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基層黨建引領縣域治理的人才要求與賦能向度

2024-01-25 09:38梁偉萍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12期
關鍵詞:縣域黨組織黨員

■梁偉萍

(中共德慶縣委黨校,廣東 德慶 526600)

在縣域治理的復雜性中,黨建的作用尤為突出。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并將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1]。這不僅明確了黨建在基層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而且為更有效地進行縣域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黨建工作本身正在經歷從側重政治理論向注重實務操作和社會管理多維度轉變的過程。人才要求不僅需要具備政治忠誠度和理論素養,更需要具備跨學科的綜合素質。本研究主要針對新時代基層黨建引領縣域治理中的人才要求和基層黨建賦能縣域治理的方向進行探討,并提出具體的人才培養和實踐建議,進一步推動縣域治理和基層黨建的有機融合,從而提升治理效率。

一、新時代基層黨建引領縣域治理的互動邏輯

(一)基層黨建在縣域治理中的促進作用

對于城鄉關系的調適而言,基層黨組織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借助于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協調能力,黨建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城鄉間得到了合理配置。這不僅消解了傳統的城鄉二元結構,也為縣域內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同樣,基層黨建在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方面表現出其不可或缺的價值?;鶎狱h組織不僅具備強大的政治功能,例如,綜合執法力量在農村基層的下放,而且具有服務功能,包括推動城鄉之間資源要素的自由流通與平等交換。這樣的多重功能使得基層黨組織成為縣域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基層黨建還在增強基層政府公信力、推動“政社居”良性互動以及促進基層治理法治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借助于多元化的服務載體,如縣級智慧化政務服務平臺,基層黨組織成功地調適了政民關系,顯著提升了基層政府的公信力。同時,通過跨界協調各級各類社會力量,基層黨組織也為縣域治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二)基層黨建與縣域治理的互動關系

在地方治理結構中,基層黨組織不僅是黨的基礎組織,而且是基礎治理單元?;鶎狱h建與縣域治理在多個維度上展示出密切的互動關系。從政策傳達到社會治理,再到文化傳承,基層黨建都為縣域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推動。在縣域治理體系中,基層黨組織起到了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它們溝通上下,傳達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項政策,同時也收集和反映基層民眾的訴求和意見。這一機制有力地保證了政策的精準落地和基層民意的有效表達?;鶎狱h建在社會治理方面展現出不可或缺的作用?;鶎狱h組織能夠對本地區的社會問題進行更為細致和全面的了解,進而形成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這不僅提升了社會治理的有效性,而且增強了黨的基層組織在民眾心中的威信和影響力?;鶎狱h建與縣域治理的互動也體現在對地方文化和傳統的保護和傳承上?;鶎狱h組織通常更貼近地方文化和習俗,能夠在縣域治理中考慮到這些因素,使得治理方式更符合地方特色。

二、新時代基層黨建引領縣域治理的人才要求

縣域治理不是單純的管理或是單一層次的決策,它需要一支高素質、多元化的人才隊伍作為支撐。尤其是在基層黨建工作中,人才因素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如何更好地構建和激勵人才隊伍這一問題,本文將從“人才素質與能力”“人才培養與激勵”以及“人才引進與留存”三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

(一)人才素質與能力:提升基層“兩委班子”政治和治理水平

在新時代背景下,人才素質與能力對基層“兩委班子”政治和治理水平的提升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全球化和信息化帶來的快速變革,對基層治理提出了更高和更復雜的要求。這就需要“兩委班子”擁有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戰略視野,以及跨界協調和問題解決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現代社會日益復雜的治理問題,例如,環境治理、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等,也需要“兩委班子”具備強大的政治引領和治理能力,以便在多元利益中實現最優化的社會治理[2]。

因此,在選拔過程中不僅要高度注重政治敏感性和治理技能,而且要確保選出的村或社區負責人能夠全面承擔各項責任。同時,應當考慮到同一人擔任村(社區)書記和主任的機制,這樣不僅有助于明確其在法治方面的職責,而且容易形成統一的決策和行動。為了確保公正和效率,評價標準應當涵蓋多個方面,如黨建工作成果、治理效能等,并與村級班子和村干部的評優評先等因素掛鉤,確保多角度、全方位的評價,根據各項工作的完成效果和業績,確定村干部的補貼和報酬。對于表現優異的村(社區)負責人,可以通過公開招考或比選的方式提供更多發展機會。這不僅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而且有助于提高整個鄉鎮或街道的治理水平。

(二)人才培養與激勵:精心培育多元基層治理人才

單一或傳統的治理模式難以滿足復雜多變的現實需求,富有活力、多元化的治理團隊成為新時代下縣域治理的重要抓手。具體而言,首先要提高村黨組織在規劃和推動村級發展方面的專業水平。這不僅包括培養具有政治素養和經濟帶動力的黨員和村民領袖,而且包括建立完善的村級人才儲備系統。比如,重視新型職業農民和現代農業領導人的培育,以及通過實用的技能培訓和資源支持來提升他們的專業水平。此外,要充分利用各級政府的資金和政策支持,開展與縣域發展緊密相聯的人才培訓項目。在團體組織方面,黨組織應成為推動其他社會團體共同參與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的核心力量。比如,通過共青團和婦女聯合會的多種活動,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縣域的創新和治理中。這樣不僅能為縣域治理注入更多活力和創新,而且能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人才引進與留存:廣泛吸納與激勵多領域專才參與基層治理

基層黨建的核心目標,是通過黨的組織和動員能力來改善農村社會,不僅需要吸引高學歷、有經驗的年輕人,而且需要考慮其他人群,如中年農民。由于他們在農村有很長時間的居住和勞動經驗,對農村的治理有更深入的理解。因此,把素質看作組織動員的結果,而不僅僅是個人稟賦,將極大地拓寬基層黨組織的視野。為此,首先要建立一個包容性更強的人才引進機制,鼓勵各領域的專業人才參與到農村的發展中。例如,可以制定鼓勵事業單位和專業技術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的特定政策,如允許他們在縣域擔任咨詢或指導等職務[3]。更進一步,可以考慮引進已經外出務工或經商的成功人士回到縣域,進行投資創業、工作任職,用他們的經驗和資本推動縣域的全面發展。不僅如此,農技人員等專業人才也應被充分利用,以促進縣域的科技和產業發展。

三、新時代基層黨建引領縣域治理的賦能向度

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基層黨建對于縣域治理的賦能有了更多層次和維度的拓展,不再僅停留在組織動員和政治引導的層面。賦能的基礎建立在重振農村集體經濟和強化社會共同體意識上。在這個基礎上通過創新性的“聯管服”模式構建有效的組織網絡,進而推動產業發展。最終所有的這些努力都依賴于黨員與群眾之間的緊密聯系和高度互動,以此來完成縣域治理的制度型塑;而賦能全程都離不開構建協同化黨建與協商民主來提升治理能力,這是整個賦能過程的核心,見圖1 所示。

圖1 基層黨建引領縣域治理的賦能向度思路

(一)賦能基礎:重振集體經濟與共同體意識

對于農村集體經濟的壯大,基層黨組織不僅是物質基礎的籌集者,而且是精神引領和組織整合的核心力量。首先,新模式如“黨建+集體經濟合作社”或“黨建+企業”在解決集體行動困境、激活農民集體參與意識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不僅強化了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和凝聚力,而且有力地推動了縣域建設和社會發展。開發黨建與集體經濟的新模式解決了集體行動困境、激活農民集體參與意識從而推動縣域治理,如“黨建+集體經濟合作社”或“黨建+企業”。其次,設計黨建推動縣域治理的工作流程,如“鎮黨委抓支部- 支部抓黨員- 黨員聯系群眾”,密切聯系基層黨組織與鄉村(社區)。這一流程不僅增強了基層治理力量,而且強化了黨員與群眾之間的聯系,從而更有效地實現了基層黨組織與鄉村社會的整合。最后,通過支部聯建以及實施強村聯弱村的策略,基層黨組織在組織力提升、產業發展和資源共享等方面實現深度合作,構建協同化黨建的新模式。這一模式實現了基層黨組織內外部的一體化發展和有效聚合,為凝聚黨建勢能打下堅實的組織基礎。

(二)能力提升:構建協同化黨建與協商民主治理能力

在新時代的縣域治理中,黨的政治引領功能和民主協商治理的機制并不是相互獨立或是排斥的元素,而是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共同促進有效治理。通過這種協同化的方式,黨建不再是一個高懸于社會結構之上、遠離民眾生活的“超然存在”。相反,它成為一種內生的動力,深刻影響著治理體系的各個方面。在這樣的體系下,黨組織和黨員不再“替”民眾做決策或解決問題,而是成為民眾參與決策,解決問題過程中的重要媒介和推動者。這樣,不僅讓民眾通過現代協商民主程序更實際地參與到治理過程中,而且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結果上能夠實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這一點凸顯了構建協同化黨建與協商民主在提升治理能力中的核心作用,也體現了它在民眾生活中的重要價值。

通過組織網絡化、平臺化,實現黨組織、政府機構、社會組織及企業等多元主體的協同治理,這不僅優化了治理資源的配置,而且加強了基層黨組織在決策、執行和監督過程中的引領作用。同時,基層協商民主在整個治理生態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通過協商機制,實現各利益相關方的平衡和調和,尤其是在資源分配、社會事務處理和政策落實等方面,進一步確保了政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通過這兩方面的有機結合,基層黨建不僅在縣域治理中具有更強的策略性和戰術性,而且為更復雜、多變的治理環境提供了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案。為此,可通過“產業聯盟、資源聯享”等多維度合作方式,實現資本、勞動力和人才等多元資源的高效配置,推動產業聯盟以實現規模效應。通過組織各類經濟單元進行合作和聯合,加強相互之間的聯系,使之變得更加緊密。這不僅有助于提高治理效率,而且有助于提升整個縣域的經濟發展水平。例如,黨組織可以協調和引導各方在產業發展方面形成聯盟,集中優質資源,進而推動產業升級和優化[4]。此外,通過設立具體的考核賦分機制和定期的黨日活動,形成對基層干部和群眾的強激勵機制。這種方式能夠激發縣域產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提高基層組織和社會主體參與治理的積極性。

(三)制度型塑:引導黨員密切黨群關系助推縣域治理

黨員具備的覺悟和能力并非先天決定或固定不變的,而是通過組織實踐鍛煉和提升得到的。實踐不僅可以提升黨支部書記在多維度,如組織能力、群眾工作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質,而且有效促進了黨員在聯系群眾和辦實事方面的能力與覺悟。另一方面,通過組織動員黨員工作嵌入具體的治理實踐之中,可以有效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動員力。在縣域治理中,黨員和干部起到先鋒模范作用,不僅可以促進與群眾的深度互動,而且可以助推高質量黨建和高效能治理的實現。比如,開展“黨員聯戶”或“屋場會”等組織活動,提升黨員的群眾工作和回應群眾訴求的能力。同時,在精準化訴求管理方面,通過各職能部門的專業化規劃,突破鄉村(社區)邊界,逐漸實現縣域層面的全覆蓋。在這一過程中,黨政主體不僅應增強社會共治的內容,而且要建立起一套分塊管理、自治在先、依法處置、責任到人的綜合管理體系。這樣的體系有助于解決城市管理和服務問題,提高縣域的精準化水平。

(四)組織網絡:以“聯管服”創新推動產業發展

對于基層黨組織來說,更適合的是“聯管服”這一治理模式。該模式側重于通過基層黨組織這一紐帶,連接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和群眾,構建一個多方參與、高效協同的治理體系,從而推動產業發展。對于目前一些基層黨組織存在的弱化、虛化、邊緣化現象以及帶頭人政治能力不強、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基層黨組織在縣域經濟發展中應充分發揮“雙領雙帶”的作用,還要求他們能夠與社會各界、尤其是地方政府和農村地區的農戶、縣城當中的小企業緊密合作。通過實施“黨支部+合作社+基地+電商+農戶”的綜合模式,不僅可以將農戶納入股份制內,還能通過技術賦能等手段,降低農戶的生產成本,并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這一過程中,基層黨組織需要全方位地服務農村經濟發展,包括但不限于推動農產品的統一收購和銷售以及支持農戶進入公司就業。此外,還需對基層黨組織的信息化資源建設現狀進行全面分析,以實現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共建共享。通過以上措施,基層黨組織不僅能創新自我,而且能有效提升縣域治理水平,從而推動縣域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結語

在多元化的治理體系和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中,本文基于基層黨建與縣域治理的實際需求,從互動邏輯、人才要求與賦能向度等多角度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討。雖然在人才培養、集體經濟以及黨建與社會協同等方面有所觸及,但這些僅是一個復雜多維的體系中的幾個環節。未來研究需要更加深化對基層黨建與縣域治理機制、長期效應以及制度執行力的理解。同時,應進一步關注如何將這一理論框架與實踐相結合,使其能夠更有效地服務于縣域治理的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縣域黨組織黨員
我是黨員向我看
“我是黨員,就要沖在最前面!”
清華黨組織公開
縣域消防專項規劃研究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思考和實踐
山東縣域GDP排名出爐
轉移黨員組織關系的要求
對慰問貧困黨員的反思
縣域就診率為何差了40%
對癥下藥 強健基層黨組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