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龍山方言“來”的多功能用法及語法化

2024-01-23 00:42田早慧
華中學術 2023年4期
關鍵詞:概數趨向龍山

田早慧

(華中師范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武漢,430079)

一、引言

近年來,漢語方言詞“來”的多功能用法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對官話區“來”進行研究的有郭輝(2008)[1]、林華勇(2016)[2]、孫競(2018)[3]、彭慧(2019)[4]、崔云忠(2020)[5]等。這些研究從不同方面探討了“來”的功能及來源,然而它們都是共時上的探討,缺乏歷時分析。龍山方言“來”的功能及語法化也鮮有學者論及。

龍山縣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部,緊鄰湖北來鳳縣、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和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是三十多個少數民族的聚居地,主要以土家族和苗族為主。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6],其方言屬于西南官話湖廣片鄂中小片,是筆者母語。龍山方言“來”身兼多義,并高頻使用。與其他方言相比,其用法尤其是做助詞和補語的用法更豐富。鑒于此,我們將對“來”的諸多用法進行詳細描寫,并從共時和歷時上分析龍山方言“來”的語法化。本文歷時語料來自漢籍全文檢索系統(第四版)。

二、湖南龍山方言“來”的用法

(一)趨向動詞“來”

龍山方言“來”[lai22](陽平)做動詞,表示位移或“某人/物”出現時,與普通話的“來”大致相同。例如:

(1)今天嬢嬢來了。今天姑姑來了。

(2)菜來了。菜來了。

但在普通話“S+來+NL”結構,龍山方言多把“來”嵌入“到……來”中,形成“S+到+NL+來”結構。例如:

(3)他明天下午到我屋來。他明天下午來我家。

(4)爸爸到龍山來了。爸爸來龍山了。

祈使句中,還有“NL+來”結構。例如:

(5)屋里來!來家里!

龍山方言“來”常用在V或VP后表示動作朝向說話人的方向,形成“V+S+VP+來”和“S+VP+來”結構,語序與普通話不同。例如:

(6)喊他吃夜市來。叫他來吃夜宵。

(7)我唱歌來了。我來唱歌了。

(二)補語“來”

1.趨向補語

龍山方言“來”[lai22]具有空間位移性,在動詞后做趨向補語,表示動作的方向。該動詞有[+位移]的語義特征,與普通話相似。例如:

(8)只見他邊笑邊坐攏來。只見他一邊笑一邊坐過來。

(9)哥哥是從那邊走來的。哥哥是從那邊走過來的。

2.動相補語

當“來”前動詞的[+位移]語義特征減弱時,“來”的[+完成]義凸顯。此時“來”做動相補語[7]。普通話“來”也有此用法,見以下例句的翻譯:

(10)這些土雞蛋是我姑爺從鄉里買來的。這些土雞蛋是我姑父從鄉下買來的。

(11)盼了幾天,硬是終于幫你盼來了。盼了幾天,真是終于把你盼來了。

3.結果補語

龍山方言“來”[lai22]可在動詞后做結果補語,表示動作行為達到了預期目的,形成“V來(的)”結構。否定式為“沒V來”,疑問式為“V來沒”。而普通話沒有類似用法。例如:

(12)昨天表演跳舞就我一個人沒跳來,別個都跳來的。昨天跳舞表演就我一個人沒跳對,別人都跳對了。

(13)甲:老師今天布置的作業你都做來了沒?老師今天布置的作業你都做對了嗎?

乙:都做來的。都做對了。

4.傀儡能性補語

龍山方言“來”[lai22]可與“得”構成“得來”結構,充當傀儡能性補語[8]?!癡得來”表能力義,表示施事通過后天學習具有的某種能力。其謂語動詞常是單音節行為動詞,語義指向動作行為的施事,受事可在句首或動詞后。有肯定式“V得來”,否定式“V不來”,疑問式“V不V得來”和“V得來沒”。例如:

(14)這個歌我唱得來。這首歌我會唱。

(15)這個歌我唱不來。這首歌我不會唱。

(16)這個歌你唱不唱得來/這個歌你唱得來沒?這首歌你會不會唱?

例(14)和例(15)語義指向“我”,例(16)指向“你”。

傀儡能性補語的肯定式“V得來”可用于拷貝式,構成“VV得來”結構,句法層次為“V|V得來”。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含義:一是對施事自身能力的肯定、贊賞,表示“如果做什么能夠做得好”,常用于對舉格式中。這時V與“V得來”形成條件結果關系的緊縮句,其結構緊湊,中間不能插入其他成分。例如:

(17)我媽好愛鍛煉身體,天天早上搞鍛煉。八段錦打打得來,舞跳跳得來,身體好得不得了。我媽特別喜歡鍛煉身體,每天早上做鍛煉。要說打八段錦,她會打,要說跳舞,她也會跳,身體特別好。

(18)這個崽崽兒好聰明,字寫寫得來,作業做做得來,考試都是一百分。這個小孩兒很聰明,要說寫字,她會寫,要說做作業,她也會做,考試都是滿分。

第二種含義是“如果要做什么,還是能夠做”,此時“V|V得來”之間可以插入其他成分,言者語氣緩和,表達勉強的語氣。例如:

(19)他做家務還可以咯,飯煮強勉煮得來,菜炒也炒得來。他做家務還行吧,煮飯勉強會煮,炒菜的話也會炒。

(20)這門課我學得還可以吧,上課的時候聽強勉聽得懂,考試的時候題目做也做得來。這門課我學得還行吧,上課的時候勉強聽得懂,考試的時候考試題也會做。

普通話的“V得來”表能力義其中的動作僅限于“做”,且沒有動詞拷貝式。

(三)時間方位詞“來”

龍山方言“來”做時間方位詞[lai22]時,用法與普通話大體相同,常用在表時間段的詞語后,表示從過去到說話時為止的一段時間。這時“來”與“以來”相似。例如:

(21)四十年來,吉首大學給國家培養了十幾萬人才。四十年以來,吉首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十幾萬人才。

(22)三年來,因為疫情,我哪里都沒去。三年以來,因為疫情,我哪兒都沒去。

(四)助詞“來”

1.概數助詞“來”

龍山方言“來”[lai22]表概數,可用在數詞、數量詞之后??梢耘c表概數的“把”連用,也還可以與“差不多”“大概”等詞共現。而普通話表概數的“來”一般不能。例如:

(23)這個電視機百把來塊錢。這臺電視一百塊錢左右。

(24)龍山到來鳳沒得好遠,大概七公里來路。從龍山到來鳳沒有多遠,大概七公里路。

此時“來”一般傾向于表達“主觀小量”。如例(23)“百把來塊錢”說話人感覺是比較便宜的。例(24)“七公里來路”表明說話人感覺比較近,都是表達“少量”義,體現了說話人認知上的主觀性?!皝怼边€可位于性質形容詞前,意為“像……一樣”。例如:

(25)那個毛毛蟲好粗,有我手指拇來粗。那個毛毛蟲很粗,像我手指那么粗。

但其后的形容詞并不是隨意的,是邢福義(2011)[9]指出的包含數量意義的強態形容詞。如“大,寬,闊,高,厚,深,長”等。這體現了龍山方言詞“來”做概數助詞時后接形容詞的不對稱性。而普通話“來”并無此用法。

2.曾然助詞“來”

龍山方言詞“來”做曾然助詞[lai53](上聲)常位于句末,表示曾經發生過某行為或某事?!皝怼鼻翱杉诱Z氣詞“的”,加強確認與強調的語氣。例如:

(26)落雨了,我又去給他送傘來。下雨了,我又去給他送傘來著。

(27)他七點鐘才吃的早飯來,才剛沒餓。他七點鐘才吃早飯來著,現在還不餓。

(28)我去年看到他,他身體都還好呔好呔的來。我去年看見他,他身體都還好好的來著。

例(26)和例(27)“來”表示過去不久前;例(28)表示過去較長時間之前;例(27)“來”前加“的”強調“他確實七點鐘才吃早飯”。而普通話表“曾然”的“來著”一般是指不久前發生的事。

龍山方言“來”還可用于假設已經發生的事情。此外,句中的謂語動詞可用于動趨式和動結式。而據呂叔湘(1999)[10],“來著”沒有這些用法。例如:

(29)那本書我明明早上拿出去的來。那本書我明明早上拿出去了。

(30)妹妹昨天作業做來的來。妹妹昨天作業做對了。

(31)舅舅要是昨天上龍山來,就見得到我爸。舅舅如果昨天到龍山來了,就能見到我爸。

3.語氣助詞“來”

“來”做語氣助詞時,附于句末,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呢”“啊”“吧”等語氣詞,“來”在不同的句類末尾語氣意義有差別。

3.1 “來”[lai53]位于陳述句末

表示對某事、某人的確認或肯定,加強確認語氣,相當于普通話表確認語氣的“呢”。例如:

(32)a. 這個事明明就是他做的,他還不承認來。這件事明明就是他做的,他還不承認呢。

b. 這個事明明就是他做的,他還不承認。這件事明明就是他做的,他還不承認。

(33)a. 爸爸早上吃了兩個蛋來。爸爸早上吃了兩個雞蛋呢。

b. 爸爸早上吃了兩個蛋。爸爸早上吃了兩個雞蛋。

例(32)和例(33)的b句是客觀陳述事實,而a句在客觀陳述的基礎上有確認的意味。

3.2 “來”[lai53]位于感嘆句末

“來”從表確認的語氣義進一步引申為表示感慨、驚訝、辯駁義。此時,“來”一般用于反預期事件,“來”相當于普通話表感嘆語氣的“啊”。例如:

(34)啷門大的聲音,你都沒聽到來!這么大的聲音,你都沒聽到??!

(35)太陽從西邊出來了,今天你都主動洗碗了來!太陽從西邊出來了,今天你都主動洗碗了啊。

例(34)表示說話人對聽話人“沒聽到敲門聲”這一反預期的感嘆,認為聽話人應該聽到了敲門聲,與其辯駁。例(35)表示對“你”主動洗碗這一反預期的驚訝。

3.3 “來”[lai53]用于疑問句末

表疑問時,“來”主要用于詢問,有使疑問委婉的作用。普通話表達相應的用法則用語氣詞“呢”。例如:

(36)a. 你到這里找么子來?你在這里找什么呢? b.你到這里找么子?你在這里找什么?

(37)a.你罵哪個來?你罵誰呢? b.你罵哪個?你罵誰?

上例中a跟b比較而言,a發問者的語氣較委婉,咨詢對方時較客氣。b語氣較生硬,有逼迫的意味。

3.4 “來”[lai53]用于祈使句末

此時,“來”帶有命令、提醒的語氣意義,常用于肯定句中。句末的“來”弱化了命令語氣,使表達上更含蓄委婉。而普通話常用“吧”。例如:

(38)a.快點走來??禳c走吧。 b.快點走!快點走!

(39)a.開下電視來。開一下電視吧。 b.開下電視!開一下電視!

以上兩例中的a在命令上語氣較緩和,不那么嚴肅,消解了強制命令的口吻。

綜上,語氣助詞“來”可用于陳述句、感嘆句、疑問句、祈使句。用于疑問句和祈使句時有使句子語氣委婉的作用。

(五)話題標記“來”

龍山方言“來”[lai53]用于話題成分之后,與話題成分一起位于句首,充當話題標記。對聽者來說,這時的話題是一種新信息?!皝怼睒擞浀脑掝}成分有體詞、謂詞、介賓短語和小句,具有強化、引進、轉移話題的功能。而普通話常用話題標記“吧”“的話”等。例如:

(40)工作來,我都搞完的。工作的話,我都做完了。

(41)講話來,聲音又小。說話吧,聲音又小。

(42)對崽崽兒來,他硬好得不得了。對待小孩兒的話,他真是非常好。

(43)他打架來,比哪個都狠。他打架的話,比誰都厲害。

(44)父親:小張適不適應大學生活???小張能適應大學生活嗎?

母親:a. 小張來,也還適應吧。小張的話,還比較適應吧。

b. 我來,又不是她老師,也不曉得。我吧,又不是她的老師,也不知道。

c.小張來,適應是適應,就是有點想屋里。小張的話,適應是適應,就是有點想家。

例(40)“來”標記體詞;(41)“來”標記謂詞;例(42)標記介詞短語;例(43)標記小句。例(44)a句可看作強化話題,b句是轉移話題,c句是轉移和引進“想家”的新話題。此外,話題標記“來”還存在動詞拷貝結構中。例如:

(45)吃來吃不完,甩了又可惜了。吃吧又吃不完,扔了又可惜。

三、湖南龍山方言詞“來”的語法化

(一)趨向動詞>趨向補語>動相補語>結果補語

王國栓(2005)[11]指出“VP+來”“NL+來”結構可能產生于宋代,是對“VP+去”“NL+去”結構的模仿??疾彀l現普通話里,“VP+來”用法已不常見,而是在“VP+來”前加“來”形成“來+VP+來”結構,其中第一個“來”是動詞,第二個“來”是助詞,如“來吃飯來”。龍山方言“VP+來”的“來”是趨向動詞,做趨向補語。上例(6)“喊他吃夜市來”與例(7)“我唱歌來了”中VP的賓語可以省略。例(6)可以說“喊他吃來”;例(7)可以說“我唱來了”。我們認為這是近代漢語“VP+來”格式在龍山方言的遺留?!皝怼弊鲒呄騽釉~,其后應最先出現處所名詞,構成“來+NL”,例如“來屋里”;然后拓展到“來+VP”,如“來吃飯”;當處所賓語由于言語交際目的,想要突顯處所而把處所賓語提前,則首先構成“NL+來”,如“屋里來”。然后類推產生“VP+來”,突顯VP,如“吃飯來”。此時“NL”“VP”是認知語言學“圖形-背景”理論中言者突顯的圖形,“來”充當背景成分?!癡P+來”結構可省略賓語,如龍山方言“吃飯來”說成“吃來”。這體現了語言的經濟原則。

因此,“VP來”倒裝結構主要是為了突顯言者的目的,目的義也可以看作一種結果義。而當“VP來”位于已然語境,且“V”的運行義減弱,其后省略賓語時,“來”的語義特征為[+完成]。表明目的已經完成,此時“來”做動相補語。例如:

(46)搞錯了,昨天唱歌他們都唱來的。弄錯了,昨天唱歌他們都來了。/弄錯了,昨天唱歌他們都唱對了。

例(46)表示施事“唱歌的時候都來了”時,“來”是動相補語,表動相的完成義是趨向動詞虛化表目的后的進一步發展。例(46)表示“唱歌時歌詞、聲調都唱對了”時,“來”做結果補語。例(46)的語言表層結構沒有發生變化,但內部語義隨著重音的改變而演變。

漢語史上,也存在趨向動詞“來”發展為動相補語“來”的用法。江藍生(1995)[12]指出,動詞“來”本指到說話人所在之處,當抵達說話人所在之處時,這一動作就完成了。其核心意義為“得到”或“完成”。此外,龍山方言“V來”中“來”表示動作的結果,意為“做某事做對了”,動作的結果是基于動作的實現或完成之上的。因而結果義來源于完成義?!摆呄騽釉~>趨向補語>動相補語”是共時漢語方言和歷時白話都存在的演化路徑。而“動相補語>結果補語”是龍山方言新發展出的演變路徑。

(二)動相補語>傀儡能性補語

林華勇(2016)[13]認為,四川資中方言傀儡可能補語“來”的演化路徑是趨向動詞>趨向補語>動相補語>傀儡可能補語,考察發現龍山方言的傀儡能性補語的演化路徑與此一致。我們將從共時和歷時兩方面證明這一語法化路徑。共時例句如:

(47)我屋狗子從狗窩跑來了。我家小狗從狗窩里跑過來了。

(48)這些土雞蛋是我姑爺從鄉里買來的。這些土雞蛋是我姑父從鄉下買來的。

(49)我上小學時就買得來菜。我上小學的時候就能自己買菜了。

當動相補語“來”位于能性述補結構“V得C”中時,產生傀儡能性補語的用法。例(47)“跑來”是趨向補語,例(48)“買來”是動相補語,例(49)“買得來”是傀儡能性補語?!癡得C”由“VC”的動作完成義引申為具有某種能力義。此外,吳福祥(2010)[14]認為西北方言的“下”也存在“趨向動詞>趨向補語>(結果補語)>動相補語>傀儡可能補語”這一演化路徑。由此可知,這一路徑是漢語方言的常見演化路徑。

漢語史上,張赪(2019)[15]指出明中葉時出現“V得來”表可能和表能力的用法,是當時通行于南北的句法結構,但這兩種用法在現代漢語普通話中都消失了。當表可能的“V得來”句中沒有表客觀條件的語句,并且主語是人,含有主語主動通過努力執行某一動作的語義時,“V得來”出現表能力的用法。例如:

(50)鄧蒲風道:“這事煩難多著哩,做不來的”。狄希陳道:“老丈,你試說一說我聽,萬一我的力量做得來也不可知?!?《醒世姻緣傳》第六十一回)

(51)蓋言憑你做不來的事,有了銀子便做得來了,故叫做“鬼推磨”。(《包公案·龍圖公案》第九十四則)

(52)又有一種希奇做怪,女扮為男的女子,……多是男子漢未必做得來的,算得是極巧極難的了。(《初刻拍案驚奇(上)》卷十九)

例(50)因為句前有表示事情本身狀態的客觀條件“這事煩難多著哩”,因而“做不來”有兩種理解,即“你不可能做”和“你做不了”。而后面的“做得來”前主語是“我的力量”,沒有客觀條件,“做得來”可理解為“做得了”。例(51)句中出現條件“有了銀子”,因而句中的“做得來”是表可能。例(52)句中沒有客觀條件句,且主語是“男子漢”,整句含有男子通過努力也不一定做得了的語義,“做得來”表能力。范曉蕾(2012)[16]認為能力和條件可能的差異只在于決定動作可實現性的條件是內在于參與者的還是外在于參與者的,二者都是關于動作行為的可實現性。因而能力和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換?!癡得來”表能力和表可能也是如此。

考察發現,清末民初域外西南官話文獻中“V得來”也表“能力”。例如:

(53)那個加班搬不來杵。That extra beareris not capable ofhanding the upright.(《民國四川話英語教科書》)[17]

(54)a. 你認得來牛嗎?Do youknowa good cow?
b. 認得來。Yes,Icandistinguish a cow.
認得來。tohave the abilityto recognize(同上)[18]

因此,龍山方言“來”做傀儡能性補語的語法化路徑為“趨向動詞>趨向補語>動相補語>傀儡能性補語(表能力)”。

(三)趨向動詞>時間方位詞>概數助詞

龍山方言“來”做概數助詞來源于時間方位詞。例如:

(55)進城讀書二十年來,他和屋里人都沒啷門聯系。進城上學二十年以來,他和家里人都沒怎么聯系。

(56)他讀了二十年來書,么子都不曉得。上了快二十年的學,他什么都不知道。

(57)那個蟲好大,有我手指拇來大。那個蟲子好大,像我手指那么大。

例(55)中“來”是時間方位詞,“二十年來”指“二十年”這一段時間范圍。例(56)“來”是概數助詞,“二十年來”指在“二十年”前后這一可移動的時間范圍。例(57)的“來”后的“大”是包含數量意義的形容詞,“手指拇來大”指“像手指一樣的大小”?!皶r間方位”“概數”均與數量有關,“時間方位詞>概數助詞”符合語法化的語義相關度原則。

崔達送(2005)[19]指出時間方位詞“以來”是從位移動詞發展而來的?!皝怼睆奈灰苿釉~經過語義泛化,具體位移變為抽象位移,從而進入表時組合。呂叔湘(1990)[20]、劉堅(1992)[21]、江藍生(2000)[22]等從漢語史的角度考察出概數助詞“來”由表示時間的方位名詞“以來”省略“以”發展而來。江藍生(2000)[23]指出,宋元時期“名+來+形”的用法很盛。這種“來”字句在意義上相當于“如……樣”“似……般”。因此,漢語史上的“來”存在“趨向動詞>時間方位詞>概數助詞”的語法化路徑。龍山方言“來”亦是如此。

(四)趨向動詞>曾然助詞

從句法環境來看,當“來”用于句末,且處于“(S)+VP+來”連動式時,該句法結構為趨向動詞“來”語法化為曾然助詞提供了重新分析的句法環境,使其語義發生改變。例如:

(58)唱歌來。來唱歌。/剛唱歌了。

例(58)“來”理解為趨向動詞時,強調施事的位移?!皝怼崩斫鉃樵恢~時,強調施事“剛剛唱歌了”這一事實,“來”變讀為[lai53]。當“VP+來”句法結構常與表示曾經、過去、已然的時間詞語“曾”“昨天”“去年”等搭配使用,或者句子中有表示動作完成的“了”(或“過”)同現時,“來”位于句末表曾然的用法逐漸規約化。漢語史上,梁銀峰(2004)[24]也指出事態助詞“來”有來源于趨向動詞“來”的用例。此外,體貌類型學的研究認為完成類體標記的來源有表示“來”義的動詞(Bybee et al.1994)[25]。Heine(2012)[26]指出杰度語、馬爾吉語、馬爾加什語都存在“趨向動詞‘來’>最近過去時”的語法化路徑。這些都可以為龍山方言趨向動詞“來”演變為曾然助詞“來”提供旁證。

(五)曾然助詞>語氣助詞>話題標記

曾然助詞“來”可在句中進一步重新分析為語氣助詞。例如:

(59)這個題目老師上課的時候才講的來。這個題目老師上課的時候剛講了的。/這個題目老師上課的時候剛講了的??!/這個題目老師上課的時候剛講了的呢!

例(59)如果言者僅僅是客觀陳述“這個題目老師上課已經說了”這一已然事實,“來”表曾然。如果言者想對“這個題目老師上課時已經說過了”這一事態加以確認,“來”表“確認”語氣。當確認的情況超出預期,則“來”進一步引申出表感嘆的反預期用法。具體見例(34)和例(35)的分析。

漢語史上,不同學者對“來”表曾然和表語氣有不同的看法:俞光中(1985)[27]、張小燕(2000)[28]認為“來”可做語氣助詞;梁銀峰(2004)[29]認為“來”不可表語氣,“來”句表語氣是由句中其他成分帶來的。這兩種觀點的不同在于視點的差異,認為“來”做語氣詞是著眼于“來”的主觀強調功能;認為“來”做曾然助詞是著眼于“來”的客觀真值義。我們認為龍山方言詞“來”兼表曾然和語氣,語氣助詞“來”來源于曾然助詞“來”。這與林華勇(2016)[30]曾達之(2021)[31]的看法一致。

而話題標記“來”,在漢語史上也有來源于語氣詞的用例。萬曉麗(2020)[32]指出域外官話文獻和北京官話文獻句中語氣詞“來”位于句中,用于準主位標記。龍山方言中,例(59)將“來”插入主、述題之間可變為“這個題目來,老師上課的時候才講的”。此時“來”有曾然助詞和表強調的話題標記兩種理解。當說話人想凸顯信息焦點時,句子的時制義減弱,該句“來”標記話題“這個題目”,該句的語氣由原來的確認語氣減弱為停頓。因此,龍山方言話題標記“來”,來源于語氣助詞“來”這一演變路徑與漢語史的發展一致。

綜上,我們可把龍山方言詞“來”的語法化路徑梳理如下:

結論

湖南龍山方言“來”具有多種用法,可以做趨向動詞、趨向補語、動相補語、結果補語、傀儡能性補語、時間方位詞、概數助詞、曾然助詞、語氣助詞、話題標記。龍山方言“來”的多功能用法來自不同的語法化路徑,有趨向動詞>趨向補語>動相補語>結果補語;動相補語>傀儡能性補語;趨向動詞>時間方位詞>概數助詞;趨向動詞>曾然助詞;曾然助詞>語氣助詞>話題標記五條路徑。其中“趨向動詞>趨向補語>動相補語>結果補語”這一路徑是龍山方言“來”較為特殊的語法化路徑,在其他方言趨向動詞語法化路徑中較少見到。補充這一演變路徑對漢語方言研究有一定的語料及理論意義。

龍山方言“來”的[lai53:]還可用于動詞和形容詞拷貝,形成“V來V”和“A來A”結構。此時“來”的發音時長較長,它們都強調程度高,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癡來V”表示動作行為的反復持續,或動作程度的加深,如“哭來哭”表示“一直哭,反復哭”?!癆來A”表示事物性狀的程度、狀態達到較高級,如“紅來紅”表示“特別紅”。但該結構的來源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注釋:

[1]參見郭輝:《皖北濉溪方言的語氣詞“來”》,《方言》2008年第2期,第173~178頁。

[2]參見林華勇、肖棱丹:《四川資中方言“來”的多功能性及其語法化》,《中國語文》2016年第2期,第183~191頁。

[3]參見孫競:《安徽鳳臺官話方言語氣詞“來”的時體用法》,《方言》2018 年第2期,第231~235頁。

[4]參見彭慧:《湖南永順方言語法研究》,湖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9年,第75~78頁。

[5]參見崔云忠:《山東臨沂方言中“來”的多功能性及語法化路徑》,《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 年第9期,第165~175頁。

[6]參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學語言資訊科學研究中心:《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 漢語方言卷》,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

[7]參見趙元任:《漢語口語語法》,呂叔湘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年,第208頁。趙元任(1968)提出phase complement,呂叔湘譯為動相補語,主要表示動作的“相”,即動作的完成與實現。

[8]參見趙元任:《漢語口語語法》,呂叔湘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年,第210頁。趙元任提出“傀儡能性補語”這一概念。呂叔湘認為:“了”“來”沒有什么特殊的意義,其作用在于使可能式成為可能,是一種傀儡補語。如:我只會做中國衣裳,洋服我做不來。為了與“可能補語”區別開來,我們稱此處的“來”為“傀儡能性補語”。

[9]參見邢福義:《事實終判:“來”字概數結構形義辯證》,《語言研究》2011年第1期,第9頁。

[10]參見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第348頁。

[11]參見王國栓:《“來+VP”“VP+來”兩格式中的“來”》,《南開語言學刊》2005年第1期,第167頁。

[12]參見江藍生:《吳語助詞“來”“得來”溯源》,《中國語言學報》1995年第5期,第24頁。

[13]參見林華勇、肖棱丹:《四川資中方言“來”的多功能性及其語法化》,《中國語文》2016年第2期,第189頁。

[14]參見吳福祥:《漢語方言里與趨向動詞相關的幾種語法化模式》,《方言》2010年第2期,第102頁。

[15]參見張赪:《明清可能結構“V得來(不來)”“V得了(不了)”研究》,《歷史語言學研究》2019年第13輯,第386~390頁。

[16]參見范曉蕾:《以漢語方言為本的能性情態語義地圖》,《語言學論叢》2012年第43輯,第61頁。

[17]啟爾德:《民國四川話英語教科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69頁,

[18]啟爾德:《民國四川話英語教科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283頁。

[19]參見崔達送:《中古漢語位移動詞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58頁。

[20]參見呂叔湘:《數量詞后的“來”“多”“半”》,《呂叔湘文集》第2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年,第213頁。

[21]參見劉堅、江藍生、白維國,等:《近代漢語虛詞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1992年,第183頁。

[22]參見江藍生:《近代漢語探源》,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第7~8頁。

[23]參見江藍生:《近代漢語探源》,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第11~12頁。

[24]參見梁銀峰:《漢語事態助詞“來”的產生時代及其來源》,《中國語文》2004年第4期,第333~334頁。這里的“事態助詞”即我們文中討論的“來”表曾然的用法。

[25]B. Joan, R.Perkins,W Pagliuca,TheEvolutionofGrammar:Tense,Aspect,andModalityinthelanguagesoftheWorld,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4,p.105.

[26]參見[德]B. Heine, T, Kuteva著,龍海平、谷峰、肖小平譯:《語法化的世界詞庫》,北京:世界圖出版公司,2012年,第95~96頁。

[27]參見俞光中:《元明白話助詞里的“來”》,《中國語文》1985年第4期,第290~291頁。

[28]參見張小燕:《楊萬里詩助詞“來”的用法研究》,《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第23頁。

[29]參見梁銀峰:《漢語事態助詞“來”的產生時代及其來源》,《中國語文》2004年第4期,第341頁。

[30]參見林華勇、肖棱丹:《四川資中方言“來”的多功能性及其語法化》,《中國語文》2016年第2期,第189頁。

[31]參見曾達之:《湖南新化方言的“來”及其語法化》,《方言》2021年第3期,第345頁。

[32]參見萬曉麗:《19世紀域外官話文獻語氣詞研究》,華中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20年。萬文主要采用方梅(1994)《北京話句中語氣詞的功能研究》對語氣詞的分類,認為“準主位標記”即標記主位,也帶有一定的語氣,是由句末語氣詞移位而來。

猜你喜歡
概數趨向龍山
龍山塔
材料類科技書稿共性編校問題探索
實用趨向
論西夏語動詞第二類趨向前綴
網絡文學趨向“一本正經”
夏季從阿龍山開始
東漢封龍山碑
龍山村
韓中概數表現形式的對比研究
“NP V累了NP”動結式的補語趨向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