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
——以北京市對外貿易學校為例

2024-01-26 03:57殷麗玲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國際貿易實務實務國際貿易

殷麗玲

(北京市對外貿易學校,北京 100012)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更是核心內容[1]。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貿易人才培養對中國經濟和商務發展至關重要。國際貿易既是一項經濟活動,又是國家涉外活動的一部分。國際貿易從業人員,不僅要考慮經濟效益,更要將國家利益放至第一位。國際商務專業是培養國際貿易從業人員的主力專業,而“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作為國際商務專業的核心專業技能課程,在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有重要影響。積極推進“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教學內容之中,實現思想引領、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對培養既具有國際視野又兼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時代國際貿易人才有重要意義。

一、“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建設的意義

國際貿易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是國家對外關系的基礎和紐帶。國際貿易從業人員,在對外交往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經濟利益,而且要注意配合國家外交活動,認真貫徹我國的對外方針政策,堅持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兼顧,出口創匯和利潤效益并重,堅持效益優先、兼顧公平原則,在履約中,堅持重合同、守信用,注重樹立良好的形象。當前國際貿易形勢錯綜復雜,對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皣H貿易實務”課程是國際貿易從業人員的必修課程,作為國際商務專業的核心課程,在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該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關聯課程的講授以及學生在未來工作崗位上的職業素養水平。因此,開展“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建設意義重大。

(一)培育德技兼備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獲得了沿線國家的熱烈響應和積極參與,促進了國際貿易的跨越式發展。2013—2022 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從1.04 萬億美元擴大到2.07 萬億美元,年均增長8%[2]?!秴^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正式生效,為我國與成員方擴大貨物貿易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更帶動了相應的服務貿易和投資開放。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規模巨大、潛力無限的市場以及RCEP 正式生效帶來的利好政策環境,為外貿企業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發展良機。行業的發展,勢必帶來人才的緊缺,尤其是兼具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國際貿易人才較為緊缺。國際貿易人才需求量明顯加大,同時也對國際貿易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皣H貿易實務”課程作為國際商務專業的核心課程,其課程教學必須與時俱進,適應新的要求,單一的專業知識已經無法滿足當前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新時代國際貿易人才培養中,亟須將專業知識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順應國際貿易發展的時代要求,積極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水平,培養專業能力過硬并兼具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德技并修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以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二)滿足國際貿易活動涉外性的需求

國際貿易經濟性、涉外性和規則性特征十分明顯。不同于國內貿易,國際貿易的買賣雙方地處兩國或多國,各國的社會制度、文化習俗、法律法規、貿易習慣各不相同,交易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錯綜復雜;當今世界經濟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逆經濟全球化思潮不斷涌現,導致全球貿易摩擦加劇,國際貿易面臨的不確定性加??;國際貿易涉及業務環節多、交易金額大、潛在風險高,稍有不慎即會產生糾紛,若處理不當,不僅會帶來經濟上的損失,甚至還可能損害國家利益。面對這些風險和挑戰,國際貿易從業人員不僅要精準地掌握貨物進出口政策法規、專業知識和操作流程等,更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較高的職業素養,以適應國際貿易的時代要求。因此,作為培養國際貿易人才的主陣地,國際商務專業要大力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具有家國情懷,能適應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兼具良好職業道德與法律素養,掌握國際貿易所需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具有較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職業化人才,進而助力國家外貿轉型升級。

二、“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建設實施路徑探索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綜合性以及行業涉外性等特點,具有將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相融合的基礎條件。結合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專業教師充分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有機融入教學內容之中,實現思想育人、價值引領的素質目標,在實踐和方法上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以北京市對外貿易學校國際商務專業“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為例,探索“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路徑。

(一)提煉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內容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按照磋商合同內容、簽訂外貿合同、輔助貿易執行的邏輯主線,可以劃分為三大模塊,8 個前后關聯的項目,每一個項目都包含兩個基本組成部分: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貿易實踐。整門課程以“國家利益至上、誠實守信、精益求精”等思政目標為引領,以“匠心匠藝,做外貿工匠”為理念,以“樹匠心、助匠魂、練匠藝、踐匠行”為設計思路。在講授專業內容時,結合建設貿易強國的要求,巧妙融入國家利益至上、家國情懷、誠實守信、精益求精等思政元素,實現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合。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培養職業精神,實現價值引領,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工匠精神、法治觀念與風險意識”的外貿工匠。

結合企業調研結果,研究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深挖課程內容與思政教育的結合點,修改完善教學設計,使思政元素全過程融入“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具體各項目中的思政元素如表1 所示。

表1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結合點

以“磋商合同內容”模塊中的“國際貨物運輸方式”項目內容為例,說明思政元素的具體融入過程。本節內容教材僅對國際貿易常見的貨物運輸方式進行了基本介紹,如海洋運輸、鐵路運輸、航空和郵包運輸等。有限的知識點,對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指導學生未來工作,引領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顯得過于單薄。為此,對本節教學內容進行重構,在教學中引入“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熱點——“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中歐班列”,有重點地將國際貿易主要運輸方式海洋運輸和鐵路運輸內容進行課堂講授,將航空運輸和郵包運輸內容等借助微課進行課后拓展學習。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法,充分運用課前、課后時間,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

課前啟化。結合中職生學習情況,根據教學內容,整理成 “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與發展”“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價值影響”“中歐班列的開通及意義”“中歐班列的優劣勢及影響”4 個選題,以隨機抽簽的方式,分別安排給4 個學習小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查閱資料、制作PPT。學生在資料收集的過程中,加深對“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中歐班列”的了解,感受祖國的璀璨歷史和大國風范,增強民族自豪感。

課中內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匯報,并開展組內自評和組間互評。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對中華民族海洋夢、“一帶一路”人文精神、大國風范等思政要素的認知情況。教師引導學生了解“一帶一路”倡議中“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了解中歐班列在將絲綢之路從“商貿路”變成產業和人口集聚的“經濟帶”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通過展示匯報與評價,學生可以互相取長補短。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國際貨物運輸路途長、環節多、風險大的特點,實現知識目標,為“國際貨物運輸保險”課程的學習做好鋪墊。

課后深化。教師在教學平臺推送微課,讓學生完成對國際航空運輸和國際郵包運輸內容的學習。同時教師向學生推薦紀錄片“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新紐帶:中歐班列”,讓學生在自我學習中將家國情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厚植于心。通過教學全過程思政元素的融合,在完成知識傳授的同時,實現對學生的價值引領。

(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助力課程思政

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積極挖掘“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將挖掘到的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皣H貿易實務”課程思政常用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兩種。

1.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因其生動具體、易于理解和掌握、便于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而成為“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最常使用的方法。借助案例,將抽象、枯燥的國際貿易知識連貫起來,形成知識體系。教師在案例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帶領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和理解,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的同時,領悟所蘊含的思政要點,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提升職業素養和思想認知。

例如,在“國際貿易商品的品質”一節的內容講授中,品質條款是國際貿易合同中最為重要的條款。出口商品具備符合合同規定的商品品質是買賣雙方利益得以保障的基礎。課上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中國制造成為質量過硬的代名詞”的案例,引導學生感受祖國發展變化,激發愛國熱情。同時分析個別商家唯利是圖,出口品質不合格商品,造成惡劣影響的案例。讓學生認識到出口低劣品質的商品,不僅會貽害世人,更會影響“中國制造”乃至整個中國的聲譽,甚至會被一些不友好的國家利用,借題發揮,釀成國際輿論事件。由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財富觀,使其認識到誠實守信對于國際貿易企業和從業人員的重要性。借助案例教學法,實現對學生的國際貿易商品品質的專業知識傳授和國家利益至上、誠實守信等精神的價值引領。

2.模擬公司教學法

采用模擬公司教學法,由教師虛擬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國際貿易環境,賦予學生不同的崗位職責,模擬公司運作。由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開展商務活動,通過模擬實踐讓學生參與國際貿易全過程。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踐性和綜合性強的特點決定了采用模擬公司教學法的可行性與合理性,最大程度地讓學生在仿真的國際商務環境中體會國際貿易操作全過程,實現理論教學、仿真模擬和崗位實踐“三位一體”的教學效果。當前,各學校國際貿易及相關專業使用較多的是POCIB,即國際貿易從業技能綜合實訓。通過仿真國際貿易交易全過程,在教與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商業價值觀和金錢觀。如在仿真模擬國際貿易合同簽訂與履行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國際貿易中做到國家利益至上和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在仿真模擬擬訂海洋貨物運輸保險條款時,引導學生樹立法治意識與風險意識;在仿真模擬外貿單據的繕制和信用證的審單環節,引導學生認識到國際貿易從業人員應具備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

(三)利用線上線下教學模式,開展課程思政建設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在線課堂和數字化資源井噴式發展,騰訊會議、釘釘課堂、ZOOM、超星學習通等在線課堂,國家慕課中心、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數字化課程、電子書包等數字化學習資料,嗶哩嗶哩在線學習、公眾號、短視頻(實踐視頻)等流媒體帶來了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如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按需學習、移動學習、遠程學習等[3]。學生學習知識的形式更加多樣,自主選擇更加廣泛。借助在線教學平臺,課前(線上)將蘊含思政元素的微課等學習資料發送給學生。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對專業知識形成“初印象”,課中(線下)教師對重點知識、技能要點進行講解,線上、線下相融合,互補互通,實現對知識、技能、價值的重塑和內化。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線上教學靈活性、多樣化的教學特點與傳統課堂教學面對面、更具溫度的交流方式有機融合,“互聯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將進一步推動課程思政建設,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四)雙師多維教學評價,助推課程思政實施

通過“學生評價”,完善思政教育元素有效融入“國際貿易實務”專業課程教學的方式方法,更好地保證課程思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4]。

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程思政以評價為起點,落實職業核心素養,滿足學生成長獲得感,為每一位學生成長賦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根據課程的每一模塊內容,專業教師、企業專家共同歸納課程思政考核要點,思政教師把關思政考核要點。以“國際貨物運輸”項目為例,歸納出的課程思政考核內容為誠實守信、工匠精神、法治意識、規則意識、民族自豪感、絲路精神六個方面。借助信息化教學平臺,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專家教師雙導師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最終學習結果對其進行綜合素質評價,生成雷達圖,實現學生可視、可量化的思政情況畫像。教師根據學生思政畫像,有針對性地調整優化課程設計。

圖1 是以“國際貨物運輸”項目為例,某學生的個人思政情況畫像。教師通過學生個人思政情況畫像,能夠清晰地找出學生與班級平均水平的差距,并可以進行前后項目對比,幫助學生找到進步空間。同時,確定增值度,幫助學生直觀分析個人學習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步調整優化課程思政設計。

圖1 “國際貨物運輸”項目思政情況畫像

三、總結與展望

挖掘“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內容中的思政元素,根據學生的認知成長規律,借助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教學全過程,實現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塑造。

從教學內容的豐富與補充、教學方法的靈活與多樣、教學的現代化與信息化、教學評價的多維化四個方面,總結“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建設實踐的路徑,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內容中蘊涵的思政元素進行深度地挖掘和梳理。通過教學案例展示課程思政在具體章節中教學全過程實施的方法,為課程思政在財經商貿大類課程中的實施與建設提供教學啟發和借鑒。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文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的探索和總結僅是第一步,國際商務專業的課程思政還有更廣泛的探索空間。如何實現整個課程體系中各門課課程思政的“橫向銜接”和“縱向貫通”,以點成線提升本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還需要進行更深入地探索與研究。

猜你喜歡
國際貿易實務實務國際貿易
你應該知道的國際貿易
ICC TA858rev實務應用探討
警惕國際貿易欺詐
點揚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供給側改革視角下的國際貿易實務人才培養
2015年《國際貿易》月刊總目錄
ODI實務
FDI實務
從內部審計的角度探索跟蹤審計實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