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基本內涵、邏輯理路與實踐轉向

2024-01-23 11:43李若洋鐘亞平吳彰忠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全民高質量數字

李若洋,鐘亞平,吳彰忠

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是加快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石和關鍵表征,是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生活期待的內在要求,是實現中國式體育現代化的應然之舉。步入新發展階段,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數字技術的社會化應用和普惠化服務?!度窠∩碛媱?2021—2025年)》《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利用數字技術提升全民健身智慧化、科學化水平,推動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體育領域的廣泛融合,大幅提升了全民健身的科學化程度,為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術與要素的雙向支撐。已有文獻圍繞數字技術在智慧場館應用[1]、公共服務供給[2]、智慧社區建設3]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為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然而,現有研究多采用微觀視角,聚焦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對數字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整體邏輯和實踐轉向還缺乏研究。鑒于此,本研究系統闡釋了數字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邏輯理路,進一步提出了其實踐轉向,以厘清數字技術“以何、何以、如何”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

1 數字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1.1 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內涵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為各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目前,學界對高質量發展的研究主要秉持“經濟發展觀”“系統平衡觀”和“民生指向觀”三種觀點,對發展的“充分性”“均衡性”和“人民合意性”進行了探討,期望通過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引領“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從而破解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優不優”過程中的重大戰略問題[4]。在體育領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對新時期的全民健身作出重大部署,先后頒布了《“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修訂了《全民健身條例》、制定了《全民健身計劃》,為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本研究認為,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體育現代化的底色和支撐。宏觀層面,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緊扣新發展理念,著眼于治理理念提升、治理模式轉型和決策方式轉變,是形成服務健康中國與體育強國的重要抓手;中觀層面,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充分、均衡的發展,是持續擴大供給規模、不斷優化供給結構,以創新驅動服務質量提升的發展;微觀層面,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緊緊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精準把握群眾健身需求、主動迎合群眾健身需求、科學滿足群眾健身需求,為全面發展創造條件,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1.2 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民健身以國家戰略為定位,實現了全方位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但與此同時,囿于多方面原因,我國全民健身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1)宏觀層面,政府、社會、市場多元協作的全民健身治理格局尚未形成[5]。體育行政部門還存在職能定位不清晰、職能轉變不到位的問題,社會和市場的參與活力尚未充分激活[6],跨部門、跨主體之間的資源調動和整合能力不足。(2)中觀層面,全民健身服務資源調配多依賴于精英主導、行政支配和經驗驅動,存在片面性、碎片化、粗放式等缺陷。區域、城鄉和人群健身資源分布不均衡、布局不合理,“供非所需”“供超所需”“供欠所需”的現象還時有發生[7]。(3)微觀層面,全民健身服務質量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場地設施載體陳舊老化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8],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創新不夠,服務產品亟待豐富。

1.3 數字賦能全民健身的價值意蘊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推動數字生產力成為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學界以為,數字賦能包含了數字要素賦能和數字技術賦能兩個方面。作為要素的“數字賦能”強調數字在突破時空限制、打通交易壁壘、化解信息孤島、促進要素流通和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的作用[9];基于技術的“數字賦能”,側重技術整合對服務流程的優化,突出“人—機—物”連接和運行能力對服務質量的提升效果[10]。數字賦能全民健身的價值意蘊主要體現在:(1)海量數據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能夠重塑服務流程,突破管理壁壘,打破信息孤島,推動產業升級,促進融合發展。(2)數字技術應用加速了全民健身從網絡化向智能化的躍遷。依賴于交互學習和記憶、基于推理和知識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為全民健身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數字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是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為基礎,以數據信息為關鍵生產要素,通過數字技術與全民健身的深度融合,來實現全民健身服務更加精準智能、供給更加全面均衡和治理更加科學高效的發展目標。

2 數字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邏輯理路

承前所述,本文分別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提出數字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邏輯理路。其中,(1)宏觀層面,基于數字治理理論,從理念提升、模式轉換和決策升級三個方面出發,認為數字賦能實現了全民健身“智”與“治”的高效融合;(2)中觀層面,以新公共服務理論作為支撐,從供需維度入手,提出數字賦能推動了全民健身“供”與“需”的精準匹配[11];

(3)微觀層面,以服務生態系統理論為指引,聚焦數字技術帶來的健身拓展、場館應用和平臺開發等的變革,輔助實現了全民健身“質”與“量”的同步提升,具體如圖1所示。

2.1 宏觀層面:數字賦能全民健身“智”與“治”高效融合

2.1.1 從“層級管控”到“賦權于民”的治理理念提升

傳統全民健身治理采取自上而下的垂直管控方式,決策權、評價權和監督權集中于體育行政部門內部,注重管治規制而弱化服務職能,追求結果導向而忽視治理過程,這也導致了基層單位極易對上級部門的行政命令產生路徑依賴而忽略民意的反饋。數字技術的應用暢通了行政部門與群眾溝通的雙向渠道,透明化的數字平臺對體育行政部門的行為形成了正向監督,推動全民健身由“層級管控”轉向“賦權于民”。(1)數字技術的應用減少了管理的中間層,信息與資源在不同階層的共享與交換使傳統權威、機構和壟斷渠道失去了中心地位與控制力。普通群眾可以直面全民健身治理過程,而不用通過復雜的行政層級來反饋治理意見[12]。(2)數字技術加速了體育行政部門在全民健身服務過程中的自我約束與管理,同時,這也要求體育行政部門走向基層、走進群眾,真正“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了解群眾的健身需求,繼而“還權于民”和“賦權于民”。

圖1 數字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邏輯理路圖Figure 1 The logic of digital empowerment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2.1.2 從“政府主導”到“協同共治”的治理模式轉換

數字賦能為全民健身服務中的多部門合作和多主體協同提供了可能。(1)數字平臺搭建了政府、社會、市場和公民之間的信任網絡,便于資源在平臺上的共享,也方便集體行動的協調。(2)數字技術實時共享的功能保證了政府、市場、社會和公民在平等條件下進行對話,形成并維持深層次的信任和理解,實現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信息動態均衡。比如,浙江省搭建的“浙里辦”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臺,將體質監測、活動賽事、智慧場館和健身指導等多維功能進行整合匯集,形成了集“健身指導、公務管理、數據分析、決策輔助”于一體的系統化服務。對體育行政部門而言,平臺將數字體育場館、智慧健身步道等信息進行實時具體呈現,方便職能部門的實時跟蹤管理;對廣大群眾而言,平臺賦予了普通群眾更加多樣的表達方式,增進了與用戶群體的實時互動。(3)數字平臺催生體育行政部門、社會組織與公眾的互動關系發生變革,政府部門由資源和權力主導的角色,轉變為利益協調與平衡的服務型角色,體育社會組織與公眾由碎片式、零散式的參與,轉變為數字賦能下的整體性參與。

2.1.3 從“經驗依賴”到“數據驅動”的治理決策升級

傳統全民健身決策主要依賴管理人員的經驗,存在片面化、情緒化、粗放化的弊端?;跀祿臎Q策能夠克服經驗決策的劣勢,從表象和特征深入到綜合推理,助力決策者洞察現象背后隱藏的規律,將決策方式由“出現問題—分析問題—解釋問題—制定方案”的被動響應轉化為“數據搜集—量化分析—明確聯系—方案預備”的主動預測[13]。在決策信息收集方面,傳感器、射頻識別、數據檢索分類工具等方法的應用,可以同時完成不同時間框架、不同輸入類型和不同功能角色等多方面的數據匯總,達到預測更加精準、決策更加智能的目的;在決策方案制定方面,涵蓋空間地理、時間分布、事件頻率等方面的數據收集渠道,可以輔助決策人員建立整體性視角,利用關聯分析工具分析全民健身過程、原因及制約條件,輔助方案制訂;在決策效果評估方面,算法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決策體系的動態更新與創新評估,實現了基于算法的評估方案落地。

2.2 中觀層面:數字賦能全民健身“供”與“需”精準匹配

2.2.1 從“單一局限”到“豐富多樣”的內容供給

數字賦能是全民健身服務供給側改革的觸發器,推動了全民健身參與主體多元化、供給內容多元化和供給模式多元化[14]。(1)賦能參與主體多元化。數字資源扎根社區,可以保障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運動權益,為居民提供差異化的公共服務,推動全齡友好理念的實現。(2)賦能供給內容的多元化。數據算法可以精準定位不同群體的健身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內容供給。Keep、悅動圈等健身App,抖音、B站等直播平臺,可以精準刻畫用戶畫像,將海量健身資源進行實時推送,觀眾可以隨時隨地地選擇學習一套健身方法或練習一組健身動作,多元內容供給極大地提升了全民健身的質量。(3)賦能供給模式多元化?!皵底?健身”打破了全民健身的時間和空間限制,線上+線下的模式,擴展了全民健身的廣度。比如,國家體育總局全民健身線上運動會組織了百余個項目的線上比賽,實現了參與人數突破1 000萬的紀錄,形成了全民參與、全民共享的賽事參與新路徑[15];北京數智體育公開賽將自行車、賽艇、高爾夫等傳統體育項目與數字孿生、人工智能、感知交互等數字技術相結合,打造沉浸式參賽體驗,探索出“自主可控、自由發揮、即時對抗、實時在線”的數智競賽新路徑。

2.2.2 從“粗放低效”到“精準匹配”的資源均衡

傳統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以政府為主導,群眾通過被動的方式接受服務,存在著供給端和需求端未能有效對接的現象,產生了多樣化需求與單一化供給、強勁式需求和有限性供給、動態性需求和滯后性供給、實際性需求和無效性供給等諸多矛盾。數字賦能全民健身通過數據支撐,推動全民健身資源供給從“粗放低效”到“精準匹配”[16]。(1)數字技術融合供需反饋機制,保證全民健身資源供給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人機交互、機器學習等技術聚焦于更細粒度的群眾健身需求,多模態數據的綜合比對,建立更加精準的服務預測模型,可以輔助管理部門精準施策;數字孿生技術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刻畫虛擬數字孿生體,仿真模擬健身實際場景,保證健身資源的全覆蓋。(2)數字技術的應用暢通了全民健身資源供給方式。遠程信息傳輸技術將優質的數字健身產品輸送到不同地區,彌補了城鄉發展不均、區域供給失衡的現狀;線下智能設備和線上智慧前端形成的全民健身數據分析方法可以綜合測評體質健康狀況,讓偏遠地區享受到科學健身指導服務,助力健身資源的均衡匹配。

2.3 微觀層面:數字賦能全民健身“質”與“量”同步提升

2.3.1 從“同質固化”到“定制服務”的智慧健身拓展

智能算法集成多個服務流程的數據積累,觸發了全民健身服務產品的數字化迭代,實現了全民健身服務由“同質固化”向“定制服務”的轉變[17]。(1)數字技術拓展了全民健身服務的空間場域。AR體感、互動投影、全息投影、沉浸式空間等技術的應用,弱化了體育專業性帶來的互動屏障。例如,雪車項目有極高的危險系數,很難在現實環境中進行運動體驗,采用5G+VR的方式,用戶可以模擬實景運動環境,在虛擬與現實的結合中,體驗到雪車項目帶來的沉浸式運動體驗。(2)數字技術的應用促進了個性化訓練方案的定制。計算機視覺、基于慣性的傳感器捕捉技術,可以跟蹤捕捉用戶的運動表現和運動姿態數據,通過三維步態分析系統,得到運動者關節點的三維時空坐標,幫助健身指導人員量化分析并精準糾正動作,同時為健身愛好者提供個性化鍛煉建議;動作捕捉系統可以實時抓取運動學數據,并結合生物力學、人體解剖學分析機制,幫助健身愛好者了解損傷因素,制定高效的防護方案;基于人工智能的運動數據分析技術,可以精準匹配大數據資源,并根據健身愛好者的身體條件推薦定制化課程內容,滿足了不同個體的專業需求。

2.3.2 從“局部嵌入”到“立體交互”的智能場館應用

數字技術應用實現了傳統體育場館服務對象、服務流程和服務生態的優化,實現了“局部嵌入”到“立體交互”的智慧健身解決方案構建。(1)參與人群的立體交互。傳統健身服務數據以局部嵌入為特征,只能發揮有限作用。大數據技術將攝像頭、麥克風和可穿戴設備采集的海量數據用于消費偏好預測、運動損傷分析以及健康管理方案制定等方面。這一過程架起了消費者與服務提供者溝通的橋梁,將后置的服務轉變為前置的服務,使得消費者除了購買健身服務以外,更愿意加入產品研發、服務設計和流程監督的全環節[18]。(2)服務應用的立體交互。搭載了數據引擎的智能分析工具,將場館、賽事、活動等多維信息匯集,將健身指導、體質評估、參賽管理等多維功能重組,進而優化了全民健身服務流程。(3)服務環境的立體交互。數字技術的應用使得體育場館設計與城市、社區的整體規劃相協調,有效增加了體育場館與周邊環境之間的粘性關系。如,智能健身步道、智慧體育公園、數字化健身房、智能景觀涼亭等數字健身產品的涌現,推動了全民健身場地成為聚集城市人文氣息、拉動周邊產業發展的核心載體,并形成了群眾身邊的體育生態圈。

2.3.3 從“資源阻滯”到“價值共創”的智享平臺開發

傳統的健身服務場景信息相對閉塞,由此形成的“資源阻滯”現象普遍發生。數字技術的應用暢通了供需主體的交互機制,參與者更愿意分享共同愿景,支持了全民健身服務過程的價值共創[19]。(1)數字技術打破傳統體育服務與需求相對割裂的業態限制,推動新的服務模式出現?;跀底旨夹g“長尾市場模式”“O2O模式”“多邊平臺型模式”的產生,為健身服務的轉型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思路[20]。(2)專業數字化平臺貫穿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全要素,促進了價值共創的產生。Nike Running基于品牌價值打造的人際互動、產品互動社區,吸納了全球近700萬的用戶。該社區不僅提供了記錄運動軌跡、跑步時長等基礎信息,還添加了跑步排名、社交分享、發起挑戰等功能?;诖?跑步愛好者不僅可以管理自己的跑步計劃,還可以邀約比賽,使得消費者在平臺使用過程中提升了運動體驗,同時,不斷發展的運動需求又反哺于數字平臺的迭代升級,最終,雙方共同搭建了相互依賴的生態系統,促進了價值共創的產生。

3 數字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轉向

現階段,我國全民健身正在邁向數字化轉型的快速發展軌道。參照上述數字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邏輯理路,本研究分別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維度提出了數字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轉向。

3.1 治理轉向:創新數字賦能全民健身治理新模式

3.1.1 數治融合,重塑數字賦能全民健身治理理念

數字賦能全民健身治理不僅僅是將數字技術簡單地應用于全民健身治理,更是要將數字化思維和理念融入到全民健身治理的方方方面,從而實現從局部數字化治理向整體智能治理的轉變[21]。

(1)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建設體育強國,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把滿足人民健身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數字賦能全民健身治理應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將數字技術的工具理性轉變成服務群眾的價值理性。實踐方面,應注重數字技術應用的“人文關懷”,從設計、研發、應用、反饋的全生命周期,對數字化產品、數字化服務進行再審視,避免形式數字化、過度數字化而引發的泛數據主義傾向。同時,可通過數字政務服務平臺暢通群眾意見的反饋渠道,將人民的意志融入全民健身治理的“血液”。

(2)樹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目前,現有的全民健身平臺已經初步形成了業務上的多元互動局面,例如,“北京數字體育服務平臺”、福州市智慧體育平臺“榕e動”等平臺的上線,提供了線上場館預定、活動賽事預約、課程培訓預售等功能,這些功能匯集形成了場館管理員、健身指導員和鍛煉參與者多元主體交流互動的空間,從而有效提升了健身體驗。然而,目前的全民健身數字化應用多停留在技術服務表層,強調具體業務功能的展示而輕視數字治理的本質。整體而言,借助數字賦能實現多元主體在治理目標上的高度趨同、治理內容上的有機銜接、治理功能上的協同互補,繼而推動跨地域、跨系統和跨部門之間的協同仍較為欠缺。為此,應進一步強化“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形成行政部門、社會組織、企業及公民共同參與的全民健身治理共同體,將“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理念轉化為多方協同參與治理的動力,避免“表層”數字化越來越光鮮,而“深層”的公民參與、政民互動越來越黯淡。

3.1.2 多措并舉,提升數字賦能全民健身治理能力

(1)加強技術攻關。數字技術是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重點突破。一方面,破解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全民健身服務領域的應用瓶頸,不斷擴大應用范圍與應用成效。比如,利用數字孿生虛實共生、自主迭代和動態交互的技術特點,廣泛收集全民健身場景數據,刻畫虛擬健身圖景,深入洞察全民健身運行規律,從而輔助管理人員做出科學決策。另一方面,探索政府與企業的良性合作機制,充分發揮企業在前沿技術、資金投入等方面的優勢,形成合作共贏的生態圈。具體可通過制度化的方式明確高新技術企業參與數字技術研發對接、運行維護等方面的責任,推動更加專業、高效的全民健身數字化產品與服務落地。例如,合肥打造了集科技研發、風險投資、產權交易為一體的綜合性體育產業園區,形成了獨特的“體育智谷”發展模式,因此,可充分借鑒其發展經驗,探索多方參與的技術開發格局,形成有利于技術攻關的資源共享機制。

(2)健全標準體系。標準化在推進全民健身服務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實踐中,可以由體育行政部門牽頭,聯合社會組織及第三方認證機構,共同組建全民健身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圍繞數字技術應用的基礎建設、運營運維和網絡安全等建立行業標準,同時聯合多部門啟動“數字化健身裝備、器材、服務等標準立項。此外,應做好地方標準與國家標準的有效銜接,針對具體的全民健身數字化服務場景、數字化器材裝備,要加快場景化、精細化編制辦事指南,建立覆蓋全民健身服務全流程及各環節的技術標準與管理規范。同時,應加強對特殊群體健身標準的制定,尤其關注因缺乏數字技能而被邊緣化的群體的健身體驗。比如,針對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從使用人群+數字場景雙重維度,形成針對性的數字化服務方案,以有效增強數字技術及相關標準的“適老化”“無障礙化”升級,將數字“剝奪感”轉化為數字“獲得感”。

(3)筑牢安全防線。目前,《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出臺已經勾勒出數據管理的基礎框架,《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的發布,為數據產權、流通交易、安全治理等開了個好頭,但是消弭宏觀政策文件和全民健身實踐應用之間的溝壑仍尚需時日。尤其是,全國性的全民健身數據分級分類管理機制仍有待提升,全民健身數據開放、數據權屬、數據流動等基本制度還尚待完善,全民健身數據的適用范圍、使用規則還不夠規范。為此,可進一步加強針對性立法,筑牢全民健身數據的安全屏障。比如,在已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制定更為詳細的《全民健身公共數據開放條例》,將數據加密技術、身份鑒別技術、數據沙箱技術等應用納入微觀服務場景,有效控制服務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22];再如,可鼓勵浙江、江蘇等數字技術發展基礎較好的地方政府充分運用地方立法權先行先試,出臺或完善與全民健身數據保護相適應的地方性法規,進而向上推動、為上位法的修訂提供參考依據。

3.2 供需轉向:探索數字賦能全民健身供需新路徑

3.2.1 深化供給側改革,拓展數字賦能全民健身服務場景

質量和效率是深化供給側改革的關鍵,是實現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治本之策。(1)著力提升全民健身資源供給質量。一是,加快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布局。統籌考慮全民健身數據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和邊緣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的集成建設,整體提升全民健身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水平。二是,加快全民健身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打造一批智慧健身路徑、數字體育公園和智能健身房,形成智慧健身的整體建設方案。如,可以將物聯網、大數據技術融入體育公園、健身步道,打造匯集運動、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新型全民健身服務模式。三是,豐富數字化資源供給形式,推動數字運動場景實現,加快VR、AR、5G、區塊鏈等數字技術融合,推出更多虛擬現實健身設備和賽事產品,打造集健身、社交、服務于一體的數字運動產業。比如,利用電子競技自帶的數字場景延展性、用戶號召力等特征,創造新的價值增長點。(2)有效提升全民健身資源供給效率。一方面,通過大數據算法,結合城市常住人口數量、結構和流動趨勢等實時數據,實現全民健身資源供給的“精準滴灌”;另一方面,加大農村地區、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等區域的數字資源供給,可結合“雪碳工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鄉鎮體育健身工程”等重點項目,將數字技術、數字裝備、數字服務輸送至基層全民健身服務單元。

3.2.2 強化需求側管理,精準回應群眾全民健身需求

加強全民健身服務的需求側管理,應從需求感知、需求識別、需求反饋三個方面實現重點突破。(1)提升全民健身服務需求感知能力。錨定全民健身服務的難點與痛點問題,借助機器學習技術構建全民健身服務需求監測模型,預測真正被群眾所需要、所認可的、接地氣的數字化健身產品及服務,形成解決方案推動產品和服務的升級迭代,從而實現高質量的需求感知。(2)提升全民健身服務需求識別的精度。結合公民對服務的感知情況與共性需求,識別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需求的主要類型,分類繪制知識圖譜。比如,通過用戶畫像技術,對數據進行聚類、融合、分析和建模,基于需求繪制“用戶畫像”,動態制定“需求清單”[23]。(3)建立全民健身需求反饋機制。使用網絡爬蟲技術追溯全民健身服務質量提升的運動軌跡,開展循數監測和精準評價,依據評價結果及時提出質量獎勵、質量問責和質量改進等分類化建議,從而完成全民健身服務供給政策的動態調整,及時回應群眾的全民健身需求。

3.3 服務轉向:打造數字賦能全民健身服務新生態

服務生態系統理論認為“共創價值的產生有賴于多層次的生態結構”[24],數字賦能全民健身不僅包含了數據的要素融合還包含平臺的主動協同,更包含了業務的整合重塑。

3.3.1 打造數字賦能全民健身數據協同的生態

調研結果顯示,全國僅有13個省級全民健身數據平臺對接了地方政務服務數據,其余多數省份的數據資源共享仍處于較為遲滯的狀態。數據資源協同是全民健身業務協同的前提,打造數據協同的生態,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1)打造政企交融的全民健身數據資源體系。強化政企數據采、儲、傳、管、用一體化技術支撐,充分調動全社會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各地方、各部門和各企業加快推動數據平臺對接,完善現有全民健身平臺的企業準入、對接及備案機制。(2)打造橫縱聯合的數據資源體系??v向推動省級全民健身數據對接國家政務平臺、地市級全民健身數據對接省級政務平臺,全面實現國家大數據中心、省級數據中心、地市級數據中心在數據歸集、共享和開放方面的有序對接;橫向加快全民健身數字資源的跨域流動,發揮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城市群在數字技術上的整合優勢,形成跨地市、跨省份、跨區域的數據協同共享。

3.3.2 打造數字賦能全民健身平臺協同的生態

目前,國家體育總局已經建立了全國性的全民健身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初步實現健身數據采集、鍛煉場景分析、場地資源配置和體質健康監測等功能。并且,北京、江蘇、浙江等15個省(市)已陸續建成省級全民健身服務平臺,為基礎信息采集、智能健身指導和運動環境監控提供了支撐。但是,現有平臺較為集中的經濟發達城市存在受眾人群不足、內容針對性不強、業務聯動不及時等問題,依托數字引擎建立的全要素流通、多資源整合、跨區域協作的一體化平臺仍未建成。為此,應進一步推動全民健身平臺的管理與運營,以實現更加高效的資源整合與協同。其中,平臺建設方面,可按區域分步驟地進行統籌推進,尤其是針對“十四五”時期有全民健身數據平臺建設規劃的省區市,要進行重點業務指導與扶持。平臺運營方面,擴大現有平臺的主體功能與輻射范圍,按照“國家級→省級→地市級→縣級”,明確各級管理部門的職能定位[25];同時,調動更多的全民健身基層單位參與,形成“縣級→地市級→省級→國家級”平臺的業務閉環。

3.3.3 打造數字賦能全民健身業務協同的生態

數字賦能全民健身業務協同的生態需要整合政府、企業、高校多方優勢資源,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和高校支撐的創新體系。對于政府而言,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成果轉化機制,放寬數字科技企業的市場準入政策,搭建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平臺,打通數字賦能全民健身的“大動脈”;對于企業而言,要進一步加大資源投入,圍繞智能運動場景開發、數字體育賽事等熱點問題,既要貼近實際需求,又要聚焦研究前沿,引導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對于高校而言,要聚焦數字賦能全民健身的核心技術和關鍵問題,充分發揮智庫優勢,開展跨學科、基礎性、前瞻性研究,解決數字賦能全民健身的“卡脖子”問題。例如,在武漢市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特色基地的建設過程中,武漢市體育局作為行政主管單位,通過成立領導小組、組建專家智庫、制定多項政策,將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智慧體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和武漢體育學院大數據中心等多家單位資源進行整合,共同打造了集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青少年體育服務等七大應用場景于一體的智慧體育平臺,得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饋。因此,可借鑒武漢經驗,通過數字平臺帶動多方資源優勢互補,實現不同主體同頻共振,從而營造出數字賦能全民健身業務協同的生態系統。

4 結 語

數字賦能全民健身既是響應數字時代潮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更是順應民心、滿足廣大群眾多元健身需求的主觀選擇。本研究對數字技術“以何、何以、如何”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進行了系統探討。作為一個多維度、跨學科的復雜命題,數字賦能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既包含理念的更新,又涉及技術的突破,還需要相關制度規范的保障。應注意到,數字技術在推動全民健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同時,也可能會帶來算法濫用、平臺壟斷、大數據“殺熟”、數據泄露等技術失范現象。未來,可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框架下,進一步探索數字技術與全民健身的深度融合,積極規避數字技術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數字賦能的工具勢能轉化為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的治理效能,助力建設體育強國。

猜你喜歡
全民高質量數字
全民·愛·閱讀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答數字
可持續全民醫保
數字看G20
全民健身 參與快樂
成雙成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