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時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范式的新躍進

2024-01-24 06:31李斌
江蘇高教 2024年1期
關鍵詞:學生發展心理健康教育互聯網

李斌

【摘 要】 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健康概念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中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面臨著不充分不均衡的困境,無法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心理服務需求?!盎ヂ摼W+”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創新機遇,推動傳統教育模式優化升級轉型?;ヂ摼W技術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合,需從教育理念、平臺建設、課程體系、心理咨詢、危機干預、師資隊伍等方面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路徑,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心理服務。

【關鍵詞】 互聯網+;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發展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章編號】 1003-8418(2024)01-0091-06

【文獻標識碼】 A【DOI】 10.13236/j.cnki.jshe.2024.01.013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保?]聯合國早在2015年就將“身心健康”作為面向2030年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經合組織(OECD)也于2019年把“健康”作為面向2030年11項“福祉”之一[2]。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礎,心理健康則是身體健康的根本保證。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健康概念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人的全面健康。194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成立時在其憲章中將“健康”定義為“一種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滿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狀態”。1989年,WHO又對“健康”進行了重新界定:“健康不僅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是身體、心理與社會適應的完全健康狀態?!保?]2014年,WHO又提出心理健康是“一種健康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潛力,能夠應對正常的生活壓力,能夠卓有成效地工作,并且能夠為他(她)的社區做出貢獻”[4]。

隨著我國社會轉型日益深入,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價值觀多元化以及高等教育普及化,這些都要求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來適應時代與社會的發展要求。面對復雜的大環境,大學生群體容易出現適應問題,產生人生無價值、無意義、無動力等存在性焦慮。這既影響到“拔節孕穗”期大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也可能引發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當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不充分不均衡,存在著目標定位模糊、課程內容陳舊、信息化水平較低、專業化師資不足等一系列問題,無法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對高質量心理服務的現實需求。如今,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亦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信息化數字化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趨勢。因此,高校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立足于當代大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特點和實際需要,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構建“互聯網+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全面推動大數據賦能心理健康教育,扎實做好新時代人才培養工作。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運用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來強調健康的重要作用:“人們常把健康比作1,事業、家庭、名譽、財富等就是1后面的0,人生圓滿全系于1的穩固?!保?]據統計,由抑郁癥和焦慮癥兩種最常見的精神障礙導致的生產力損失,估計每年會造成1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費用[6]。在經濟、教育、互聯網等多種因素縱橫交錯的影響下,大學生面臨著日益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如今,心理健康教育已經不再是奢侈品,也不能僅作為高校專業教育的裝飾品,而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必需品。

(一)增強心理健康意識,培養良好心理品質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7]。心理健康對促進大學生智力與個性和諧發展,以及對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心理健康問題,樹立“每個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責任人”意識;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養成健全人格;增強學生求助意識,當發現心理異常時能夠主動到專業機構進行咨詢或接受治療。針對具有特殊心理需要的學生,為其提供個性化的心理服務,避免他們出現情緒障礙,產生心理社會危機。

(二)提升心理健康素養,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大學生心理機能已發育成熟,處于自我意識發展和自我同一性確立的關鍵期。大學階段是塑造大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時期,誠如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言:“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蓖ㄟ^推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思政元素有機融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開展專業教育的前提條件,也是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心理健康可以使大腦處于最佳狀態,更好地發揮大腦功能,有利于學生智力發展。因為,心理健康的人充滿朝氣,能夠承擔繁重的學習任務,培養發展創造精神,肩負起較高的社會期望和社會責任,建立與他人的良性互動,進而成為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和時代需要的棟梁之材。

(三)防止產生心理疾病,推動實現人生價值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寶貴財富,是人們擁有其他各種能力的最基本要素。心理健康對于人類思考、表達情感、謀生和享受生活的能力培養至關重要。心理學研究表明,大多數心理疾病是在個體成長過程中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高校必須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和傳播,充分挖掘學生心理潛能,培養積極心理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大學生重視心理健康,注意防止和消除誘發心理疾病的各種因素。心理健康是一種幸福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個體能夠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水平,有效應對正常的生活壓力,高效工作并為社會做出相應的貢獻。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擴大,大學生數量增加,大學生心理問題也逐漸增多,心理危機程度日益加劇,嚴重影響到他們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已成為高校亟待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

(一)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加劇

“中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我們面臨更加突出的代際差異和觀念沖突”[8],文化繁榮也使得青少年亞文化類型多樣。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人們越來越多地受到來自工作、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壓力,引發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高校大學生處于身心發展重要時期,心理還不夠成熟,容易因學業壓力、人際關系、情感變故、就業問題而誘發心理問題,甚至產生心理危機,對他們健康發展造成了嚴重的消極影響。2020年8月27日,WHO總干事譚德塞指出:“心理健康已經是全球范圍內常被忽視的健康問題。全球近10億人遭受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影響,……但是只有少數人能享受高質量的咨詢和治療?!保?]

(二)心理健康教育意識淡薄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道德能力養成的重要載體,是高?!笆笥恕比瞬排囵B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致使部分教師輕視或忽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對心理健康、心理咨詢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還不甚了解,認識不到心理健康對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性。學生的心理健康觀念薄弱,羞于參與心理咨詢活動,甚至認為存在心理障礙是難以啟齒且見不得人的事情。

(三)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單一

許多高校都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種輔助教育,當作專業教育的點綴物、裝飾品,沒有把相關課程納入大學生教育課程體系,導致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不夠合理,課程內容碎片化,各主題之間邏輯結構不清晰,缺少貫穿始終的理論主線;脫離學生真實心理需要,側重理論知識灌輸,忽視技能訓練和情感體驗,學生缺少運用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心理健康教育“水課”多、“金課”少,未能很好地實現課程思政的功能,缺乏思想性和教育性。

(四)心理健康教育手段落后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還沿襲傳統的講授法,沒有很好地利用互聯網技術來建立網絡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平臺,致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學習內容存在的自身缺陷且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學生僅作為知識的接受者,無法進行個人意義的理解和建構。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運用不足,未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及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無法形成心理健康責任人意識。而且,在心理咨詢過程中還采用面對面的形式進行交流,并傾向于將心理問題側重于心理疾病,使得許多心理問題并未得到有效解決。

(五)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缺乏

近年來,校園危機事件頻發,很多高校在心理專職教師數量上還遠未達到國家1∶4000的師生配比最低要求。在大學生對心理服務的需求快速增長的同時,高校心理資源供給存在總量不足和配置不均衡等問題。整體看來,尚未建立專業化的師資隊伍,且校際發展不平衡,存在較大差異;采用知識本位的培養模式,偏重心理學理論知識學習,脫離高校實際工作需要。就個體而言,教學中注重心理學知識講授,心靈雞湯式的分享較多,學理性的指導較少;職后缺乏有效的學習培訓,實踐性知識不足,還容易造成個人發展落單。

(六)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不完善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必修課,是其他專業教育活動順利開展和取得實效的基礎,也是學生幸福人生和奉獻社會的動力源。大多數高校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沒有明確的教育目標,課程質量參差不齊,使得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現不同程度的偏差。高校心理育人體系的各個模塊內部缺少必要銜接,模塊之間相互割裂,嚴重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注重短期內的效果,即只追求學生當下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而忽視學生長遠發展的需要。

三、“互聯網+”心理健康教育實現路徑

(一)革新教育理念,融入中國傳統文化

“沒有科學理論作指導,就猶如航船行駛沒有舵和指南針一樣?!保?0]教育理念是開展教育活動的價值引領和基本遵循。高校應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變革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元素,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回歸初心”“回歸夢想”。第一,樹立“以人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實行“來訪者中心療法”。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師要尊重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和心理服務,幫助學生創造一種關于他自己的更好的概念,促進學生“自我實現”。第二,融合“西方心理健康標準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相結合的教育理念,創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西方心理健康標準通常包括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等方面。我國先哲將“知、仁、勇”稱為“三達德”,作為人類普通道德的標準,分別對應于人類心理的知、情、意三個部分。個人只有具備這三種德行才能成為一個“人”,正如孔子所云:“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逼渲?,“不惑”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判斷力,掌握常識、學識,形成判斷的智慧;“不憂”要有“仁”,實現“普遍人格”;“不懼”要有“勇”,即要心地光明,又要不為劣等欲望所牽制。

(二)研發智慧平臺,構建育心育德體系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與廣泛應用,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創設了線上咨詢與解決的機會,PC端加移動端等形式使他們更加簡便快捷地享受心理服務。高??梢约訌娧芯?,構建智慧教學平臺,多樣化地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心理健康測試、心理診斷和網上心理咨詢等項目。這種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僅指網上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還指線下針對網絡影響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它不僅包括網絡空間的心理健康教育,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網絡化。這種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以云平臺建設為載體,將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咨詢服務和預防干預四大模塊整合于其中,并使各模塊之間相互融合、相互支撐,盡力發揮各個模塊的育人功能,共同增強心理育人的良好效果,全面實現立德樹人的總體目標。

(三)加強課程建設,改革課程教學模式

課程是“教育事業的核心,是教育運行的手段,沒有課程,教育就沒有了用以傳達信息、表達意義和說明價值的媒介”[11]。高校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劃,對新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加強課程思政,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統文化要素融入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理念與方法,如精神分析療法、理性情緒療法、認知行為療法(CBT)等;通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全面調查和分析,及時更新課程內容,認真修訂教學大綱,形成全新的課程體系。新課程以問題解決為導向,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心理疏解技能和良好的思維品質;重視對大學生性格、氣質及認知能力等多方面的培養,將教育理念不斷向大學生自我意識理念轉換,實現大學生自主思想和自覺行為積極向上發展。

基于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教師可以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構建課內外銜接、線上線下融合、自助互助他助協同的課程教學模式。為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除了進行集體備課與磨課之外,還嘗試開展課題研究型教學、小組合作型教學和翻轉課堂等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生活中的實際現象進行分析,提高大學生的心理接受能力;教師采用案例、心理情景劇、體驗活動、行為訓練等多種形式,對相關知識點與調節技能進行互動式解析,鼓勵大學生進行參與體驗;利用移動互聯網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開展課外課題探究,將課堂講授的知識與技能運用于入學適應、人際交往、自我意識、親密關系、情緒與壓力等日常生活領域所出現的各類問題的互助性解決,或用于抑郁癥、焦慮癥等精神障礙的預防規避、療效鞏固與防止復發,進而促進自助能力的形成。

(四)加強預防干預,化解重大心理危機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于本土化的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理論,借助新技術和新工具,構建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新模式,加強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研究與實踐,充分發揮心理危機的預防、干預、救援、培訓與研究功能。通過智慧教學平臺開展精準預測和資源匹配,在預警危機狀況的同時實施預防與干預。健全心理危機預防和快速反應機制,建立學校、班級、宿舍“三級”預警防控體系,完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預案,做好對心理危機學生的跟蹤服務。建立心理危機轉介診療機制,與??漆t院開展深入合作,及時轉介疑似患有嚴重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學生接受診斷和治療。

(五)實施分級預警,提供精準心理服務

面向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分層分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滿足不同學生群體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為此,學校要構建動態分級預警、需求精準支持的心理服務體系,為每個學生建立心理數據銀行,實時監控心理狀態,根據需求匹配資源,提供私人定制式的心理服務。根據學生體驗到的痛苦程度、誘發痛苦的原因狀況、以往他助的效果、求助意愿的程度以及自助的能力等多個維度的情況,將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由低到高依次劃分為綠色、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五個等級,據此為學生提供約談、咨詢、團輔、資訊推送等服務項目。然后,利用人工智能開展大數據分析,建立大學生心理成長精準支持系統,在實施分級動態預警的同時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問題解決方案。

(六)開展督導培訓,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 = 經驗 + 反思”,并以此強調反思對于教師經驗提煉和專業成長的重要意義。學校要重視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團隊的培養,定期為他們舉辦教學經驗交流和專題培訓活動,并通過集體備課、教學競賽等方式,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定期為教師舉辦專業培訓和設計案例督導,不斷提升他們的心理能量、個人品質和專業能力,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專業,而且生動、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根據每位心理咨詢教師的受訓經歷、成長速度方面的差異,實施個案督導、專題培訓、個人體驗相結合的督導形式,努力為他們提供專業發展的機會和資源。

四、“互聯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創新

傳統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一個自然發生的過程,注重心理問題產生后的“阻擋”與“堵塞”,具有非專業性、偶發性、遲效性等特點,已經不能滿足信息化時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現實需要。應該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心理健康教育規律,科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構建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模式,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個“自覺”的過程,重視學生心理問題“預防”與“疏導”,這個模式具有專業化、智能化和實時化等特征?!盎ヂ摼W+心理健康教育”突破了傳統教育活動的時空限制,使學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時不再受時間、地點等因素的制約,滿足了當代大學生對教育實施的多元需求,強化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力。

(一)革新教育理念

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西方心理學理論與中華傳統文化心理學思想有效結合,引導大學生從“知、情、意”三個方面培育“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理想人格,實現“知、仁、勇”的“三達德”,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心理健康教育過程由“自然發生”轉變為“自我覺知”,即從心理問題產生后的“阻擋”與“堵塞”轉變為心理問題形成前的“預防”與“疏導”。學生學習結果由“助人自助”轉變為“自助互助”,即從學生掌握心理知識與技能以解決自身心理問題擴展為在此基礎上實現朋輩之間相互幫助、協同發展。

(二)改進教學流程

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創新成果,構建符合大學生使用習慣的教學平臺,將課程教學、咨詢服務、危機預防干預三個模塊融合其中,形成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教師由“被動等待”變為“主動出擊”,由“事后干預”變為“提前預警”,由“平均用力”變為“按需分配”。教師可以同時對多位學生進行指導,便于開展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元互動,這樣既節省了時間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心理咨詢,也可以自主學習心理危機分析案例,既有助于學生開展自我教育,又能發揮朋輩教育功能。

(三)變革學習方式

針對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真問題、新問題,及時更新課程內容,開發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心理疏解技能和良好的思維品質。以學生發展為引領,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構建課堂內外銜接、線上線下融合、自助互助他助協同的課程教學模式,實現“線下全面覆蓋”與“線上自主參與”相融合。學校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開展體驗式學習。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全身心參與,使學生掌握心理知識與技能,提高問題解決能力,養成良好品德。在心理問題解決過程中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感受和領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四)創新育人機制

利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構建開放共享的心理資源云平臺,通過實現全天候心理服務持續供給,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增多與心理服務資源不足的主要矛盾。自助式的心理資源供應覆蓋了學生從學習心理知識到養成主動追求身心健康習慣的全過程,為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維持身心健康保駕護航。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各個高校相結合的快速應對機制,實現優質心理資源共建共享,推動教師成長與學生發展同步同路。

五、結語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全面普及,高校亟須對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進行優化升級轉型,提高心理育人質量。高校應充分發揮“互聯網+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與優勢,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結合,構建智能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統,推動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和心理咨詢服務技術的創新與進步,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心理服務,有利于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和學生學業成就目標全面達成。

荷蘭哲學家伊拉斯謨曾說道:“國家主要的希望在于對青年的正確教育?!保?2]我國教育的初心、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高校應以心理危機化解為導向,以心理健康意識提升為切入點,以智慧教學平臺建設為基礎,以促進學生自助互助為目標,構建“互聯網+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著力培養大學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

【參考文獻】

[1][5]習近平. 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EB/OL\].\[2022-10-1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8/20/c_1119425802.htm.

[2]OECD Future of Education and Skills 2030, Conceptual Learning Framework -Student Agency For 2030 \[EB/OL\].\[2022-09-20\].https://www.oecd.org/education/2030-project/teaching-and-learning/learning/student-agency/Student_Agency_for_2030_concept_note.pdf.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ental Health: Strengthening Our Response\[EB/OL\].\[2022-10-20\].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ental-health-strengthening-our-response.

[4]Sapien Labs. What is our Collective Mental Wellbeing? \[EB/OL\].\[2023-10-20\].https://sapienlabs.org/mentalog/what-is-our-collective-mental-wellbeing/.

[6]Dévora Kestel. Mental Health in the Workplace\[EB/OL\].\[2021-10-20\].https://www.who.int/news-room/commentaries/detail/mental-health-in-the-workplace.

[7]教育部. 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EB/OL\].\[2021-10-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3020/201807/t20180713_342992.html.

[8]李春玲. 代際社會學:理解中國新生代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的獨特視角\[J\]. 中國青年研究,2020(11):36-42.

[9]張朋輝. 世衛組織:全球近10億人受精神健康問題影響\[EB/OL\].\[2021-10-26\].https://m.gmw.cn/baijia/2020-08/28/1301504004.html.

[10](德)雅斯貝爾斯. 什么是教育\[M\]. 鄒進,譯.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1991:177.

[11]Philip H. Taylor, Colin M. Richards. 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Studies\[M\]. Swindon: NFER Publishing Company, 1979: 11.

[12](美)丹尼爾·戈爾曼. 情商: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M\]. 楊春曉,譯.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293.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Li Bin

Abstract: Psychological health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key element in modern health concepts. Currently,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PHE) in universities in China is insufficient and unbalanced, which cannot meet students' increasing demands for high-quality psychological health services. The era of Internet plus offers innovation opportunities for PH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upgrade and transform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l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requires optimizing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rom aspects such a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platform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system,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risis intervention, and teaching staff, so that we can provide high-quality psychological services for students.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student development

猜你喜歡
學生發展心理健康教育互聯網
高中生網絡成癮及其相關因素探究
職業中學《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教學改革的問題探究
小學班主任的管理策略研究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簡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