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能型社會背景下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測度與評價

2024-01-22 08:20葉琦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技能型資源配置教育資源

葉琦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省蘇州市 215008)

一、引言

2021年4月,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創造性提出建設技能型社會這一理念,強調要建設面向全體人民,貫穿全生命周期、服務全產業鏈的職業教育體系。勞動教育作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滿足技能型社會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徑。2022年5月1日新《職業教育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確指出要開展職業規劃指導與勞動教育,并引導職業院校、企業行業等組織提供相應條件與支持。各級政府與教育行政部門展開整體謀劃,帶動學校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勞動教育,為建設技能型社會添磚加瓦。目前,已有4500余所職業院校開設勞動教育課程,但教育質量水平不一。細言之,部分院校對勞動教育目標定位不夠準確,教育內容與實際生活脫節嚴重,且缺乏專業的師資隊伍,甚至將勞動教育資源簡單等同于勞動資源,致使勞動教育資源開發出現諸多亂象[1]。這一背景下,提升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對于構建技能型社會意義重大。

近年來,教育資源配置效率問題已引起學術界廣泛關注。詳細來說,相關研究一方面集中于各類教育資源配置現狀、配置效率的影響因素及對策措施[2,3];另一方面則主要以實證檢驗分析教育資源配置效率[4,5]。整體來看,學術界關于技能型社會背景下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的研究較為有限。為此,本文在技能型社會背景下,基于DEA模型與Malmquist指數,對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進行測度與評價,并分析勞動教育投入要素情況,最后提出相應優化方略。

二、研究設計與數據收集

(一)研究方法與模型選擇

本文采用數據包絡法測算技能型社會背景下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該方法是一種可用于評價相同部門間相對有效性的數學方法。其中,評價單位之間的有效性被稱為“DEA”有效,而“單位”則稱為決策單元(DMU)[6]。數據包絡法主要根據各決策單元的輸入與輸出數據判別DEA是否有效。若DEA為1,則決策單元有效;若DEA小于1,則決策單元無效。因此,改進決策單元效率必須進一步增加產出或減少投入,實現相對效率有效。

假定有n個決策單元DMUj(j=1,…,n),輸入向量為xj=(x1j,x2j,…,xmj),輸出向量為yj=(y1j,y2j,…,ysj)T。其中,m表示輸入向量指標個數,s表示輸出向量指標個數。具體模型如下所示:

(1)

其中,γj≥0,0≤j=1,…n,s+≥0,s-≥0。假定θ*、s+*、s-*為模型最優解,只有當θ*=1,且滿足每個分量均為0,即s+*=0,s-*=0,則稱為DMUj0為DEA有效。

此外,BCC模型在CCR模型基礎上進一步增加約束條件:

(2)

(二)Malmquist指數

通過數據包絡法測度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后,進一步采用Malmquist指數反映其動態演變過程。Malmquist指數主要衡量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全要素生產率的動態演變情況,具體模型如下:

=EC×TC=(PEC×SEC)×TC

式中,M表征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指數,反映全要素生產率從t期到t+1期的變動情況。具體來說,當M>1時,表明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全要素生產率在研究期內呈增長趨勢;當M<1時,則表示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全要素生產率在研究期內呈下降趨勢;當M=1時,則表明職院校勞動教育全要素生產率在研究期內無變化。(xt,yt)與(xt+1,yt+1)分別表征第t期與第t+1期的投入與產出量,Dt(xt,yt)表征距離函數。此外,Malmquist指數由技術進步(TC)與技術效率變化(EC)兩部分組成。技術進步(TC)主要用于反映生產技術創新程度,若TC>1,表示生產技術有所進步,反之則表示技術退步。在規模報酬可變條件下,技術效率變化(EC)可分為純技術效率(PEC)與規模效率(SEC)兩個部分。

(三)效率測度與數據收集

在測度研究對象相對效率時,DEA模型通常會分析研究對象決策單元的產出與投入情況,并在對比分析的基礎上作出合理決策[7]。在分析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過程中,借鑒相關文獻[8-11],從投入與產出兩方面構建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一方面,主要從師資、財政、基礎設施三方向選取相關指標,以衡量勞動教育資源投入。師資層面主要包括勞動教育專項教師數量、雙師型教師數、教育管理人員數量以及教輔工勤人員數,能夠較為全面地反映職業院校勞動教育教職工人員結構。財政層面主要選取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勞動教育基礎設施經費投入以及勞動教育教學設備資產值三個指標反映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財政投入水平?;A設施層面選取校舍建筑面積與勞動教育實踐場地面積兩個指標,上述指標能夠整體反映職業院校固定資產狀況。另一方面,從數量與質量衡量勞動教育產出情況。限于數據可得性,主要以累計結業學員數、每十萬人口高中階段學校平均在校人數、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畢業生數、勞動教育滿意度反映勞動教育人才培養的數量與質量。

表1 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主要選取我國2012-2020年260所職業院校相關數據作為分析樣本,評價技能型社會背景下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數據主要源于《中國教育統計年鑒》《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中國勞動力市場化指數編制》測算數據以及Wind數據庫,并通過MaxDEA與MATLAB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針對缺失數據,采用插值法補齊。職業院校具體分布情況見表2。

表2 職業院校樣本統計

三、研究過程與結果

(一)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分析

通過DEA模型測算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綜合效率,并將得分進行匯總排序,分為四個等級(見表3)。細言之,0.600以下為低效率,0.601-0.800為較低效率,0.801-0.900為較高效率,0.900以上為高效率。

表3 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效率等級

分析表3可知,有35所職業院校得分在0.900以上,占比13.46%,表明此類職業院校在勞動教育資源投入產出方面達到同時有效。這說明35所職業院校勞動資源利用較為充分,能夠有效提高院校競爭力與生產力,促使育人成效進一步提高。綜合效率處于較高水平階段的有46所職業院校,占比為17.69%,表明此類職業院校在勞動教育方面發展較好。處于較低水平的有53所職業院校,占比為20.39%,說明這些職業院校在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上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處于低水平的職業院校數量最多,高達126所,占比為48.46%,表明上述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有效度較低,需要大幅提升。

依據地區與院校屬性對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效率得分進行匯總,結果如圖1與圖2所示。由圖1可知,東部地區97所職業院校中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處于高水平的院校占24.74%,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較高的有31.96%。這表明東部地區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較好,可能的原因在于該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各項資源配置優化度較高,能夠從物質資源、人力資源、財政資源等多個方面支持勞動教育資源配置優化,有效支撐技能型社會建設。中部地區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處于較低水平與低水平的職業院校高達58.89%,表明中部地區職業院校在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方面較為均衡,但仍有提升空間??赡艿脑蛟谟?依托湖北、河南、安徽等科教大省,中部地區能夠有效優化勞動教育資源布局,使得人才、資源進一步向中部地區匯集,促進勞動教育資源均衡發展。西部地區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處于高水平與較高水平的職業院校僅有27.40%,表明西部地區大部分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不夠充足,投入與產出均難以達到合理配置。究其原因,目前多種教育資源主要向東部發達地區以及中部發展較好地區傾斜,致使西部勞動教育資源配置相對薄弱。與東部、中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存在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辦學條件差、政府投入低等問題,嚴重影響學生技術技能的學習與應用,進而阻滯技能型社會建設進程。

圖1 地區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占比

圖2 不同類型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占比

由圖2可知,普通公辦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處于高水平階段僅有12.60%,33.86%的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處于較低水平,36.22%的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處于低水平階段。這表明普通公辦職業院校勞動教育投入不足,缺乏開展勞動教育所需的實踐場所、體驗場地以及勞動設施,難以保障教育成效。民辦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整體較為均衡,但仍有33.78%的職業院校處于低水平??赡艿脑蛟谟?民辦職業院校在資金投入、實踐場所、教學設備等投入較為充分,但師資力量極易出現更替波動。因此,總體來看民辦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較為均衡。示范/雙高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較為合理,處于高水平的院校高達40.68%。這是由于政府通常會以示范/雙高院校作為試點,優先將相關勞動教育資源分配至此類院校,推動示范/雙高院校形成教育教學范本,進而推廣至全國其他職業院校,以培養大批技術技能型人才。

(二)勞動教育資源全要素生產率分析

鑒于DEA模型僅能描述一個年度的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難以對t+1 年度的變動過程進行精準刻畫。為此,本文以Malmquist指數展示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全要素生產率的動態演化過程(見表4)。

表4 2012-2020年職業院校勞動教育Malmquist指數及其分解

研究期內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全要素生產率均值為0.955,全要素生產率呈逐年上升態勢,在2017-2020年間大于1。這說明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呈上升趨勢,且技術效率變化上升了31.6%,而技術進步則僅上升了10.6%,由此表明技術效率變化是促進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具體而言,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全要素生產率在2013-2014年上升幅度最大,達到10.7%,這是由于技術效率變化出現較大幅度的上升,由0.801上升至0.858。其次為2014-2015年,上升幅度為7.5%,其中純技術效率為0.875,規模效率為1.011,表明這一時間段技術效率上升主要由規模效率所推動。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全要素生產率上升幅度最小的是2018-2019年與2019-2020年,升幅分別為1.8%與0.7%,相應技術效率變化分別為1.051與1.056,大于技術進步的1.027與1.031。這表明2018-2019年與2019-2020年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全要素生產率的主要貢獻源于技術效率變化。

進一步分析不同區域、不同屬性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全要素生產率差異,結果見表5。從地區層面來看,各地區全要素生產率均值為0.840,技術效率變化均值為0.878,技術進步均值為0.950,表明我國各地區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全要素生產率整體處于較高水平,且技術進步為主要貢獻來源。具體而言,東部地區全要素生產率大于1,表明我國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有效的職業院校大多集中于東部地區,發展態勢較好。細言之,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好,能夠為建設勞動教育基地提供資金支持,充分強化勞動教育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而西部地區全要素生產率僅為0.668,表明該地區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較差,資源分配不合理,難以支撐該地區培養一批高質量技術技能型人才。從辦學性質層面來看,整體全要素生產率均值為0.840,技術效率變化均值為0.883,技術進步均值為0.945,說明技術進步仍為全要素生產率的主要來源。詳細而言,示范/雙高院校勞動教育全要素生產率大于1,表明我國示范/雙高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較為合理,配置效率處于高水平,并且主要依賴于技術效率變化。而民辦院校全要素生產率為0.839,處于較高水平,其主要貢獻來源為技術進步。這說明民辦院校具備較好的創新水平,能夠支持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進而為技能型社會建設提供優質人才。普通公辦院校全要素生產率僅為0.660,整體處于較低水平。同時,普通公辦院校創新性水平較為缺乏,技術效率變化主要由規模效率支撐,原因在于普通公辦院校教育資源均由政府主導,缺乏行業企業的創新性思維,純技術效率難以拔高?;诖?普通公辦院校難以激發院校培育人才的內生動力,一定程度制約技能型社會建設。

表5 職業院校勞動教育Malmquist指數及其分解

(三)勞動教育資源投入要素投影分析

基于上述測度結果,本文參考唐智彬與曾媛[12]的研究,進一步探討影響決策單元效率的原因。利用投影分析確定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投入要素的最優規模,進而優化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與結構。詳細來說,將院校按照所屬區域及所屬類型進行分類,將對應投入數據投影到有效前沿面上,計算相關投入產出指標的實際數據與理論效率前沿的差距。一般來說,投入產出量越大,職業院校勞動教育投入產出越高。為更好比較不同地區與不同類型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要素配置情況,采用目標調整比例反映投入產出量,并對其進行絕對值處理,結果見表6。

表6 各地區與不同類型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要素投影均值(%)

1.區域異質性分析

整體來看,在所選的260所職業院校中,來自東部地區的職業院校在雙師型教師、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勞動教育基礎設施經費投入、勞動教育教學設備資產值、校舍建筑面積、實踐場地面積等方面的投入均較為突出。相較于東部地區,中部地區教輔、工勤人員數量、教育管理人員投入度較高。西部地區在各個方面的投入均落后于東部與西部地區?;谕度肭闆r,東部地區產出狀況同樣高于中部與西部地區。整體上東部地區勞動教育資源配置較為合理,僅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略有冗余??赡艿脑蛟谟跂|部地區經濟發展狀況較好,能夠為職業院校開展勞動教育提供所需資源投入。

就投入角度而言,師資力量是職業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核心。師資層面,中部地區需進一步加強勞動教育專項教師投入,能夠更好地培育一批高質量技術技能型人才,以匹配技能型社會人才需求。西部地區需加強教輔、工勤人員以及教育管理人員投入?,F階段,大部分職業院校均以任課教師為主導,對教輔、工勤隊伍重視度不足,致使任課教師難以完成教學工作,甚至引發教學方面的漏洞。此外,增加教育管理人員投入能夠有效強化對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專職教師教學任務的督導,使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結果與技能型社會要求相契合。財政層面,西部地區財政投入最為薄弱,故應積極加強教育經費投入、優化硬件與軟件設施、加大實訓設備投入、提高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發展速度與質量,以保障勞動教育人才培養質量?;A設施層面同樣是西部地區投入最低,故西部地區需要遵循優勢互補原則,建設集職業教育與實訓、居住、配套設施為一體的綜合型院校,以此提高辦學效益,盤活勞動教育資源存量,進一步擴大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規模,滿足技能型社會需求。

就產出角度而言,東部地區職業院校產出最高,表明高投入高產出呈正比。究其原因,在教育資源向東部傾斜的情況下,學生會優先向東部地區流動。此時,東部地區良好的師資力量與教學環境能夠有效培養大批高質量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建設技能型社會增添力量。西部地區產出效果不佳,原因在于其原有的各項投入較低,難以獲得良好的產出效果。具言之,較低的勞動教育基礎設施經費投入難以支撐學生學習應有的教學內容,更難支持其進行進一步的拓展訓練,最終導致勞動教育累計結業學員數、獲得技能證書的畢業生數均較低,阻滯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

2.辦學屬性異質性分析

整體來看,示范/雙高院校在師資、財政、基礎設施多個方面投入均優于民辦院校與普通公辦院校。相較于其他類型職業院校,普通公辦院校在勞動教育累計結業學員數方面的產出略高。整體來看,各類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較為合理,僅示范/雙高院校在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方面有所冗余??赡艿脑蛟谟?為使示范/雙高院校具備示范成效,政府會優先為此類學校提供充足的教育資源,使其形成一套可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實踐的優秀教學方法?;诖?政府會向示范/雙高院校投入大量經費,導致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出現冗余。

就投入角度而言,師資層面,民辦院校勞動教育專項教師投入略有不足。這是由于民辦院校師資力量兩極分化情況較為嚴重,即實踐導師多而專項理論導師少。長期以來,民辦院校師資力量面臨著師資結構不合理、重使用輕培養、老青兩極化等諸多問題,制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成效。為此,民辦院校需優化崗位制度,輔以相應的薪酬制度,著力增加勞動教育專項教師投入。普通公辦院校則需加強雙師型教師、教輔工勤人員、教育管理人員的投入。此類職業院校教師理論專業性較強,但缺乏實踐指導能力,難以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技術技能學習指導。同時,教輔、工勤人員以及教育管理人員投入不足使得部分導師身兼多職,分散其勞動教育教學精力,導致教學成效不佳。財政層面,普通公辦院校在財政投入方面較為薄弱,這是由于此類職業院校通常由政府主導,不僅規模龐大且教育經費主要來源于政府財政。為此,普通公辦院校財政應積極與社會力量協同,增加社會力量參與度,多渠道吸引社會資金,擴大辦學資金來源,緩解經費不足的窘境?;A設施層面,普通公辦院校在此方面投入仍然較低。鑒于普通公辦院校教育經費均由政府提供,其基礎設施雖然健全但并不完善,實踐教學設備難以做到與時俱進,影響學生勞動教育培養成效。

就產出角度而言,普通公辦院校在勞動教育累計結業學員數方面產出較高。究其原因,公辦院校招生生源廣泛、師資力量雄厚、教育資源豐富等特點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普通公辦院校就讀。示范/雙高院校在產出數量與質量方面均較為突出,這與政府各類資源支持密切相關。2020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績效管理暫行辦法》,其中從人才培養、校企合作、“雙師”建設、專業建設、教學改革、社會服務、國際交流與合作七個方面建設高水平高職院校。因此,示范/雙高院校產出數量與質量成效均較好,為建設技能型社會提供大量人才。

四、結論與改進策略

本文采用DEA模型與Malmquist指數測度2012-2020年260所職業院校勞動教育投入與產出數據,進而反映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與全要素生產率。同時通過投影分析優化職業院校勞動教育投入產出結構。結果表明:整體來看,全國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較高,且東部地區與示范/雙高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處于高水平階段。進一步分析得知,我國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主要受技術進步的影響。從投影分析可知,東部發達地區與示范/雙高院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投入冗余現象較為明顯?;诖?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協調各地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分配。鑒于東部地區勞動教育資源冗余度較高,為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避免發達地區資源浪費,各地應積極協調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配置,縮小區域差異。一方面,相關部門應建立區域間勞動資源協調機制,其中,東部地區應積極發揮溢出效應,將冗余資源向中部與西部地區傾斜,實現勞動教育資源跨區域流動與共享。另一方面,立足于建設技能型社會背景,東部地區還可通過集團化辦學實現勞動教育資源供給,為勞動教育資源匱乏地區提供更多有效資源。此外,各地區還可通過“共享教師制度”打破校際壁壘,促使勞動教育專項教師在區域內流動,提高勞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

第二,健全勞動教育人才資源流動體系。勞動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離不開專項教師的支撐。鑒于此,各地應積極完善勞動教育人才資源流動體系,合理分配人才資源。一方面,推動企業建立退休人才儲備庫?;诟邩藴?、嚴要求、多方面考核,自下而上層層篩選,并分不同行業、不同領域建立各級退休人才儲備庫。相關人才不僅要專業理論扎實,還要考核其是否具備完整、系統的實踐經驗,是否能在行業企業發展過程中攻克難點。將此類人才納入各地職業院校開展勞動教育,能夠更好地培養高質量技術技能型人才,推動技能型社會建設早日實現。另一方面,職業院校要充分解決專項教師的后顧之憂,還可借鑒上?!靶D門”機制,引導相關人才在政府、企業與職業院校之間實現“柔性流動”。職業院??赏ㄟ^帶薪掛職、保留職務等方式,在企業掛職期滿后予以教師一定的優惠待遇,保障其收入與職務。此外,相鄰省份之間可推進人才互認互準、互融互通,推動人才之間積極流動,實現勞動教育人才資源合理配置。

第三,優化勞動教育財政資源分配結構。從上述分析可知,財政投入是技能型社會背景下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資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诖?需著重優化財政資源分配結構,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各地政府應推動完善社會各界支持職業教育開展機制,開拓政府、行業、企業及其他社會力量的教育經費來源渠道,促使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各級政府要推進中職學校資源整合,統籌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項目資金,支持企業參與職業院校勞動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同時支持開展職業教育實訓實習,推動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建設。另一方面,強化教育經費管理監督機制。各地政府需以事前監審、事中監控、事后監督為著力點,建立全覆蓋、全過程、全方位的勞動教育經費監督管理體系。在事前階段,相關部門需優化事前績效評估,健全審核機制,擴大項目支出預算評審范圍;全程加強預算執行事中監控,硬化預算執行約束,嚴格控制預算調劑;在事后階段,要加強預決算事后監督,全面推進教育部門預決算公開。此外,相關部門還需按時公布勞動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主動接收社會監督,確保勞動教育經費使用規范、安全、有效。

猜你喜歡
技能型資源配置教育資源
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我國制造業資源配置概述
把資源配置到貧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偵查資源配置原則及其影響因素初探
遼寧:衛生資源配置出新標準
面向數字化教育資源的Flash到HTML5轉換研究
自主學習視角下的開放教育資源文獻綜述(上)
農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養淺析
浙江省汽車后服務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