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教學中時空觀念素養培養策略探析

2024-01-30 05:17鄒桂芹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史事時空觀念

鄒桂芹

歷史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最主要的一個特點就是時空意識。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的發生和發展都與其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密不可分。時空觀念不僅是認識歷史的標尺,也是對客觀歷史的定位。認識歷史就是要將客觀歷史放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下對其加以分析和把握,這樣才能掌握歷史的發展與變化,并客觀評述歷史。探析時空觀念素養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策略,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明晰時空觀念素養,解讀分層目標要求

(一)含義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 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指出:“時空觀念是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任何歷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體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發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時空框架當中,才可能對史事有準確的理解?!盵1]

(二)分層目標要求解讀

課標對高中生的時空觀念素養提出了四個層次的要求,[1]由低到高,逐層加強深度和廣度。水平1 要求學生知道按時序劃分歷史時期,識別地圖信息;水平2要求學生能夠利用歷史地圖、年表敘述史事,認識和理解歷史離不開空間和環境因素;水平3要求學生把握史事與時空因素是相互聯系的,并能使用時空術語對史事加以概括和分析;水平4 要求學生能夠利用時空尺度對歷史和現實問題加以分析、綜合、比較。

課程目標把時空觀念素養水平劃分為四級。水平1是最低等級,強調能從歷史敘述中辨識、理解時空表達方式并在敘述個別史事時加以運用。這是最常見的、簡單的學科任務要求。水平2是合格等級,強調能對史事進行時空定位,能利用歷史年表、歷史地圖描述史事,能理解空間和環境等因素的重要性。這是考察時空觀念相關的技能與思維能力,是完成難度更大的學科任務所必需的素養。水平3 是較高等級。首先,情境變得復雜,面對的不是單一史事,而是相關的多個史事和較長時段的史事;其次,學科任務的數量增加,范圍擴大,復雜度和難度都有所加大,需要用特定的術語對史事加以概括和說明,要求有歷史思維。水平4是最高等級。面對新的復雜的情境,要求對歷史和現實問題進行獨立探究。學科任務復雜度、難度和思維的深度、廣度增加,要求用邏輯思維合理論述。

教學中,如何逐一完成教學目標,使學生達到相應的水平,這是教師備課時需要思考的問題。

例如,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3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的時空觀念培養目標是通過時空定位,使學生了解明朝統一全國和經略邊疆的相關舉措,認識這一時期為奠定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起到的重要作用。這一過程涉及的問題比較多,應從以下四個方面掌握。

水平1:通過時空定位,了解明朝建立、鄭和下西洋等史實;

水平2、水平3:利用地圖明晰明朝面臨的邊疆威脅及應對措施,通過表格厘清明朝在處理蒙古、西藏等邊疆地區以及東部沿海地區問題的不同舉措,提高學生歸納整理歷史脈絡和歷史解釋的能力;

水平4:通過對比分析,理解和掌握明朝在不同地區采取的措施及特點,進而認識到明朝在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和發展中的推動作用。

教師在教學中要參照學生應達到的學業水平和學業要求進行教學設計,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根據學情、生情以適當的方法引領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達到相應水平。

二、培養策略

(一)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時空表達方式

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最基本的問題就是要掌握時間和空間的概念。

高中歷史教材中比較常見的時間名詞主要有三類:“一是‘長時段’表達,如古代、近代、現代等。二是‘中時段’表達,如晚清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等。三是‘短時段’表達,如常用的紀年方法:公元紀年、民國紀年等”。[2]

歷史空間一般有兩種呈現方式:一是地理空間,二是社會空間。歷史學科中的空間與地理學中的空間有所不同,地理學中的空間主要側重于地理位置,而歷史空間則是地理空間與社會空間的統一。[3]地理空間是可以直接定位的具體地點或者區域,如教學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下)》第6 課《全球航路的開辟》時,教師會著重講解經典的4 條航線。地理空間是客觀存在的,而社會空間則比較抽象,一般是指政治空間、經濟空間、文化空間等,如北美自由貿易區是一種區域經濟集團,屬于政治空間。

時間和空間是了解歷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基于時空才能深入了解歷史的演進過程,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一定要注重時空因素。

(二)利用時間軸把握歷史發展總趨勢

時間軸是按照時間順序把單個的歷史事件串聯起來,幫助學生快速理清歷史發展的先后順序及其內在邏輯聯系,是歷史教學中一種比較直觀的教學輔助工具。[4]

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是按通史體例編寫的,時間跨度長、內容多,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化繁為簡??梢岳脮r間軸梳理歷史知識,向學生展示歷史發展的清晰脈絡。

例如,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第2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的主題即“民族交融”和“大一統的發展”,梳理從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政權的更迭,是解讀本專題的基礎。[5](如圖1)

從時間軸可以看出這一時期政權頻繁更迭。各民族在沖突中加強交流,逐漸實現“共性增多”的民族交融和國家統一。三國至南北朝、唐后期至五代十國期間,各民族政權長年混戰,北部、西部的少數民族和中原人民大量南遷,促進了經濟上的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則使南北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習俗等方面深入融合。隋唐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實現“大一統”。

例如,教學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4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時,課標要求通過了解清朝統一全國和經略邊疆的相關舉措,認識這一時期奠定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的重要意義。教師可以采用時間軸的方式引導學生分析。(如圖2)

圖2 康雍乾時期經略邊疆相關舉措時間軸

利用時間軸,以時空為線了解康雍乾時期經略邊疆的相關舉措,引導學生在時空框架里了解這一時期國家統一、疆域開拓并鞏固、經濟繁榮、政局穩定。

(三)利用大事年表理清歷史邏輯,提升歷史解釋能力

大事年表是按照時間順序對重大歷史事件進行排列,呈現時間線索,明晰因果關系,具有較強的邏輯性。

如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9課《辛亥革命》分別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三個方面介紹這段歷史,期間許多重要的時間和事件折射出較強的邏輯關系,對其恰當梳理,可使學生對一些問題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如教學“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時,如果單純講解教科書中的內容,學生很難深入理解其意義,以及為什么說它失敗了。教師可以將本課的重要事件以大事年表的形式呈現,幫助學生理解。(如表1)

表1 辛亥革命大事年表

通過大事年表,學生能夠理解辛亥革命的必然性及歷史意義,即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被推翻,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國家政權中華民國建立,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同時了解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是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缺乏科學的革命綱領,沒有充分發動廣大民眾,由資產階級領導的資本主義建國方案是行不通的。

(四)借助史料創設情境解釋歷史

歷史學科五個方面的素養是相互聯系的。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要特別注重與歷史解釋、史料實證結合。學生既需要直觀的歷史圖示,也需要以史料為依托,創設歷史情境,在不同的時空框架下從多角度解釋歷史。

例如,講解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中的“選官制度”時,最重要的就是從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中認識隋唐的制度創新。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設置以下流程。

環節1:多媒體展示“江南貢院”和“號舍”圖片。

環節2:展示史料。

材料1 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其推重謂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

材料2 科舉之善,在能破朋黨之私?!按诉x舉,皆權在舉之之人,士有應舉之才,而舉不之及,夫固無如之何。既可(科舉)……不能應試者,有司雖欲徇私舉之而不得;茍能應試,終必有若干人可以獲舉也。此實選舉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環節3:問題設計。

問題1:“貢院”出現于唐代,是科舉考試的專用考場。那么“號舍”的用途是什么?這樣的設置有何目的和作用?

問題2:結合教材,梳理從漢到唐選官制度的演變,并指出隋唐科舉制度在選拔的標準和形式方面的創新之處。依據材料1和材料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隋唐科舉制度的作用。

環節4:師生互動。

教師讓學生觀察圖片,思考科舉考試的特點,引導其討論歷代選官標準和形式的變化。引導學生分析文本,客觀評價科舉制。學生觀察、分析、解讀文本,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通過情境創設,將史事置于時空框架下,體現了時空觀念,促使學生有進一步探索的欲望,增強其歷史解釋能力以及史料實證能力。通過從史料中讀取有效信息,引導學生客觀評價科舉制,從而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五)構建時空聯系,樹立大歷史觀

大歷史觀指在整體認識人類歷史發展的前提下,對未來人類社會的發展能夠做出合理的預期與判斷,在看待歷史問題時應具有整體思維和比較意識。[6]歷史教育的價值體現就是要讓學生能夠從歷史的角度關心國家命運、關注世界發展。樹立大歷史觀是對高中生歷史學習的基本要求。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下冊分別以中國史和世界史為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分析某些復雜問題,如背景、原因、影響時,要將中外歷史知識綜合起來,讓學生構建時空聯系,從大的視角看待問題。

例如,在講授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9課《辛亥革命》時,教材主要從國內的政治、經濟條件來分析辛亥革命爆發的背景,而教師在講解時不應拘泥于教材,應當引導學生從全球史觀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爆發的世界背景。這一時期的西方國家已經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對外侵略范圍不斷擴大,促使亞非人民覺醒,爆發了大規模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運動。將辛亥革命爆發放在同一時空下的中外背景中去分析,有助于學生將分析問題的視角由中國擴展到世界,從而更全面、更深刻地認識這段歷史。

再如講解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3 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子目“海上交通與沿海形勢”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中外歷史對比的角度分析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的異同,從而擴大學生視野,使其能夠多角度地分析和評價歷史事件。

總之,培養時空觀念是提升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環節,只有具備了時空觀念,學生才能用動態的、聯系的、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才能促進其歷史思維能力的養成以及歷史素養的提高。

猜你喜歡
史事時空觀念
維生素的新觀念
跨越時空的相遇
別讓老觀念害你中暑
鏡中的時空穿梭
藤縣掛榜嶺和東山的史事
郭店《窮達以時》所載百里奚史事考
玩一次時空大“穿越”
健康觀念治療
時空之門
即興表演的觀念闡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