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處方對截肢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

2024-01-29 04:00臧萬里吳進龍汪宇峰
殘疾人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截肢處方力量

穆 亮 臧萬里 吳進龍 汪宇峰

前言

近年來,各種原因導致的截肢病例數量顯著增長[1]。截肢者在生活自理、治療并發癥及經濟等方面面臨著巨大挑戰,他們還常常會出現與肢體過度使用、假肢穿戴不當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相關的次生病癥,例如關節退行性疾病、骨質疏松癥和下背部疼痛[2]。這些挑戰不僅影響截肢者的身體健康,還對其心理和社會福祉造成重大影響,因而迫切需要有效的干預措施來改善其整體生活質量。為了有效應對截肢者所面臨的眾多挑戰,運動處方已逐步成為研究和康復領域的焦點。運動處方被定義為以患者為中心的專為達成特定健康目標而量身打造的個性化鍛煉方案。這一方案的制定基于患者與醫療專業人員共同努力,確保鍛煉計劃既符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又能有效達成既定的康復目標。制定運動處方要遵循FITT-VP的基本原則,即包括運動頻率、運動強度、運動方式、運動時間、運動總量和運動進階等六個方面基本內容。運動處方旨在強化肌肉,優化關節活動度,增強運動表現,并預防由于肢體過度使用和假肢不適所導致的并發癥,進而提升生活質量。

生活質量指個體在其生活的文化和價值體系的語境中對生活地位的感知,這與他們的目標、期望、標準和關注點有關[3]。在本研究中,筆者選取疼痛評分和特定活動平衡信心量表(Activities-specific Balance Confidence Scale,ABC評分)作為評估工具。疼痛評分能準確地反映個體身體狀況,而ABC 評分則更偏向于衡量個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狀態。這些評估指標均在以往的研究中顯示出較高的信度和效度[4,5],可以提供關于截肢者生活質量的綜合和準確信息。截肢者的生活質量反應的是其身體狀況、心理狀態、獨立性水平、社會關系等因素的復合效應,其中運動表現對所有這些因素都產生著積極的推動作用。運動表現被定義為生理健康、心理準備、身體發育、生物力學技能以及戰術意識等諸多要素的綜合體現[6],這些元素對截肢者的生活質量也有深遠影響。在截肢者中,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韌素質、步態速度、起立行走時間測試評分(Timed Up and Go Test,TUG 測試)和2 分鐘步行能力(2 Minute Walk Test,2WMT)均被認為是衡量其生理健康和生物力學技能的關鍵指標。這些指標能夠全面反映截肢者的運動狀態,幫助評估其康復效果。因此,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改善截肢者的運動表現,而且這種改善能進而改善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態,增強其獨立性,積極推動其社會關系的發展,從而極大地提升其生活質量。

提高生活質量和運動表現的主要途徑包括假肢適配、物理療法以及專門的康復訓練[7],這些有助于提升截肢者的生活自立性,改善截肢者的生理健康狀態,并有效地管理截肢者的相關經濟壓力[8]。然而,當前的研究對于這個主題的探討呈現出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研究對象數量較少且多以個案形式進行,研究重點通常集中在截肢者的步態表現或部分功能指標上而缺乏運動處方對截肢者全面影響的研究,同樣也缺少關于截肢者生活質量和運動表現的系統研究[9]。盡管在全球范圍內對截肢者運動處方的研究逐漸增加,但在中國相關研究仍相對稀缺,這導致在康復實踐方面缺乏專門針對截肢患者的指導性建議,從而可能影響這一群體的有效康復進程。對下肢截肢者參與體育活動的研究進行系統性的回顧,對中國來說尤為重要,因為它不僅能夠為國內的康復專業人員提供國際視野下的最新研究成果,還能夠指導中國殘疾人體育領域的政策制定,特別是針對截肢者的康復和支持政策的制定。引入國際研究成果和經驗有助于豐富和完善中國在殘疾人體育和康復方面的知識體系,為截肢者提供更有效的運動處方,從而提升其生活質量和社會融合程度。

1.方法

本研究依照首選報告條目(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PRISMA)進行綜述,并已在PROSPERO(international prospective register of systematic reviews)平臺注冊,登記號為:CRD42023431591。

1.1 檢索策略

兩名研究人員按照預定策略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 等數據庫中檢索,時間范圍為自數據庫建立至2023 年10 月19 日。中英文關鍵詞包括“運動”“截肢”“Amputees”“Physical Activity”等。同時,對已發表的綜述及元分析的參考文獻進行手動檢索。

1.2 納入文獻

研究設計:采用隨機對照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研究對象:因故(包括血管疾病、創傷、腫瘤、感染、燒傷等)接受截肢術的成年人,且截肢術后時間超過6 個月(非假肢康復階段)。

干預措施:實驗組應涉及特定形式的運動處方干預,包括但不限于體育活動、身體鍛煉、物理治療或康復訓練。

結局指標:選擇可以反映截肢者運動表現和生活質量的相關指標,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韌素質、步態速度、TUG 測試、2WMT、疼痛評分、ABC 評分等。

排除標準:①非隨機對照實驗的文獻;②缺乏Meta 分析所需數據,最終通過多方途徑無法獲得的文獻;③研究設計有明顯缺陷的文獻;④質量較低,數據不清晰的文獻;⑤綜述類文獻。

1.3 文獻質量評價

使用修訂版的Cochrane 隨機試驗偏倚風險評估工具(RoB 2)來評估隨機對照試驗中的偏倚風險,包括隨機化過程、偏離預期干預、缺失的結果數據、結果的測量以及報告結果的選擇。意見分歧由兩位評估者通過協商解決,如協商不成,則由第三位評估者決定。每個領域的評級均為“低風險”“有些疑慮”“高風險”,每項試驗的總體偏倚風險均基于任何一個領域歸因的最高風險。

1.4 統計學分析

根據測量工具用標準化均數差(SMD)或均數差(MD)和95%置信區間(CI)來計算每項研究中的效應量。異質性程度用I2表示,I2值為≤25%、50%、≥75%,被分別認定為低、中、高異質性。根據異質性程度選擇隨機或固定效應模型。分析通過 R(版本4.1.3)進行,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文獻檢索結果

總共有67 篇摘要符合納入標準,兩位審閱者之間的一致性信度κ值為0.57。最終,其中的18篇文章被納入本研究,兩位審閱者之間的一致性信度κ值為0.683。該18 篇文章被納入系統評價,其中7 篇文章被納入薈萃分析[10-16]。

圖1 納入文獻流程圖

2.2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與風險評估

研究共納入18 項隨機對照實驗,涉及613 名受試者,其中男性占比較大,年齡范圍分布廣泛。10 項研究在發達國家開展,8 項研究在發展中國家開展。研究間運動干預措施差異較大,包括從特定的運動訓練,如力量訓練和有氧訓練,到更復雜的干預,如個性化運動計劃等。納入研究偏倚風險程度總體上較低,詳細特征與偏倚風險評估見表1。

表1 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與結局指標

2.3 生活質量

2.3.1 疼痛評分

兩項研究[17,18]使用SF-36 疼痛分量表檢查干預措施對截肢者疼痛的影響。其中一項研究,兩組分別應用幻肢訓練與鏡像療法,在干預4 周時組間產生了顯著差異,鏡像療法優于幻肢訓練,但是在干預12、24 周后的測試中無顯著差異;兩組與基線相比均有顯著差異[17]。另一項研究中,一組在采用幻肢訓練的基礎上增加了鏡像療法,另一組采用單純鏡像療法,干預2 周時干預效果組間無顯著差異,但是在干預4 周時產生了顯著差異,前者效果更優[18]。

4 項研究[17-20]使用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衡量疼痛的強度。兩周背部健康教育聯合特定運動訓練與家庭鍛煉[19]均顯著降低了截肢者疼痛強度,且前者效果更優。4 周鏡像療法與幻肢訓練[17]顯著降低了疼痛強度,前者效果更優且組間具有顯著差異。4 天鏡像療法與神經肌肉電刺激訓練(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訓練顯著降低了截肢者疼痛強度[20],組間無顯著差異?;弥柧毬摵乡R像療法與單純鏡像療法均能夠降低疼痛強度,在干預兩周時組間無顯著差異,但是在干預4 周時產生了顯著差異[18]。

2.3.2 ABC 評分

有3 項研究[15,21,22]采用了ABC 評分問卷,以評估研究對象在執行特定活動時對保持平衡的信心。12 周綜合運動(肌肉力量、平衡、步態耐力、柔韌性和心血管健康) 未顯示出顯著的促進效果[21]。8 周髖部外展肌力量訓練顯著提升了ABC 評分,但作為對照組的8 周上肢功率測定器訓練無顯著變化[22]。4 周Wii Fit 步行訓練與綜合訓練與認知訓練均未對ABC 評分產生顯著影響[15]。

2.4 運動表現

2.4.1 心肺功能

兩項研究采用自行車測試對心肺功能相關生理指標進行了測試。耐力訓練組的最大氧攝取量(maximum oxygen uptake, VO2max)和無氧閾值(anaerobic threshold, AT)顯著增加,與訓練前相比,分別平均增加了36.5%和26%[23]。另一項10 周綜合練習(熱身、平衡和協調練習、髖部增強練習和冷身)后1 m/s 行走測試氧氣消耗顯著降低[24]。

2.4.2 肌肉力量

3 項研究通過等速測力儀在不同位置測量大腿主要肌群的力量水平,對肌肉健康進行了評估。8 周包含肌肉力量的綜合訓練[14]使截肢者雙側腿部肌肉最大扭矩顯著提升。另外,8 周髖部外展肌力量訓練后坐姿臀部外展肌力量顯著提升[22],但側臥位和仰臥位未發現顯著變化,而作為對照組的8 周上肢功率測定器訓練對下肢力量無顯著影響。6 周傳統的假肢力量結合本體感覺神經肌肉協調訓練(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對髖關節外展肌、髖關節屈肌、髖關節伸肌、膝關節屈肌的力量都有顯著提高,而傳統的假肢力量練習對下肢力量沒有顯著提高[25]。

2.4.3 柔韌素質

一項研究通過測試截肢者最大髖關節屈伸(擺動階段)、膝關節最大屈曲(擺動階段)、踝關節最大背屈(終止站立階段)來探討髖關節靈活度。10 周以髖部力量訓練為主導的綜合訓練[12]有效提升了截肢側髖關節屈伸及正常側髖關節伸靈活性,但正常側髖關節屈以及膝關節最大屈曲、踝關節最大背屈均未顯示顯著影響。另一項研究通過測量活動性軀干運動(包括前屈、后伸、側彎和旋轉)前后的解剖參考點之間的距離,評估了動態柔韌性水平。12 周特定練習(包括肌肉強化和拉伸、脊柱穩定和動態殘端練習等內容)與依據小冊子的家庭練習的對照組在軀干側向彎曲和向右旋轉的柔韌性,以及軀干伸屈曲方面均得到有效提升,但特定練習效果更優[19]。

2.4.4 步態速度

4 項研究[10-13]分析了運動處方對截肢者步態速度的影響,研究間存在中等程度的異質性(P=0.189,I2= 35.8%),使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分析,運動組步速顯著優于常規護理組[WMD=0.009,95%CI(0.03,0.16),P=0.004]。

2.4.5 TUG 測試

4 項研究[10,11,13,14]分析了運動處方對截肢者TUG 測試的影響,研究間存在中等程度的異質性(P= 0.064,I2= 58.7%),使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分析,運動組完成TUG 測試的時間明顯短于常規護理組[WMD=-2.01,95%CI(-3.90,-0.13),P=0.037]。一項研究比較了雙任務與單任務對截肢者TUG 測試結果的影響,雙任務訓練組組內發生了顯著變化,但組間無顯著差異[26]。另一項NMES與傳統與傳統軍事截肢康復計劃的研究中,6 周訓練后兩組均未發生顯著差異,但是在12 周訓練后具有顯著差異[27]。8 周髖部外展肌力量訓練顯著提升了TUG 測試表現,上肢功率測定器訓練沒有明顯變化,但兩組間無統計學差異[22]。

2.4.6 2 分鐘步行能力測試

5 項研究[10,11,13,15,16]分析了運動處方對截肢者2WMT 的影響,研究間異質性較?。≒= 0.523,I2= 0.0%),并使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運動組2WMT 的距離明顯長于常規護理組[WMD=8.81,95%CI(1.92,15.7),P=0.012]。NMES 訓練與傳統軍事截肢康復計劃均顯著提升了2WMT,但組間無顯著差異[27]。8 周髖部外展肌力量訓練顯著提升了2WMT,而上肢功率測定器訓練對2WMT 沒有明顯提升,但兩組間無統計學差異[22]。

3.討論

本研究采用系統綜述和元分析的方法,首次全面評估了運動處方對下肢截肢者的生活質量和運動表現的影響。結果顯示,運動處方對截肢者生活質量和運動表現均有顯著的提升。然而,不同的運動處方可能導致同一目標結果在不同測量部位的效果出現差異。

3.1 運動處方對截肢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SF-36 和VAS 提供了對截肢者疼痛影響的重要信息。SF-36 是一個包含兩個問題的分量表,分別衡量疼痛的強度和對日?;顒拥挠绊?,用以評估疼痛對個體生活質量的影響。而VAS 則是一種更直觀的工具,患者在一個從“無痛”到“最痛”的連續直線上標記其疼痛程度,以此評估疼痛的強度。本研究探討了幻肢訓練、鏡像療法、健康教育聯合特定運動訓練等干預措施對截肢者疼痛的影響。結果表明,對于采用SF-36 疼痛分量表進行評估的干預措施,鏡像療法在4 周內表現優于幻肢訓練,但在12 周和24 周的測試中,兩者之間并無顯著差異[17]。當在幻肢訓練的基礎上增加了鏡像療法,其效果在4 周時明顯優于單純的鏡像療法[18]。這可能表明,短期內,鏡像療法在緩解截肢者疼痛方面具有較強的效果,但其長期效果則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在使用VAS評估的4 項研究中,健康教育聯合特定運動訓練在兩周內顯著降低了截肢者的疼痛強度,其效果優于家庭鍛煉[19]。鏡像療法與幻肢訓練在4 周內均顯著降低了疼痛強度,且前者的效果更優[17]。研究還發現,鏡像療法和NMES 訓練在4 天內均可顯著降低疼痛強度,但兩者之間沒有顯著差異[20]。然而,當幻肢訓練與鏡像療法聯合使用時,其在4 周后的效果明顯優于單純的鏡像療法[18]。研究結果表明,在不同時間段內,各種干預措施對緩解截肢者疼痛的效果不同。盡管所有的干預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助于緩解疼痛,但某些特定的干預措施如鏡像療法在短期內可能更有效。然而,不同的干預措施可能需要不同的應用時間才能顯現出效果,這需要在實際操作中進行綜合考慮。此外,聯合使用不同的干預措施可能會帶來更好的效果。這些發現為未來的研究和臨床實踐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有助于更有效地緩解截肢者的疼痛,從而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ABC 評分是一項關鍵性的指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患者的康復軌跡和生活質量。在一項長達12 周的綜合運動訓練(包括肌肉力量、平衡、步態耐力、柔韌性和心血管健康的訓練)研究中,盡管這樣的訓練可以提升受試者的ABC 評分,但與未進行特定鍛煉的對照組相比,其改善效果并不顯著[21]。這可能暗示,想要有效提升截肢者的ABC 評分,可能需要引入更加精細、有針對性的運動處方策略,而不僅僅是進行廣泛的身體訓練。在另外兩項研究中,這個觀點得到了進一步的支持。在一項為期8 周的髖部外展肌力量訓練研究中,受試者的ABC 評分顯著提升[22]。同樣,為期4 周的Wii Fit 步行訓練也對ABC 評分產生了積極的影響[15],盡管其影響并未達到顯著水平。據推測,這可能是因為在這項采用Wii Fit 步行訓練的研究中,由于ABC 評分指標出現了天花板效應(即受試者的平均分已經接近最高分),因此難以檢測出進一步的提升。這些結果強調了運動處方在提高截肢者ABC 評分中的重要作用。同時,納入研究的樣本量均較小,研究對象群體、截肢類型、干預方法和評估時間等因素存在差異,也可能影響了研究結果。

3.2 運動處方對截肢者運動表現的影響

運動處方提高了截肢者的VO2max 和AT,同時在同等運動強度下降低了耗氧量[23,24]。這說明研究對象的心肺健康水平和耐力得到了提升,同時在進行特定強度運動時,效率也有所提高。諾蘭(Nolan)表示[24],過去的研究未發現在下肢截肢者中進行自行車騎行、步行訓練或全身力量訓練能改善最大耗氧量。10 周的綜合訓練[24]并非專門針對提高氧氣消耗,可能導致訓練組氧氣消耗改善的原因包括:訓練組在10 周內體重下降;訓練本身或肌肉力量增加改變了步態機制,使步態更有效。然而,這些因素是否會對群體間的差異產生影響,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驗證。

通過等速測力儀測試后發現,針對下肢肌肉的特定訓練可以顯著提高截肢者的肌肉力量,這與博薩斯(Bouzas)[28]等人的系統綜述研究結果一致。8 周包含肌肉力量訓練的綜合訓練[14]有效提升了截肢者雙側腿部肌肉的最大扭矩,另外,通過對髖部外展肌進行8 周的力量訓練,坐姿臀部外展肌的力量有顯著提升[22],這揭示了特定肌肉組的針對性訓練可以帶來明顯的效果,而這可能對截肢者的日?;顒雍图僦氖褂糜兄苯拥挠绊?。然而,在側臥位和仰臥位的測量中并未發現顯著的力量變化,這可能表明肌肉力量的提升并不能在所有姿勢中都得到體現,或者這些位置的測量可能并不能準確反映截肢者的肌肉力量。此外,作為對照的8 周上肢功率測定器訓練對下肢力量無顯著影響[22],這進一步強調了針對性訓練在改善截肢者肌肉力量方面的重要性。另外,6 周的傳統假肢力量結合PNF 訓練對髖關節外展肌、髖關節屈肌、髖關節伸肌、膝關節屈肌的力量都有顯著提高[25],這意味著PNF 訓練對于增強截肢者的肌肉力量和改善運動功能具有積極的影響。

靈活性訓練被認為是截肢后康復過程中的重要過程[12]??矊幇玻–unningham )在研究中指出,柔韌素質是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重要預測指標[29]。在本次回顧研究中,采用了一系列指標來評估截肢者的柔韌素質,包括最大髖關節屈伸、膝關節最大屈曲和踝關節最大背屈等。以髖部力量訓練為主導的綜合訓練在10 周后顯著提高了截肢側髖關節屈伸以及正常側髖關節伸靈活性[12]。然而,這項訓練對正常側髖關節屈、膝關節最大屈曲和踝關節最大背屈并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這可能受多方面的影響:①訓練的方法和技術可能不適合提高某些關節的柔韌性。例如,有些訓練可能更偏重于強度,而不是靈活性。②人體具有適應性,即人體會適應并習慣于特定的活動方式。如果訓練方法或動作未能有效突破人體的舒適區,也可能不會顯著提高柔韌性。③柔韌性的改善可能很小,可能在統計學意義上不顯著,但在實際應用中可能具有意義。此外,結果還可能受到測量方法準確性的影響。這表明,即使是具有針對性的練習,也可能無法全面改善所有運動方面的柔韌性。因此,對截肢者的訓練需要更全面,或者更具針對性,以便解決特定的運動難題。另一項研究發現,經過12周的專項訓練,包括肌肉強化和拉伸、脊柱穩定和動態殘端練習,可以有效提升軀干側向彎曲和向右旋轉的柔韌性,以及軀干伸屈曲的能力[19]。然而,對于軀干的其他運動,如前屈和后伸,目前的訓練方法并未顯示出明顯改善效果。這一發現凸顯了針對性訓練在解決特定運動難題中的關鍵作用,同時也表明,如果想更廣泛地提升截肢者的柔韌素質和運動能力,可能需要采用更全面、更細致的訓練策略。當前研究主要聚焦于短期訓練成效,未來研究應更多關注長期訓練對截肢者柔韌性的影響,并探索其與生活質量的長期相關性,以便提供更有效的訓練指導和支持。

本文所納入的研究使用步態速度和2WMT 評估截肢者步行能力。4 項研究[10-13]分析了運動處方對截肢者步態速度的影響,運動處方顯著提升了截肢者步態速度(MD=0.009),且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與Abou[30]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然而,12 周的遠程醫療會議并未對截肢者的步態速度產生積極影響,這可能歸因于參與者達成劑量目標的比例較低,該研究作者指出,僅有10%的參與者達到了預設的步行劑量目標[10]。來自5 項研究[10,11,13,15,16]的薈萃分析顯示,運動處方顯著提升了截肢者的2WMT(MD=8.81),且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NMES 訓練和傳統軍事截肢康復計劃均可顯著提升截肢者的2WMT,且沒有發現兩者的干預效果存在顯著差異[27],表明這兩種訓練方式在提升2WMT 方面的效果可能相當。不過,兩種干預采用的訓練方法和目標可能存在差異,具體的生理機制可能包括增強肌肉力量、改善神經肌肉連接或提高協調能力,這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證實。本文發現,在髖部外展肌力量訓練方面,經過8 周的訓練,截肢者的2WMT 有顯著的提升[22],這可能是因為髖部外展肌的力量和耐力對于保持穩定性和平衡至關重要,尤其是對截肢者而言。因此,專注于增強這些肌肉的訓練可以顯著改善2WMT。相比之下,在上肢功率測定器訓練中并未觀察到2WMT 的顯著變化[22]。雖然這種訓練未能顯著提升2WMT,但這并不意味著這種訓練對截肢者沒有益處,可能這種訓練更多地影響了上肢的力量和耐力,在2WMT 測量中并未直接反映出來。

TUG 測試是一種廣泛用于評估老年人和殘疾人士(包括截肢者)行動和平衡能力的方法[31]。對于截肢者而言,其行動能力和平衡能力直接影響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和日?;顒幽芰?。一項研究指出,盡管雙任務訓練組在TUG 測試時間上有顯著改善,但在兩組間的比較中,差異并不顯著[26]。在另一項將NMES 訓練與傳統軍事截肢康復計劃進行對比的研究中,雖然在6 周訓練結束時兩組的TUG 測試結果沒有顯著差異,但在12 周訓練結束時,兩組的TUG 測試結果差異顯著[27]。此外,關于髖部外展肌力量訓練的一項研究發現,經過8 周的訓練,截肢者的TUG 測試時間顯著縮短,而在進行上肢功率測定器訓練的組別中,截肢者的TUG 測試結果并無明顯變化,兩組間的TUG 測試結果也未見統計學差異[22]。研究結果顯示,盡管運動訓練總體上能夠改善截肢者的TUG 測試表現,但具體效果可能受訓練類型和持續時間的影響。盡管部分訓練方案的效果并不顯著,但不能否認這些訓練可能對截肢者的其他功能產生改善效果。此外,研究中的異質性也提示,未來研究需要更加明確地確定訓練方案的種類和持續時間,以便更深入了解運動訓練對截肢者功能的影響。

3.3 基于證據的運動處方推薦

3.3.1 運動處方的制定程序

在為截肢者規劃運動方案前,康復專業人員應對截肢者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健康評估,以確保運動計劃的安全性和適宜性。此評估包括詳細了解截肢的原因,可能因素涵蓋外傷、慢性疾?。ɡ缣悄虿』蜓芗膊。┗蚰[瘤等。評估還需細致考量任何與截肢相關的并發癥及其對患者日常生活和運動能力的影響。

3.3.2 評估截肢者當前的運動水平

此評估應專注于收集患者近期的體力活動數據,包括運動種類、頻率、持續時間及強度。應特別注意了解患者殘肢的功能狀態和假肢的使用情況,這些因素會直接影響患者的運動能力和對運動處方的選擇。

3.3.3 定制個性化的運動方案

針對截肢者,選擇運動方式時,應全面考慮個人興趣、身體狀況和康復需求。鏡像療法和幻肢訓練可有效減輕截肢相關的疼痛并提升生活質量,可根據患者偏好單獨或結合實施。使用彈力帶進行髖關節外展運動對于提高截肢者的運動能力和身體功能至關重要。此外,結合Wii Fit 游戲的平衡和力量訓練,不僅有助于身體健康,還可提高樂趣和參與度。雙任務平衡訓練,如邊行走邊執行認知任務,對提升截肢者的多任務處理能力、日常生活效率和安全性極為重要。最后,個性化運動方案應包括適應性自行車騎行、水中有氧運動等,以提升心肺健康水平。這些活動的選擇應根據個體情況調整,以確保運動的個性化和適宜性。

3.3.4 運動強度與量的科學設定

為截肢者制定運動處方時,合理且有效的運動強度和量對于達到康復目標、改善整體功能和預防并發癥至關重要。根據截肢者的康復階段和個人健康狀況,中等強度的運動通常是最適宜的選擇。①鏡像療法和幻肢訓練:持續時間建議為15 至30 分鐘,每周進行7 次。②其他運動類型:如有氧運動、力量訓練或平衡練習等,建議每次30 至60 分鐘,每周進行3 至5 次。

3.3.5 運動實施中的安全與預防措施

為確保截肢者在進行運動時的安全,以下幾點措施需特別注意:①假肢的適配與調整:在進行任何形式的運動前,確保假肢適合且已正確調整。不適當的假肢可能導致不平衡,增加摔倒的風險。②截肢部位的皮膚護理:應密切監測截肢部位的皮膚狀況,以預防由摩擦或壓迫引起的皮膚損傷。③適當的熱身與恢復:運動前后應進行適當的熱身和拉伸,以預防肌肉和關節受傷,特別是在增加運動強度或嘗試新運動時。④選擇安全的運動環境:進行運動時,尤其是進行戶外活動時,建議選擇地面平坦、無障礙且安全的環境。

3.3.6 運動處方的有效執行與監測

在為截肢者實施運動處方時,應特別關注運動處方的有效執行和持續監測,以確保安全性和最大化康復效果:①運動處方的適應性調整:運動處方應從低強度、短時長的活動開始,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和持續時間,以適應截肢者的體能水平和康復需求。②監測與反饋:定期監測截肢者的運動反應,如肌肉力量、耐力和平衡能力的變化,并根據反饋調整運動處方。截肢者的主觀體驗和反饋對于運動處方的調整至關重要。③專業支持:在運動處方的實施和調整過程中,建議在專業康復師或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運動的適當性和安全性。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①研究數量有限,能夠用于定量分析的研究數據不足;②主要研究對象為下肢單側外傷導致截肢并使用假肢的成年男性,這限制了研究結果向更廣泛人群的推廣;③研究對象的初始功能水平不一致,且初始功能水平差異較大,這對效果評估產生了影響;④研究中采用的運動干預類型各異,納入元分析的研究涵蓋了多種不同類型的運動,因此,報告的綜合效應應謹慎解讀;⑤研究細節缺失,大多數研究并未報告重要的運動干預細節,特別是關于如何針對特定運動干預進行調整的細節,以及如何確定運動進度的信息。

結論

經過精心設計的運動處方在提升截肢者的生活質量,特別是疼痛管理方面,表現出了積極的影響,亦對截肢者的心肺功能、特定肌群的力量、VO2max、AT、肌肉扭矩以及TUG 測試和2WMT的表現產生了顯著的改善效果。然而,由于樣本量有限以及干預措施長期效果的不確定性,這些結果尚需更多高質量的大樣本隨機對照試驗進行驗證。未來研究應更深入探討不同類型和水平截肢個體對運動處方的反應,以改進截肢者康復過程中的個性化治療方案。

猜你喜歡
截肢處方力量
How to ensure leftovers are safe to eat
骨肉瘤手術:截肢并不是唯一選項
人間處方
老人崴腳后緣何要截肢
麥嘜力量 (一)
孤獨的力量
解決因病致貧 大小“處方”共用
截肢
懷疑一切的力量
處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