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創業型大學的發展階段與核心要素

2024-01-24 00:17翁默斯亨利·埃茨科威茲周春彥
江蘇高教 2024年1期

翁默斯 亨利·埃茨科威茲 周春彥

【摘 要】 創業型大學追求知識進步和知識資本化的雙重目標。從大學使命的角度,創業型大學延伸了大學的傳統使命,將教學、研究和為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三大使命融為一體并彼此加強。從大學組織變革和內外相互作用的角度,創業型大學的發展基于知識資本化的生產邏輯,是“主體性”與“嵌入性”相互促進的過程。由此提出創業型大學發展“知識積累”“知識交換”與“體系驅動”三個階段。根據三階段特征,文章分析了創業型大學發展的七個核心要素,包括錨定創業戰略方向、加強學術生產能力、培育師生創業精神、完善技術轉移機制、生成新的混成組織、促進大學產業互動、營造創業生態系統。

【關鍵詞】 創業型大學;知識資本化;第三使命;三螺旋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章編號】 1003-8418(2024)01-0001-06

【文獻標識碼】 A【DOI】 10.13236/j.cnki.jshe.2024.01.001

創業型大學追求知識進步和知識資本化的雙重目標。1983年亨利·埃茨科威茲教授首次提出創業型大學概念[1],為現代大學發展增加了討論空間。創業型大學將企業家精神融入辦學理念,促進大學以新的認知看待教學與科研,在教學與科研活動中培養創新創業精神,為經濟與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同時實現大學高質量發展。

有文獻計量顯示,自2003年起,創業型大學受到學術界日益廣泛的關注[2],但仍存在對創業型大學的認知模糊甚至是理解偏差,引發概念質疑和實踐困惑。創業型大學是否會破壞大學教學與科研兩大核心價值?創業型大學是否有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階段創業型大學需具備怎樣的核心要素?文章試圖探討創業型大學的階段與要素,“還原”創業型大學本真,避免理念的標簽化,以期達到創業型大學研究的“四十而不惑”。

一、大學使命延伸:學術創業與教學科研相統一

近代大學始于1810年德國柏林大學的建立,在洪堡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誕生了現代意義上的“研究型大學”。教學與科研相統一是第一次學術革命的標志。1862年麻省理工學院建??梢暈閯摌I型大學實踐的起點,大學開始發展出為經濟與社會發展做貢獻的“第三使命”。這是第二次學術革命的開始,大學圍繞學術中心領域的創新創業不再是輔助性活動,大學為經濟與社會發展做貢獻(學術創業)與教學、科研處于平等地位[3]。關于第三使命是否破壞教學科研,大學多大程度上能為經濟與社會發展做貢獻,學術界曾有不少爭論。歐文·費勒認為,大學作為經濟增長引擎的地位被高估了,其對社會的長期經濟投入比通過技術轉移或創辦企業對區域發展的直接貢獻更為重要[4]。這顯然是將大學第三使命和傳統使命對立開來。事實證明,為經濟與社會發展做貢獻的第三使命,可以完全融入大學教學和科研活動中,而不是在大學“圍墻”之外。

創業型大學建立在大學傳統教學科研核心功能之上[5]。學術創業最終會與傳統使命融為一體,逐步成為現實并達致合法化[6],因為大學具有天然的創新性。其一,受益于“入學-教育-畢業”的固定路徑,大學的人力資本兼具高流動性與創新性。當構思出新的研究想法,教學就會融入研究,培養學生亦是創意孵化的探索過程。其二,無論是尋找科研活動的資金支持,還是尋找知識發現的創新潛力,都使科研活動本身蘊含著創業精神。當然這跟科研方式變化相關,科學家不再是獨處象牙塔中求得科學發現(模式1),而是在應用知識的場景中找尋科學理論發展的靈感(模式2)[7]。

同樣,學術創業精神會促進傳統教學科研使命,包括提供研究選題與實證案例,促進有效知識傳遞。第三使命拉近知識生產與應用的距離,跨越邊界的技術轉移活動被“大學-產業-政府”相互作用彼此加強所迭代。在過去,大學與創業的聯系主要通過產業關聯、咨詢和技術轉移等方式進行。而現在,得到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支持的初創企業(基于師生科研成果)普遍存在。將人力資本再生產與知識生產轉移應用結合起來,這是創新創業的源泉。因此,創業型大學不會破壞大學的核心價值,而是建立并綜合了紐曼式的教育指導和品格發展目標,洪堡式的研究和國家建設目標,以及創新和區域發展使命[8]。

二、創業型大學的三個發展階段

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的知識邏輯要求,須把高等教育系統看作“知識供應商”“知識篩選器”和“社會動力站”,要充分理解知識分類分型、生產模式變革、知識價值秩序等相應的內在知識制度[9]。知識成為社會生產的重要資源,使創業型大學具有賦能創新發展的功能。知識產權賦予其持有者在設定使用條件時具有議價能力,知識資本化的深度為創業型大學探索提供了標尺。

知識資本化意味著知識被轉化為資本,也意味著實現這個轉化采取的方法與途徑。知識資本化是因知識生產機構本身的內在動力產生的,而不是金融資本控制知識的結果[10]。向創業型大學的轉型,實質上就是大學為實現自身知識資源向知識資本的轉化,從而在組織結構與文化等方面所作的自我調整[11]。

有關創業型大學的研究也不能局限于象牙塔內部,而應嵌入創新情境中探索大學的主動發展。創業型大學的發展基于知識資本化的生產邏輯,是大學“主體性”與“嵌入性”相互促進的過程。大學“主體性”指的是大學獲得學術自主權并主動謀劃學校發展;大學“嵌入性”指的是大學在創新生態系統中與其他主體互動,從而形成對區域創新情境的根植,對創新發展的適應、支撐與引領[12]。

根據“主體性”與“嵌入性”衡量維度,創業型大學的發展可劃分為知識積累、知識交換、體系驅動三個階段。三階段不是機械割裂,而是前后銜接,創業型大學實踐整體上是一個有機的過程。

第一階段為知識積累,大學開始主動謀劃發展方向,確定優先戰略,爭取獲得資源,追求學術創新的臨界質量,產生知識溢出的基礎。這一階段,創業型大學首先要追求知識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二階段為知識交換,確保大學的知識生產得到廣泛運用,特別是對于大學所在區域,通過技術轉移和研究商業化,使大學與合作伙伴之間進行人員、資源和成果的交換,加速區域創新[13]。這一階段,創業型大學與外界發起緊密的資源介質交換。第三階段為體系驅動,大學與政府、產業密切合作,改善區域創新環境的有效性,在制定以知識創新為基礎的區域發展戰略方面發揮作用并參與執行[14]。這一階段,創業型大學處于“嵌入性自主”狀態,能主動構筑創業生態系統,體系化地促進創新?!绑w系驅動”階段與“知識交換”階段的區別在于創業型大學在創新發展中發揮更加主動的引領作用,處于創業型大學發展的高階階段。

從高等教育整體樣態上看,研究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教學型大學是基于“教學-研究”維度上的區分,創業型大學則是“創業”維度上的派生。所以創業型大學本質上區別于“教學-研究”的分野范疇。理論上講各類型高校都有轉型為創業型大學的可能。研究型大學可以發展知識資本化的內部能力與創業培訓。教學研究型大學可以根據區域需要開展研究工作,擴大企業來源的支持,從而逐步轉型為以創業為基礎。教學型大學從提供創業課程開始,建立孵化器,利用現存知識進行創新并產生影響,如美國南俄勒岡大學通過對莎士比亞作品的研究與傳播和“莎士比亞節”等形式,對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三、創業型大學的核心要素

創業型大學應從理論走向實踐。文章試圖在創業型大學發展階段的分析基礎上,探討發展的核心要素,包括向創業型大學轉型的前提條件——大學內部組織革新,同時還涉及大學內部組織與外部機構相互作用的能力。如圖1所示,這些核心要素在創業型大學發展過程中持續發酵并相互促進。

(一)錨定創業戰略方向

確定旗幟鮮明的創業型大學戰略方向是走向創業型大學的關鍵第一步。這需要具有很強的確定自己戰略方向的學術自主性[15]。學術自主權指大學有權決定各種學術問題,如招生、學術研究內容、質量保證、學位設置、課程設計、鼓勵創業并從大學產生的知識中創收,以及獲得并運用大學的經費捐款和公眾支持[16]。這是伯頓·克拉克教授提出的加強駕馭核心的要義[17],也是創業型大學主體性成長的關鍵。

在知識積累階段,創業型大學需要從領導層到全校層面,形成理念共識,提出清晰創業目標并提升為學校的戰略與使命。創業型大學不能僅停留在口號層面,而要進行系統的創業轉型。要依靠確定的創業戰略方向,不斷凝聚學校全員的價值共識,輻射整體的政策導向,推動組織機構轉型。同時,要保障戰略方向的穩定性,強調一張藍圖繪到底。學校戰略發展方向不輕易受學校人事調整或外界干擾等因素影響而改弦易轍,需錨定創業戰略方向,一以貫之地堅持創業型發展道路。

(二)加強學術生產能力

從本質上說,創業型大學是大學主動通過知識資本轉化進行學術創業,以實現大學的自身發展,是一種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存智慧與策略[18]。創業型大學在進行知識資本的原始積累時,需要靈活的學術發展策略以激活學術心臟地帶,其中關鍵是對特定學術生產領域的尋找與選擇。這涉及新賽道的開辟[19],以及大學組織機構和運行方式的重構性變革[20]。如斯坦福大學在知識積累階段采用“學術尖塔”模式,集中資源投入到學校選擇的關鍵核心發展領域,創業發展逐步燎原。

當前大學也需警惕“沒有值得市場化的研究成果”[21]。這是大學學術生產的價值與能力問題,與學術生產方式高度相關。創業型大學應逐步轉變學術生產方式,擯棄同質化、跟班式、指標化、自娛性、碎片化“被動適應”研究[22]。創業型大學是新的跨學科領域和新產業的培養皿,跨學科學術生產與新產業發展相互促進。因此,創業型大學需要投入跨學科“基礎設施”建設,立足遴選領域,加強研究小組或團隊建設,搭建多學科交叉大平臺,轉換學術評價方式,切實推進有組織科研,為知識溢出積累臨界質量。

(三)培育師生創業精神

創業型大學通過鼓勵師生創業活動、與產業互動來貢獻經濟社會發展[23]。學術創業具體實踐的個體是大學師生。在學術體系內融入創業活力,首先是教師有責任與動力獲得研究經費,教師在“準公司”性質的研究小組開展工作,創辦以科學研究為基礎的初創企業,大學進而出現學術創業家的角色[24]。知識資本化生產邏輯整合到研究小組中,充分培育教師的創業精神,讓其了解具有創新潛力的研究結果,進而促進新的研究思想萌發,催生有效知識生產,為教學實踐提供生動案例??梢哉f,教師能否進行創業轉型對于創業型大學發展至關重要[25]。

學生層面以創業教育為載體。創業教育是創業型大學建設的重要元素。開展創業教育,重在培養學生敏銳的創業洞察力。學校為此建設大量實習實踐實訓基地,提供創新創業課程,鼓勵學生在做中學。經過創業精神的培育與創業技能的培訓,通常具有師帶生共同創業的特征。師生創業共同體中具有較強的代際效應,學生傾向效仿教師的創業榜樣進行探索。培育師生創業精神,既有利于推動創業型大學組織轉型,又有利于推動創業文化營造。

(四)完善技術轉移機制

師生創業的個體行為是創業型大學的火種。知識積累之后需要通過完善的技術轉移機制,對知識資本進行轉化。大學技術轉移機制起始于聯絡辦公室,在師生個人聯系基礎上,大學初步組織與對成果感興趣的企業洽談。然后是負責授予專利、出售和許可知識產權的技術轉移辦公室,一方面將技術從大學研究群體中遴選出來,一方面也為技術尋找應用場景。再是孵化器,促進基于大學科研成果創辦新企業。隨著科技金融的出現,技術轉移機制呈現愈發多樣的形態[26]。

科學家的決策和知識轉移模型的選擇受到生態系統和大學層面的影響,特別是受到對技術轉移機制效率看法的影響[27]。技術轉移不是信號輸入與輸出的簡單過程。技術轉移能力的演變不僅發生在大學,也發生在大學與產業之間[28]。為提高知識交換效率,大學與產業兩端都需要進行技術轉移能力的進化,這需要系統機制來提高其績效[29]。如斯坦福大學在知識交換階段設立了技術許可辦公室(OTL),并配備了專門工作人員與教師發明家定期聯系,知識交換效果明顯。同樣,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和帝國理工學院等老牌象牙塔高校一旦開始關注知識交換,也很快成為技術轉移的領導者。知識積累較少的大學則需更長的時間探索技術轉移,然而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和猶他大學,將技術轉移提高到與教學科研同等重要地位,也取得了很高的技術轉移效率。

(五)生成新的混成組織

學術創業是教學科研活動的延伸,也是技術轉移和初創企業能力的內化,因而保持著學術邏輯與市場邏輯的張力。為此,生成混成組織的努力需貫穿于三個階段,同時需合理延伸服務的邊界[30]?;斐山M織的生成,還建立在對線性創新模式反思的基礎上,可影響大學學術生產能力的建設、創新內容及評估方式,比如為應對區域發展需求新增跨學科研究平臺?;斐山M織可由學校內部資源形成,也可是校內外資源交互的結果,抑或是外部因研究期待對大學的投入。

因此,混成組織鑲嵌在大學整個創新鏈條。微觀層面,可嵌入學生創業技能培訓課程中,課程內容涉及模擬創業的真實環節體驗,還有學校支持的課外學術創業項目。中觀層面,可稱為界面混成組織,促進大學識別與外部組織、學術同行之間的利益交匯點。界面混成組織的工作人員通過多種方式促進大學與政府企業的潛在合作伙伴進行互動。在互動中又形成新的界面,如國際科技園協會(IASP)、硅谷合資企業協會(Joint Venture Silicon Valley)。從需求了解、技術遴選到創業組織,各種類型的混成組織具有戰略重要性。

(六)促進大學產業互動

大學產業互動最初來源于外部機構資助帶來的利益與需要學術投入的產業項目,以及兩者交叉的結合研究和應用目標的、多資助來源的聯合研究項目[31]。促進大學產業互動的努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些大學可能因為承受獲得公共資金支持的合法性壓力,從而支持地方企業發展,產生區域影響[32]。一些大學可能因為產業未展現足夠的合作興趣,或位于欠發達的工業區,主動開發出與產業互動的舉措[33]。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都曾限制過大學產業聯系,認為大學不應持有初創企業的股權,隨后才又重新認識到大學和產業在利用知識方面有著共同利益[34]。

無論是出于滿腔熱情還是另有初衷,大學在與產業互動中變得更具創業精神。從捕捉響應產業需求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在交互中探及新的學科方向與產業領域,不斷重新定義大學與產業的邊界,從而為營造創業生態、形成大學知識生產單元與區域知識獲取單元的共生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七)營造創業生態系統

創業型大學從關注個人專利和企業,轉向更廣泛的“區域創新組織者”角色,需要營造一種共識空間。比如麻省理工學院針對所在的新英格蘭地區經濟下滑問題,在新英格蘭咨詢委員會(大學、產業、政府代表各占1/3,這是三螺旋理論的雛形)中發揮重要作用,引領了該地區發展,為日后圍繞麻省理工學院的創業生態系統形成創造了可能。隨后當波士頓地區128公路計算機行業陷入落后境地,因為區域已形成初步的創業生態,自然過渡到生物技術的創業浪潮[35]。這種圍繞著創業型大學的創業生態系統就具備了自組織與自修復功能。

創業型大學發展到體系驅動階段,將圍繞著大學自發形成創業生態系統,促進大學-區域共生發展。大學形成與多元創新主體合作伙伴關系,承擔不限于技術轉移的創業角色,培養創業思維、培育創業資本與實踐創業行動,在創業生態系統中提供貢獻和領導力[36],致力于可持續發展等[37]。

創業型大學發展是主動謀劃與自然演進的融合。如表1所示,上述核心要素的形成或建設,在創業型大學發展的不同階段各有側重。但其中錨定創業戰略方向、加強學術生產能力、生成新的混成組織、促進大學產業互動等要素需要為創業型大學發展持續儲蓄能量。創業型大學核心要素與“大學-產業-政府”三螺旋關系的生成和進化密切相關。三螺旋的良好運行,同樣建立在創業型大學“主體性”與“嵌入性”充分發展的基礎上。

創業型大學捕捉經濟社會需求,與政府、產業互動共生,可為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貢獻創新力量。

【參考文獻】

[1][24]Etzkowitz, H..Entrepreneurial Scientists and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in American Academic Science\[J\]. Minerva, 1983,21(2/3):198-233.

[2]Forliano, C., De Bernardi, P.,Yahiaoui, D..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within the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domains\[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21:165.

[3]Etzkowitz, H..The second academic revolution and the rise of entrepreneurial science\[J\]. IEE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Magazine, 2001,20 (02):18-29.

[4]Feller, I.. Universities as engines of R&D-based economic growth: They think they can\[J\]. Research Policy,1990,19(4) : 335-348.

[5]Hvide, H. K., Jones, B. F.. University Innovation and the Professor's Privileg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8,108(7):1860-1898.

[6]Berger, P.,Luckmann, T..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A Treatise in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M\]. New York:Anchor,1967.

[7](英)邁克爾·吉本斯,等.知識生產的新模式:當代社會科學與研究的動力學\[M\].陳洪捷,沈文欽,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8]Brandser, G.. Humboldt Revisited: The Impact of the German University o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M\].New York:Berghahn Books,2022.

[9]張學文,劉益東.科教興國視野下高等教育強國建設:內在邏輯與行動路向\[J\].教育研究,2023,44(03):19-31.

[10][31][35]Etzkowitz, H. & Zhou. C. . The Triple Helix: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M\]. London:Routledge,2017.

[11]宣勇,張鵬.論創業型大學的價值取向\[J\].教育研究,2012,33(04):43-49.

[12]翁默斯,宣勇.創業型大學的組織轉型:分析框架與演進圖景\[J\].教育發展研究,2023,43(11):49-56.

[13]Edward Crawley, et al. Universities as Engin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aking Knowledge Exchange Work\[M\].Cham:Springer,2020.

[14]Etzkowitz, H..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icon: Stanford and Silicon Valley as innovation and natural ecosystem\[J\]. Industry and Higher Education, 2022,36(4):361-380.

[15][26](美)亨利·埃茨科威茲.國家創新模式:大學、產業、政府“三螺旋”創新戰略\[M\].周春彥,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14:66,68-69.

[16]De La Fuente, A., Doménech, R..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the OECD, 1960-2010. Updated series and a comparison with other sources\[J\].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015:48, 56-74.

[17][23](美)伯頓·克拉克.建立創業型大學:組織上轉型的途徑\[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8]宣勇,張鵬.激活學術心臟地帶——創業型大學學術系統的運行與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

[19]馬陸亭.大學要把開辟新賽道當作歷史責任\[J\].北京教育(高教),2023(10):30.

[20]龔放.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質量理念更新與共同體重構\[J\].江蘇高教,2023(09):1-11.

[21]Kolympiris, C., Klein, P. G..The effects of academic incubators on university innovation\[J\].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2017,11(02):145-170.

[22]宣勇,翁默斯.論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的系統建構\[J\].中國高教研究,2022(09):25-31.

[25]付八軍.從教師轉型看創業型大學建設的三個命題\[J\].教育發展研究,2015,35(09):13-18.

[27]Kenney, M., Patton, D.. Reconsidering the Bayh-Dole Act and the current university invention ownership model\[J\].Research Policy, 2009,38(09):1407-1422.

[28]Al-Tabbaa, O., Ankrah, S.. Social capital to facilitate ‘engineered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for technology transfer: A dynamic perspective\[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6:1-15.

[29]Breznitz, S. M.,Etzkowitz, H..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the globalization of academic innovation\[M\].London: Routledge,2015.

[30]王建華.為何及如何創建創新創業型大學\[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39(12):99-106.

[32]Sánchez-Barrioluengo, M., Benneworth, P.. Is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also regionally engaged?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university's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on third mission performance\[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9, 206-218.

[33]Saha,N., Saha,T.,Saha,P..Smart specialization strategy: Does it really foster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Smart specialization and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InN. Caseiro & D. Santos(Eds.), Smart Specialization Strategies and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M\].PA:IGI Global ,2019.

[34]Langfitt, T. W., et al.. Partners in the research enterprise: university-corporate relation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M\].Philadel 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16.

[36]Pugh, R., et al..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and the region: What role for entrepreneurship departments? \[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2018, 26(09):1835-1855.

[37]Wakkee, I., et al..The universitys role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ctivating entrepreneurial scholars as agents of change\[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9:195-205.

The Development Stages and Core Elements of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Weng Mosi, Henry Etzkowitz, Zhou Chunyan

Abstract: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pursue the dual goals of knowledge advancement and knowledge capit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y mission, an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extends the traditional missions, integrating teaching, research with contributing to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ing each ot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y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ra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is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logic of knowledge capitalization, and is the process of mutual promotion of "subjectivity" and "embeddednes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hree stages of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development: "knowledge accumulation", "knowledge exchange" and "system driving".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stages, the paper analyzes seven core elements of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including anchoring the strategic direc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strengthening the academic production capacity, cultivating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developing the technology transfer mechanism, generating new hybrid organizations, promoting the university-industry interaction, and building the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Key words: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knowledge capitalization; the third mission; triple helix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