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職業教育數字化研究熱點和趨勢
——基于CNKI文獻的可視化分析

2024-01-22 07:29程瑞紅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人工智能數字化職業

程瑞紅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北京 101101)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協同發展與應用,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數字化發展新階段。教育數字化與數字中國、數字經濟同脈同源。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提出了“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的目標,數字技術正在全面應用于各個領域。教育領域已經成為數字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的二十大、數字中國戰略、《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教育新基建等相關政策的引領下,教育正式邁進了“數字融合”“數據治理”“數智決策”的數字化轉型時代。為了厘清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數字化研究現狀,通過對中國知網2013-2022年“職業教育數字化”研究文獻進行篩選,使用CiteSpace(6.2.R6)可視化軟件,對研究文獻的數量、作者、機構、關鍵詞等進行可視化分析,以展望未來職業教育數字化研究趨勢。

一、研究數據與方法

(一)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全文數據庫”,采用“高級檢索”模式,選擇“主題”為檢索項,以“職業教育數字化”為檢索詞,年度為2013-2022年,得到1122個檢索結果,剔除不相關的文獻,得到1004篇文獻,作為該研究的數據樣本。

(二)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計量和內容分析法,使用軟件CiteSpace(6.2.R3)進行數據可視化分析,針對CNKI于2013-2022年收錄的國內職業教育數字化1004篇論文研究成果,進行文獻數量、作者、機構、關鍵詞等計量及可視化分析,系統回顧梳理了十年來國內職業教育數字化的研究現狀,分析相關經驗和成果,展望未來職業教育數字化的研究趨勢。

二、研究分析與結果

(一)研究發文量

研究發文量隨著時間的變化反映了研究領域的研究活躍度與關注度[1]。如圖1所示,研究發文量隨著時間變化呈現出螺旋上升趨勢,也反映了職業教育數字化發展的情況。第一階段(2013-2015年),研究發文量逐年增加,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處于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時期。第二階段(2016-2018年),研究發文量逐年下降,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處于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時期。第三階段(2019-2022年),研究發文量逐年增加,數字化轉型處于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時期。

圖1 研究發文量

(二)研究作者

圖2 作者合作網絡圖譜

(三)研究機構與區域

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分析反映研究領域各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情況,從中可以發現研究力量的分布。研究機構共有283家,發文量排名前10位的研究機構如表1所示,它們是職業教育數字化研究的中堅力量,其中有6家研究機構分布在華北地區,華北地區中有4家研究機構分布在天津,充分展現了華北地區特別是天津對職業教育數字化研究的重視。天津不僅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海陸交匯點、新歐亞大陸橋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城市、中國工業化的搖籃,還是我國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重要舉辦地、“魯班工坊”中外職業教育品牌的首創地,還是新時代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新標桿城市。

表1 機構發文高頻次統計表

對數據進行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分析,圖譜如圖3所示,節點大小反映了機構發文量的多少,連線的粗細和多少反映了研究機構間合作的密疏程度。共有283個節點,39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01,反映出“機構普遍以獨立研究為主,呈點狀分散分布”的現狀,未呈現明顯的合作關系。

圖3 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圖譜

(四)研究關鍵詞

1.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共現是研究文獻中共同出現的詞匯情況,反映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對數據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結果如圖4所示,節點(關鍵詞)個數N=369;關鍵詞之間連線條數E=651,網絡密度(Density)=0.0096。關鍵詞“職業教育”和“數字化”出現頻次最高,節點最大,但是因為本文使用的主題搜索詞是“職業教育數字化”,故不再討論這兩個關鍵詞。其它關鍵詞“職業院?!薄案呗氃盒!薄敖虒W資源”“信息化”“人才培養”“產教融合”等核心關鍵詞之間連線密集,關聯度較高,在整個關系網絡中具有很大的聯絡和紐帶作用。剔除“職業教育”和“數字化”關鍵詞后,排名前十的高頻關鍵詞如表2所示。核心關鍵詞的研究現狀,與現在數字化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相契合。

表2 高頻關鍵詞統計表

圖4 關鍵詞共現圖譜

2.關鍵詞聚類分析

關鍵詞聚類分析主要目的是為了歸納出研究領域各關鍵詞之間的相似性。如圖5所示,通過對數據進行關鍵詞聚類分析,將關鍵詞節點聚為15類,再進行比較分析,合并成三大類,反映了我國職業教育數字化研究的重點。

圖5 關鍵詞聚類圖譜

第一類:對教育類型數字化的研究,包括“職業教育”“德國”“職業院?!薄爸新殞W?!薄案呗毥逃标P鍵詞。如:劉增輝(2021)通過對“現代職業教育”“創新鏈”“國際競爭”“智能化轉型”等關鍵詞分析,提出: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促進了創新鏈、產業鏈代際躍升,正在改變傳統的產業生態。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都要求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3];劉仁有(2022)從“職業院?!薄皵底只D型”等關鍵詞,分析數字化轉型的升級驅動機理、實踐路徑與成效表征,提出: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的根本是育人,核心是應用,關鍵是資源,底線是安全,需要推動教育者、學習者和管理者等主體推動數字化變革,推動校園、教室和實驗實訓室等客體現代化升級,推動理念、教學和評價等媒介數字化轉型[4];趙文平(2017)通過分析關鍵詞“工業4.0”“德國職業教育”“職業教育4.0”“數字化”,發現德國職業教育呈現如下數字化態勢:數字化的教學內容、數字化的教學環境和數字化的學習方式等[5]。

第二類:對數字化內涵和特征的研究,包括“數字化”“人工智能”“信息化”“信息資源”“信息技術”等關鍵詞。如:劉增輝(2022)分析關鍵詞“數字化”“信息資源”“教育新生態”等,認為:以數字技術賦能職業教育,當務之急是提升信息化創新能力,尤其是信息化領導力。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解決數字化轉型中的痛點、難點,重塑職業教育新生態[6]。2019年“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暨數字化說課研討會”上,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長曾天山指出:要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優勢,促進教育改革創新。加強人工智能領域專業建設,建立“人工智能+X”復合專業培養新模式;建設一批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線開放課程;將人工智能納入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建議在大數據、信息管理相關專業中增加人工智能相關內容;對外開放資源,創建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務平臺[7]。徐達(2020)分析關鍵詞“數字化”“制造業”等,提出:數字化是社會的發展趨勢,尤其在制造業,數字化技術在未來五至八年內,甚至更早必定會替代現有的傳統的企業制造模式。職業院校要順應時代潮流,盡快地深入了解數字化智能制造技術,積極與高科技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8]。

第三類:對實施策略或路徑的研究,包括“對策”“產教融合”“教學資源”“教學改革”“產教互動”等關鍵詞。如:何曼(2022)分析“產教融合”“數字化”等關鍵詞,認為:產教融合成為科技、人才、創新的結合點,是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贏得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競爭優勢以及深化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改革的關鍵[9]。潘必超(2022)通過分析“教學資源”“課證融通”等關鍵詞,指出:當前國內職業教育模塊化教學改革急需支撐創新教法、新形態教材、新實施過程的數字化教學資源??茖W利用信息化手段,厘清教學資源多維邏輯關系,開發支持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輔助學生多樣化成才的教學資源,是模塊化教學改革的難點[10]。鄂甜(2018)分析關鍵詞“跨企業職教中心”“共享實訓基地”等,表示:近年來,德國政府高度重視跨企業職教中心的轉型升級,它不僅是多樣化的學習群體獲得技術技能的教育教學平臺,還是數字化技術的智慧型學習工場,同時也是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的智庫與創新試驗平臺。為我們建設共享技術技能實訓基地、探索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新模式指明了方向[11]。

三、研究熱點

(一)熱點演變

時間線圖譜主要反映研究領域隨時間的演進趨勢。對數據進行關鍵詞時間線分析,圖譜如圖6所示,可看出熱點關鍵詞的演進規律。

圖6 關鍵詞時間線圖譜

第一階段(2013-2015年),該階段關鍵詞反映了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關鍵詞有“資源平臺”“數字化”“云計算”“大數據”“網絡課程”“資源庫”等。2014年是影響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關鍵之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接連重磅發布,2015年《高等職業院校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發布,加快了職業教育數字化的步伐。

第二階段(2016-2019年),該階段關鍵詞反映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關鍵詞有“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智慧校園”“人工智能”“慕課”“創新實踐”等。在該階段,2017年《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從重要機遇和基本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方面對職業教育信息化工作進行了頂層部署。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開啟教育智能時代,以人工智能為代表新一代信息技術有力推進了職業教育數字化的創新和發展。綜合相關文獻顯示,有研究者分析“互聯網+”職業教育對專業發展、教學改革、教學資源利用等方面的挑戰,認為課堂教學必須進行方式改革和創新,關注學生個性化學習,實現教與學的統一、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第三階段(2020-2022年),該階段關鍵詞反映了教育教學的數字化轉型,關鍵詞有“產業轉型”“轉型升級”“信息生態”“數字素養”“數字賦能”“數字教材”等。在該階段,2020年發布《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對數字校園的內涵外延、標準要求作出了規定。2021年《“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實施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行動。2022年是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的關鍵之年,堅持需求導向,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建設完成,包括一個職教大腦·數字駕駛艙系統、兩個二級平臺、四個子系統和四個分中心。

(二)前沿探索

關鍵詞突現是指短時間內研究文獻中出現頻次極高的關鍵詞,突現時間越長,表明關鍵詞熱度持續時間越久,研究前沿性越強。對數據進行關鍵詞突現分析,將“γ[0,1]”值設定為0.75,“Minimum Duration”值設定為2,圖譜如圖7所示,從突現強度和突現時間兩方面分析。關鍵詞強度(Strength值)大于1.5、強度由高到低排序為“工業4.0”“德國”“教學資源”“教學模式”“人才培養”;關鍵詞突現時間持續5年及以上、持續長度由高到低的關鍵詞為“德國”“互聯網+”“應用”。由此說明,這些內容在我國職業教育數字化研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2021年以來,國家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等政策的出臺,推動了相關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成為當前職業教育研究的熱點。圖譜如圖7所示,2017-2022年,“德國”是研究關鍵詞,2019-2022年,“人工智能”是關鍵詞,2020-2022年,“人才培養”和“制造業”是研究關鍵詞,“德國”“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制造業”四個突現關鍵詞的研究趨勢具有未來延續性。未來,它們將仍然是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研究焦點。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提出及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在中國的舉辦,給我國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數字化轉型驅動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和治理方式變革的探索不斷深化,職業教育正在邁向智慧教育的新形態。

圖7 關鍵詞突現圖譜

四、研究展望

圖7顯示,對突現關鍵詞“德國”“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制造業”的研究具有未來延續性,代表著未來的研究趨勢,它們將成為未來研究的熱點,研究展望如下:

(一)借鑒德國職業教育4.0數字化經驗

德國是世界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較發達、較完善的國家。德國職業教育4.0以數字化為核心特征,未來仍然值得借鑒和學習。借鑒內容如下:

首先,企業搭建數字化工作場所。通過自動化流程、智能協助和數據分析,提高工作效率;通過遠程協作、虛擬會議和社交平臺,改善協作與溝通;通過靈活的工作方式,為員工提供更好的工作體驗。

其次,提高學生數字化資格能力。適應數字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具備快速學習思考能力,掌握智能設備和軟硬件系統的操作使用能力,擁有數據采集、集成、預測、分析能力。

再次,學校建設數字化教育環境。實現從環境(設備、教室等)、資源(圖書、講義、課件等)到應用(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的全部數字化,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達到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最終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最后,提升教師數字媒體能力。通過開展“數字媒體”項目,將數字媒體融入課程建設和教學過程,開發在線學習課程、數字化教材等,創建靈活的學習場所和數字化資源共享平臺,培養學生的數字化媒體和專業的跨界合作能力。

(二)“人工智能”助力實現規?;c個性化的有機結合

隨著ChatGPT等新一代智能技術的深度應用,人工智能有望實現規?;逃蛡€性化培養的有機結合。建議學校做如下嘗試:

提升學生的數字素養和技能。智能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必將加速學生學習與生活的人機協同。智能技術雖然會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海量信息的篩選、對記憶和決策的依賴也在影響著學生的成長。人的認知能力、交往能力,甚至是獲取信息的能力都可能慢慢被消減,因此,在智能時代,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就必須提升學生在數字方面的素養和技能。

發展教師的人機協同教學能力。未來,智能教學設備的輔助,將會助力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屆時,課程不再是單向的知識傳輸,而是多維互動的;不再是僵化封閉,而是動態開放的;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融合聯通的。因此,在智能時代,教師要具備良好的人機協同教學能力,就必須熟練使用各種智能化教學設備,通過智能化的工具獲取各種教學資源,從而具備多元化的教學能力和創新應用能力。

開展人工智能社會實驗。智能技術的持續更新迭代,必然帶來教育“教、學、管、評、測”環節的革新和重塑。學校要想從根本上改善教育教學環境,建議開展人工智能職業教育社會實驗研究,探察人工智能對學生、教師、家長和學校的影響,總結職業教育的變革規律,創造有益于學生健康成長、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新生態。

(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從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無論是以德國為代表的“雙元制”,以加拿大、美國為代表的“CBE模式(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模式)”,還是以澳大利亞為代表的“TAFE模式(新型的現代學徒制度)”,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注重與企業的合作。學校應該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深化產教融合機制。通過創建共享型人才培育組織,將教育、培訓、科研融合于一體。通過推行在工作場所學習、面向企業真實環境的項目式培養,讓企業參與到學校的專業設置、課程開發、實習實訓等過程。通過開展新技術、新業態培訓,推動移動智能終端、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提高培訓的靈活性和精準性。

創新課程設計和教學方式。通過專業群的建設,促進學科的交叉,培養相關領域的知識。構建技術賦能的教育教學場景,將教室與工作場所結合,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進行知識交流、體驗式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跨界思維。實現可視化和多元化的能力評價體系,借助智能化的視頻追蹤與分析技術實現學習全過程的評價與分析,避免結果性評價的弊端。

(四)持續“制造業”教育變革

持續優化制造業領域學科專業布局。當前,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創新,對人才的素質結構、能力結構、技能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梢詫嵤皩I+對接”計劃,專業設置持續對接新技術、新職業、新業態崗位,持續對接市場需求,持續對接智能化生產、智慧化管理、精準化服務、數據化應用和數字化技能,提高人才培養服務區域產業的符合度和精準度。

構建制造業育人生態。實施與大型制造企業、知名制造企業合作戰略,通過借助制造企業的技術和人才優勢,探索產學研一體、產權混合、課證融合等多元產教融合模式。一是現代學徒制試點。探索“三元一體、虛實結合、內外協同”人才培養模式。二是產業學院、雙主體學院建設。學校與國內外知名制造企業,建立雙主體學院,共同制定學生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建設課程內容和教學團隊,構建教育共同體,實行雙主體管理。三是聘請制造業領軍人才參與人才培養。聘請制造業專家、產業教授、名師巧匠等到學校開設大師工作室等,開展帶徒傳技,多渠道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四是開展工學交替,訂單培養、實習就業等育人方式。

猜你喜歡
人工智能數字化職業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2019:人工智能
職業寫作
人工智能與就業
數讀人工智能
我愛的職業
數字化制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