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助推鄉村振興的價值邏輯及路徑選擇

2024-01-26 03:18劉仁會
智慧農業導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鄉風文明公共文化服務鄉村振興

作者簡介:劉仁會(1996-),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公共文化服務,鄉村振興。

DOI:10.20028/j.zhnydk.2024.03.048

摘? 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而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發揮著激發內部動力和吸納外部資源的重要作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是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抓手,對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該文從公共文化服務的基本特征分析其在鄉村振興中彰顯的制度優勢及其在鄉風文明中的平臺作用和治理作用所供給的精神動力,以此來探討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的價值邏輯,并從完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機制、建立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內生機制、鼓勵鄉村文化產業統籌持續發展等方面提出路徑選擇,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鄉村振興;價值邏輯;路徑;鄉風文明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4)03-0193-04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imulating internal motivation and absorbing external resources.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are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e and have importan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stitutional advantages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from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piritual power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 role and governance role in the rural civilization, to explore the value logic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construction to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path selection from four aspects: improving the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guarantee mechanism, establishing the endogenous mechanism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and encouraging the overal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cultural industry, so as to inject cultural momentum into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rural revitalization; value logic; path; rural civilization

黨的十九大以來,隨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長,使得其對公共文化服務有了更高的需求標準,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是當下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為此,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將深入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為重要任務之一,要求推進鄉村文化設施建設,深入開展鄉村精神文明活動。在新發展形勢下,實現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高質量發展,以鄉村公共文化助推鄉村振興發展成為熱點話題。推動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與現代旅游業、文化事業有機結合,融合發展是有力措施。在推動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轉型過程中,需要明確以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助推鄉村振興的價值邏輯,并對公共文化服務助推鄉村振興的路徑選擇進行闡述,以期為我國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貢獻力量。

1? 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助推鄉村振興的價值邏輯

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產業是基礎,而文化卻是靈魂。2011年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公共文化服務具有“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等特征。公共文化服務作為一種大眾精神消費品的主要方式,在豐富群眾生活、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隨著鄉村振興戰略不斷縱向深入,在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提供鄉村公共文化產品逐步受到重視的情況下,通過建設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助推鄉村文化振興也成為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的題中之義。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發展融合產業、豐富村民文化生活、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等都需要以鄉村文化振興作為支撐。故推動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經之路。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性在于:首先,它可以通過提供多樣化的文化服務,讓鄉村居民更好地了解和傳承本土文化,以此來喚醒鄉村居民的文化意識,為鄉村振興凝聚精神力量;其次,通過公共文化服務招攬的人才,不僅能更好地建設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而且也能為鄉風文明培育提供人才支撐;最后,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高質量發展對推動鄉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梢?,公共文化服務作為一種增強文化軟實力的基層路徑,在鄉村振興中也可發揮重要作用。

1.1? 公共文化服務為推動鄉村振興堅定制度自信

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底氣[1]。讓鄉村振興成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的有效銜接,要踐行初心使命,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目標,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所在[2]。中國的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我國的制度,因此,堅定制度自信是從根本上助推鄉村振興。從治理機制來看,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發揮著政府+市場+自治的互補優勢,在政府主導下,讓社會多方共同參與建設,實現良性互動[3]。從公共文化服務的基本特征來看,我國公共文化服務要求“公益性”“基本性”“均等化”等,以廣大人民群眾能享受到文化服務為目標,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彰顯制度優勢。讓群眾在享受文化服務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我國制度優勢所在,堅定制度自信。

1.1.1? 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有利于凸顯制度優勢

長期以來,由于受自然環境、經濟發展的影響,鄉村地區相較于城市,文化氛圍較為淡薄。在鄉村振興對鄉風文明提出要求的時候,就意味著文化就是鄉村振興必不可少的內容。對于鄉村地區發展的現實狀況來說,公共文化服務是解決鄉村“文化”問題的重要抓手。因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機制決定了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而這個公益性也決定了公共文化服務的目標和初衷是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能夠充分地享受到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4]。為了保障鄉村地區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除了出臺了專門性的資金支持政策以外,還在通過免費開放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設施,以及非營利性的文藝演出等公共文化服務,幫助鄉村地區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從政策法規文件的頂層設計,到文化服務的實際供給,將“公益性”貫穿始終。這不僅有利于充分發揮公共文化服務本身的作用助力鄉村振興,而且其“公益性”還充分彰顯了我國的制度優勢,激發鄉村居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為鄉村振興鼓舞士氣。

1.1.2? 公共文化服務的基本性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

文化是人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精神文化需求增加,要以貫徹“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核心方針,促進群眾文化自覺、自信。在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要以政府為主導,通過財政投入來確保公共文化服務的基本性需求得到滿足。鄉村地區,尤其是中西部的鄉村地區,由于產業基礎薄弱、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文化發展滯后,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公共文化服務的基本性要求各級政府作為惠民工程的主要推動者和實施者,通過財政支持,推進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側改革,以滿足鄉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為主。為此,以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為依托,讓廣大村民享受文化產品,滿足精神需求。

1.1.3? 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有利于促進城鄉均衡發展

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是確保人民群眾在文化領域享有平等權利的關鍵要素。這一均等性體現為多方面的平等,包括對文化權利的平等享有、對公共文化服務成果的平等使用,以及在城鄉間公共文化資源的均衡配置[5]。長期以來,城鄉二元結構是阻礙了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原因,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問題領域。因此相關政策的制定旨在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為鄉村地區提供更多、更高質量的文化服務資源。同時,市場機制的靈活運用也是推動城鄉文化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有效途徑。最后,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不僅有助于建設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竟参幕盏木然粌H有利于促進城鄉均衡發展,更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實現全體人民的精神富裕為目標,極大地彰顯著我國的制度優勢。

1.2? 公共文化服務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

通過優化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鄉村文化發展,能為鄉村振興提供文化推力和精神動力[6]。在挖掘鄉村優秀傳統文化時賦予其時代內涵,能使之在凝聚價值、涵化心靈、淳化民風中成為鄉村振興的精神動力[7]。鄉村振興需要精神動力,公共文化服務能有效供給。在文化薄弱的鄉村地區,公共文化服務是文化輸入的重要平臺,在推進鄉風文明中源源不斷地供給精神能量,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通過公共文化服務治理鄉村的方式,讓群眾在喜聞樂見中接受文化治理,接受精神引導。

1.2.1? 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是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平臺

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在引導鄉風文明建設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培育鄉風文明的內在要求[8]。在鄉村振興、鄉村精神文明建設中,鄉風文明都是重要內容,對于促進鄉村社會進步至關重要。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以“文化養人”“文化育人”“文化塑造人”為基本內容,以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為基本導向,以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價值引領。其中,完善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是鄉村公共文化得以發展的必要且基礎載體,能提供物質支持,為公共文化服務促進鄉村振興提供必要條件。圖書館分館、文化館分館、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設施的不斷完善,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良好的鄉風民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鄉村文化振興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推動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在服務基層社會意識構建中所擁有的正向激勵作用有效發揮[9]。綜上,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不僅是為了提供文化服務,更是為了實現鄉風文明、促進鄉村振興的戰略需求。

1.2.2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是促進鄉村治理的有效載體

完善的公共文化設施和多彩的鄉村公共文化活動是促進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兩翼。設施是基礎,活動是手段。公共文化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導人們崇尚科學,反對偽科學,提升鄉村居民整體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如通過送文化下基層,進鄉村改變鄉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不僅提供娛樂和知識,更是通過文藝和科技的結合,傳遞先進理念,推動農業現代化,使鄉村居民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另外,以各具特色的鄉村文化節為載體,以培養鄉村居民積極向上的思想情感為目標。通過“節”展示本土文化、傳承傳統技藝,激發對于自身文化價值的認同感,更加有自信心面對未來的生活。通過上述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不僅激發鄉村居民參與鄉村治理的主動性,還為鄉村振興培育了內生動力,更能增強整個鄉村社區的凝聚力和發展動力。

2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助推鄉村振興的路徑選擇

在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高質量發展成為重要目標,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鄉村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是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核心責任,也是滿足對文化生活品質的新期待和高要求的題中之義。長期以來,因受自然地理、歷史傳統、資源稟賦差異等因素影響,我國不同地區間發展差異較大,并呈現出典型的城鄉二元結構,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領域亦是如此。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正面臨著保障機制不健全、缺失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內生機制、人口流出導致人才困境[10]等嚴峻局面,這也是當前制約鄉村公共文化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原因。推動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以助推鄉村振興,需要完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機制、建立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內生機制,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互動機制,加強城鄉共建公共文化,推動鄉村公共文化布局更加合理,鼓勵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吸引人才回流,建立起覆蓋城鄉的文化設施網絡,切實提升農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

2.1? 完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機制

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需要創新資金籌措和制度激勵機制,以推動鄉村文化建設走向多元、可持續的發展路徑。首先,需要改變資金籌措中對政府部門的過度依賴,通過構建多元主體協作發展的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多方吸引資金投入。在此過程中,除了政府的剛性財政支出外,引入市場化的運作模式成為籌資關鍵。如可以通過建立“以獎代扶”等運作形式,積極推動社會捐贈,政府鼓勵社會組織直接參與到鄉村公共文化基礎建設中來。其次,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制度規范與激勵方面,成立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領導小組,制定建設制度規范和實施細則,提高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建立健全完善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人才培養、選拔、晉升機制,確保人員招得來、留得住、用得好。最后,在振興鄉村文化、完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機制過程中,政策協同至關重要。政府部門間的政策協同是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破除制約性壁壘的保障。在未來的發展中,鄉村文化治理不僅需要法律的支持,更需要政策的有機整合,使得各方資源能夠更為高效地匯聚,推動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不斷向前發展。

2.2? 建立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內生機制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高質量發展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目標。在此過程中,需要以內生動力為基礎,組織推動為引擎,建立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內生機制[11]。近年來,類似“群星大舞臺”的鄉村居民自辦文化活動層出不窮,還獲得不少的關注,大大地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積極性。為了推動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發展,將發展機制從“嵌入式”為主轉變為注重“內生性”并重十分必要。首先,注重傳承本地優秀傳統文化。對本地文化資源進行精細普查,精準調研,有針對性地進行整合、開發,以實現對本地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其次,為了培養鄉村文化人才,提升鄉村公共文化資源發掘的“內生性”,需要通過對本地區傳統文化的精準調查,盤活本地區優秀傳統文化的“存量”資源,以“本土草根、全民互動”為目標導向,積極與社會文藝組織、政府文化部門進行合作,以獲得專業指導和培訓服務,鼓勵基層群眾對本地優秀傳統文化自編、自導、自演和自賞,通過政府“搭臺”,村民“唱戲”的方式,推動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由過去“輸送為主”的方式轉變為“內生挖掘”的形式,提升村民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的積極性和開創性,實現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由“送”到“種”的轉變。

2.3? 完善城鄉公共文化互動機制

在推動城鄉共建共享、協調發展的目標下,城鄉文化互動成為關鍵因素,需要構建面向基層的文化設施網絡體系,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建設。首先,建立城鄉文化共建共享機制。包括規劃鄉村文化設施網絡,確?;鶎游幕枨蟮玫匠浞譂M足[12]。組織專業文藝工作者以鄉村生活為題材,通過文化下鄉服務,如送戲曲下鄉、送電影下鄉、送文藝匯演下鄉等,為農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將城市優質文化資源輸送到鄉村。其次,注重打造鄉村特色文化品牌,推動鄉村文化走出去。通過各具特色的鄉村民俗節慶活動弘揚鄉土文化的清新之美和淳樸之韻。文化傳播不僅豐富了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也讓鄉村文化煥發新的生機。通過城鄉公共文化互動,縮小城鄉公共文化差異,打破城鄉公共文化的“二元”結構差異,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建設取得良好效果。

2.4? 鼓勵鄉村文化產業統籌持續發展

鼓勵鄉村文化產業的統籌持續發展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13]。首先,推動“文化+”發展模式,以鄉村文化產業為基本條件,推動其與旅游業和農業有機結合,整合其他文化旅游資源,發揮鄉村文化產業優勢,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其次,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創新鄉村文化產業發展路徑,擴寬鄉村文化產業發展面,延伸鄉村文化產業鏈,擴大鄉村文化產業的宣傳范圍和受眾群體,為鄉村文化產業提供群眾基礎,實現高效運營和推廣,實現鄉村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再次,積極有序地引入市場化發展模式,推動鄉村文化產業統籌可持續發展。以政府為主體,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公私合營、第三方服務和PPP等模式,多方籌措發展資金,為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財政支撐,吸引鄉村文化產業人才“回流”。最后,以“鄉土性”為基礎,積極引導村民參與到鄉村文化產業建設中,切實增強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發揮鄉村文化志愿者、新鄉賢等引領作用,激發本地參與熱情,推動社會經濟全面發展,力爭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3? 結束語

受城鄉發展二元結構影響,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文化建設,城鄉差異客觀存在。而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對“文化”有著極高的需求。因此,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成效上都有著極大的影響。以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大發展大繁榮助推鄉村振興,也是新時期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之義。與此同時,以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助推鄉村振興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除上文所述完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機制、鼓勵鄉村文化產業統籌持續發展等措施外,“以人民為中心”,充分尊重鄉村居民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的主體需求,構建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供需反饋機制,暢通表達渠道;在了解廣大民眾需求之上,以及時回應廣大民眾需求,推動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與鄉村振興的良性互動,也是公共文化服務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的可參考路徑。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8-02-05(001).

[2]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1-03-23(001).

[3] 曹愛軍.公共文化服務:理論蘊涵與價值取向[J].湖北社會科學,2009(6):40-42.

[4] 曹海林,任貴州.鄉村治理視域下的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定位與實踐路向[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75-83.

[5] 陶晶.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路徑選擇[J].農業經濟,2020(8):30-32.

[6] 吳理財,解勝利.文化治理視角下的鄉村文化振興:價值耦合與體系建構[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16-23,162-163.

[7] 孫喜紅,賈樂耀,陸衛明.鄉村振興的文化發展困境及路徑選擇[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135-144.

[8] 魏后凱.如何走好新時代鄉村振興之路[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8(3):14-18.

[9] 李國新.關于加強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思考[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9(4):4-11.

[10] 孫剛,羅昊.鄉村振興背景下文化治理現代化的價值意蘊與政策路徑[J].江漢論壇,2021(7):85-90.

[11] 胡恒釗.新時代我國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路徑選擇[J].理論導刊,2018(6):87-91.

[12] 陳勁竹,吳理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進程中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3,42(11):27-31.

[13] 郭秋玲.鄉村振興與鄉村文化產業協調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21(11):77-78.

猜你喜歡
鄉風文明公共文化服務鄉村振興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皖北美麗鄉村建設中鄉風文明培育解析
鄉風文明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研究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評價指標的國際經驗與啟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務,推動藝術普及
打造內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加快鄉風文明建設 推進社會管理創新
淺析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問題與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