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的系統審視

2024-01-25 10:06譚志敏張齊學
關鍵詞:大思政課政課大思

譚志敏, 張齊學

(1.廣州中醫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州 510006;2.重慶醫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1334)

運用系統觀念認識和改造世界,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黨的二十大報告全面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明確提出“六個必須堅持”,其中一條就是“必須堅持系統觀念”。自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1)杜尚澤:《“‘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微鏡頭·習近平總書記兩會“下團組”·兩會現場觀察)》,《人民日報》2021年3月7日,第1版。這一重要指示以來,學術界聚焦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的核心要義、實施目標、時代價值、實踐路徑等,從理論與實踐層面逐步展開研究,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認識到新時代“大思政課”是一門系統性的課程,但把相關各要素置于“大思政課”建設的整體框架中進行謀劃的系統性研究還需進一步加強。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明確要求“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和資源,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臺’、建好‘大師資’”(2)《教育部等十部門關于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國政府網,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8/24/content_5706623.htm,訪問日期:2023年9月1日。,凸顯了系統觀念在其中的重要性。只有把“大思政課”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用系統觀念來認識規律、審視矛盾、明確舉措,才能深刻把握各要素之間內在的關聯性和耦合性;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協同推進各方面建設,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才能做到有章法、有力度、有效果。

一、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的系統性特質

“大思政課”建設是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應對系統外部環境變化、深刻把握受教育者認知規律的系統性變革,體現了黨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認識的深化、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整體謀劃以及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講好思政課不僅有‘術’,也有‘學’,更有‘道’?!?3)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求是》2020年第17期?!按笏颊n”是新時代提出的新理念,從學校思政課堂到“大思政課”,其過程和結構維度展現為開放化、多層次、非線性,具有典型的系統性特質,呈現出要素、結構、功能的全方位創新。

(一)正確理解“大思政課”的特點和指向

從理念上講,“大思政課”是指用全面的、系統的視角來看待和分析思政課而形成的新的思政課理念。從實踐來講,“大思政課”是指開門辦思政課、善用各方面的思政資源,形成思政課“大課堂”“大平臺”“大師資”“大格局”的生動局面,使思政課更加“合乎課程設置的本意、教學服務的真意、學生認知的情意以及課程發展規律的旨意”。(4)郭紹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系統研究》,人民出版社,2022,第237頁。

理解“大思政課”,需要抓住其三個突出的特點。其一,“大思政課”的根本屬性仍然是“思政”,是立德樹人的第一課程,脫離思政這一根本屬性,理念上、實踐上就會出偏差。其二,“大思政課”的關鍵在“課程”,即是說,課程仍然是思政的主渠道,“大思政課”不能離開課程這一基本載體,否則就會陷入沒有依憑的尷尬境地。當前,對“大思政課”的理解存在泛化現象,脫離了課程這個基礎,“主輔不分,把‘大思政課’泛化為一個包羅萬象、沒有邊界的大筐”(5)馮秀軍:《“大思政課”建設的幾個基本問題》,《思想教育研究》2023年第8期。,這種理解是有偏差的。其三,“大思政課”的創新點在“大”,這是“大思政課”超越傳統思政課的地方。所謂“大”,就是在理念上以系統的、宏闊的視野看思政,跳出思政看思政;在實踐中建立系統的思政課體系,以課程為基礎,充分挖掘和利用學校、社會各種資源?!豆ぷ鞣桨浮窂膶W校課程教學、社會大課堂、大資源平臺、大師資體系、大工作格局等方面,對“大思政課”建設進行了規定,既是立足于思政課程的本質屬性,也充分體現了新時代思政課“大”的特點和要求。這意味著,“‘大思政課’要走出學校,到廣闊的天地之間,將各種資源充分調動起來,形成更大的教育場域,進而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6)沈壯海:《強其核、廣其域、增其效——關于“大思政課”建設的思考》,《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研究》2023年第3期。。

可見,“大思政課”的根本指向,是思政課程本質屬性和社會大課堂、大資源平臺、大師資體系、大工作格局的結合。究其根本,是用系統思維分析和看待“大思政課”?!按笏颊n”建設需要系統論的視域。

(二)“大思政課”建設的“系統”意蘊

系統觀念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聯系、整體、發展觀念之上,同時也體現了系統論關于結構與功能、要素與整體、開放性的觀點。(7)趙子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系統觀念”》,《學習時報》2022年11月7日,第2版。以系統觀念統籌推進“大思政課”建設,需要從系統與要素、功能與結構、內容與方法、機制與框架等層面協同發力,確?!按笏颊n”建設的整體統籌和過程整合。

一是“大思政課”建設系統布局的整體性。系統觀念強調按照客觀事物的固有聯系,把認識對象當作一個系統的、有機的、發展的、開放的整體來對待?!按笏颊n”建設的整體性要求把握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的良性互動。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和現代系統論為指導,黨和國家的戰略政策、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論述圍繞“大思政課”建設作出了一系列科學頂層設計。強調從整體把握目標導引,洞察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環境和整體生態的根本性轉變,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書育人、學生成長”三大規律,使規劃和政策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按笏颊n”建設的整體性要求體現守正與創新的辯證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躍的群體,思政課建設要向改革創新要活力?!?8)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求是》2020年第17期。要守好“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本和源、根和魂,堅持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要求和基本原則,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方向;同時,要深刻把握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在建設理念、建設主線、建設策略方面順應時代發展要求,著眼于解決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積極識變應變求變,體現“大思政課”建設之“大”的理念再更新、建設視野再開闊和建設格局再拓展,在創新中尋求突破。

二是“大思政課”建設系統結構的層次性。系統結構的層次性是指基于系統諸要素差異,使系統組織在地位與作用、結構與功能上呈現等級秩序性,形成具有質的差異的等級系統。(9)魏宏森、曾國屏:《系統論——系統科學哲學》,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第238頁?!按笏颊n”建設系統的層次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目標的層次性。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其根本目標,各層次主體圍繞根本目標制定的相應具體目標(從抽象到具體,包括培養目標、課程目標、教學目標)處于基本層次。其二,內容的層次性。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大思政課”建設內容的最高層次,其中包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體系構建的自主知識闡釋體系和相關教材處于次高層次;根據教育對象、環境、條件的特點充實教學內容而加入的社會熱點事件、時事內容處于基本層次。其三,方法的層次性?;谑芙逃哒J知水平和價值素養的差異,教育者針對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知識水平、不同思想道德素質水平的受教育者因材施教。把握“大思政課”建設目標、內容、方法的層次性,從更高層級掌握系統的高維性、多樣性,引入“多重建?!薄胺纸狻薄昂喕钡脑瓌t,從而認識復雜系統內部的遞階結構,以實施“遞階”控制,推進有效教學。(10)同上書,第223頁。

三是“大思政課”建設系統邊界的開放性。系統開放性是指系統與周圍環境不斷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以保持穩定的特性,是系統自組織演化的前提。從“大思政課”建設目標維度來看,如果說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高質量發展是“大思政課”建設系統的內部目標,那么促進青少年個人成長、民族振興和國家發展則是“大思政課”建設的外部目標。內部目標是外部目標的邏輯起點,外部目標是內部目標的價值歸宿。如果以解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不強”這一問題作為“大思政課”建設系統邊界開放的內因,那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則是系統邊界開放的外因。要使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就需要系統與環境之間、內因與外因之間發生聯系和相互作用。正是內因與外因的相互作用,使得系統處于不斷發展演化之中。

(三)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動形成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11)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求是》2020年第17期。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為根本遵循,推動“大思政課”建設“辦、教、學”三個層面的相互依賴、相互協調、彼此作用,從而構成一個目標明確、內涵豐富、結構清晰、要素協同的有機整體,是推動“大思政課”建設這一系統工程的具體要求。

“大思政課”建設是聚焦“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構建目標與改革相統一的辦學新過程。推動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的基本觀點。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通過強化思考的前瞻性、謀劃的全局性、推進的整體性,將人的全面發展貫穿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過程,用目標牽引辦學方向,用改革提升辦學質量,構建一種人員廣泛參與、內容開放、時空充分利用、虛實載體互補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態,從而形成理念、內容、手段、形式相統一的立體辦學模式。

“大思政課”建設是聚焦“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的教學新模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12)《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人民日報》2022年4月26日,第1版。的重要指示要求,既給“大思政課”建設部署了“過河”任務,又能指導解決“橋和船”的問題。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抓住教與學這一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通過“做研究、抓重點、講故事”改革創新主渠道教學,推動思政課教學模式創新實現“化學反應”。(13)王炳林:《思政課如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思想政治課研究》2022年第3期。有效推進“大思政課”建設要求教師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問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從不同視角在課堂上呈現“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的深刻道理,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道理融入鮮活故事中以增加思政課的吸引力。

“大思政課”建設是聚焦“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強化學生主體作用的認知新路徑。道德發展是通過主體性實踐達到自主、自覺的過程。(14)李虹:《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學生主體性研究——基于馬克思主義主體性的視角》,《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年第6期。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打破了傳統思政課堂中學生作為被動接受的“道德客體”與“思想容器”的束縛,樹立以人的主體性為基礎的教學理念,通過情景創設、社會實踐等途徑增強學生的自知、自控、自主意識,打通“知情意行”轉化的關鍵環節,引導學生在自主判斷、選擇、踐行的過程中將思想道德標準內化為自身的價值坐標和內在準則。

二、“大思政課”建設多重矛盾的系統審視

堅持問題導向,揭示系統內外部問題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滲透的內在邏輯,是以系統觀念統籌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必然選擇。恩格斯認為,矛盾“是在至少對我們來說實際上是無窮無盡的、連綿不斷的世代中解決的,是在無窮無盡的前進運動中解決的”(1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28頁。。從20世紀80年代的“三育人”理論,到構建“高校思政工作大格局”“三全育人”,再到推進“大思政課”建設,這種歷史演進全面展現了我們黨善于運用系統思維總結問題、以問題意識不斷優化實踐的優良傳統。運用系統觀念審視“大思政課”建設存在的問題,理清問題背后紛繁復雜的因果聯系,梳理內部矛盾和沖突的張力,才能更好地解決既有系統中的各種問題,指導“大思政課”建設取得成效。

(一)體系層面,在落實落細頂層設計上存在整體性與片面性的矛盾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多次走進學校、深入課堂,發表重要講話,對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作出全面部署和系統安排。中央層面先后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工作方案》等文件,為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作出頂層設計、規劃重點任務、確立制度框架,指導、規范、引領、推動基層實踐。但一些地方和學校對“大思政課”建設的目標、方向、路徑缺乏整體性理解,對思政課建設的功能結構和運行規律缺乏系統性把握。例如,“大思政課”建設主體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往往由于對其內在邏輯掌握不透,在具體工作中把主要精力放在“怎樣培養”上,片面關注課程實施和課程計劃,忽視了各層級辦學目標的有機統一;對“大思政課”建設多元實施主體內在聯系掌握不透,地方職能部門、學校教學部門、教師有時出現各行其是、相互脫節的現象。

(二)制度層面,在建立健全制度機制上存在協同性與分割性的矛盾

“大思政課”建設是一個要素、能量、信息充分交換的協同過程,各方面政策制度和體制機制產生疊加優勢非常重要。近年來,各級黨委深入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建章立制工作深切入、全覆蓋,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基本搭建。但從實踐看,相關政策制度還不順暢、體制機制還不協同,一定程度上存在“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現象,過程銜接中還沒有完全做到有統有分、有主有次、統分結合。比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機制建設亟待深化,在師資培育、聽課評課、教研交流、集體備課等方面統的力度還要加大;思政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協同育人機制需要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合力不夠,線上線下教學互補不足,導致在實踐中不能較好地依照課程結構及其內在邏輯順序對課程要素進行有效整合;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協同機制需要完善,知識教育與價值引導的嵌入性、融入性、滲透性不強,存在“硬融入”“表面化”情況,難以做到一體謀劃、一體實施、一體落實;思政工作與思政課教學有機融合機制需要優化,思政工作貫穿始終方面還有缺位和盲區;“大思政課”建設考核評價體系需要完備,考核指標操作性不強,考核方式規范性不夠。

(三)教學層面,在發揮教師關鍵作用上存在主導性與主體性的矛盾

辦好思政課,教師是關鍵?!敖泿煛笔菍λ颊n教師最基本的要求,教師加強對教學的主導性和注重學生的主體性是“一體兩面”的關系。部分教師缺乏基于學生認知規律和心理需求組織課堂的主動性,課程教學還停留在以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習慣于單向度地向學生輸出知識,不能通過與學生平等對話、雙向互動來全面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養水平,導致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等針對性不強,探究教學啟發性不夠、互動教學實效性不足等問題。在教學手段上,教師信息手段運用能力還有待加強。比如,部分高校思政課教師使用“雨課堂”新型智慧教學軟件,僅停留在共享課件和點名簽到層面,對于如何用好信息技術平臺突破時空局限、更新教學策略、增強學習興趣,使思政課堂真正“活”起來的經驗做法還比較少。在實踐教學上,思政課教師有帶領學生“走出去”的意識,但在實踐活動設計、實踐內容選擇、實踐成果展示上存在角色錯位傾向,對于如何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思考不深。此外,思政課教師隊伍中“人師難求”的現象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如何打造一批把教師職業當成事業追求和精神享受,以教師自身獨有的德、才、情和人格魅力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塑造學生人格、激發學生主體性的“人師”,是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議題。

(四)資源層面,在整合運用資源優勢上存在實效性與多元性的矛盾

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門公布首批453家“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對于進一步深度挖掘、有效組織、持續推進開放多元的“大思政課”教學資源體系建設,最大限度地將全社會各方面育人資源激活并調動起來具有重要意義。雖然育人資源在量上實現了突破,但目前各類育人資源整合還不充分,導致育人功能發揮受到限制,合力育人作用不能充分發揮。比如,在校內育人資源方面,整合簡單化,在思政小課堂上存在“堆砌”“生切”“嫁接”課程元素現象;整合壁壘化,教學、科研、管理等單位資源各為己用,系統內各主體圍繞達成“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整合意識不夠。在校外育人資源方面,生動性不突出,對中華民族、我們黨、我們國家各個時期,特別是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中所蘊含的生動鮮活、有血有肉的優秀典型和先進精神等素材的梳理提煉總結還需提高;選聘專家學者,將思政課特聘教授“請進來”,推動院(系)黨政負責人、教學名師和專業課、思政工作骨干等齊上“大思政課”的機制尚未建立起來;特色性不突出,沒有用好用活駐地紅色資源,參觀見學有時追求形式上的“熱鬧”,在“社會大課堂”的教學設計中鮮有涉及培養學生“高階能力”的具體要求,在打造教育學習特色品牌上還需用力。

三、系統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路徑選擇

堅持系統觀念,從宏觀與微觀、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一般和特殊、戰略和策略、守正與創新等范疇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貫通中思考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虛實結合,由面到點、以點促面、點面融合,用好“大思政課”建設的“道、法、術、器”,推動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成效實現整體躍升。

(一)強化“大思政課”建設統合之“道”,更好發揮頂層設計統籌引領作用

《孫子兵法》對“道”有深刻的描述:“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16)李零譯注:《孫子譯注》,中華書局,2009,第2-3頁。孫武所謂的“道”,是指上下目標一致、思想一致、行動一致,這對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首先要以“統合”為主線,做好頂層設計,通過自上而下的統籌布局和自下而上的探索創新,推動各方面理念一致、功能協調、資源共享,這也就是引領“大思政課”建設的“道”。

一是全面深化理解。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戰略意圖,搞清楚“大思政課”建設頂層設計是從全局著眼、從宏觀思考、從長遠入手進行的全局設計、總體設計、統籌設計,切實把思想和行動、智慧和力量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全面深化理解不是簡單轉述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表述,而是要結合各地、各校思政課實際,使其理念內核進一步具體化。比如,沈壯海教授將“大思政課”的核心要義概括為“科科參與、課課協同、環環相扣、線線聯通”,這一理解和表述是合理的、精當的。(17)沈壯海:《強其核、廣其域、增其效——關于“大思政課”建設的思考》,《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研究》2023第3期。

二是精準分層對接。發揮頂層設計引領作用,就要抓住“牛鼻子”,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分解灌注到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標中,推動教育主體、辦學主體、課程實施主體以及學習主體完成“課程理論—課程思維—課程實踐”轉化,從注重知識性教育向注重學生“知情意行”轉變,從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價值向強調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并重轉變。

三是整體抓好落實。全面推進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的良性互動,從實際出發,制定出符合本地區本單位實際的“大思政課”建設具體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施工表”,推動“大思政課”建設各方面各環節銜接得當、協同發力,匯聚形成強大建設合力。

(二)優化“大思政課”建設協同之“法”,進一步釋放體制機制聚合效應

“法”指“大思政課”建設全鏈條工作機制,主要包括組織領導機制、整體聯動機制、評價反饋機制等,通過各項機制協同配合實現“大思政課”全周期管理,推動建設效能正向疊加、充分釋放。

一是組織領導機制要持續“強”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必須全面、系統、整體加以落實?!?18)《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第64頁。要持續健全完善各級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協同配合的體制機制,壓緊壓實學校黨組織的直接領導責任。例如,廣東省首創“思政第一課”并探索其常態化機制,(19)《南方日報》搜狐號:《心懷“國之大者” 培育時代新人》,搜狐網,https://learning.sohu.com/a/590945211_161794,訪問日期:2023年3月6日。高校黨委書記、校長每學期上第一堂思政課,破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課建設中力向不一的問題,致力于推動構建學校、學院兩級黨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協同機制,確?!按笏颊n”建設在黨的領導下步調一致。

二是整體聯動機制要有效“連”起來?!按笏颊n”建設的瓶頸和關鍵在“連”,通過“連”建立協調高效的體制機制,將各方面的思政資源整合起來、利用起來。專職和兼職教師隊伍融合發展、理論與實踐教學結合組織管理、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協同貫通、學校社會家庭統籌聯動育人等機制不能孤立運作。當前,多所高校推行基層教學組織“多科聯動、協同共研”的思政課集體備課制度,力求做到上下貫通、左右銜接、內外聯動,實現同頻共振、同向聚合、同步發力,形成協同高效、攥指成拳的“一盤棋”格局,值得借鑒推廣。

三是反饋評價機制要切實“用”起來。常言道,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資源究竟用得好不好,是否實現了“善用”,達到了預定的目標,需要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建立健全“大思政課”建設評價反饋機制既是重點問題,也是難點問題。重點在于評價反饋能引導、診斷、改進和激勵“大思政課”建設,難點在于標準難以統一化、指標難以精準化、過程難以常態化??傮w來說,應把握好定性與定量、自評與互評、定期與隨機、過程與結果并重互補的原則,注重過程性、發展性評估,確保評價機制的“信息反饋律”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比如,中學思政課有以高考和中考為中心、以考試成績為基本指標的評價機制,但這一機制考察評價的主要還是知識掌握,不夠全面;大學思政課評價采取的仍然主要是考試形式,但這一評價機制如何改革完善、能否增加其他評價機制和形式,都是需要研究的課題。

(三)把握“大思政課”建設關鍵之“術”,進一步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

“術”是指“大思政課”建設主陣地和主戰場的思政課策略和方法,主要包括優化課程體系、創新課堂教學、建強教師隊伍等,按照“八個相統一”重要指示要求,不斷提高思政課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和親和力、感染力、說服力。

一是優化課程體系。構建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和教育教學的自主知識體系,加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的思政課課程群建設,結合各學段特點形成“必修課+選修課”的課程結構,持續推動思政課課程教材體系改革。例如,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致力于構建“立體化、綜合性”思政課課程教學模式,嘗試將思政教育融入通識核心課程,對推動思政課內涵式發展作出了有益探索,具有參考借鑒價值。(20)《“北大思政課”育時代新人》,《北京青年報》2022年3月17日,第5版。

二是創新課堂教學?!按笏颊n”的本質是思政課程,課堂教學始終是思政課的主平臺、主渠道,課堂教學情況直接關系思政課效果。要鼓勵教師以問題為導向推動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換,從課程“局外人”向課程“創生者”轉變,主動進行教學設計創新,因地制宜探索課堂實踐,在“知識課堂”之上構建“生本課堂”“體驗課堂”,讓思政課的參與性、體驗性更加貼近學生、吸引學生。

三是建強教師隊伍。堅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六個要”(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重要指示要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特別要把“政治要強”放在首位。要嚴把專職和兼職思政課教師選拔關,建立健全兼職教師制度,完善國家、地方、學校三級培訓體系,開展形式多樣的“崗位練兵”,推進專兼職教師互動交流常態化,提升思政課教師育人綜合能力,打造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的思政課教師隊伍。

(四)整合“大思政課”建設優質之“器”,進一步提升資源要素保障效益

“器”指“大思政課”建設各方面的資源,主要包括傳統與新型、校內與校外等范疇,通過推動資源跨界融合、優勢互補、相得益彰,實現保障效益最大化、最優化。

一是構建和完善“大課堂”,放大“有形載體”的功效。發揮好“大課堂”保障效益,關鍵是要善用社會實踐資源,充分挖掘社會大課堂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積極推進校地共建思想政治、道德法治、心理健康等實踐教學基地,開設校地合作思政實踐課程,把用好社會實踐資源的過程變為“大思政課”建設的進行過程、加強過程和落實過程。從實踐看,不少地方和學校熱衷于建設“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但利用效率不高,有的甚至造成了資源浪費。高校和中小學要加強與“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的聯系,充分激活全社會各類型的育人資源,最大限度地調動全社會育人的積極性、主動性,真正用好思政課“大平臺”,放大“無形浸潤”功效。

二是注重將互聯網技術、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有機融入“大思政課”建設,打造沒有時空阻隔的、前瞻性的“大思政課”平臺。持續推進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建設與使用,打造資源共享、在線互動、網絡宣傳為一體的“云上大思政課”平臺,建設全方位、立體化教學案例庫和在線示范課程庫。比如,浙江省在用好全面思政課教研系統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浙江省數字化改革優勢,推進思政課數字化建設,致力于建構一個多維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平衡系統,著力打造“大思政課”的浙江樣板,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21)《全省高?!按笏颊n”建設推進會召開:用好紅色資源 辦好“大思政課”》, 浙江人民政府網,https://www.zj.gov.cn/art/2022/9/26/art_1554468_59834145.html,訪問日期:2023年10月12日。

總而言之,以系統觀念統籌推進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要求我們深刻把握“大思政課”建設內涵,開門辦思政課,強化問題意識,突出戰略導向,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將系統觀念貫通于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各領域,實現系統內部各要素各盡其職、協同配合,達到系統整體的效用最優。

猜你喜歡
大思政課政課大思
同心協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學習《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
走進社會大課堂,善用“大思政課”
文化自信視域下思政課意識形態教育研究
正確把握善用“大思政課”的精神實質
“大思政課”的理論要義與實踐導向
高?!按笏颊n”格局下舞蹈課堂與思政內容融合的思考與探究
淺談大思政視域下有機化學課程“金課”打造
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統一引領下思政課互動式教學探索
“大思政”視域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高校藝術生思政課教學的現狀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