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五位一體”的現代智慧農業管理體系建設探索

2024-01-26 13:52禹剛
智慧農業導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智慧農業五位一體管理體系

作者簡介:禹剛(1975-),男,碩士,戰略部總經理。研究方向為農業經濟、農業金融。

DOI:10.20028/j.zhnydk.2024.03.004

摘? 要:智慧農業是農業朝著現代化方向創新發展過程中的產物,深刻體現農業的發展方向。然而,現階段我國農業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雖取得重要進展,但仍面臨著一些現實挑戰,如農業種植理念和方式落后。需要建立基于“五位一體”的現代智慧農業管理體系,加強對農業核心技術的研究、優化農業服務體系及集結多方資源和力量來實現農業的數據化管理和智慧化治理。該文通過闡述智慧農業與現代智慧農業管理的概念,分析基于“五位一體”的現代智慧農業管理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的建設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五位一體”;智慧農業;管理體系;問題;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3?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4)03-0014-04

Abstract: Smart agri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the direction of modernization, which profoundly embodi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griculture. However, although China's agriculture has made important progres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t the present stage, it is still facing some practical challenges, such as the backwardness of agricultural planting concepts and methods.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modern smart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five in one",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core technology of agriculture, optimize the agricultural service system and gather resources and forces to realize the data management and smart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By expounding the concepts of smart agriculture and modern smart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smart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five in one",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construction path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five in one"; smart agriculture; management system; problem; path

我國的農業產業在探索發展的過程當中,會不斷面臨難題和困境。在現代化社會,想要實現中國農業的躍升,還需要在立足于中國農情的同時,建立基于種植規劃、農技輸出、數智農業、農業金融和農業服務“五位一體”的現代智慧農業管理體系,充分解決農作物受土地、天氣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產量和品質不佳的難題。在不斷優化農業生產方式、提升農業科技水平以及構建各大產業結合的現代化體系的過程當中,實現農業的轉型發展。需要注意的是,實踐探索除了要立足國情外,還應當跟隨時代的發展要求,給予農業變革持續的動力。因此,基于“五位一體”構建現代智慧農業管理體系,加強對農業生產效率、質量等方面的探索,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值得進一步研究。

1? 智慧農業與現代智慧農業管理的概念

1.1? 智慧農業

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深入到農業領域,發展至今拓展為智慧農業。對于智慧農業這一概念的理解最早來自于張侃諭教授,其認為智慧農業是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當中,通過各種軟件和設備實現對農業生產的控制,從而賦予了傳統農業“智慧”。隨著我國對智慧農業的研究不斷深入,以及農業生產經營對智慧農業的需要,農業不斷獲得數字化的改造和智能化的升級,誕生了多種多樣助農的新技術。在推動智慧農業創新發展的過程當中,政府也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如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2022年1月,中央網信辦等多部門聯合印發《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1]。

1.2? 現代智慧農業管理

在先進信息技術與農業結合的過程中,現代智慧農業管理的涵義也越來越具體,現代智慧農業管理包含了精準農業、智能化農業生產、環境監測與保護、農業大數據、智能農業培訓、農產品電子商務及農業金融等方面的內容。同時,技術的進步也催生了現代智慧農業管理體系的出現,能夠優化農業生產的品質和效率,使得農業獲得可持續性的發展。在該體系的支持下,能夠最大化地對各種農業資源加以合理利用,減少成本消耗,而且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手段實現農業自動化生產、智能化管理及電子化交易等,能夠促進農業擁有現代化發展模式和新形態。因此,本文將對基于“種植規劃、農技輸出、數智農業、農業金融、農業服務“五位一體”的現代智慧農業管理體系展開深入研究[2]。

2? 基于“五位一體”的現代智慧農業管理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種植理念和方式落后

傳統的農業種植理念和方式已經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農民在耕種農產品的過程中,無論是施肥還是打農藥,仍然過多依賴于自身的種植經驗。因為部分農民在學習新的種植理念及更新種植方式方面缺乏積極性,導致其對于科學化的種植技術及相應的標準學習掌握不到位,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現代指揮農業管理體系的建設。另外,即便有部分農民在種植農產品的過程中能夠更新種植理念,但是在學習和引進新的種植方式的過程中一味地借鑒,而沒有與自身種植實際情況相結合,這大大影響了農產品種植效果,使得農戶的生產結果與預期有極大出入[3]。

2.2? 農業生產與管理技術存在不足

農業種植三分靠種,七分靠管。但受國內田地條件復雜多變、農業經營缺乏規劃、農業技術研究推廣相對滯后等因素影響,國內農業種植的精準化、數字化落后于歐美。具體來講,在農業生產和管理過程中,農民對于科技農業沒有更深入的認識,以傳統的生產和管理技術來發展農業,不利于智慧農業管理體系的建設。同時部分農民在面對新農業生產與管理技術時,會存在諸多考慮,害怕應用新的農業生產與管理技術給自身帶來風險,保守起見,多數農民會放棄對新技術的應用。這導致農業生產與管理技術存在不足,制約了農業的現代化發展以及基于“五位一體”的智慧農業管理體系的建設[4]。

2.3? 專業人才和職業農民匱乏

現階段,部分農民自身文化水平低,對于新科學技術的接受能力和推廣應用能力弱,導致在建設現代智慧農業管理體系期間,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員。同時為了促進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在生產和管理方面會引進新的技術和設施,但是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無法將先進的技術設備的作用發揮到最大[5]。

2.4? 農企聯系不到位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農戶進行農作物的種植與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的步調很難一致,同時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的持續性投入也不穩定。這是因為農企聯系不到位,農民種地和企業生產一直以來都屬于2個產業體系,二者之間無論是人員還是管理等方面都各不相同。例如,農民不清楚自身所種植的產品是否與企業的營銷策略相適應;而企業則不了解農民種植農產品的全過程,無法保障質量。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種植管理效果及農業服務水平,從而無法進一步推進農業的轉型升級[6]。

3? 基于“五位一體”的現代智慧農業管理體系建設路徑

3.1? 實現精準種植

3.1.1? 引進新的種植理念和種植方式

需要注重對于新種植理念和種植方式的學習與引進,在引進的同時應當和農產品的種植實況相適應,實現創新性種植,以此來提升農產品種植效果,促進農業的發展[7]。

3.1.2? 種植規劃

對于農產品的種植應當制定科學、全面的規劃。農產品的種植最核心的要素就是種子,同時農產品在種植過程當中,對于土地、天氣等方面的要求極高,因此需要從科學的角度入手,精準把握各關鍵要素。

針對土地要素可以建立檔案??梢耘c農業農村局、地質局及農業科技公司等進行合作給農產品種植地塊“照CT”,有效完成基礎監測。例如通過監測,收集土壤有機質、酸堿度、總氮、有機氮和有機磷等數據,定期修正更新,為訂單農戶測算潛在收益、定制種植方案。在對土地的各項指標進行監測和記錄的過程當中形成檔案,這有助于對于產業經營預期進行預測和規劃。在基礎監測基礎上,還應在土地檔案里更新、補充已合作及潛在訂單種植合作地塊的動態信息,包括土地經營權情況、地塊供水能力、近三年作物情況和施肥記錄等,構建全面且系統的檔案信息,使得農戶每年在選擇和租賃土地時有據可依、有賬可查[8]。

針對種子要素可以加強研發,通過種子繁育舉措保障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對此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需要根據產業的特點,構建多樣化的、與產業相適應的種子繁育業務,其中包括種子培育、種子代理等。二是需要建立種質資源庫以及種子資源庫,形成篩選、儲備、推廣一體化的工作模式,不斷優化種子的質量,為實現精準種植奠定基礎。三是應當重視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農產品在研發、種植及銷售的過程中都應當把握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打造更多樣化的產品,以此提升種子的市場競爭為,確保在市場當中占有一席之位。

針對天氣要素可以建立專業化的農業氣象數據庫。由于農產品在種植過程當中對于積溫以及降水等要素的要求極高,因此需要構建專業化的農業氣象數據庫。通過對各項天氣要素的收集和系統化分析,制定出農事規劃、風險預警、應急方案等,為農戶的種植帶來保障[9]。

3.2? 智能化農業生產與管理

3.2.1? 農技輸出

首先,在農業朝著現代化發展的過程當中,應當注重對農業機械設備的引進,助力農業生產全過程實現機械化和智能化。例如,根據農業種植情況和現實需要引進精量化播種機、碎土除草一體機、自動采收機等。擁有先進的裝備,不僅可以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的效能,而且在實際應用過程當中,結合農業種植現狀實現農業設備的創新改造,有助于推動產業的整體性進步。其次,為了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和農業的良性發展,還可以根據農業產業建立起農機資源庫和農機服務團隊,實現集約化、統籌化的經營與管理。

3.2.2? 農業種植管理

第一,實現精準灌溉和施肥。農作物種植期間應當準確把握農作物需水需肥的規律,可以根據種植地區土壤的具體情況,以及結合種植的階段來創新滴灌方式,使得農作物保持水肥均勻。第二,通過數智組合充分把握農作物種植情況。對于農作物的長勢或病蟲害情況,可以通過衛星遙感、人工及無人機結合的巡查方式來識別。如針對某一農作物的特點來控制衛星遙感巡查的頻率;人工巡查則可采用抽樣檢查方式;對于面積較大的農作物可以利用無人機進行重點檢查。第三,需要不斷升級技術和裝備。種植農作物需要根據種植區域的土地情況、氣候情況以及農業特性選擇種植技術。同時針對農作物的生產過程以及產出結果進行復盤,實現對相關技術以及設備的改造和創新。第四,構建農作物生長模型。通過對作物生長數據、環境監測信息和農事建議進行建模分析,對農作物生長過程進行數字孿生,科學預測生長狀況,這有助于提升農業種植管理的精細化水平[10]。

3.2.3? 智能化系統和平臺的構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11]。因此,為實現基于“五位一體”的現代智能農業管理體系的建設,還應當在農業的生產和管理方面構建智能化的系統和平臺。第一,構建種植管理數字系統,包括農事檔案、農事管理、農資超市、農機管理等模塊。為農戶提供全程專業指導和跟蹤服務,實現對農地資源、種子資源、重點大戶、田間管理等農業經營核心要素可視化、“一賬通”。例如,在農事管理模塊,可以對精準施肥、病害防治、滴灌控制、原料采收等活動進行規劃、監測、督導、分析。第二,構建農情監測數字系統,包括氣象預測、遙感監測、農情遙感、土壤診斷和災害預警等模塊,有助于幫助農業生產和管理制定出更精準的決策。第三,構建輔助決策智慧平臺。將多個工廠、多個產線進行聯動,同時為滿足客戶的特定需求,將農產品品種、農戶及產品加工進行協調統籌,打通農業經營和工業生產。

3.3? 強化培訓

為了讓農戶自身能力和素質能夠在現代化社會與農業的進步相適應,還應當通過多種方式以及多種渠道對現代農民進行培訓,使其成長為現代化的職業農民。例如,為其提供入職培訓、在崗培訓等內容,使其逐漸形成學習意識,提升農業管理水平,為農業的轉型升級奠定基礎,助力現代智慧農業管理體系的構建。首先,為提升農民的理論水平,可以編制種植手冊,農民在學習的過程中完成種植知識的內在轉化。其次,還應當開展多元化的、系統化的培訓活動,可以組織農戶對種植技術進行系統化學習,熟練掌握先進的種植技術。同時構建農產品生產與管理相適應的培訓體系,與教育事業相結合,例如,中糧糖業建立了“中糧糖業甘蔗學?!焙汀爸屑Z糖業番茄學堂”,為農民提供職業培訓和種植技術指導。也可以在農事關鍵節點組織關于農產品的集中授課,以該種形式助力培養職業農民。最后,針對基于“五位一體”的現代智慧農業管理體系構建,還應當加強對相關管理人員的培訓,引進和培育出更專業的管理人才。同時選擇出優秀的管理人員對農戶進行專業性指導,強化管理人員自身水平的同時,也能夠讓農戶靈活使用新技術和新設備[12]。

3.4? 整合多方資源優化農業服務

為促進農業的轉型升級,構建基于“五位一體”的現代智慧農業管理體系,還需要通過整合多方資源來優化農業服務,充分實現各企業與農業農民之間的連接,包括農事管理、資源統籌、風險管控等方面。首先,需要實現“老農民”的轉型,使其逐漸發展為能夠綜合運用現代農業裝備以及現代農業技術的“新農人”。

其次,需要建立起農民與企業生產之間的聯系。對此,企業生產管理方面可以延伸到農戶的種植環節,企業可以聘請更高水平的農藝師、農技員等教農戶如何在種植過程中實現增值增產。同時企業也可以加強對于新的農業政策以及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的宣傳與推廣,合理利用企業內部農產品生產、加工部門的各項資源,為農戶的種植與管理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企業能夠獲得農戶的信賴和認可,二者之間也能夠建立起利益關系,有助于提升農戶黏性和產品競爭力。

最后,應當發揮政府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很多基層政府在農業工作方面,其落腳點還停留在加工產值和稅收貢獻方面,而想要提升農產品在統籌“三農”發展上的貢獻度,就需要政府與企業進行合作,以招商引資為依托,構建和優化產業鏈,充分實現農業農民以及多產業的協調發展。例如,根據農作物的種植需求,可以有效地為農業提供人工降雨、病害防治等多元化的服務。這不僅能夠確保農產品的安全性和生產效率,而且也能夠不斷推廣和完善基于“五位一體”的現代智慧農業管理模式的建設與發展,實現科技與農業的高質量結合,助力鄉村振興。

3.5? 構建多元化農業金融服務體系

第一,為農戶建立信用檔案。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農戶在種植方面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種植農產品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農產品產量和質量不佳,就會影響到農戶的信用。同時農業的種植也會涉及到各種各樣的農業活動,如果不進行統一的管理,就會給農戶帶來較多的經營風險,比如資金不穩定等。對此可以建立起農戶信用檔案,針對每一戶都進行信用歸檔,不僅方便對農戶過往的種植情況及履約能力進行核驗,而且在對農戶種植全過程進行動態跟蹤時,有助于為后期業務的相關經營活動提供數據支持。

第二,為有效緩解農戶的種植壓力,應當建立專項資金并制定扶持方案。在企業和農戶進行合作的過程當中,可以為符合條件的農戶提供土地承包、農藥支持等資金,或者給予農戶改擴種補貼、良種補貼等扶持資金,這有助于在保障農民利益的同時,提升其種植熱情和主動性,為鄉村振興的實現提供良好的條件。

第三,打造專屬農業發展的金融產品。在以往的貸款方面,農戶憑借自身力量無法申請到充足的金融資金,因此會面臨借貸窘境。而如果為農戶建立起專項金融產品,例如中糧糖業為農戶爭取“甜蜜貸”等專屬產品,就能有效幫助農戶解決資金困難。

第四,農業金融之電商農資采購。在智慧農業數據庫不斷完善的過程當中,想要實現更多產業與農業的銜接與發展,還需要搭建電子商務平臺來打通整體產業鏈。例如搭建農資超市,可以為農戶種植帶來更加優質的肥料、種子等供應商,降低了農戶融資采購的成本,也能夠確保農戶種植的品質[13]。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業的發展對農村的現代化建設以及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與價值。因此本文在“五位一體”的基礎上,對現代智慧農業管理體系展開了研究,通過分析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設路徑,如實現精準種植、智能化農業生產與管理、強化培訓、整合多方資源優化農業服務、構建多元化農業金融服務體系等,希望能夠讓千家萬戶的小農戶的農產品在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當中占有一席之位,助力農業的精細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軼麗,何曉.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智慧農業發展困境與優化路徑[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23(10):10-13.

[2] 代雨婷,樊玲.基于MBSE的智慧農業管理系統設計[J].智慧農業導刊,2023,3(19):10-12,16.

[3] 文立紅,馬軍妮,胡世瑋,等.楊凌智慧農業標準體系建設實踐與思考[J].中國標準化,2023(11):155-159,164.

[4] 鄭滿生,王琦.智慧農業信息服務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南方農機,2023,54(20):78-80.

[5] 馮佳,戴昀弟,李惠敏.吉林省智慧農業與智慧物流協同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航務周刊,2023(39):56-58.

[6] 王煥章.智慧農業的發展策略分析[J].集成電路應用,2023,40(9):236-237.

[7] 張鵬洲.數字經濟賦能智慧農業發展的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J].農業經濟,2023(9):20-22.

[8] 陳立平.打造智慧農業創新高地[J].北京觀察,2023(9):30.

[9] 魏釗.產供銷一體化智慧農業發展策略研究[J].通信與信息技術,2022(1):98-100.

[10] 許廣俊.CS公司智慧農業項目進度管理研究[D].青島:青島科技大學,2021.

[11] 習近平:匯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正能量[N].人民日報,2013-11-29.

[12] 李建軍,白鵬飛.我國智慧農業創新實踐的現實挑戰與應對策略[J].科學管理研究,2023,41(2):127-134.

[13] 陳倩.重慶市智慧農業服務質量評價研究[D].重慶:重慶三峽學院,2023.

猜你喜歡
智慧農業五位一體管理體系
對質量管理體系不符合項整改的理解與實施
基于KPI的績效管理體系應用研究
當代經濟管理體系中的會計與統計分析
控制系統價格管理體系探索與實踐
搭建“五位一體”多功能培訓平臺
北斗衛星對智慧農業的作用與應用探討
延邊地區“互聯網+農業”發展研究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農業實施方案分析
基于安卓的智慧農業APP設計與實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