緩解115師財糧供給的困難。其中,稀缺的藥品是最為緊缺的。1939年冬八路軍115師進駐魯南時,在師后方政治部負責統戰工作的靳懷剛通過自己的私人關系為115師搞到了一批價值四千多元的藥品,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當時部隊急缺藥物的困難。[6]當地民間醫生亦積極援助115師醫療衛生工作。115師入駐魯南后,當地頗有聲望的陳信亭老先生主動為抗戰服務,多次協助115師野戰醫院一所收治八路軍傷員,并將自家的陳家醫院以及治療骨折外傷的中醫秘方捐獻給八路軍115師部隊。[3]440

隨著115師在山東逐漸扎根,115師在藥品采購方面也逐漸展開。115師的藥品采購工作主要由部隊各旅團衛生部門組織采購,多由商人送到部隊。1942年一年來,八路軍115師購買藥材及醫療器械共“182341066元西藥,1595386元中藥,103099205元材料”[1]187。除了通過采購獲取藥品,115師還自己開辦藥廠進行制藥工作。1942年一年便制出了四千余磅成品藥材,供給前后方部隊之需。[1]187在艱苦困難的環境中,有時藥品無法獲得又無法生產,115師魯南隱蔽所一所便學習地方土驗方,自制藥品,“把豬骨頭和干饅頭烤煳壓成面,讓傷員沖服,治療消化不良,后來同志們就把這種自制藥品取名叫‘消化散’”[3]436。醫療器材缺乏,便自制竹鑷子代替鐵鑷子、用土織粗布代替紗布等方式,緩解藥品器械短缺問題。

由于部隊中專門研究藥物生產和開發的專業技術人員較少,多數制藥人員和衛生工作人員醫學水平不高導致制藥廠產量和質量與部隊實際需求有不小差距。針對部隊采購能力欠缺、采購方式不完善以及制藥人員醫學、藥學基礎薄弱等問題,師衛生部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幾點建議。首先,必須大批地派人赴敵占區,進行統一的購買,這樣才有可能大批購買到省錢便宜的藥材,而不是之前被動地接受由商人送往部隊的藥材。其次,針對采購人員以及醫療衛生人員醫學基礎薄弱問題,各旅團應加強對相關工作人員醫學教育培訓,同時擴大抽調各旅團有醫務知識的人才匯集起來,虛心研究,提高整體的藥材生產開發水平和技術。[1]189如此,提高部隊藥品采購能力和生產制藥水平。

戰斗繳獲與山東分局提供經費支持。八路軍115師在山東境內作戰勇猛,僅1941年一年大小戰斗共計1418次,繳獲一批軍用物資與武器彈藥,但藥品器械相對來說較少,主要有“防毒器材568具,注射器8副,藥品11擔”[7],雖然藥品器械通過戰斗繳獲并不能大量補充部隊醫藥所缺,但戰斗繳獲的日偽軍藥品器械多較為先進,一定程度上幫助了部隊藥物仿制、研發以及救治水平的提高,比如115師在平型關戰役中繳獲的一套手術器械,除開顱手術外,其他手術都能做。陸房突圍后,師衛生部部長谷廣善使用這一套手術器械成功完成了在山東的第一例截肢手術,手術后傷員的傷口很快就愈合了[4]85-86。進入抗戰反攻階段后,山東軍區不斷攻占主要城市、交通線和據點,醫療物資的繳獲隨之增多。除此之外,八路軍115師入魯后,八路軍山東縱隊和山東分局在財政經濟上給予八路軍115師極大幫助。[8]

二、八路軍115師衛生防病工作

抗戰時期,山東抗日根據地常年流行多種傳染病,主要有瘧疾、回歸熱及斑疹傷寒、痢疾、黑熱病、流感、疥瘡、霍亂等多種流行疫病。[2]138-141八路軍115師進駐山東后,多與當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如果當地疫病流行,很容易傳入部隊,造成部隊的非戰斗減員,降低部隊戰斗力。因此,八路軍115師進入山東后非常重視傳染病的預防和治療,進行了一系列醫療衛生工作。

(2)創新學分管理模式。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創新實踐活動培養創新精神、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對在實踐過程中具有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取得的突出成績納入創新學分的認定中,通過開展傳統課程安排外的課程實踐,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一)建立各級衛生委員會,開展衛生宣傳工作

115師入魯后,各級單位相繼建立了衛生委員會,專門負責衛生宣傳工作。同時在基層建立“衛生委員會”、衛生宣傳小組等群眾性組織,開展各種衛生宣傳活動。針對不同的宣傳對象,八路軍115師在宣傳內容和方式上各有側重。在衛生宣傳工作中,各級部隊把炊事員和伙食管理人員作為重點宣傳教育對象,把住病從口入關,“針對炊事員、司務長和管理員著重向他們講解食物烹調對營養素損失的影響,提高烹調技術,注意食品衛生,防止發生營養缺乏病和腸道傳染病”[2]136。1942年,115師師直及各旅,利用戰斗間隙還舉辦了炊、管人員訓練班,提升炊事員和伙食管理人員的衛生文化水平和重視衛生防病意識。除此之外,115師入魯后,從師到各旅團領導都十分重視對衛生防病的宣傳教育工作,在1940年至1945年期間,旅(支隊)以上軍政首長簽發有關衛生防病的指示、命令、通令、訓令就有40多件次。進入冬季,戰士多有凍傷、眼疾問題,115師教導二旅下發《冬季衛生防病工作》訓令,給戰士宣傳講解如何預防和治療凍傷、眼疾等問題,并給部隊配發油膏,戰士洗臉后用于擦手、擦臉;要求戰士嚴格分盆、分水洗臉,不合用毛巾,來防止和治療凍傷、眼疾等問題。[2]135

115師在宣傳方式上,除定期上衛生課、講解戰傷自救互救、衛生防病知識外,還根據戰士和群眾情況采取多種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衛生宣傳。一是使用標語口號宣傳,通俗易懂,傳播范圍廣,深入人心。如夏季行軍時,在水井旁寫上“井水雖然涼,病菌里面藏”;冬季行軍時則在沿途休息地點張貼“為了防感冒,不要隨便脫衣帽”等標語。[9]還發動戰士編寫有關衛生防病知識的黑板報或墻報;進行化裝宣傳或演出活報劇以及舉辦實物展覽等。[2]136二是創辦衛生報紙報刊進行衛生知識宣傳。1941年,115師和山東縱隊印發了《衛生管理規則》,膠東軍區編印了《夏季衛生常識》《大練兵衛生教育參考資料》《冬季防病常識》。據不完全統計,1943年,山東軍區衛生部印發衛生資料3000多份(冊)。[2]136三是設衛生月,集中宣傳衛生知識。1943年開始,山東軍區將每年的4月12日至5月12日作為衛生月,每年集中開展一次衛生月宣傳活動,有力地促進了衛生防病工作的深入開展。[10]228

(二)完善衛生制度,開展衛生運動

部隊醫療衛生工作單靠衛生宣傳是不長久、不扎實的,在衛生宣傳基礎上不斷健全衛生制度,以行政手段推進部隊衛生管理,形成一套規范有效的衛生制度,是推進115師和山東軍區醫療衛生工作強有力的措施。八路軍115師繼承了紅軍時期的優良傳統,各項衛生制度比較健全,但115師入魯后在以往衛生制度基礎上,結合山東戰場實際情況進行了部分修訂。1942年,115師343旅下發《關于夏季整軍中衛生工作》訓令,對公共衛生、個人衛生等做了詳細規定,要求戰士“每周洗澡一次、燙洗衣服一次、剪指甲一次;每日刷牙一次;每月理發一次”[2]136。115師和山東縱隊還先后建立了體檢制度以及干部保健制度,加強對部隊干部、戰士的健康檢測和管理。1945年,山東軍區正式頒發了《部隊暫行衛生制度》,對環境、廚房、室內外,個人、馬廄、病人等衛生管理都做了詳盡規定。從八路軍115師入魯至取得抗戰勝利期間,115師、山東縱隊、山東軍區出臺頒發了一系列部隊衛生制度規定,115師及山東軍區醫療衛生工作在戰火中逐漸規范、科學,一步步向著正規化發展。規范化的山東部隊醫療衛生工作延長了戰士的生命、減輕了傷員的痛苦,提高了部隊的戰斗力,進一步保障了山東革命的勝利。

開展衛生運動是部隊進行衛生防病的重要手段。部隊中的衛生運動主要從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展開個人衛生、公共衛生運動。部隊中衛生運動一般在春季舉行,這個時候氣溫回暖,是細菌最易增生活躍的時候。在春季衛生運動中,師后勤部對各旅團營連提出要做到“挖廁所要一米九深,一米寬,每人都要洗澡,拆洗棉衣,剪頭,要特別注意廚房衛生”[11],師部還發出“關于部隊健康運動的指示”,動員全師做好戰士健康衛生運動。115師開展衛生運動時,師旅團各衛生機關的衛生人員積極動員駐地群眾,與駐地群眾一同開展衛生運動。部隊每到一地,即幫助駐地居民打掃庭院街道、整頓駐地環境衛生,同時深入群眾,在群眾中宣傳衛生防病知識,為貧苦抗日軍人家屬和群眾診治疾病。同時,還幫助駐地群眾撲滅傳染病疫情。1941年至1942年,魯南爆發瘧疾,115師駐魯南部隊立即組織醫療組,幫助群眾治病防病,很快控制住了疫情。

(三)積極防治流行性傳染病,改善戰士給養

針對山東抗日根據地流行性傳染病,115師積極從預防和治療兩方面入手解決傳染病對部隊戰士健康的影響。首先,對患有強烈傳染性疾病的患者進行隔離治療,對病人住房進行衛生整頓,有條件的進行環境消毒。如防治回歸熱及斑疹傷寒時,“用蒸籠蒸汽滅虱,衣服燙洗”;防治疥瘡時,“將疥瘡患者與健康人分開睡,不合蓋被子,不互相換穿衣服”;預防天花及水痘時,“按時種痘是最好的預防辦法”,除此之外,部隊每到宿營地以后及時進行本村及附近居民的衛生調查,如發現有傳染病流行應迅速通知衛生機關,并告知各單位負責同志,可建議上級于可能范圍下轉移駐地。[12]其次,在治療上中西醫結合,由于西藥緊缺,更多是使用中藥治療。1942年至1943年間,115師部隊中流行瘧疾,115師686團將瘧疾病人集中于團衛生隊或營衛生所,用中藥常山、柴胡煎劑治療。部隊治療痢疾則由于缺少磺胺藥物,多用黃連、黃柏、白頭翁水煎劑;也有用馬齒莧蒸煮和大蒜一起食用或單用蒜泥治療。[2]139-140除了使用藥物治療傳染病,許多部隊還采用針刺療法治療瘧疾和痢疾等傳染病,也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在中西醫結合下,部隊在傳染病救治方面取得了不錯效果。

傳染病和各種疾病在山東部隊中流行,一方面是當時衛生條件差,戰士衛生意識弱造成的,另一方面當時抗戰條件艱苦,戰士給養很差,“部隊日常吃的都是煎餅,是用高粱面或其他面糊糊在平底鍋上攤成的,煎餅中的糠很多,吃下去容易便秘。當地蔬菜十分罕見,戰士們時常將柳樹葉子腌一腌卷在煎餅里吃”[13],導致戰士營養缺乏和免疫力低,更易遭受疾病侵襲。因此,部隊中除了進行衛生知識宣傳教育外,還應該積極改善戰士給養,增強戰士免疫力。115師入魯后,一直致力于改善后勤供給工作。后來115師號召部隊各旅團進行生產節約運動,1941年5月,師首長號召全師魯南部隊生產節約一百三十萬元(從1941年5月到1942年春)[14],鼓勵部隊自己動手開荒、種菜、搞合作社、發展貿易,拓寬經濟來源,自力更生努力改善供給。經過1942年、1943年的生產節約運動,115師部隊后勤供給和戰士給養得到了明顯改善,到1943年部隊供給標準達到“菜每人每日十二兩至一斤,油鹽各五錢,豬肉每人每月十二兩,住院之休養員、學校學員每人每月一斤半;麥子,機關每人每日二斤六兩,戰斗部隊每人每日二斤半。雜糧,機關二斤四兩,戰斗部隊二斤六兩”[15]。

針對改善戰士給養問題,部隊除了增加菜金、糧食供應數量,還注意到如何讓戰士更好地吸收菜、糧中的營養。師管理處的同志想出將豆子磨成豆汁給戰士們喝,將“三分之一的黃豆和三分之二的小米分別泡好,再分別磨成糊漿,用布過濾好,然后將豆漿煮開再放米糊”[16],增加戰士的營養。有的營部還對糧食吃法上進行調劑搭配,使營養更加豐富,“教導團一營營部在地瓜干多的時候,就設法從菜金上少買菜,多買點豬油加菜喝油肉菜湯或雞蛋湯”[17]減少部隊患病人數。大部分營連成立給養合作社,專門負責改善給養。戰士給養的改善以及食物營養的增加,增強了戰士抵御疾病的能力,促進了部隊戰斗力的提高。

三、統一領導下的山東軍區醫療衛生工作

1943年3月,115師與山東縱隊合并,改為山東軍區司令部(115師、山東縱隊名義仍保存),各司、政、供衛機關與(軍區)軍分區合并[18],二者衛生機關合并為山東軍區衛生部。統一領導下的山東軍區衛生部進一步促進了115師及山東軍區衛生醫療工作的發展。

(一)醫護培訓與醫護救治的正規化

山東軍區成立前,八路軍115師的醫訓班與山東縱隊的衛生教導隊舉辦過多期醫護培訓,為部隊培訓了一批醫護人員。但培訓班的舉辦較為分散,培訓內容多以應急救護為主,缺乏系統化。山東軍區成立后,將115師的醫訓班與山東縱隊的衛生教導隊合并,成立山東軍區衛生學校,使得山東軍區的醫護訓練逐漸走向正規化。山東軍區衛生學校校長由衛生部副部長劉放兼任,鄧太山任教務主任,邱國光為隊長。山東軍區衛生學校建立后,共舉辦了三期訓練班,培養學員380余人[10]227。學校培訓課程內容主要有:麻醉學、外科學、診斷學、藥物學、戰地衛生勤務、檢驗學等,還根據不同批次學員情況有針對性補習文化、軍事政治等內容。[19]此外,還舉辦過短期專題訓練班,如濱海軍區衛生部舉辦了內科醫生、化驗、調劑班,為期15—60天,其他軍區也舉辦過類似短訓班。[2]1451943年,奧地利籍著名泌尿科專家羅生特被任命為山東軍區衛生部顧問[20],幫助山東軍區開展衛生工作。羅生特看到山東抗日根據地專業醫護人員緊缺,積極幫助山東軍區衛生部創辦衛生學校培訓醫護人員,并親自擔任學校講師到衛校講課。羅生特向軍區的醫務人員講解了大量的醫學專業技術知識以及指導學員進行醫學臨床實踐,為部隊培養了一大批合格的醫務工作人員,使軍區衛生工作有了很大提高。

山東軍區成立后,各戰略軍區以及下屬軍分區經過精簡合并以及對醫護人員的業務培訓,使山東軍區醫療救治和衛生工作各方面都有了明顯改善。1944年2月10日,濱海軍區召開衛生干部會,總結一年來衛生工作,衛生處長黃乎和政委劉代均一致表示濱海軍區衛生工作有了很大進步和成績,這表現在“部隊病員減少,治愈期縮短;殘廢者減少,四二年殘廢者傷員占18%,四三年占9%,減少一半;死亡率大為減少,全年死亡率為0.2%”[21]。同時各戰略區都涌現出不少衛生模范工作人員和模范事跡,如“自己生瘧疾還積極照顧傷病員的魯中三所看護員張甲門,在戰場冒著炮火進行戰場救護的濱海模范衛生員鄭輝增,熟悉全營戰士的膠東軍直醫生姜鐵川,一邊救治一邊戰斗的魯南醫護人員”[22]。除此之外,山東軍區戰場救護體系和救護組織也更加完善。在膠東軍區討趙戰役中,進行了充分的戰前救護準備工作,“各兵團、連隊補充足夠藥品敷料以備戰場救治使用;對各兵團衛生人員進行‘急救教育’培訓,提高衛生人員戰場救護技術;對傷員進行突擊治療,減少病員,保障各所收容能力”[1]339-340等措施,努力保障戰場救護工作有序有效進行。

(二)加強衛生部門思想整風,完善衛生部門建設

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羅榮桓十分重視山東軍區的衛生工作,關心傷病員的情況,時常到醫院慰問傷病員,檢查醫院衛生工作并具體指示醫院改進問題[23],進一步提升醫院醫療衛生服務和質量。在山東軍直衛生工作人員開會紀念國際護士節時,羅榮桓一再強調要有群眾觀念,不能只做醫療工作還要做好護理工作,指示醫生、所長、院長、一切醫務衛生人員都要作護理工作,照顧好戰士傷病員。[24]1944年冬,山東軍區集合各戰略區的衛生干部召開了全軍區衛生工作會議。會議上,羅榮桓指出衛生工作是有成績的,治愈了大批傷病員,連隊的衛生工作也開始活躍。特別是在衛生干部很缺乏、技術低劣,藥材又困難情況下,治愈了2萬以上的傷病員,這是一件大事情,可以說是護理與治療工作上的奇跡。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醫療衛生工作上還存著強調客觀困難,單純的醫務觀點與脫離群眾的現象。[1]161針對這些現象出現的原因,羅榮桓從干部思想、衛生部門的組織領導、行政工作、黨政工作、醫務教育工作等方面深刻分析了山東軍區醫療衛生工作存在的問題,并強調加緊醫務干部的整風學習,反對醫務干部思想中的自由主義傾向和單純的技術觀點。

為進一步規范山東軍區醫療衛生工作,山東軍區司令部下發《關于醫務工作人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的訓令》,對所長、醫生、看護長、司藥長做出工作規范條例,嚴格醫務工作人員工作職責,并對醫務人員失職等行為做出獎懲條例。1945年,山東軍區司令部發布衛生部門今后建設方針指示,要求衛生部門建設要做到“行政工作與醫療工作結合起來;醫療與護理結合起來;工作和學習結合起來;堅持預防在前,治療在后,急救在先,手術在后原則,積極開展部隊衛生工作;重視材料工作;開辦和加強衛生訓練隊;適當開展社會衛生工作”[1]169-170,努力提升山東軍區醫療衛生工作水平,保障軍區部隊戰士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在組織建設方面,至抗戰勝利時,山東軍區衛生部門組織建設更加完善,“魯中、魯南、膠東、濱海、渤海軍區衛生處升級為衛生部,8個師均編設衛生處,各轄一個休養所,12個警備旅亦編設衛生處,各軍分區編設衛生處或衛生科。團設衛生隊,營設衛生所,連配衛生員”[25]。山東軍區醫療衛生建設的不斷完善,醫療衛生水平的不斷提高為山東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堅實保障。

四、結語

總的來說,八路軍115師入魯后在財政經濟供給困難情況下,積極發揮共產黨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部隊每到一地積極與地方合作,吸收地方醫護人員參與傷病員救治,緊密聯系群眾。在醫藥緊缺的情況下,使用地方土方、驗方,積極自制藥物與醫療器材。山東軍區成立后,115師從獨立的醫療衛生系統融入到山東軍區醫療衛生工作系統中,在黨的一元化領導下115師政委羅榮桓成為山東軍區司令員,一定程度上標志著115師醫療衛生工作在山東軍區中處于領導地位。在整個山東軍區醫療衛生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山東軍區的醫療衛生工作進一步向著正規化與地方化發展,既朝著正規化方向發展又兼具地方特色。

猜你喜歡
軍區八路軍醫療衛生
湖南省軍區幼兒園
為了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
京津冀醫療衛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醫療衛生大聯合
江蘇省軍區
內蒙古:建立首個省級“醫療衛生云”
忻口會戰中的八路軍
關于西南軍區成立時間的考證
對八路軍留守兵團幾則史實的考證
八路軍、新四軍擁有哪些武器裝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