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容錯糾錯機制的構建與優化
——基于部分高校容錯糾錯政策性文本的比較分析

2024-01-30 05:17金子鷗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干部制度

金子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更加突出嚴管厚愛結合、激勵約束并重,積極探索建立完善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黨和國家層面,對容錯糾錯機制的適用情形、實施原則、判定標準及結果應用等內容作出規定,充分激發黨員干部內生動力。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高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高校領導干部更需凝心聚力、扛責擔當,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努力,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發揮應有作用。優化高校容錯糾錯機制,激發高校干部干事創業熱情,對于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近年來,在全面從嚴治黨持續深化的大背景下,基于提升干部管理監督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水平建設,以及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的現實需要,學術界對于容錯糾錯問題的研究呈逐漸上升趨勢。本文以18 所高校出臺的容錯糾錯政策性文本(見表1)為研究對象,梳理分析高校容錯糾錯制度框架內容及現狀,探索建立和完善激勵高校領導干部擔當作為的措施辦法,構建符合高等教育規律特點的容錯糾錯機制,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工作效能。

表1 高校容錯糾錯政策性文本

一、高校容錯糾錯制度建設現狀

受高校行政區劃,黨務、行政管理級別等因素影響,省級層面及各級高校教育主責部門對容錯糾錯重視程度、推動執行力度,政策性文本的法律約束力度,以及其內容的完整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等,與各高校容錯糾錯機制構建與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正向關聯。因此,要將高校所在地域黨務主體容錯糾錯機制的構建作為一個關鍵性要素,從整體上研究把握高校容錯糾錯制度建設現狀。

此前,有研究者梳理了2016 年后全國各?。ㄗ灾螀^、直轄市)容錯政策文件概況,統計出32 個地區的容錯糾錯意見(辦法)的名稱和發布時間,得出“從文件數量上看,省級‘意見’類文件多于‘辦法’類文件;在政策配套方面,大多數省份還只停留在‘意見’類文件的制定層面”的論斷。[1]“截至2021 年底,有12 個省級行政區頒行了具有黨內法規性質的地方性容錯免責實施辦法”。[2]限于各地各高校相關文件在互聯網上的公開程度,且存在文本的題目差異、內容完整度不一等情況,目前無法全口徑檢索、匯總各地各高校的容錯糾錯政策性文本。本文在此研究基礎上,搜集可查閱到的分布11 個省級地區的18 所高校的容錯糾錯政策性文本,基本都是以《意見》為主要參考。經梳理匯總,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其一為比較宏觀的實施意見類,如《中共煙臺大學委員會關于進一步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實施意見》;其二為具體的實施辦法類,如《南京工業大學進一步健全容錯糾錯機制的實施辦法(試行)》;其三為綜合類型的實施辦法,如《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實施容錯糾錯澄清正名的辦法(試行)》《楊凌職業技術學院處科級干部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實施辦法(試行)》等。通過對文本內容的進一步分析,大致可推斷出當前高校容錯糾錯制度建設情況。

目前,從國家到地方越來越關注到要對改革創新的促進者、干事創業實干派進行保護?!?018年以后,各地在落實容錯糾錯機制中,加快形成了容錯糾錯的配套體系……全國各地先后出臺一系列保障制度,豐富和完善了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和容錯糾錯的機制?!盵3]可見,全國各地的激勵干部容錯糾錯機制正在逐步構建并向日趨完善的方向發展。但在高校層面,容錯糾錯制度建設起步相對較晚,各高校間還存在較為明顯的差距。

以陜西省為例,2016年6月,陜西省委印發《陜西省黨政干部鼓勵激勵辦法(試行)》《陜西省黨政干部容錯糾錯辦法(試行)》《陜西省推進省管黨政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辦法(試行)》三項制度(以下簡稱“三項制度”),并于2018年12月進行了重新修訂,在全省樹立“能者上、庸者下、干者容、劣者汰”的鮮明導向。[4]2017年,陜西省委組織部會同省委高教工委制定了《陜西省省屬高校領導人員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隨后,陜西省各高校如西安理工大學、寶雞文理學院、商洛學院等相繼出臺了實施辦法(細則)。2019年,陜西省委教育工委按照省委有關要求再次修訂《實施辦法》。[5]此后,陜西省部分高校依據最新辦法,結合實際重新修訂并深化落實了“三項制度”??梢?,自2016 年以來,陜西省立足從制度層面推動完善對高校省管干部的選拔任用和激勵鼓勵,并在實際工作中著力構建“省級層面頂層設計+省級教育行業主管部門推動+高校具體落實”的三方協同的懲戒與激勵關懷機制。

以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為例,2018 年以來,按照《意見》要求,三省先后出臺了激勵全省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實施意見,從內容上看,多為宏觀層面的指導性意見。通過在互聯網上分別搜索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大學排名,再以“大學名稱+容錯糾錯”為關鍵詞進一步搜索,從查找結果看,以上三個省份域內高校出臺容錯糾錯制度意見相對較少。其中,吉林省后續頒布了地方性質的黨內法規,完善細化相關配套性制度,如《關于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的辦法(試行)》《吉林省紀檢監察機關關于做好失實檢舉控告澄清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對誣告陷害行為責任追究處理辦法》《對受到處分或處理黨員干部回訪教育工作辦法(試行)》《吉林省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容錯糾錯十條》等,為容錯糾錯制度機制構建提供了重要參考。但從互聯網搜索結果看,省級層面制度辦法對域內高校容錯糾錯制度構建的影響并不明顯。雖然以上結論分析的有效性會受到互聯網公開程度、文件密級程度等因素的影響,但能從側面反映出高校層面還沒有普遍搭建起容錯糾錯制度的整體框架。

二、高校容錯糾錯政策性文本的普遍性問題

高校容錯糾錯政策性文本主要構成要素包括:容錯糾錯基本定義和標準原則、容錯糾錯實施主體、容錯對象、容錯考慮情形、容錯程序、糾錯流程等,一般由高校黨委組織部門、紀檢監察部門聯合或分別負責解釋。橫向比對目前所掌握的18所高校出臺的制度辦法,其在具有廣泛共性的基礎上,在寬嚴尺度、粗細程度、可操作性等方面標準不一。綜合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層面容錯糾錯目前基本處于“各自為政”的探索階段。

(一)容錯糾錯的原則和定義界定模糊

首先,容錯糾錯標準原則尚未統一?!兑庖姟访鞔_把“三個區分開來”內容納入其中,提出要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寬容干部在改革創新中的失誤錯誤?!叭齻€區分開來”是當前各地容錯糾錯政策性文本的一個重要把握標準,也是容錯糾錯實施的基本遵循。在18 所高校的政策性文本中,有12 所高校明確以“三個區分開來”為原則,其余6所高校沒有明確表述。其次,容錯糾錯基本定義差異較大。容錯糾錯的定義普遍被表述為“容錯適用條件+適用對象+行為屬性=容錯結果”。如,蚌埠學院表述為“在履職盡責、改革創新過程中出現偏差失誤乃至錯誤”;合肥學院表述為“在改革創新、先行先試、履職擔當過程中,未能實現預期目標或出現偏差失誤”;青島大學、廊坊師范學院表述為“在推動發展、改革創新、狠抓落實、維護穩定過程中,主觀上處于公心、擔當盡責,客觀上由于不可抗力、難以預見等因素,造成工作失誤或產生不良影響”;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表述為“在改革創新、立德樹人、擔當作為中出現一些偏差失誤”。容錯糾錯適用條件和行為屬性是容錯程序啟動的關鍵要素。從整體上看,將“履職盡責”“狠抓落實”“維護穩定”“立德樹人”等正常履職內容納入容錯適用條件中,在某種意義上擴大了容錯適用條件,可能會導致容錯實施泛化。將“未能實現預期目標”“產生不良影響”等一般問題納入容錯行為屬性中,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容錯本義,可能會導致容錯實施異化。

(二)容錯實施主體多樣

容錯實施主體是指認定容錯情形和啟動容錯糾錯程序的具體執行者。大致可分為三類。其一,按照“誰問責追責、誰負責容錯”或“誰問責向誰申請”的原則,由問責部門在啟動問責程序時同步考慮是否符合容錯條件,或由當事人向問責部門申請,由問責部門基本明確是組織部門或紀檢監察部門。如合肥學院等8 所高校。其二,明確了單一的容錯實施主體。如嶺南師范學院等5 所高校明確由紀檢監察部門負責實施容錯,或由當事人向紀檢監察部門申請;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明確可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向組織部門提出容錯申請。其三,容錯實施主體由黨務和行政部門共同組成。如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由黨政辦公室或組織人事部負責實施;北華大學規定“紀檢監察、組織、人事部門以及其他具有或學校黨委賦予問責職能的部門、單位負責具體實施”;長沙理工大學規定“由紀委辦公室、監察處牽頭,黨委組織部、黨政辦公室、人事處、審計處等部門組成容錯糾錯審查工作組,負責容錯糾錯審查工作。審查小組的日常工作由監察處負責”??梢钥闯?,各高校在制度設計的出發點上,更多傾向于在黨委統一領導下,紀檢監察部門、組織部門及其他職能部門各自負監督主體工作責任,目的是達成各職能部門間的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但在實際操作層面,如沒有建立科學有效的溝通協調工作機制,多重容錯實施主體間可能會出現溝通不暢或職責缺位等問題,影響容錯糾錯的實施效果。

(三)容錯適用對象及適用范圍隨意

各高校從容錯適用對象的屬性上加以規定,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其一,有兩所高校明確容錯對象僅為個人,這里包含兩種身份:一是干部和從事管理的人員,如南京工業大學明確容錯對象是“中層干部和從事管理人員”;二是普通教職工,如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規定是“廣大教職工”。其二,部分高校容錯對象除個人外,還包括黨組織、部門(單位)、領導班子等。如蚌埠學院規定容錯對象是“相關單位和干部”;湖北文理學院、合肥學院、青島大學、廊坊師范學院規定的是“有關單位和個人”;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的容錯對象為“各級黨組織、各單位、各部門全體工作人員”;長沙理工大學為“學校各職能部門、教學學院、教輔及其他單位的干部,以及相關工作人員”;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為“各單位、各部門領導班子及其成員和科級以上干部”;嶺南師范學院為“各級黨組織、職能部門、教學科研教輔單位、群團組織、后勤實體及其工作人員”;北華大學為“全校各級黨組織、各單位、各部門和全校處科級干部、其他工作人員等”。另外,還有部分高校從容錯適用對象的職級上做出規定。比如,商洛學院明確容錯對象為“處級領導班子和處、科級干部”;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則是“副科級以上干部及各單位(部門)領導集體”;寶雞文理學院、南華大學規定為“處級領導班子和處級領導干部”。綜上,各高校對容錯糾錯適用對象的規定尚無統一標準,其中一些寬泛且含混的規定既能包括黨員干部,又能包括非黨員干部,還能包括普通教師、后勤有關工作人員等,既可以是領導班子,還可以是領導干部、非領導干部及普通工作人員等,還可以是黨組織、各職能部門?!兑庖姟分忻鞔_容錯適用對象主要針對的是“干部”,各高校對于容錯對象的隨意擴大,在實踐層面,一方面,可能造成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的混用,另一方面,可能因沒有與之相適應的條款造成容錯制度空置,容錯糾錯難以啟動實施。

(四)容錯基本情形趨同

“何種條件才能達到容錯的標準,減責抑或是免責,是容錯機制適用過程中的核心和關鍵?!盵6]因此,在符合容錯基本條件的大前提之下,具體明確哪些錯可容、哪些錯不可容,是容錯糾錯實施的核心要義??v觀18所高校的政策性文本,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類型。其一,文本內容較為完整,同時規定了容錯的基本條件和容錯情形。有7所高校的政策性文本總結了錯誤類型、主觀動機、行為方式、客觀條件、影響結果和補救措施,同時,結合實際規定了具體的容錯情形。其二,8所高校僅規定了容錯的具體情形。其三,容錯情形比較宏觀、籠統,沒有結合高校具體實際。橫向比對前兩個類型,容錯情形大致可分為在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深化校內改革、體制創新,推動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干部人事改革,教師隊伍管理工作、服務師生工作,處置校園突發事件,化解矛盾、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等情況中,出現的失誤偏差、錯誤問題?;窘Y合了高校特點,圍繞改革發展工作加以規定,且在內容上高度相似。同時,在廣泛共性內容的基礎上,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立足自身辦學定位、發展理念、發展思路、發展愿景和辦學戰略,把推動學院重大項目、重點工作,履職盡責、攻堅克難時出現的一些失誤、錯誤納入容錯情形中。南京工業大學立足辦學特色,提出“在推動科技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過程中出現偏差失誤的;在掛牌交易、拍賣科技成果或協議定價成交中產生偏差的;在采取作價入股方式轉移轉化科技成果中發生投資損失的;在資助經費或風險投資的創業創新項目未達到預期發展效果的”將視情況給予容錯。此外,北華大學等7所高校還列舉了負面清單,明確了不可以容錯的若干情形。能夠看出,各高校對容錯糾錯情形的把握基本趨同,“但在具體實踐中,各地對容錯糾錯機制仍處于探索、謹慎使用階段,把握尺度不一,缺乏細化指引”。[7]因此,各高校在容錯的具體認定中,必須在實踐中結合實際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五)容錯糾錯比例失調

容錯程序設置的規范性、科學性在一定意義上決定了容錯糾錯落地實施的程度,是“保障容錯免責科學性和精準性的重要一環”。[8]各高校的政策性文本中,除2 所高校無具體容錯程序外,其余16 所高校都基本明確了“容錯啟動—提出申請—審核受理—調查核實—認定反饋—結果運用”的流程。容錯啟動一般與追責問責工作同步進行,可由實施問責主體綜合分析研判提出。比如,蚌埠學院規定“相關問責機關或職能部門在啟動問責程序或責任調查過程中……認為符合容錯情形的,應當在形成問責追責處理意見時,同步提出容錯建議”。北華大學規定“啟動追責問責程序時,承辦部門、單位應同步考慮是否符合容錯條件、有無容錯情形,自動開展容錯調查,啟動容錯認定機制”;也可由被問責追責對象,對照可以容錯的情形,向實施問責部門提出申請。審核受理一般由問責追責實施主體如組織部門或紀檢監察部門承辦,對于不符合條件不予受理的,給予解釋答復;對符合容錯條件的,進入調查核實階段,并會同有關部門開展調查核實。比如,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規定“對情況比較復雜、涉及面較大、社會關注度較高的失誤錯誤,可邀請群眾代表、服務對象、相關單位或第三方參與調查核實”;北華大學也明確了“必要時可以邀請相關部門、服務對象、利害關系人、相關業務領域專家等代表參加研判”。作出決定后,承辦部門將結論性意見及時進行反饋,并將容錯減責、免責成果應用到干部人事管理等工作中。其中,南華大學等7 所高校還規定了各環節的時限要求,有助于提升制度的執行力。另外,合肥學院、南京工業大學、西安理工大學、北華大學在此程序基礎上,明確要將容錯免責、減責結果提交組織人事、紀檢監察部門備案。蚌埠學院和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明確了歸檔的程序,提出“作出的容錯免責或減責決定,應存入干部人事檔案和廉政檔案”。

糾錯是容錯的“后半篇文章”,允許試錯并堅決改錯才能構成容錯糾錯的完整要素。16所高校在文本中基本明確了對存在的失誤、錯誤采取糾錯措施。但在總體上看,絕大多數高校關于糾錯的規定僅停留在工作要求層面,如中國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等7 所高校僅從“加強日常監督管理,查找原因、糾正錯誤,區別情況、分類處置”等方面,對容錯糾錯實施主體提出工作要求,沒有從制度層面做出具體的糾錯規定。青島大學、南京工業大學、長沙理工大學、北華大學雖然明確了糾錯改正步驟,關注到容錯對象、容錯實施主體及相關基層黨組織、責任部門等在糾錯工作中應負的責任,并提出實行評估驗收及再次問責的工作要求,但有關規定還相對宏觀,整體上看,仍然存在容錯規定相對較多、糾錯規定重視不夠的現象。其結果是容錯糾錯機制在實際運行中出現“容錯易、糾錯難”和“重容錯、輕糾錯”的現象,可能導致干部容錯糾錯機制面臨實施環境挑戰。[9]

三、高校容錯糾錯機制的構建與優化

(一)科學構建普適性、指導性強的容錯糾錯制度

《意見》為全國各地、各高校容錯糾錯機制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時豐富生動的容錯糾錯實踐和學術研究也為制度建設提供了現實依據和學術參考,構建針對性強的具有普適性的高校容錯糾錯機制勢在必行。首先,要強化頂層設計。黨中央和國家層面,要制定完善與現行黨章黨規黨紀和國家法律法規相配套的容錯糾錯制度辦法,科學厘定容錯規則空間,細致規定容錯免責的主體、對象、適用情形、運行程序及結果應用等內容,提高容錯糾錯制度機制的權威性。[10]其次,教育行業主管部門要積極發揮作用。國家和省級教育主管部門要在《意見》和現有相關容錯糾錯實施辦法的基礎上,圍繞黨的教育方針,研究制訂符合高校教育運行特點和改革發展實際的容錯糾錯具體規定措施、容錯免責清單、容錯負面清單等。同時,要聚焦主責主業,切實加強對各高校在政策制定和啟動實施方面的指導和把關,激勵高校干部在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中勇于創新、擔當作為。最后,各高校要立足實際抓好貫徹落實。高校黨委要聚焦主體責任落實,研究吸納與容錯糾錯有關的上位法依據和規范性文件,充分調研,及時摸清學校在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和容錯糾錯中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高校紀檢監察部門要發揮參謀助手作用,主動與組織人事部門溝通對接,協助高校黨委盡快出臺符合學校改革發展實際的容錯糾錯制度規定。

(二)合理構建統籌銜接的追責問責與容錯糾錯制度體系

近年來,黨中央立足深化全面從嚴治黨,強化問責體系建設,頒布了一系列問責方面的黨內法規,問責制度日臻完善。進入新時代,要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全面從嚴管黨治校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對高校干部關懷激勵機制給予更多的關注,形成“既鼓勵創新、表揚先進,也允許試錯、寬容失敗”的制度配合。[11]應從整體上把握追責問責與容錯糾錯間的伴生關聯關系,統籌追責問責和容錯糾錯機制的妥善銜接。首先,要完善建立追責問責與容錯糾錯銜接協調制度。在允許容錯的規則空間內,可容之“錯”與問責之“錯”應同步啟用,并綜合研判、互為考量、合理轉換,推動構建“問責—容錯—減責/免責—糾錯”的正向激勵協調機制。其次,要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加大容錯糾錯基礎性研究,進一步明確問責與容錯糾錯間的接續性程序、步驟,切實提升兩種制度在運行上的兼容性和可操作性,讓制度落地轉化,以制度建設堅決防范容錯糾錯機制虛置、濫用等潛在風險,推動形成“容糾并舉、有錯必究”的工作閉環。最后,要同步建立完善配套制度。同步健全容錯申訴制度,明確申訴程序步驟,允許責任人和當事人申辯,最大限度保護其合法權利。另外,還要建立完善高校領導干部澄清保護制度、能上能下制度、回訪教育制度、決策防錯制度等,切實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以務實管用的具體舉措引導高校干部人才心無旁騖地投身教育、干事創業。

(三)通力打造“防錯容錯糾錯轉錯”激勵機制的良性循環

在全面從嚴管黨治校的新形勢下,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已步入深水區,高校各職能部門要通力協作,共同營造干凈、寬容的干事創業環境,激勵高校干部人才在深化改革爬坡期持續發揮作用,把握大勢,擔當作為。第一,要科學“防”錯,解決好從小腐敗變大錯誤、從好干部到階下囚的問題。高校紀檢監察部門要從紅臉出汗、治病宜早的監督入手,進一步加強構建高校領域日常監督、政治監督、基層監督“三位一體”的監督模式,對出現不擔當不作為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提醒、督促糾正。第二,要大膽“容”錯,解決高校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實施路徑狹窄、制度落實不暢的問題。列寧曾說:“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會犯錯誤?!备咝|h委要培育“敢為”的擔當,也要涵養“敢容”的擔當,[12]切實推動容錯糾錯制度在高校落地生根。紀檢監察部門要探索運用干部澄清正名工作量化標準和方式方法,消除干部思想顧慮,使其充分信任組織。宣傳部門要大力宣傳支持保護干部干事創業的政策措施,加強正面引導,營造濃厚的容錯糾錯校園氛圍。第三,要穩妥“糾”錯,解決對高校被追責問責和容錯免責領導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不深,導致其難以重整行囊“再出發”的問題。高校紀檢監察部門和組織部門要從思想根源入手,深化容錯“后半篇文章”,切實做好高校被問責追責、容錯免責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導這部分人重拾勇氣信心、積極生活干事創業,達到懲處一個、警示一片,查處一次、警示一生的教育效果。第四,要合理“轉”錯,解決高校被追責問責領導干部影響期滿再提拔、再使用的問題。高校組織人事部門應完善對被追責問責、容錯免責干部的啟用管理辦法和相關考核評價機制,對給予容錯的干部,在考核評價、提拔使用、職級職稱晉升等方面公正使用,使其不受影響;對給予容錯,酌情從輕、減輕處理的干部,有影響期的,期滿后根據工作需要和干部的德才素質、現實表現,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合理安排使用,引導“有錯”向“有為”轉變。

(四)精準把握政策策略,堅持嚴的基調和實的要求相統一

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報告中指出:“精準把握政策策略,堅持嚴的基調和實的要求相統一,堅持實事求是,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嚴肅查處誣告陷害行為,及時開展澄清正名工作,激勵干部敢于擔當、積極作為,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有機統一?!盵13]高校紀檢監察部門作為推進全面從嚴管黨治校的重要力量,是容錯實施主體的重要一環??梢哉f,執紀者的專業素質和精準把握政策策略的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是高校容錯糾錯程序啟動實施的決定性因素。因此,高校紀檢監察干部必須要將容錯糾錯相關文件精神學深吃透,在實踐中注重運用“三個區分開來”。第一,要正確理解嚴管厚愛結合、激勵約束并重的內在邏輯。全面從嚴治黨和鼓勵擔當作為是內在統一的關系。嚴并不是要把大家管死,而是要通過明方向、立規矩、正風氣、強免疫,營造積極健康、有利于干事創業的政治生態和良好環境。[14]因此,高校紀檢監察部門在堅持嚴的基調不動搖的同時,要把容錯糾錯思維意識和責任意識貫穿監督執紀問責全過程,在精準慎重問責的同時,充分考慮能否適用容錯免責相關條款。第二,要堅持以事實為依據,做到求實又求是。容錯糾錯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高校紀檢監察部門要堅持實事求是,立足自身職責,結合動機態度、客觀條件、程序方法、性質程度、后果影響及挽回損失等情況綜合分析研判,實事求是開展容錯免責認定工作。第三,要切實提高容錯本領,防止以容錯為名搞紀律松綁。要全面提升高校紀檢監察干部精準把握政策策略的能力,正確把握失誤與失職、敢為與亂為、為公與徇私、主觀與客觀的區別,堅決防止將容錯范圍無當擴大化、泛化的“過度容錯”和將糾錯簡化為終止追究責任的“放任錯誤”等問題的發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強調:“要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堅持‘三個區分開來’,更好激發廣大黨員、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濃厚氛圍和生動局面?!币槍Ω咝H蒎e糾錯機制在構建實施進程中所面臨的認識誤區與實踐困境,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與實踐層面的探索,著力克服高校特殊論,不斷推動把容錯糾錯與精準慎重問責有機結合,把容錯糾錯與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有機結合,更好地激勵高校干部在教育綜合改革發展浪潮中勇擔重任、創新作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干部人才支撐和制度機制保障。

猜你喜歡
干部制度
當干部切忌“打官腔”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五拍”干部
有的在“懸浮”,有的在“游走” 掛職干部如何擺脫“掛職的煩惱”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論讓與擔保制度在我國的立法選擇
制度嚴格 溫柔執行
干部任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