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素養、積極心理資本與生存質量的關系

2024-01-30 14:33徐西良?李亞芳?胡小玉?王旭江?劉娜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37期
關鍵詞:流動兒童生存質量

徐西良?李亞芳?胡小玉?王旭江?劉娜

摘要:為探討初中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素養、積極心理資本及生存質量之間的關系,檢驗積極心理資本在初中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素養與生存質量之間的中介作用,以656名初中流動兒童為被試,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養評定量表、積極心理資本問卷及生存質量量表進行測試。結果發現,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素養、積極心理資本及生存質量兩兩之間均呈顯著正相關;心理健康素養可以通過積極心理資本對生存質量產生影響,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60%。因此,心理健康素養可以直接預測生存質量,且積極心理資本部分中介于心理健康素養與生存質量,提升流動兒童積極心理資本是提高其生存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

關鍵詞:心理健康素養;積極心理資本;生存質量;流動兒童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23)99-0004-06

一、引言

流動兒童指跟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從農村流入城市,且在流入地就讀超過半年的6~18歲的兒童青少年[1]。研究表明,流動兒童的身心發展受到嚴重損害[2],與同齡城市兒童相比,流動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并且顯現出持續惡化的趨勢[3]。生存質量又稱為生活質量、生命質量,是個體對生活條件的期望、標準、目標和體驗,包括身體健康、心理狀態、個人信仰、社會和周圍環境[4]。根據朱嗣遠等[5]、秦萌等[6]研究發現,初中流動兒童生存質量總體水平偏低,較城市兒童有顯著差距。同時,初中流動兒童正處于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生存質量不僅影響其個人心理健康,也關乎中國未來勞動力的素質及社會的發展[7]。因此,為實現流動兒童生理和心理全面健康發展,應積極關注其生存質量相關影響因素。

心理健康素養是影響生存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健康素養的概念源于健康素養,被定義為綜合運用心理健康知識、技能和態度,保持和促進心理健康的能力[8]。流動兒童的流動性促使他們不斷適應新環境,有關流動兒童生存質量的研究表明,其心理社會領域得分較生理領域得分更低,其中情感功能得分最低 [9],說明流動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更加突出[10]。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素養水平與個體心理健康呈顯著正相關,其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心理健康結果 [11]。據此,提出假設1:初中流動兒童的心理健康素養對其生存質量具有直接影響。

積極心理資本(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主要包括自信(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堅韌性四個方面,四種積極心理資本是個體健康成長所必需的核心要素,促使個體形成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12-13]。研究發現,貧困地區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素養與積極心理資本存在顯著正相關[14]。如果初中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素養不高,其獲取心理健康資源的意識差,得到的心理健康資源少,當面對壓力情境時,由于積極心理資本的缺乏而無法調用積極心理資源來有效緩解、抵消甚至消除不利處境帶來的各種困擾及痛苦體驗[15-16]。此外,生存質量與積極心理資本密切相關,積極心理資本是影響其生存質量的前因變量[17],個體心理資本的提升有利于流動兒童調用積極資源來積極應對各種問題,提升自己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和社交功能,并改進學校表現。因此,本研究假設初中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素養水平會影響其積極心理資本水平的高低,進而影響自身的生存質量,故提出假設2:積極心理資本在初中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素養與生存質量之間起中介作用。

綜上所述,前人雖對心理健康素養、生存質量和積極心理資本方面作了大量研究,但較少探討初中流動兒童三個因素間的相互關系。故本研究選取初中流動兒童作為研究對象,旨在考察初中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素養對生存質量的影響及積極心理資本的中介作用,這對于學校有效開展流動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提高其生存質量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二、方法

(一)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法,在河南省5所中學(鄭州市3所、信陽市2所)累計發放調查問卷共1211份,收回有效問卷656份。調查對象的人口學資料包括性別、年級、是否獨生3個方面。性別:男性305人,占46.5%;女性351人,占53.5%。年級:初一227人,占34.6%;初二321人,占48.9%;初三108人,占16.5%。是否獨生:獨生113人,占17.2%,非獨生543人,占82.8%。

(二)研究工具

1.青少年心理健康素養評定量表

采用李丹琳等人編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養評定量表[18]。問卷由4個維度(知識、識別、態度和行為)及22個條目組成。問卷采用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的5點計分方式,各條目分數相加即為心理健康素養總分,總分分數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素養水平越高。本研究中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9。

2.Peds QL兒童生存質量調查表4.0

采用盧奕云等人修訂的Peds QL兒童生存質量調查表[19]。該量表包括4個維度,23個條目,即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學校表現,用來評定兒童對自己近一個月生活狀態的感受。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1。

3.積極心理資本問卷(PPQ)

采用張闊等人修訂的積極心理資本問卷[20]。該問卷包括4個成分因子:希望、樂觀、自我效能和韌性,共24個條目。問卷采用1(完全不符合)到7(完全符合)的7點計分方式,分數越高,表明心理資本越高。本研究中問卷的整體Cronbach’s α系數為0.88。

(三)研究程序與數據處理

將上述三份問卷裝訂成冊,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群體施測,并在填寫完畢后當場收回。采用SPSS20.0和AMOS24.0分析數據。利用描述統計法計算心理健康素養、積極心理資本及生存質量得分的均數和標準差;采用皮爾遜積差相關探究三個變量的相關程度;采用Bootstrap檢驗積極心理資本在心理健康素養與生存質量間的中介作用。檢驗標準p<0.05。

三、結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的檢驗

采用Harman單因素檢驗方法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共同方法偏差的檢驗,未旋轉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共有16個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被提出,且第一個公因子解釋了總變異量的19.65%,小于Podsokoff等提出的40%的臨界值[21]。因此本研究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各主要變量之間的相關分析

對初中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素養、積極心理資本及生存質量描述統計和積差相關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心理健康素養、積極心理資本及生存質量兩兩之間均呈顯著正相關。

(三)積極心理資本在心理健康素養與生存質量之間的結構方程分析比較

本研究利用結構方程模型檢驗心理資本的中介作用,基于研究假設,構建模型如圖1。該模型的各擬合指標分別為χ2/df=3.13,GFI=0.94,NFI=0.91,RFI=0.88,IFI=0.93,CFI=0.93,TLI= 0.91,RMSEA=0.08。

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參數百分位Bootstrap法檢驗心理資本在心理健康素養與流動兒童生存質量間的中介作用。在數據經過標準化處理后,研究共重復抽樣5000次[22]。結果如表2和表3所示,心理健康素養對生存質量的直接預測作用顯著(β=0.25,t=6.51,p<0.01),其95%置信區間為[0.02,0.18];在加入中介變量積極心理資本后,心理健康素養對生存質量的預測作用依然顯著(β=0.10,t=2.84,p<0.01),其95%置信區間為[0.11,0.19];心理健康素養對積極心理資本的正向預測顯著(β=0.30,t=8.10,p<0.01),積極心理資本對生存質量的正向預測顯著(β=0.49,t=14.02,p<0.01)。置信區間未包含0,說明該中介效應成立。其中心理健康素養的直接效應為0.10,占總效應的40%,積極心理資本的中介效應為0.15,占總效應的60%。

四、討論

(一)心理健康素養對生存質量的影響

本研究證實了初中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素養與生存質量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這驗證了本研究的假設1:初中流動兒童的心理健康素養對其生存質量具有直接影響。這表明,初中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素養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生存質量的改善。原因在于心理健康素養水平較高的初中流動兒童自身具備較多的心理健康知識,能較好識別自身可能存在的潛在心理問題,對心理資源可以有效利用,加之能夠對自身所處環境持有積極的態度,采取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行動,這些都構成了初中流動兒童生存質量提高的有利因素。其中,初中流動兒童的行為對其生存質量的影響較為關鍵。初中流動兒童若能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如健康飲食、適當運動、規律休息等,將更有利于維持其身體健康以及情緒健康;初中流動兒童若能與他人保持良好的互動和溝通,也將有利于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二)積極心理資本在心理健康素養與生存質量之間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發現,心理健康素養能通過積極心理資本的中介作用對初中流動兒童的生存質量產生影響。研究假設2獲得了證實,即初中流動兒童的心理健康素養不僅可以直接預測其生存質量,也可通過積極心理資本的中介作用對生存質量產生影響。流動兒童是兒童中的特殊群體,長期流動使他們在學習和交往中產生各種應激反應,作為個體內在的積極潛力,心理資本能增加樂觀、希望等建設性情緒,降低負性情緒[23]。情緒的拓延-建構理論認為,積極情緒可以拓展認知能力、開拓思維及建構個人資源(如增強智力、社會協調性)[24]。根據風險緩沖模型[25-26],當心理健康素養水平較高時,流動兒童更傾向于調動積極心理資本,采用樂觀等方式來調節自身狀態,而樂觀作為一種重要的積極人格特質,能使個體更多地看到事物好的方面,積極面對現實[27],維護身體健康以及情緒健康,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學校表現,因而生存質量也較高。

由此,對于如何提高流動兒童生存質量這一問題,可以從兩方面進行考慮:一方面,提高流動兒童的心理健康素養。首先通過心理健康課、心理健康問題講座、相關主題班會等方式豐富流動兒童的知識,使其明確心理健康素養的重要性,并對自身現有的心理健康素養狀況有一個基本認識。然后,開展心理健康素養普查,發現并關注心理健康素養水平較低的流動兒童,通過個體心理咨詢或朋輩心理輔導等方式進行心理干預以了解其問題所在,從而有針對性地幫助其提高心理健康素養和積極心理資本,進而提升生活質量。最后,引導流動兒童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情緒宣泄、體育運動、和家人朋友積極溝通交流等,增強流動兒童提高生存質量的能力。

另一方面,基于本研究發現積極心理資本在心理健康素養和生存質量中起中介作用,表明可以通過促進積極心理資本的發展,達到提升流動兒童生存質量的目的。因此,第一,構建流動兒童積極的人生態度。在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的基礎上,關注流動兒童的身心發展,并引導流動兒童對自己的各種煩惱和困惑進行積極的解釋和歸因,從而以一個樂觀向上的態度面對生活和學習。第二,加強家校聯系,促進流動兒童積極心理發展。通過家長會、家訪等方式使老師和家長對流動兒童的情況了解更加全面,給予流動兒童更多關懷,增強其自信心,使其在面對挫折時能主動尋求幫助,調整狀態,提升其心理韌性,從而提高生存質量。第三,創設有利于流動兒童積極心理資本發展的學習生活環境。例如組織豐富多樣的團體趣味活動,通過在活動中團體間的溝通合作增加流動兒童的積極情緒體驗,增進與老師同學之間的距離,并使其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提升其希望感和自我效能感,從而提高生存質量。

本研究的局限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選取的樣本量不大且來源簡單,代表性不強;另一方面,由于本研究是橫斷研究,不能動態的解釋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素養、生存質量、積極心理資本之間的縱向關系。因此,未來的研究可以加大樣本量,提高樣本代表性,同時采取縱向研究,更全面地揭示三者之間的因果關系。

五、結論

1.初中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素養、積極心理資本及生存質量兩兩之間呈顯著正相關。

2.心理健康素養可以顯著正向預測生存質量和積極心理資本,積極心理資本可以顯著正向預測生存質量。

3.積極心理資本在初中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素養對其生存質量的影響中起中介作用。

參考文獻

[1]葉一舵,趙巾慧,丘文福. 流動兒童相對剝奪感對團體歸屬感的影響:認同整合的中介作用[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18,6(3):143-150.

[2]張翕,陸銘. 新人口形勢下的公共教育供給[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40(10):65-76.

[3]李龍,宋月萍,胡以松. 初中教育階段流動兒童心理健康影響因素隊列研究[J].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9,23(9):1046-1050.

[4]The WHOQOL Gro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nstrument(the WHOQOL)[C]//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Berlin,Heidelberg:Springer,1994:41–57.

[5]朱嗣遠,林衍錦,李彩枝,等. 初中流動兒童生存質量與心理彈性相互關系調查[J]. 中國當代醫藥,2017,24(26):147-150.

[6]秦萌,孫金海,易可華,等. 上海市奉賢區兒童生存質量調查[J]. 職業與健康,2017,33(3):381-385.

[7]王紅藝. 我國流動兒童生存質量的現狀及因素影響—基于文獻綜述[J]. 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8(2):42-49,78.

[8]Jorm A F,Korten A E,Jacomb P A,et al.? "Mental health literacy":A survey of the public’s ability to recognize mental disorders and their beliefs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J].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1997. 166(4):182-186.

[9]張佳媛,秦仕達,周郁秋.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養研究進展[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2,30(9):1412-1418.

[10]王紅藝. 流動兒童生存質量、社會支持及其關系探析[J].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19(5):57-64,56.

[11]馬飛飛,鐘培松,石國政,等. 上海嘉定區外來民工子弟小學學生生存質量狀況[J].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3(1):35-38.

[12]王大鵬,左春榮. 擇業效能感與大學生就業壓力應對的關系——心理資本的中介作用[J]. 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8,33(02):18-21,45.

[13]Luthans F,Avolio B J,Avey J B,et al.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Measurement and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J]. Personnel Psychology,2007,60:541-572.

[14]李平. 貧困地區中學生心理健康素養與積極心理資本、應對方式現狀及關系研究[D]. 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8.

[15]Conejero I,Olié E,Calati R,et al. Psychological pain, depression,and suicide:recent evidences and future directions[J]. 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2018,20(5):1-9.

[16]范興華,余思,彭佳,等. 留守兒童生活壓力與孤獨感,幸福感的關系:心理資本的中介與調節作用[J]. 心理科學,2017(2):388-394.

[17]馬文燕,高朋,黃大煒,等. 農村學生家庭累積風險因素與生命意義感的關系:心理資本的中介作用[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2,30(3):431-436.

[18]李丹琳,胡婕,黃雪雪,等.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養評定量表》編制及在醫學生中的應用[J]. 中國學校衛生,2021,42(7):1038-1041.

[19]盧奕云,田琪,郝元濤,等. 兒童生存質量測定量表PedsQL4. 0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 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8(3):328-331.

[20]張闊,張賽,董穎紅. 積極心理資本:測量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 心理與行為研究,2010,8(1):58-64.

[21]湯丹丹,溫忠麟. 共同方法偏差檢驗:問題與建議[J]. 心理科學,2020,43(1):215-223.

[22]溫忠麟,葉寶娟. 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展[J]. 心理科學進展,2014,22(5):731-745.

[23]金婷婷,章雷鋼. 護士工作——家庭沖突和心理資本對生存質量的影響研究[J]. 中華護理教育,2015,12(4):251-255.

[24]Fredrickson BL,Branigan C. Positive emotions broaden the scope of attention and thought-action repertoires[J]. Cognition Emotion,2005,19(3):313-332.

[25]夏扉. 情緒調節策略對壓力與幼兒教師職業倦怠關系的調節作用[J].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5):115-120.

[26]Askeland K G,B?e T, Breivik K, et al. Life events and adolescent depressive symptoms:Protectiv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silience[J]. PloS one,2020,15(6):e0234109.

[27]齊曉棟. 樂觀-悲觀傾向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的元分析[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16,4(10):592-597.

猜你喜歡
流動兒童生存質量
關于流動兒童融入體育課堂的研究
對流動兒童豎笛校本教材內容選擇的思考
中醫藥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研究
自擬柴芍益胃湯在老年消化性潰瘍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文獻綜述
社會工作介入流動兒童需求與服務研究
淺析流動兒童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方式
早期康復訓練在急性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改善中的價值探討
社區在冊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
我的關懷德育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