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格標記的發展演變

2024-01-23 00:49賀學貴
華中學術 2023年4期
關鍵詞:受益者O型介詞

賀學貴

(廣州華商學院外國語學院,廣東廣州,511300)

與格標記有用于動詞后和動詞前兩種位置,位置不同,來源不一樣。動詞后引進與事的介詞大致有兩個來源[1],一是來源于引進處所的介詞,如宿松話“我送一本書在你我送一本書給你”中的“在”,黃岡話“你叫章兒把條扁擔到你”中的“到”,上古漢語的與格標記“于”(例見下文);二是來源于給予動詞,如北京話“送一本書給他”中的“給”,閩語的汕頭、福州話“我送一本書分你”“借幾塊錢乞我借幾塊錢給我”中的“分”“乞”等。用于動詞前的與格標記來源于受益者標記,如寧夏固原話“你給他給個筆”中的第一個“給”。本文討論與格標記的進一步發展演變。

用于動詞后的與格標記會進一步朝受益者標記和表人物方向的介詞演變,如粵語茂名話中,“畀[pei35]”除用作與格標記外,還可作受益者標記和對象格標記,其格式均為“VP+介詞+O”,O為指人的成分。

(1)我送本書畀你。我送一本書給你。

(2)捶背畀阿奶。給奶奶捶背。

(3)我講只笑話畀你聽。我講個笑話給你聽。

(4)你磕兩個頭畀阿奶。你給奶奶磕兩個頭。

(5)渠打手勢畀我,噎我無講嘢。他對我打手勢,讓我別說話。|渠無聽話,我好頭痛畀渠。他不聽話,我對他很頭痛。

例(1)“畀”為與格標記,例(2)為受益者標記,例(3)(4)“畀”后的成分既是動作的接受者,又可看作“行為所指向的有生對象”(我們把這類引進有生對象的介詞稱為對象格標記),“畀”有“給、對、向”的意思,例(5)的“畀”一般只看作對象格標記。

受益者標記“畀”來源于與格標記“畀”。例(1)類句子也可認為包含有受益的意義,即“你”因接受“書”而受益,于是“畀”便可擴展到用于例(2)類表服務受益的句子。例(3)(4)類句子的“畀”由例(1)的“畀”擴展而來。例(1)中,給予物是具體的事物“書”,感官感知到的聲音或動作“笑話”“磕頭”等如果作為給予物進入雙及物結構“動+Ot(+與格標記)+Or”中Ot的位置,便形成例(3)(4)類句子。例(5)的“畀”由例(3)(4)類句子的“畀”進一步擴展而來。由此可見,茂名話“畀”經歷了“與格標記>受益者標記”和“與格標記>對象格標記”兩種演變路徑。

與格標記這兩種演變路徑普遍存在于廣西境內的漢語方言及民族語言中。如柳州話中,用于動詞后的與格標記可同時用作對象格標記[2],例如:

(6)借你的車給我。把你的車借給我。

(7)老李打手勢給我,喊我過去。老李給我打手勢,喊我過去。

柳州話的“給”也可用作受益者標記[3],如:

(8)哏少工錢,哪個做給你?你給的工資那么少,誰愿意幫你干活?

廣西境內的北部壯語和南北壯語中,與格標記也有作對象格標記和受益者標記的用法。如靖西壯語的“h:i3”除用作給予動詞外,還可用作與格標記(例9)和對象格標記(例10、11)[4]:

送 冊 書 一 給 他

送一本書給他。

(10)mi2ai lon6lau4h?i3?o3.

不 使 亂喊亂叫 給 我

不要對我大喊大叫。

(11)?o3thu1mai2ho:i3te1le?u4pai1.

我 頭痛 給 她 完 去

我真是對她感到頭痛。

也可用作受益者標記[5],如:

吃 飯 快 點 一 下 我 洗 身 給 你

你快一點吃飯,等下我給你洗澡。

TL-district distribute rice (to)villager

The district chief officer distributed rice to the villagers.

woman CLS that smile give/BEN (name)

That woman smiled at Nikon.

還可用作受益者標記[7],如:

3 look for money enter give/BEN association PP

They find money for the (Thai student)association.

(16)nai2ba?n3bau5ma?i1ka?n3sa7xi7h3hau2.

里 村 不 寫 單子 證明 給 我們

村里不打證明給我們。

(17)xau1s?1kun2ket8h3kan1.

他們 雙 人 生氣 給 互相

他們兩人互相生對方的氣。

(18)thai1na1h3xau1tsu6van2.

犁 田 給 它們 每 天

每天給他們犁田。

我們認為,上述柳州話、靖西狀語、泰語、傣語等漢語方言和語言中的與格標記都經歷“與格標記>受益者標記”和“與格標記>對象格標記”兩種演變路徑。其演變過程與茂名話的“畀”類似。此外,在南寧話、賓陽話、石南話、新橋客家、博白客家話以及老撾語、儂語等廣西境內的方言和民族語言中,用于動詞后的與格標記也都發展出了作對象格標記和受益者標記的用法。

用于動詞后的與格標記演變為受益者標記或對象格標記是典型SVO型語言常見的現象。廣西境內的泰語、老撾語以及壯語都是SVO型語言,境內的漢語方言也帶有較強的SVO型語言傾向性,因而也有這種類型的演變(這可能跟SVO型非漢語的接觸有關)。英語也是SVO型語言,來源于引進處所成分的與格標記“to”也演變出了對象格標記的用法(“to”不用作受益者標記,英語中的受益者標記一般用“for”,這可能限制了“to”向受益者標記的演變),如:

(19)Send a book to him. 給他送一本書。

(20)Read it to us. 把它念給我們聽聽。

一般認為,上古漢語SVO型語言傾向性比較強,與格標記“于”也演變出了對象格標記和受益者標記的用法。如:

與格標記:言私其豵,獻豜于公。(《詩·豳風·七月》)

對象格標記:先民有言,詢于芻蕘。(《詩·大雅·板》)

受益者標記:惟茲臣庶,汝其于予治。(《孟子·萬章上》)

SVO型語言中,介詞詞組往往位于動詞后,即“VP+介詞+O”語序占絕對優勢,引進接受者、受益者和動作指向的對象的介詞短語往往位于VP后,因而介賓補語式的雙及物結構“動+Ot+與格標記+Or”中的與格標記可以向受益者標記或對象格標記演變。廣西地區的漢語方言(包括少數廣東地區的粵方言)也基本可以歸入這一類型,但漢語其他方言未發現動詞后與格標記到受益者標記或對象格標記的演變。其原因是,廣西地區以外的絕大多數南方方言雖有“VP+介詞+O”結構,但須遵循觀念距離象似性原則即句法對語義關系距離的模擬[9],介賓補語式的雙及物結構“動+Ot+與格標記+Or”符合時間象似性原則,而“VP+受益者標記+O”和“VP+對象格標記+O”兩種語序不符合象似性原則,因為動作VP的發生須以O為條件,須首先確定服務對象或動作指向的對象,因而O往往要放在VP前,即用“受益者標記/對象格標記+O+VP”語序,其中的受益者標記/對象格標記與“動+Ot+與格標記+Or”中與格標記的位置不同,與格標記不能朝受益者標記和對象格標記演變。漢語北方方言連“動+Ot+與格標記+Or”格式都比較少見,因為北方方言帶有較強的SOV型語言的傾向性,語言類型的研究顯示,SOV型語言中,介詞短語傾向于用于動詞前[10]。

北方方言(包括一些南方方言)有用于動詞前的與格標記[11],即介賓狀語式雙及物結構,例如:

(21)你給他給個筆。| 給他寄個包裹。(寧夏固原話)

(22)你給在北京的弟弟寄件毛衣。(四川綿陽、成都話)

(23)分其送幾斤蘋果去。給他送幾斤蘋果去。| 分其寄著了兩本書去。給他寄了兩本書去。(祁門話)

例(21)—例(23)中的“給”“分”都用于介賓狀語式的雙及物結構“與格標記+Or+Ot+動”,那么,其中的與格標記能否演變為受益者標記或對象格標記呢?理論上說是可以的,但實際并不存在。其原因是:(一)從文獻看,介賓狀語式的雙及物結構出現的時間很晚,元明時期才見用例;(二)從共時平面看,這一結構只在漢語的某些方言使用,且在多數方言中使用頻率很低,其高頻使用主要見于西北地區的方言,這當與SOV型非漢語的影響有關[12]??梢?,介賓狀語式雙及物結構是新興的格式,它在多數方言中還不占有顯著地位,其中的與格標記不易發生演變。而實際情況是,動詞前的與格標記來源于“受益格標記+O+VP”中的受益者標記,而不是相反的方向,從文獻看,“與”作受益者標記先秦就見用例,而用于動詞前作與格標記元明時期才見用例;“給”作受益者標記《醒世姻緣傳》中就有用例,用于動詞前作與格標記《兒女英雄傳》中才見少量用例[13]。不過,“受益格標記+O+VP”格式中,受益者標記也會向對象格標記演變,這種演變主要分布在中原官話區。如河南西華方言有如下說法[14]:

受益者標記:你哩衣裳我給你洗洗。你的衣裳我給你洗洗。

對象格標記:我給你說,他脾氣賴,你可白惹他啊。我跟你說,他脾氣壞,你可別惹他啊。

金小棟、吳福祥先生(2016)認為,這里的對象格標記“給”由受益者標記演變而來,我們贊同他們的觀點。

可見,與格標記雖然與受益者標記、對象格標語義關系密切,但它們在不同語序的語言中,其輸出端與輸入端不同。在SVO型語言中,輸出端是與格標記,輸入端是受益者標記或對象格標記,其演變的句法環境是“動+Ot+與格標記+Or”,是“與格標記>受益者標記/對象格標記”的演變。在SOV語序傾向性較強的北方方言中,輸出端是受益者標記,輸入端是與格標記或對象格標記,其演變的句法環境是“受益格標記+O+VP”,是“受益者標記>與格標記/對象格標記”的演變。

注釋:

[1]參見黃曉雪:《漢語方言與事介詞的三個來源》,《漢語學報》2007年第1期,第44~48、95~96頁。

[2]參見王盈盈、覃東生:《廣西漢、壯語方言“給予”義語素的兩種特殊用法》,《百色學院學報》2018年第6期,第29~35頁。

[3]參見覃東生:《對廣西三個區域性語法現象的考察》,河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

[4]參見王盈盈、覃東生:《廣西漢、壯語方言“給予”義語素的兩種特殊用法》,《百色學院學報》2018年第6期,第29~35頁。

[5]參見覃東生:《對廣西三個區域性語法現象的考察》,河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

[6]參見王盈盈、覃東生:《廣西漢、壯語方言“給予”義語素的兩種特殊用法》,《百色學院學報》2018年第6期,第29~35頁。

[7]參見覃東生:《對廣西三個區域性語法現象的考察》,河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

[8]參見羅美珍:《傣語方言研究(語法)》,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11、113~114頁。

[9]參見張敏:《認知語言學與漢語名詞短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第222頁。

[10]參見張敏:《漢語方言雙及物結構南北差異的成因:類型學研究引發的新問題》,《中國語言學集刊》2011年第2期,第87~270頁。

[11]參見黃曉雪:《漢語方言用于動詞前的與格標記》,《語言科學》2021年第4期,第337~347頁。

[12]參見張敏:《漢語方言雙及物結構南北差異的成因:類型學研究引發的新問題》,《中國語言學集刊》2011年第2期,第87~270頁。

[13]參見金小棟、吳福祥:《西華方言多功能“給”的語義演變》,《語言研究》2016年第4期,第62~67頁。

[14]參見金小棟、吳福祥:《西華方言多功能“給”的語義演變》,《語言研究》2016年第4期,第62~67頁。

猜你喜歡
受益者O型介詞
Red tourism sees boom 紅色旅游正“青春”
Red tourism sees boom
介詞和介詞短語
蚊子愛叮O型血的人?
想從受益者成為布道者 專訪CEDA培訓講師馮光宇
中文學習成新寵
XLNO型低溫脫除氧化亞氮催化劑性能研究
介詞不能這樣用
O/O型未定式極限的求法總結
淺談O型橡膠密封圈的裝配與拆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