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心理護理在肝癌放療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2024-01-22 10:57夏宛平萬霞胡莉莉
臨床醫學工程 2024年1期
關鍵詞:因性負性肝癌

夏宛平, 萬霞, 胡莉莉

(1 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肺部腫瘤科, 河南 南陽 473000; 2 南陽師范學院校醫院呼吸內科, 河南 南陽 473000)

肝癌是一種發病率、 死亡率均較高的惡性腫瘤。 調查[1]顯示, 我國每年約13 萬新增肝癌病例, 該病侵襲性較強, 超過半數患者就診時已處于中晚期, 喪失根治性手術機會, 其心理負擔較強。 放療為治療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手段, 對控制病情具有積極意義。 但放療可致患者生活質量降低, 可能與癌癥應激、 放療副作用等相關, 其中癌因性疲乏、 不良情緒等對患者影響較大[2]。 目前護理側重點主要為患者的癥狀管理, 但對其情緒及心理狀態的關注度不足。 積極心理護理是基于探索積極功能的護理模式, 旨在激發患者的積極情緒及行為。 本研究探討積極心理護理在肝癌放療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 年3 月至2023 年2 月于我院接受放療的90 例肝癌患者, 按照抽簽法分為兩組各45 例。 觀察組男性29 例、 女性16 例, 年齡37 ~75 (52.67 ± 4.89) 歲, 體質量指數 (21.76 ± 2.45) kg/m2, 病程 (8.51 ± 1.46) 個月, 受教育年限 (8.61 ± 2.76) 年。 對照組男性32 例、 女性13 例, 年齡39 ~75 (51.79 ± 4.37) 歲, 體質量指數 (21.90 ± 2.37) kg/m2, 病程 (8.42 ± 1.53) 個月, 受教育年限 (8.54 ± 2.85) 年。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包括健康教育、 提供用藥、防輻射指導等。 觀察組采用積極心理護理: ①干預方案制定。由心理學、 核醫學、 護理學等科室醫護人員共同制定護理方案。 ②干預方案實施。 a.第1 次: 入院后對患者深入訪談, 評估其癥狀, 向其講解積極心理干預的內容、 目的, 并發放干預手冊。 b.第2 次: 引導患者放松, 并囑咐其記錄快樂的事件。c.第3 次: 帶領患者感受生活中的樂趣, 并體會此時的真實感受。 d.第4 次: 通過交流了解患者的真實需求, 告知其不良情緒對疾病的影響; 了解患者應對疾病的方式, 激發其內在潛能, 用積極的語言解釋患者存在的問題, 發掘積極資源。 e.第5 次: 向患者講解性格優勢, 引導其傾訴自身性格優勢, 并教會其利用性格優勢應對挫折或困難。 f.第6 次: 帶領患者學會感恩, 感恩為一種積極情感體驗, 通過表達感激可減輕不良情緒的干擾, 增強滿足感及幸福感; 可指導患者寫一封感謝信進行實踐。 g.第7 次: 主題為獲得內在成長, 指導患者通過調動及獲取積極關系與資源滿足其自我需求, 引導患者詳細描述其住院經歷, 觀察患者的反應及獲得的成長。

1.3 觀察指標 采用自我感受負擔量表 (SPBS)[3]從身體、情感、 經濟3 個維度評價患者的心理負擔, 分值越高則心理負擔加重。 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 (SAS)[4]、 抑郁自評量表(SDS)[5]評估患者的負性情緒, 分值越高則負性情緒加重。采用癌因性疲乏量表 (CRF)[6]評價患者的疲乏程度, 分值越低則疲乏程度減輕。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心理負擔 干預后, 觀察組身體及情感負擔評分低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SPBS 評分比較 (, 分)

表1 兩組的SPBS 評分比較 (, 分)

注: 與該組干預前比較, *P <0.05。

組別 n身體情感經濟干預前 干預后干預前 干預后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45 11.79±2.12 6.32±1.68* 15.97±3.02 10.02±2.31* 7.51±1.12 7.12±0.86對照組 45 11.82±2.30 8.49±1.86* 15.81±3.12 12.68±2.64* 7.53±1.16 7.26±0.92 t0.0645.8080.2475.0870.0830.746 P0.9490.0000.8050.0000.9340.458

2.2 負性情緒 干預后, 觀察組SAS、 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SAS、 SDS 評分比較 (, 分)

表2 兩組的SAS、 SDS 評分比較 (, 分)

注: 與該組干預前比較, *P <0.05。

組別nSAS 評分SDS 評分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 45 57.92±6.07 27.34±4.02*55.65±7.18 31.56±5.12*對照組 45 57.67±7.02 33.23±4.53*55.28±6.89 38.46±5.62*t 0.1816.5240.2496.088 P 0.8570.0000.8040.000

2.3 癌因性疲乏 干預后, 觀察組CRF 各項評分低于對照組(P <0.05)。 見表3。

表3 兩組的CRF 評分比較 (, 分)

表3 兩組的CRF 評分比較 (, 分)

注: 與該組干預前比較, *P <0.05。

組別 n情感疲乏軀體疲乏認知疲乏干預前 干預后干預前 干預后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45 8.88±1.41 5.05±1.23* 8.96±1.04 7.02±0.89* 4.71±0.82 3.26±1.44*對照組 45 8.91±1.25 5.90±1.52* 8.92±1.09 7.87±1.25* 4.69±0.90 4.18±1.73*t0.1072.9160.1783.7160.1105.084 P0.9150.0050.8590.0000.9130.000

3 討論

肝癌的放療過程較為漫長, 患者在長期治療期間對家屬依賴性較強, 主要包括家屬的照料及經濟支持, 患者極易因對家屬的依賴產生挫折、 負罪感等, 加重其心理負擔。 本研究結果顯示, 積極心理護理可減輕肝癌放療患者的身體及情感負擔。分析原因為, 積極心理護理可激發患者內在潛力, 更好地抵抗外界的壓力; 通過引導患者回憶美好的場景并進行放松練習,可幫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緒, 減輕其情緒負擔; 患者以積極的態度接受治療, 可控制疾病對身體的影響, 減輕其身體負擔。

焦慮、 抑郁及癌因性疲乏為放療癥候群, 癥狀之間可相互影響, 影響患者預后。 焦慮及抑郁為接受放療的肝癌患者常見的負性情緒, 不良情緒的改善對其他癥狀的改善具有促進作用。 Zhu 等[7]的研究表明, 積極心理護理可改善癌癥患者焦慮、 抑郁情緒及疲乏癥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 干預后觀察組SAS、 SDS 評分降低幅度明顯, 表明積極心理護理可減輕肝癌放療患者的焦慮、 抑郁情緒。 積極心理護理通過引導體驗可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 幫助其宣泄不良情緒; 同時積極心理護理具有針對性強的特點, 可循序漸進地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心, 緩解其負性情緒。

癌因性疲乏是因癌癥或癌癥治療引起的軀體、 情感或認知的持續性的疲勞感[8]。 癌因性疲乏為肝癌患者放療期間常見的癥狀, 放療對機體的無差別損傷是導致該癥狀的主要元兇。 研究[9]表明, 心理干預及正念減壓等可減輕癌癥患者CRF。 本研究結果顯示, 干預后觀察組CRF 各項評分低于對照組, 表明積極心理護理可有效減輕肝癌患者放療期間的疲乏程度。 積極心理護理通過引導患者放松身心, 幫助患者重塑疾病認知, 指導患者記錄情緒、 癥狀對生活的影響, 并以觀察者的身份進行反思, 發掘患者內在潛能; 指導患者采用自身性格優勢應對不良情緒的影響; 利用感恩實踐激發患者的正向積極情緒, 增強其滿足及幸福感, 使患者主動尋求積極的資源及關系滿足其自身需求, 進而緩解疲乏程度。

綜上所述, 積極心理護理可緩解肝癌放療患者的焦慮、 抑郁情緒, 減輕其心理負擔及疲乏程度。

猜你喜歡
因性負性肝癌
林雁健脾益腎針刺法治療結直腸癌術后癌因性疲乏臨證經驗
睡前音樂療法對乳腺癌放療患者睡眠質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響
非負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LCMT1在肝癌中的表達和預后的意義
九句因理論的形式語義學
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子宮全切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
microRNA在肝癌發生發展及診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種不同人肝癌細胞株中的表達
大學生孤獨感、負性情緒與手機成癮的關系
microRNA在肝癌診斷、治療和預后中的作用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